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团圆》,从张爱玲墓中盗出的九层妖塔

2017-12-03 带你把书读完的 有书

▲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有书  

「 这 是 有 书 君 陪 你 共 读 的 第 104 本 书 」

文 | 宋雁楼 · 主播 | 阿成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513ongpda&width=500&height=375&auto=0▲点击开视频,即可观看

《有书快看》之5分钟带你看完《小团圆》

更多有趣、有料,有内涵的视频,关注公众号:有书快看


各位书友大家好,下周我们将一起共读张爱玲的自传体小说《小团圆》。


1995年9月的一天,几个人闯进张爱玲在美国居住的公寓,发现她已在行军床上离世,只见遗体边放着一本手稿——封面写着触目惊心的的三个大字: 小,团,圆!下面另有一行小字:见者必予销毁!


打住!其实没有这么戏剧化啦。


不过,《小团圆》确实 是一本”遗腹书“,它本来的命运是随着张爱玲的去世而长眠于出版社的某个文件柜中。


但它终于横空出世,这个过程极具争议性。


从撰写到出版,这本书前后曲折甚多,可说出版史上最神秘最纠结的书。


张爱玲是个才女,但她不是个文章快手,炒不来快手菜,她写作品就象腌笃鲜,需要在心中”笃“很久。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一道大菜在她脑海中开始酝酿:写一部自传性质的小说。


张爱玲在美国是很忙的,丈夫赖雅从完全瘫痪到去世前后四年,都需要她照顾,自己身体也弱,大病小病不停;


写作上也从不停歇,剧本、小说、文章、改写旧作,而且为了生计需要做一些研究翻译类的工作。


移居洛杉矶后她一头扎进《海上花》的翻译及《红楼梦》考据等工作。所以念头一直只是念头而已,并未付诸行动


直到后来,有个台湾粉丝写信给张爱玲说要写她的传记。粉丝写爱逗传记,本身不是件坏事,但坏就坏在,这个粉丝爱乌及乌,和张的昔日爱人今日冤家胡兰成走得很近,甚至住在一起,所以,这传记中的“戏肉”,竟是很多要靠胡兰成的回忆!


张爱玲一听之下大为担忧,连忙去信让他不要写。


张爱玲觉得胡兰成不靠谱,他自己的回忆录中就把相关事件写得错误百出又粘粘糊糊,夹缠得紧;另一方面也不想让他小人得志。


外部突然出现这样一个”惘惘的威胁”,再加上自己本就有心,张爱玲索性自己动笔开写《小团圆》。


因为早已在心中炖了很久,这一动笔,竟然写得非常之快。


从张一九七五年七月的信件中“这两个月我一直在忙着写长篇小说《小团圆》”,到九月的信件“倒已经写完了”,可以推测小团圆的初稿大约只用了四五个月。


接下来是半年左右的补写删改,最后《小团圆》书稿被寄到张爱玲的好友兼经纪人,香港的宋淇、邝文美夫妇那里。张的计划是先在港台同时连载,然后再出单行本。


作为张爱玲的铁杆好友,宋淇夫妇一直鼓励她多写作,希望她用作品维持当时的声名热度。但是看到这部手稿后,他们给出的建议却是:不发表。



原因是,这本自传体小说,批露了太多爆炸性的资料。


尤其是第一次从张爱玲自己的角度谈到胡张之恋的种种隐秘之处。而当时台湾政治风气相当复杂,原本就有一帮小人作者嫉妒张爱玲的重新走红,届时难免要对书中涉及到的有关政治,风化等内容鸡蛋里挑骨头,大加挞伐。


而“无赖人”胡兰成正在台湾等着翻身机会,此书一出等于肥猪送上他的门去,恐怕立刻要写文章指指点点大出风头了。


所以这本书虽然必定走红,但很可能对张的声誉造成一些损害,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


不得不说,只有最忠心的朋友才会为作者做这种考虑,经此一劝,张爱玲也认为自己原先太钻在这本书里了,不及旁观者看得周全,宋的想法是很有道理的。


宋淇建议把邵之雍(即胡兰成)改成双面间谍,再把他写死,这样就可以让他无法自动对号。或者把九莉写得完全无法和张联系在一起。


但这样一来,势必需要对全书大动干戈,违反了张写一本自传小说的初衷。


几个关键点无法解决,于是事情就此搁置下来了。


一九九五年,张爱玲逝世,生前她立好遗嘱:“我将我拥有的所有一切都留给宋淇夫妇”——《小团圆》的手稿和版权自然也在其中。但夫妇俩生前都没有决定如何处理此书。


九六年,宋淇去世,二零零七年,邝文美也逝世。这时他们的儿子宋以朗成为张爱玲文学遗产的执行人。


他的决定是:出版《小团圆》。


此书终得以与读者见面。


做出这个决定是很不容易的,是重重压力和质疑下反复考量的结果。


压力之一,张爱玲本人曾停止出版《小团圆》。


上面讲到宋淇阻止张爱玲出版本书的原因,是怕她声名受损,这也是宋以朗研究父母与张多年来通信得出的结论。


但是随着一九八一年胡兰成的去世,有关他的一切隐忧已不复存在。到二十一世纪,台湾政治空气已不再是当年那种板滞的状况,可说早已云开雾散。


压力之二,张爱玲曾有信提到要销毁《小团圆》。


这封信于一九九二年二月随遗嘱正本一起寄给宋淇夫妇,信中是这样说的:


