【央视视频】老年人如何做好防骗
导读:近年来,一些所谓的保健品公司大打感情牌忽悠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床上用品、鸡蛋、牙刷,全部送送送!多数老人被洗脑,更有老人明知被骗,却心甘情愿。
来源: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
会销,顾名思义,就是以开会、讲座等名义把人召集在一起,实际上是推销产品。不少老年人经常接到这样的邀请去听讲座,买回一些号称有奇效的保健食品或者床垫、枕头等保健产品。这些产品动辄几千上万元,但等到老人们发现产品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效果,却是投诉无门,最后只能吃哑巴亏。
近日,央视《焦点访谈》推出“大爷大妈请留神”系列,揭露花样骗局。第一期曝光的保健品“会销”骗局,已有无数老人中招,戳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023hssprn&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焦点访谈:一场“会销”一场戏
一大半老年人买过保健品
中国保健协会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
调查显示,超过65%的老年人使用过保健品。在保健品获得渠道中,老年人自己购买的比例达到了近40%。
在购买渠道中,有近66%的老年人因公司推销、广告宣传而购买保健品。
一步步掏空老人钱包,他们全是骗子
保健品忽悠老年人的手段有哪些?是什么让阅历丰富的老人丧失了判断力?一步一步陷入保健品骗局的?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会销”保健品。
“会销”保健品 全部是套路
用开会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方法,被称作“会销”,他们多以公益健康讲座、免费体检、赠送礼品为噱头,在街头发放传单,邀请老年人参加。会议的前几天,年轻的业务员围着老人不停嘘寒问暖,几乎绝口不提与推销有关的内容。
在了解老人病情和财务状况后,选取可能花钱的老人,邀与主办方请来的“医疗专家”,进行一对一问诊。卖给老人高价保健品……
时下的许多保健品,找准了目标人群和功能定位。老年人对健康本就十分在意,“专为中老年设计”的定位,紧紧锁住老年人的需求,深耕运营,谋求盈利。尤其是针对老年人腰腿疼、内分泌失调、睡眠不好等常见病症,保健品企业着眼小切口、大推广、强营销,往往吹得天花乱坠,让老人不知不觉落入陷阱,不能自拔。
亲情拉拢 吹嘘“疗效” 全是骗售
骗子们针对老年人一般是先打亲情牌,优惠牌,然后针对推销的产品大打疗效牌。当然他们所说的“疗效”,要打一个大大的引号。在精心设计的骗局面前,很多老人一步一步地交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宣称可以降血糖、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甘舒堂乐粉售价898元,但实际上并不具备降血糖等治疗功效,它的出厂价,只有150元。而所谓的医疗专家也是编造、虚构的。
不少保健品企业,对于老年人生活的场景非常熟悉,“进社区”是他们常用的渠道手段。与此同时,营销人员进入社区,往往一口一个“大爷大妈”,嘴甜温柔,让孤独的老人倍感亲切。甚至有的老人坦言,这些营销人员比自己的儿女都孝顺。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向大爷大妈推销产品就变得很容易了。
骗局蔓延 农村成重灾区
类似陷阱更是在向着农村地区快速蔓延。很多拙劣的“养生保健”已经渗透到边远农村,打着“国家扶持”“实惠下乡”的名义,开始对农村老人进行新一轮洗劫。
不法分子在城里面难以施展自己的欺骗的伎俩的时候,逐渐把已被识破的骗局转移到农村,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农村与城市不同,老年人上当受骗,媒体的报道普遍比较滞后。等到一个村一个村去识别以后,传播开来,可能半年就过去,那些人大量骗钱骗到手,已经逃之夭夭了。这个时候再追究的时候,执法成本大,老百姓的损失特别的严重。
真相:保健品不可能治病!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保健品它的本质就是一种食品而已,它不可能治病的。
我国批准的保健品功能共有27个,包括辅助降血压、辅助降血糖、辅助降血脂等,产品在宣传中只能宣传在审批时通过的功能,超范围的宣传都属于虚假宣传。
维权:保健品市场乱象 如何整治?
