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越优秀的人,越不安分

2017-10-18 带你把书读完的 有书

   ▲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有书  


回复“投票”,参与11月共读书单投票

文 | 魔云兽 · 主播 | 阿成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560wf2xj6&width=500&height=375&auto=0▲点击开视频,即可观看

《有书快看》之5分钟带你看完《黑匣子思维》

更多有趣、有料,有内涵的视频,关注公众号:有书快看


有书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共读《黑匣子思维》第七章,第121页到第145页的内容。


这部分我们将与大家分享在失败中学习的经典案例,也就是应对复杂问题的试错策略。




我们从联合利华的一个车间讲起吧。


他们生产洗衣粉有一个环节是沸腾的原料要通过一个喷口喷出来,然后才能进行下面的流程。这个喷口总是出问题,隔三差五就堵上了,而且一旦堵上,各种物理化学反应会让洗衣粉的质量不稳定。所以,怎么修正这个喷口就成了一个问题。


一开始他们请了有特殊背景的数学家,这些人同时精通物理和化学。他们对流体以及物态变化是非常熟悉的,所以联合利华认为他们可以通过精确的数学计算来解决这个问题。


专家们经过各种复杂的计算和建模,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但是遗憾的是这个新设计几乎没什么进步,喷口依然会被堵。


那怎么办呢?


最后这个问题是被一群生物学家给解决了。


当然他们并不是采用了生物制作方法,只是因为他们熟悉大自然的运作规律,对失败有着特别的理解,这些生物学家最后采用了试错法搞定了这个问题。


在讲这个试错法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到底是什么自然规律影响了生物学家对失败的看法呢?


答案是进化,因为进化是建立在“自然选择”的试错机制上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是更具适应性的生物,不能适应的就被淘汰掉了。如果把物种比喻成为产品,那么大自然就是在不断试错,最终留下来的,就是答案,就是解决方案。


所以,生物学家们所谓的试错法,就是把原来的喷嘴,先微调10个版本,比如说稍微长点,稍微短点,某个部位宽点,或者窄点等等,在这10个里选出效果最好的,然后再在这个效果最好的喷嘴的基础上,再微调10个版本,继续选择效果最好的。


每一次都做一点小小的改进,一直重复这样的过程45次以后,经历了449次“失败”,生物学家们找到了理想的喷嘴。


注:上面是最初的喷嘴。经历45代改进和449次失败的设计后,最终的喷嘴被设计成下面的模样。


某种程度上说,生物学家们是故意进行一次次的失败才发现了哪些设计可行,哪些设计行不通。


这就有意思了,我们平时会看到一些人像打不倒的小强,总是能从一次次失败中爬起来,我们说这种人心理十分强大。


实际上这有可能是一种误解,只有害怕失败的人才会觉得失败是伤害,如果有黑匣子思维,那么一次次的失败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机会,这样看来他们不是心理强大,而是从根本的认知上就不把失败看成是伤害,成长导向的思维就是这么厉害。


上面那个最终的喷嘴形状是如此独特,让人不禁以为是设计大师的手笔,但事实如我们所见,生物学家们丝毫没有进行“设计”。


历史上很多进步都与此类似,比如说工业革命时候的各种纺织技术,那都不是被设计出来,而是在日常的工作中,技工们为了提高生产力不断改进的。




我们现在对app应该算是比较熟悉了,大家都知道很多创业的人,发布他们的app产品的时候,通常会频繁地迭代。


如果你下载的app足够多,你可以感觉到App Store里的更新几乎每天都有,不断进行改进几乎是整个行业的通行做法。技术人员不会做一个细节完全丰富的产品才投放市场,而是先做出一个最初形态下的产品,具备一些基础功能就提供给早期用户测试使用。


但是具体在每个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不同的性格却有可能选择不一样的策略。


作家彼得·西姆斯在《小赌注》一书中记载了一件事。


有个团队要做一个免费的在线信息服务的软件,其中团队有两个高管对这个软件的开发起了分歧。一个叫做瓦尼尔曾的人认为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把软件做得尽善尽美。


