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只追求物质,谈不上好的人生

2017-12-27 带你把书读完的 有书


回复【早安】领取你今天的早安日签

文 | 西红柿 · 主播 | 杨枪枪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5183s8okk&width=500&height=375&auto=0▲点击开视频,即可观看

《有书快看》之5分钟带你看完《人类的终极命运》

更多有趣、有料,有内涵的视频,关注公众号有书快看


各位书友你们好,今晚我们继续共读《人类的终极命运》第九章和第十章,请大家带着以下问题完成今日的晚读:

 

1.为什么二元论在我们的思想里如此根深蒂固?

2.你认为意识是由物质构成,还是由神秘的灵魂构成?




在开始共读前,咱们先来想象一下:


想象在另一个星球上,有一种生物,经过几亿年的演化,像我们一样,他们的大脑也进化出了语言、获得了心智、发展出了复杂的社会结构,成了他们星球上的统治者。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会创造出先进的科技文明吗?会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电磁辐射吗?会知道如何打破原子,制造计算机,并把探测器发射到太空吗?


技术的发展,是大脑智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吗?

 

如果那里存在技术发明,他们可能会比我们更先进,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应该能收到他们的电视节目,可是为什么我们找不到他们?他们也不来找我们?他们都去那儿了呢?

 

尽管这些问题看起来都无法回答,但是至少可以间接证明:


再聪明的头脑,仅靠冥思苦想和逻辑推理,也并不足以发明计算机、宇宙飞船或者抗生素。我们要靠科技知识去研究和发现。

 

但是为什么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依然有人相信占星、巫术和神灵?


而只有少数人接受了纯粹的科学观念或者唯物主义呢?为什么许多科学工作者,也宣称自己只是持“不可知论”,或者声称自己信奉全能的神作为宇宙的起源呢?

 

其实有这种思想一点也不奇怪,因为科学并非来自本能的思想,而是一种反本能的思想。


在第一天的共读中我们就已经讲过,科学与我们演化而来的认知结构是相反的,本能上我们会认为自然现象的起因,是因为某种神秘的、看不见的、有智慧的存在。


如果想要用科学去推理,就必须要超越自己的心智。

 

既然演化让我们成了二元论者,那么我们作为人类,很多时候,这种文化的隐喻都会迫使我们用非科学的方式去思考。


有些人是偷偷地思考,有些人则是在某些时候公开地祈祷。




“意识”这两个字,在科学圈子里是最不乐意被提及的,提起它时,大家就会联想到服用了人工致幻剂的嬉皮士,或者是关于萨满的书籍。

 

往好了说,大家认为意识属于神秘领域,至多也就属于心理学或者哲学的领域,对于科学家来说毫无意义。


往坏了说,研究意识就是去往超自然、伪科学的一张单程票,注定有去无回。




因此,很长时间以来,科学家都只专注于对“物质”世界的探索,比如科学家们在物理学、生物学、化学、地理学和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而对于像“意识”之类的精神实体则一直是敬而远之。

 

直到20世纪90年代,笛卡儿式的二元论依然像幽灵一样,在大学的心理学系和神经生理学系游荡,将这两个专业隔绝开来。

 

而来自这两个阵营的学者也都没人敢去认真研究关于意识的课题,大家都只关注着物质与现象的世界,把精神世界留给了牧师和哲学家。




1991年,哲学家丹尼特的巨著《意识的解释》出版了,他拒绝接受意识是一种神秘的现象,并超越了科学的解读能力的这种观点。他常常用魔术来比喻意识现象。

 

他说,魔术师常常会欺骗我们的心智,让我们相信不可能的事物,舞台上的美女从来没有被锯成两段,尽管看上去如此。

 

他说,这种主观体验不过是大脑中的物质过程所造成的魔术错觉。解释主观体验只是时间问题,就如同之前许多被看成神秘现象的事情,后来也都被科学解释了。

 

1994年,克里克与沃森共同发现了DNA分子结构,克里克在他的著作《惊人的假说》中写道:“意识完全来自细胞、神经胶质细胞、以及组成它们和影响它们的原子、离子和分子。”

 

这一唯物主义的观点十分具有革命性,完全挑战了柏拉图式的二元论观点。


尽管直到今天,还有心灵哲学家试图捍卫自己的地盘,但意识已经褪去了伪科学的名声,开始进入了严肃的科学领域。

 

神经生物学家、神经科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一起团结起来,将意识带到了科学的殿堂。




2013年4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BRAIN计划(推进创新神经技术脑研究计划),即人类脑计划。


该计划旨在建立一个大脑功能完备的计算机模型,这是一个真正的全球化计划,来自13个国家的数百名研究者和几十个机构都参与其中。

 

BRAIN计划刚刚出台时,曾在美国科技界引起轩然大波,众多科学家纷纷表示反对。




面对批评,奥巴马做了一件非常出色的工作,他成立了一个由多位有全局观念、战略眼光的著名脑科学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吸收平衡各方意见,协调美国脑计划。

 

在这项计划中,跨界和学科交叉是脑计划中的一大亮点,许多之前不做脑研究的工程师、化学家、物理学家纷纷被吸引进来,与神经科学家进行合作,从多个侧面揭示了大脑的奥秘,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这种学科交叉和跨界合作的方法,对中国的脑计划也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然而,人类大脑计划的运行同样困难重重,搜集和整理过去大脑研究的各种信息,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计算机中建立神经元,或者设计神经元模型的工作也同样浩大;处理数据,存储空间乃至仅仅冷却计算机也是个大工程。

 

人类大脑由大约890亿个神经元构成,并且通过百亿级的突触相连,这些元素必须被编程才能计算。


这将是对还原论科学的终极挑战:使用神经生物学的基本单元构建一个全功能的大脑。


如果成功,人类大脑计划将对药品研发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在计算机中的人脑上测试新药,将会比在生物实验室中,或者对人类参与者的测试中要好许多。

 

当然,人类大脑计划也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数字模拟的人脑可以拥有意识吗?


如果这种模拟是建立在一个“人”之上,他是否会具有人格?他会有内在的动机、需求和愿望吗?他会和我们说话,讲述他的梦境、恐惧和希望吗?

 

如果这些真的发生了,人类大脑计划的科学家可算完成了非凡的成就。他们巧妙地配置了巨量的硅基芯片、光纤和铜线。


他们让没有生命的物体活了过来,历史一定会记住这个具有反讽意味的巧合。

 

好了,今天的晚读到这里就结束了,通过今天的共读,我们了解到了二元论对人工智能所产生的阻碍,明天的早读时间里,我们将继续探索人工智能的发展之路。


#限时免费#

有书两周年特别活动“知检大会”

五大科室,10+金牌讲师,为你的知识查漏补缺!

演讲音频+文稿精华版内容限时免费中

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获取



西红柿,有书签约作者,有书智库领读达人,自由撰稿人。用心感悟人生,用文字温暖自己,愿你能从我的文字里读出生活的味道。个人微信号:lmkz11,如果您也想带领千万有书书友一起共读,不妨准备好您的文字作品,添加微信:youshulingdu,成为有书的拆书达人吧!


杨枪枪,有书签约主播。媒体人。每晚9点和你说晚安,用声音治愈每一个孤独患者。公众平台:小杨说事儿。微博:杨晨太沉。


 往期热文推荐:


点击“阅读原文”,完成今日晚读签到。回复“APP”,下载有书共读APP,找人聊聊这本书。走之前,点个赞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