目前保健品推销的手段多采取打“游击”的方式,“会销”现场没有任何产品的“身影”,都是现场下单付款,之后送货上门,没有交易凭据,以关爱老人的方式进行掩盖,难以做到“人赃并获”,即便消费者事后幡然大悟也很难让不法分子“现形”。此外,商家不遗余力地夸张虚假、具有明显欺诈倾向进行宣传,老年人却趋之若鹜,两种情况并行,常常令保健品行业维权监管陷入“黑洞”。
整治保健品市场乱象,必须多管齐下,严格执法。
同时,老年人上当受骗有很多共性特点。例如,老年人孤独,有人推心置腹地陪着说话,倾听老年人的心声,哪怕是推销产品,也会让老人觉得温暖。又例如,老年人注重健康和养生,然而时下社会上各种打着“科学”幌子的“伪科学”养生知识鱼龙混杂,让人难以分辨清楚。正因与此,老年人真假难辨,就很容易偏听偏信。
中国已经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超过两亿老年人萌生了巨大的需求。从心入手,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这是杜绝“保健品大忽悠”最有效的手段。保健品忽悠老年人,之所以成功在于“攻心”。只有子女、家庭、社区、组织、政府各尽其责,才能真正把老人从保健品公司的营销陷阱中“拯救”回来。
面对并不高明的骗局,老人为什么总上当受骗?为何沦为骗子眼中的“唐僧肉”?
当老人被骗时,家人要尽量少些指责和埋怨,多些理解和宽容。老人本人也不要太过内疚和自责。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老人被骗后长期不能释怀,郁郁寡欢几年后就去世了,令人唏嘘。
社会也应为老人撑起保护伞。比如,居委会定期举办相关防骗意识讲座,将社会上的各种骗术告知老年人;质监等部门加强市场监管,从源头上对不法商业行为进行打击。如今人口老龄化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基本国情,如何保护老人、赡养老人不仅关系老年人的切身利益,更是关系经济发展活力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这条视频火了!
全程高能!
太写实了!
揭露“如何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
↓ ↓ ↓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513183f52&width=500&height=375&auto=0
老年人购买保健品似乎是一个逃脱不了的魔咒,随手在网上一搜,每个月都有无辜的老人受骗……
希望看到文章的老人们可以了解保健品骗局,子女们也能更放心~
你怎么看?
请扩散!推荐家里老人都看一看!
只有了解了骗子的套路,才能避免上当受骗!
来源:公安部刑侦局
“神奇”保健品可治顽疾,不仅科技含量高,还有权威人士加持;推销人员总是关怀有加,一口一个“叔叔”“阿姨”,叫得比儿子还亲;投资理财项目,背后常有个大老板,不仅“背景硬”,还常送小礼品……
(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近年来,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案件居高难下,保健、理财、婚恋等处处有“坑”。然而,人生阅历最丰富的老年人,为何会成为被骗“重灾区”?是骗子太狡猾,还是老年人“弱点”太明显?老龄化社会正大步走来,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骗子“戏精”上身,老人搭上“养老钱”
在浙江省海宁市人民法院去年判决的一起非法集资案中,男子胡某借投资生态旅游之名,以可达11%至17%的年化收益率为诱饵,3个月内致76名受害人损失630余万元。
据案件经办法官张啸崎介绍,该案超过70%的受害人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他们为此搭上了自己的“养老钱”——少则2万元,多则50万元。
“不少受害人是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学校、医院的退休人员,有些还是亲戚、朋友相互间介绍。”张啸崎说。
受害人姜大妈一开始并不相信自己上当了。在她印象中,胡某的海宁峪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光注册资金就是2亿元,他还带着投资人去考察“他的”青蟹养殖基地和白枇杷、水果蔬菜种植基地。
事实上,胡某一面跟投资人说,这些都是他的产业,另一面又跟实际持有人说,他是带旅行团过来参观。姜大妈等人去参观的海边别墅,实际也不是胡某所有。(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至于注册资金2亿元,张啸崎说:“新《公司法》实施后,公司注册资金从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峪宾公司所说的注册资金,是指在约定年限内达到这一数目,但胡某自注册公司后,几乎没再投过钱。”