而另一个叫做斯莱默的则认为,一次性写出完美的代码这种事几乎是不存在的,应该尽快把软件发布,接受用户的使用反馈。


最后,斯莱默赢得了辩论。公司在研发初始阶段就发布了软件,并发现了很多在准备阶段不可避免的缺陷。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他们的设计思路也随之不断更新。


他们不得不重写了很大一部分代码,最终的产品成了全行业最复杂的软件。因为复杂,反而也建立了竞争壁垒,而且他们还十分懂用户,所以做得相当好。



这个例子最有启发的地方在于,很多情况下“完美主义”是不可取的,你不能总是在一开始就试图做到面面俱到。互联网创业尤其如此,博客还没有在全世界流行起来的时候,有程序员就想到做一个程序让人们在网上可以轻松发布文章。


这个事儿会有商业价值。很快他就做出雏形了,但是他没有先投放市场,采用迭代的办法升级,相反他想改进算法,让这个软件体验更好一点,结果一不小心花了好几年。等到他做好,市场上同类型产品格局已定,那可以想象黄花菜都凉了。


对完美的渴望是很好的,但是互联网创业最重要的是快。太完美实际上会浪费时间。有一个细节要特别注意,有的时候可能很多人没有觉察,完美主义某种情况下是一种借口。


你花过多的时间去完善,去做深度设计,实际上是害怕投放市场上的东西失败。


而你一旦害怕失败,完美主义就成了你避免上场最好的借口。对失败的恐惧有多种表现,这也很可能是其中一种。




《黑匣子思维》还引用了一则有意思的故事。


大卫·贝尔斯和特德·奥兰德在《艺术与恐惧》一书里讲到,一个陶艺老师给两组学生下达不同的命令,第一组要求这些学生要做够一定的数量,第二组则要求他们要做一个完美的陶罐。


那么最后发现,真正做出好陶罐的不是第二组,而是第一组。


为什么呢?


和互联网精益创业一样,第一组虽然没有要求完美,但是在大量的陶罐被制作出来的过程中,学员们逐渐从错误中学习,陶罐基本上越做越好,而第二组的人太完美主义了,他们除了一些想象之外并没有把陶罐做好。


正因为如此,所以有心理学家就建议我们,做事情要尽早开始试错。测试与改进的价值,与自然界的进化拥有类似的力量。


很多事情看上去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生活中也是一样的,变量很多,多到你无法预测一切。


那怎么面对呢?


最关键的是,你要善于在变化中整合信息,及时调整方向。做成一件事计划很重要,但是根据新情况进行改进也非常重要。


无论是联合利华的洗衣粉喷嘴的故事,还是互联网精益创业的案例,这里面最重要的信条依然是《黑匣子思维》所重点倡导的观点:在错误中学习,相信累进的力量。



有书君语:本周我们共读的书是《黑匣子思维》,“黑匣子思维”是一种记录和审视失败,并从中吸取经验的积极态度。


无论是开发新产品、提高运动技能,还是做出正确的决策,黑匣子思维者们从不惧怕面对失败,反而视失败为学习的最佳途径。


感兴趣的书友们,可以点击下图即可购买纸质书籍,抢先一步汲取知识哦。



魔云兽,有书智库领读达人,阅读推广人,资深编辑。微信公众号“玩学家”运营者。如果您也想带领千万有书书友一起共读,不妨准备好您的文字作品,添加微信:youshulingdu,成为有书的拆书达人吧!

阿成,有书签约主播,长岛人民广播电台主播。微信公众号:生活第八件事儿。新浪微博@阿成Alan。


有书推荐:你所谓的借口,其实是“认知失调”

欢迎你把有书推荐给你的家人朋友

有书君负责每周带ta读完一本书



点击“阅读原文”,完成今日早读签到。回复“APP”,下载有书共读APP,找人聊聊这本书。随手点个赞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