“还有钱剩下的话,我想用在我的作品上,例如请高手译。没出版的出版……(《小团圆》小说要销毁)。这些我没细想,过(些)天再说了。”


但是,遗嘱是有法律效力的,但信件没有。


关键还要看张爱玲本人的意愿:是否真的要销毁书稿。


事实上,张爱玲后来是改了主意的,非但不想销毁,反而一度积极出版此书。


在上面那封信之后的九三年,她曾和皇冠杂志社约定出版《小团圆》,在给编辑的信中说一定尽早写完(改编)《小团圆》,“不会再对读者食言”。


只是一直没有完成。


足以说明,张爱玲若泉下有知,应该并不反对,甚至会支持《小团圆》这本“盗版“书的面世。


这本书的出版,是情与理,甚至是情与法权衡后的结论。


当时张爱玲早已红遍两岸三地,所有人见到宋以朗必问小团圆,就象马克吐温笔下”人民的呼声响雷似的要求回答“,如果他真的将书稿销毁,广大张迷肯定不会饶过他。


试问,如果曹雪芹曾说过要销毁后四十回手稿,而你有一天在祖传樟木箱底发现了一个包着纸卷的写着“脂砚斋”的破锦缎包袱…….你会怎么做呢?


某种意义上,这部书已经不属于张爱玲。


自私一点说,反正我们读书的可是有福了。




2009年,此书在港台和大陆同时推出,张氏旋风又一次席卷三地,堪称文坛一大盛事。


这本书有个特点——恐怖。


王国维论诗词,有著名的三境界说。


我认为恐怖片也有三境界。第一重,颤抖的音乐,白纱窗帘,黑暗中的脚步声,雨衣。第二重,啊,阁楼有疯妇。第三重,所有人都有问题!难不成,是我自己……


而《小团圆》的恐怖不在表面,而是细思极恐的那种,绝对已到第三重。


具体怎么回事,宋雁楼将带领大家翻开书细细体会。


另一个特点:结构复杂。


细细森森,重重叠叠,你正看得津津有味呢,冷不防脚下一空,一下子就跌进另一段故事里去了——耳旁响起爱玲一声轻笑。 


因为特殊的碎片化结构和意识流叙述方式,《小团圆》不但难读,也难拆,堪称史上最难拆的书之一。


虽然这些碎片其实是围绕着不同线索编织起来的,但这些线索相互穿插又常隐藏在深处,十分的不明显。


如果拿来在语文课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架势来读,是会死人的。


领读时我将做一些整理,即在一个主题下适当将其它章节讲到的东西穿插进去,并附加一些书中没有写到的事情,以加深整体理解。


这就好比用一块大磁铁,将一堆材料中同类材料都吸在一起。


所以,这次人领读人其实不是“拆”书,而是“拼”书。


让张爱玲和她周遭的人物、生活,显示出它们整体的轮廓来。慢慢,现形。


但我们始终要记得一点,本书虽然和张爱玲的生活轨迹高度重叠,但毕竟属于小说,不能完全当成纪实作品看待。


走进有书,走进《小团圆》这座宝光灼灼的妖塔。


明天开始的领读,总体进度如下。


1.心声泪影,张爱玲眼中的母亲既伟大也自私(第一章)


2.一袭爬满蚤子的华美锦袍,天才少女张爱玲的学校生活(第二章)


3. 眼看他楼塌了,一个输在起跑线上的豪门子弟(第三章)


4.你给我一个家,让我与你一起拥有它。张爱玲的后天母亲(第四章)


5.秋千院落夜沉沉,张胡的倾城之恋(第五章)


6.好大一棵树,张爱玲的四大家族究竟有多厉害  (第六章)


7.记得当时年纪小,炎樱——张爱玲的闺蜜兼拐杖 (第七章)

 

8.当爱已成往事,张爱玲挥起慧剑 (第八,九,十章)


9.因何镇日乱纷纷?张爱玲母女的冤冤相报  (第十一章)


10.几回魂梦与君同,张爱玲那些不能说的秘密(第十二章)


预告:下周我们共读的书是《小团圆》,本书是张爱玲的遗作,展现的是张爱玲版本的"张胡之恋"。


这部自传式小说讲述的是女主角作家九莉的经历,从幼年时新旧世代交替身处的传统家族,到在修道院女子中学遇到各式同学,以至九莉遇上被说成为汉奸、有妇之夫的邵之雍,这些情节都与张爱玲的传奇人生相似。


张爱玲说这是一个热情故事,她想表达出爱情的百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感兴趣的书友们,如果您想要提前读到下周共读书目的内容,点击下图即可购买纸质书籍,抢先一步汲取知识哦。


宋雁楼,有时文艺,有时逗比。从大千世界身上,揩一把文字的油。公众号:有时文艺   ID:youshiwenyi。如果您也想带领千万有书书友一起共读,不妨准备好您的文字作品,添加微信:youshulingdu,成为有书的拆书达人吧!

阿成,有书签约主播,长岛人民广播电台主播,微信号:fac792。新浪微博@阿成Alan。


有书推荐:一个人的顶级魅力,是他的善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