张啸崎在审理中还发现,胡某特别懂得以“小恩小惠”骗取老年人的信任。“去参观的时候,他给受害人一人一箱桔子;对于上门投资的人,他提供5元车费,再赠送一把指甲钳。”
今年87岁的广州老人黄勤是一名退休教授。黄勤从参加保健品讲座开始接触、购买保健品。自1995年起,她累计在保健品、保健器械上花费超过40万元。
黄勤至今记得,在一场持续三天的保健讲座中,一位姓杨的推销员,上来先讲起了自己的悲惨往事。
“讲她跟她妈妈当年悲惨生活的故事,讲到那些老太婆都陪着哭,上讲台送纸巾给她。”黄勤说,“第一天完了以后就送东西,送洗脚的盆子,做针灸的东西,反正天天送你东西。讲到情到之处,她跪下来喊爸爸妈妈,说我已经没有爸爸妈妈了,大叔大妈,你们就是我的爸爸妈妈。大家很感动。”
一场“带泪”推销之后,5000多元一份的保健品被一“抢”而光。
推销员们常常像“福尔摩斯”,对黄勤的情况了如指掌,并“缠”着她推销。一次,他们得知黄勤生病了,连忙赶到医院看望。
“送饭的,送水果的,帮着洗衣服的,什么都来。所以这些卖保健品的,就是打‘亲情牌’,阿姨叔叔叫个不停,奶奶叫个不停。”黄勤说,连隔壁床的阿姨都心生羡慕。
人生阅历“最丰富”,反成被骗“重灾区”
今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63人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63.4%的受访者家中曾有老人被骗,其中14.7%曾多次被骗,48.7%有过偶尔几次受骗。
这项调查结果让很多人感到困惑:人生阅历最丰富的老年人,为何反而成了被骗的“重灾区”?
以常见的保健品骗局为例,黄勤说:“是一种期望心理,对疾病的无奈,对健康的期待,对死亡的恐惧,使得他们很想要有一种什么东西,能够帮助他健康。”
2010年,丈夫因胰腺癌去世,对黄勤打击很大。想到其他几个亲人也是患癌去世,黄勤对癌症的恐惧越来越深,并将希望寄托在保健品上。
黄勤知道要对保健品进行甄别,但对健康的渴望,让她“宁可信其有”。与此同时,保健品销售员惯用的“名人效应”推销法,也让这位心理学教授深陷难拔。
北京的宋明(化名)告诉记者,他的老丈人就是个保健品“购买达人”。“功能相似的保健品,只要推销员一‘吹’,就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宋明说,小两口多次苦劝无果,差点跟老丈人吵起来。
一次,老丈人气急了,破口而出:“钱是我自己挣的,爱怎么花就怎么花,难道你们还盼着我不行了吗?”小两口只好住嘴。“现在也不指望老丈人能吃出健康来,别吃出病来就好。”宋明说。
除了“对健康的期望”,“难以排遣的孤独”也让老年人步步陷入骗局。这也正是诈骗分子打“亲情牌”频频得手的重要原因。
今年8月,浙江省乐清市人民法院发布了一份预防和打击老年人被诈骗白皮书,总结出以健康为诱饵、以亲情为诱饵、以发财为诱饵、以“权威人士”为招牌、利用老年人的同情心实施诈骗等多种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方式。法官们梳理后发现,一起起诈骗案件的背后,往往是一个个孤独的老年人。
“一些老年人热衷于参加保健品讲座,一方面是重视健康,另一方面是由于内心孤独。他们明知道是促销活动,就想去凑个‘热闹’,去的时候还想着捂紧自己的口袋,但一到现场,就挡不住诱惑。”乐清市法院党组成员、审委会专职委员谷若怀说。
谷若怀透露,现在多数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成了“空巢老人”,缺乏家庭关心照料,犯罪分子正是利用老年人精神空虚的弱点,主动嘘寒问暖,骗取信任后实施诈骗。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空巢老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据全国老龄办统计,目前我国约有近2/3老人家庭出现“空巢”现象。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已是一个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此外,尽管老年人阅历丰富,但往往对新鲜事物缺乏了解,容易被新的骗术“绕”进去。(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身处一线的温州反诈骗中心民警黄通令告诉记者,近期,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行骗现象增多,老年人是其中的主要受害群体。
据了解,这类诈骗手段往往是团伙作案,违法人员利用技术手段,对电话号码进行篡改,使显示的号码为司法机关的电话号码。
“很多老年人碰到这种情况,一下子就懵了,加上着急,很容易上当。”黄通令说。
提高防范意识,设置防骗关卡
“现在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老年人被骗的新闻,如果分析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老年人更害怕生病、更渴望陪伴、更需要普法。”浙江省社会学学会会长杨建华说,“这反映了老年人的脆弱性,但另一方面,是不是也说明了老年人所需的关怀和服务相对匮乏?”
北京盈科(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罗浩认为,家庭应该成为老年人防骗的第一道防线。“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自顾不暇,很多人还不在父母身边,但即便是这样,平时也要多与父母联系,了解他们的动态,多为父母讲解最新的诈骗手段,提醒他们注意,告知他们如何应对,避免在遇到诈骗时手足无措。”
罗浩说,对老年人来说,要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的念头,同时不要相信骗子“不要告诉任何人”“告诉他人就不灵了”等谎话,遇事要多与家人商量。
事实上,很多老年人也希望了解防骗知识,但缺乏有效途径。谷若怀建议,相关部门要深入老年社区、活动中心等地,通过以案说法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诈骗宣传,提高老年人的防范意识。对于“空巢老人”,社区尤其要多留意。(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打击诈骗,强化部门协作十分必要。”谷若怀说,公安机关遇到针对老年人诈骗的案件时,应及时与相关部门通报做好预防和打击此类案件的工作,尤其是要加强 46 45631 46 21106 0 0 5987 0 0:00:07 0:00:03 0:00:04 5987与银行相关业务部门合作,一旦发现老年人上当受骗应指导老人及时报警并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取证,将银行柜台设置成防骗的一道重要关卡。
曾在保健品上“掉坑”的黄勤,如今成了宣传防骗的热心人士。她甚至上媒体自揭“黑历史”,为的是避免其他老年人重蹈覆辙。
除此之外,87岁高龄的黄勤仍没有停下来。她翻译、写作,生活简单而充实。
“要找自己生活的支点,自己生活没有支点,依赖儿女,或者依赖什么东西,你就容易出问题。”黄勤说,“人要有事做,就是老有所为,你才能够老有所慰。”
老年人警惕意识较弱,往往成为犯罪分子下手的目标。
▼▼▼
带孙子逛超市的冯奶奶遇到两名中年妇女王某和朱某,朱某和王某亲切的和冯奶奶打招呼、聊家常,但冯奶奶并不认识这两人。在聊天的过程中王某和朱某突然称看到冯奶奶的金耳环松动了,便主动上前帮助冯奶奶将松动的耳环的带好。结果在帮助冯奶奶佩戴耳环过程中,朱某和王某将冯奶奶的金耳环偷换成了铜耳环。
检察官有话说
老年人出门在外,对陌生人不能轻信、不盲从。本案的冯奶奶在发现金耳环被他人调换了后,因害怕被女儿责怪而一直未告诉他人,直到被女儿发现,并在女儿陪同下才报案。检察官在此提醒,老年人发现权益受侵犯,需要及时求助,尽早报案、维权,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损失。
胡大爷一直苦于没法办理养老保险,后来在家中听信时任某供销社的主任仝某能替他人办成养老保险的允诺,便将50000元钱交予仝某,后无果。
检察官有话说
办理社保有年龄限制,女50、男55岁,在此年龄之前可以购买,在此年龄之后,社保局会要求一次性补足15年社保。养老保险、社会保险的办理是需要到社保中心等专门机构办理,并需详细提交户口本原件、居民身份证原件以及复印件、近期一寸免冠照片等资料。
张大妈常年腰腿疼痛,后来听说本村村民凌某处有“特效筋骨康”专门治疗身体疼痛,遂多次以20元/瓶的价格购买,吃过药之后张大妈会出现脸肿、胃疼。后查,“特效筋骨康”为假药。
检察官有话说
报纸上、广播里、街头巷尾,常常有人推出各种各样的“灵丹妙药”,如果想了解药品的真伪,要向卖药的人询问药品名称、国药准字号、制药厂、药品主要成分、治病原理、价格、售后保障。了解这些情况之后可以让家人或自己通过药品名称、国药准字号、制药厂在网上查到相关的药品信息。
小编特地为老年人送上防骗大礼包,请收好了!
1
戒除贪婪心理
加固心理防线,不贪图小利,不相信一夜暴富。
2
抵制虚荣心理
不爱慕虚荣,不因盲目追求他人的赞美、认可或爱面子而落入骗子的陷阱。
3
强化警戒心理
遇事保持冷静,多调查、多思考,对陌生人不轻信、不盲从,个人信息要保密。
4
正规途径办事
多从可靠的渠道接触信息,办事通过正规途径,不抱侥幸、走捷径心理。
5
常与亲友沟通
遇事不急于决策,不固执己见,多征求亲友意见,常与亲友沟通和交流。
6
讲科学勤学习
心态乐观、积极,科学养生,不迷信;多读书看报,开阔视野,提高防骗能力。
视频:记者卧底揭开老人保健品吸血黑幕
↓↓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384tnh7g1&width=500&height=375&auto=0
1.虚假“便民”常出现,放松警惕就中招,工作证件先查看,正规发票应索要。
2.上门服务盯老人,巧编名目骗信任,询问物业上网查,免费服务要谨慎。
3.独居老人要设防,生人敲门细端详,雇佣保姆找中介,正规公司有保障。
4.热心老乡来帮忙,巧言令色祸心藏,利用地域攀交情,小心背后放“黑枪”。
5.街头算命称“消灾”,迷信法事把你宰,买药看病到医院,身心才能有保障。
6.捡钱骗局经常演,糊涂路人仍不防,不当得利损人品,光明正大才安全。
7.古董字画贱价卖,存心捡漏想发财,抢购之人都是托,别听骗子瞎胡说。
8.飞来大奖莫惊喜,让您掏钱洞无底,坑蒙拐骗花样繁,戒贪方能保平安。
9.遇到大票找小票,真假纸币仔细瞧,天上不会掉馅饼,看清问明最重要。
10.热心帮忙要留意,涉及财务别远离,千万莫借银行卡,谨防骗子盗密码。
11.路遇病患陷困境,帮忙拨打120,不要轻信带回家,引狼入室危害大。
12.假扮尼姑募善款,聪明巧拒不上当,捐款避免交个人,正规渠道献爱心。
13.免费医疗老专家,特效药品把口夸,包治百病忽悠人,火眼金睛多考察。
14.高昂会费是圈套,偏听偏信骗难逃,承诺服务多虚假,事发卷款就逃跑。
15.亲友遇险情形急,莫乱方寸要切记,求助单位和警察,不给骗子留缝隙。
16.突降横财有问题,兑现要钱不合理,中奖一定要求证,汇款转账应回避。
17.莫名短信蹊跷多,没事轻易不回复,密码账号管仔细,如有疑团问客服。
18.假扮熟人让你猜,亲情友情一起来,借钱多数是骗局,不转不汇要牢记。
19.公安法院来电话,事态严重真可怕,改号软件能作假,一旦被骗难追查。
20.领取养老补贴金,联系电话藏玄机,把握不清就报警,警方帮您解难题。
21.取钱坚守一米线,莫让他人来靠前,遇到机器要吞卡,电话求助别离远。
22.理财产品需看清,并非个个是馅饼,不要轻信推销话,仔细分析方能赢。
23.老人投资要稳健,收益过高有风险,科学理财多询问,正规渠道才能选。
24.所谓直销和传销,挖个陷阱让你跳,多看新闻多读报,哪有机会被洗脑。
25.古玩市场水太深,乱花迷眼难求真,要想获得高回报,学足知识再辨认。
26.彩票预测全是假,隐性风险暗中藏,收益过高勿相信,心态平和不上当。
27.理疗师傅假热心,虚构身份骗定金,凡事小心准没错,弄清来路再合作。
28.征婚交友要警惕,约谈见面别着急,再婚心情能理解,让您汇款有猫腻。
29.黑心婚介连环计,疏于防范就被骗,谨慎核实多思量,收费合理是第一。
30.医院就医要小心,冒充医护办手续,人多眼杂看仔细,交款结算亲自去。
31.医院门前医托多,专钓外地外行人,多听多问多思考,保存证据巧脱身。
32.盗取QQ来搭讪,冒充亲友急用钱,任凭骗术千万变,多方核实是关键。
33.网上购物虽方便,安全防线要设足,不明链接别轻点,个人信息不泄露。
34.网上购物要小心,过度低价别动心,安全支付有三方,切勿直汇到账号。
35.购买飞机火车票,莫信山寨黑代理,提供服务要合法,官方渠道是唯一。
36.老年求职不容易,待遇太好有陷阱,路边广告哪能信,正规途径才放心。
37.乘坐黑车问题多,一不小心把命丧,公共交通很便利,人身安全有保障。
38.低价旅游诡计多,强行购物其中含,保存证据不争辩,依靠法律来维权。
39.一日旅游真便宜,超低价位惹人馋,旅游景点乱象多,正规合同事先谈。
40.股民写书急出版,骗子借机来筹款,老有所为是佳话,正规渠道了心愿。
案例1
于大妈家里突然来了两位自称是燃气公司的工作人员,为用户统一安装“防煤气泄漏报警器”。于大妈热情地将两人请进门。两人将一个白色的小盒子安装到厨房后向于大妈索要了350元“安装费”,但没开具发票。后于大妈拨打燃气公司电话确认,却被告知没有此事。
案例2
王老太在街上遇到算命先生向某,向某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话骗取了老太太的信任后,声称其会生一场大病,需要5500元钱做法事看病消灾。等钱到手后,向某又让王老太回家数100粒米做法事用,并趁机溜之大吉。
案例3
79岁的蔡大爷散步途中,一名骑着电动车的中年男子过来亲切地和蔡大爷打招呼,但蔡大爷并不认识此人。该男子对蔡大爷说:“我欠你儿子30元钱,你帮我还给他吧。”“你是不是我儿子高中同学呀?”蔡大爷问。该男子立即作答:“是是是……”结果该男子给蔡大爷的是百元假币,骗走了70元真币。
案例4
闫大妈回家路上遇到一个表情痛苦的女孩,女孩说自己胃疼病犯了,想找个地方歇一歇。闫大妈好心将女孩领回家中,女孩发现家中只有闫大妈一人,短信召来两名男子,三人将闫大妈捆了起来,将其家中财物洗劫一空。
案例5
王大爷接到某“警官”电话,谎称他与一件洗钱案件有关,现在公安局已立案侦查,要证明自己的清白,必须将其银行所有的存款转入一个“国家安全账户”中去。王大爷简单查询后发现该电话号码确实是某公安局的,遂将所有存款转到“国家安全账户”中,结果上当受骗。
案例6
70多岁的赖某看到一则征婚广告,对广告上胡某的条件很动心,于是主动拨打广告上的联系电话,要求见面。接电话的女子自称是胡某的女儿,她要求赖某先打1000元钱作为其母亲前来见面的路费。赖某汇了1000元钱后,该电话再也打不通了。
想在生活中避免被骗,
小编还要提醒您做到:
戒除贪婪,抵制虚荣,
强化警戒,正规途径办事,
常与亲友沟通,讲科学勤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