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带你把书读完的 2018-05-31

加入有书共读计划,一年读完52本书,成为期待的自己

关注


回复【早安】领取你今天的早安日签

文 | 有书君 · 主播 | 义涵

人不是慢慢变老的,而是一瞬变老的。人变老,不是从第一道皱纹、第一根白发开始,而是从放弃自己那一刻开始。只有对自己不放弃的人,才能活成不怕老、不会老的人。

——村上春树

对于青春的喜爱与赞美,人们总是溢于言表,“生机、朝气、活力”,说到青春,我们恨不得用上所有美好的词汇来形容它。


如果把一年比作一个人的一生,那么即将到来的五月,就好像是人的青年时期一样。你看——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它褪去了初春曾经的稚嫩,却和曾经一样充满着生机;它还未迎来深秋的暮气,却逐渐成熟起来,变得浓艳又热烈。巧的是,五月的第四天,正好也是属于青年的节日。


可是有人说,就像时间流逝、不舍昼夜,人也会变老的,无论你如何保养,都不会改变这个趋势。所以,年轻人害怕别人形容自己“未老先衰”,上了年纪的人也不愿听“你不再年轻了”这句话。


其实,一个人是否年轻,呈现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生理年龄,时间长了,工作久了,微笑时悄悄爬上了眼角的鱼尾纹,梳头时被突然发现的一根白头发,每年生日蛋糕上的数字,都会让你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


第二种,叫做心理年龄:它和你历经了多少岁月无关,而取决于你的思维和心态:


你是否愿意继续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的知识,甚至努力去掌握新的方法,来代替以往的经验;


你的内心深处是否依然充满着向上生长的力量;


你是否虚怀若谷,承认自己的无知,用一种谦卑的心态向他人请教,而不是好为人师,喜欢向他人传递自己的“人生经验”;


还有,你是否还保持着一股不怕困难的精神,去解决那些你不懂的难题。


就像阅读一样:


不同维度的书,帮您从各方面去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经典著作,带您向各位名家大师虚心学习,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才能感到自己的渺小与不足,要学的还很多;


保持阅读的习惯,也是保持一种学习的状态,从汲取知识到提出疑问,再到思考结论,你的大脑才不会懈怠;遇到难啃的书不放弃,更是一种勇气与决心。阅读,让您继续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那么在接下来的五月,请跟着有书继续每周共读一本书,组队对抗惰性。这次,有书共读在2018年五月的共读计划书单投票也即将开启。


我们从两千万名书友推荐的3109本好书中,遴选出了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和人文社科四个维度,一共16本精品好书。


请在每一个维度里投出自己宝贵的一票,你的每一次投票,都将会决定超过两千万书友5月份的精神食粮。

 


【认知思维类】

作者卡尼曼带领我们体验一次思维的创新之旅。他认为,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它见闻广博,使我们能够迅速对眼前的情况作出反应。但系统1也很容易上当,它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任由损失厌恶和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我们作出错误的选择。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它很懒惰,经常走捷径,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

 

为了使读者真切体会到系统1和系统2这两个主角的特点,卡尼曼介绍了很多经典有趣的行为实验,指出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觉,什么时候不能相信;指导我们如何在商场、职场和个人生活中作出更好的选择,以及如何运用不同技巧来避免那些常常使我们陷入麻烦的思维失误。

 

本书融知识、思考、探险、解密于一体,将从古希腊到存在主义,从苏格拉底到康德,从马克思到弗洛伊德,从庄子到曹雪芹等各位哲人、智者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一一呈现,既不失哲学的原味,又能让你轻松将哲学思维化为强有力的分析思考能力。


哲学不是智者的专利,而是人人应该掌握的思维工具。这本书,就像柏拉图的智慧园,会让每一个渴求知识的人,获得应有的快乐和智慧。

 

死刑是否应该废除?UFO是否存在?堕胎合乎道德吗?同性婚姻应该合法化吗?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


在这个全媒体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各种各样的观点和浩如烟海的信息,它们往往真假难辨、良莠不齐甚至相互矛盾,如何拨除迷雾,去伪存真,批判性思维技能将借你一双慧眼,帮助你成为独立的思考者。


本书是一部畅销的美国批判性思维课程教科书。与目前市面上的同类书籍不同,它不仅从逻辑学、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的怀疑精神等角度介绍正确的思维方法,而且从当前世界现实问题入手,利用批判性思维技巧,对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商业、媒体、科学/学术等领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性批判,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启发性,是现代公民建立科学精神、学会独立思考、不盲从的必读书。

 

本书作者吴晓波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著作,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 


作者不是将一些事件、人物孤立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笔下的历史是可以触摸的,是可以被感知的,它充满了血肉、运动和偶然性。他把人物和事件放在一个国际和国内的政策、社会和当时的现实这样的大背景中,以整体和个别相结合的描述手法,将一部中国企业的曲折发展历程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情感故事类】

巴尔扎克的代表之作,“人间喜剧”的序幕由此拉开。小说以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法国社会为背景,讲述了经商发家的高老头倾其心血抚养的两个女儿,婚后在上流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下榨取父亲的财产、损害父亲的尊严、折磨父亲的情感,直至其一无所有、身心交瘁而死。与此主线交织的是外省青年拉斯蒂涅闯入巴黎上流社会,认清其间种种诱惑与险恶的经历。

 

家是港湾,可为何家会伤人?


爱意味着融合,可为何越爱越孤独?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走出孤独,都渴望与别人相爱。如果一个人越重要,我们就越会用自己所懂得的方式去对待他。但很多时候,这种渴望背后的潜台词是:因为我爱你,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所以你要听我的,要按我的期待去回应,去做事。而所谓的“好的方式”则常常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在这种逻辑下,相爱便成了强加,成为控制彼此的战争。因为这个缘故,我们都渴望爱,都爱过,然而,要命的孤独感却纠缠着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亲密关系成为咫尺天涯。


极具人气的资深心理学家武志红洞悉孤独感背后的深层心理机制,用细致入微的笔触,揭示了如何打破横亘在人与人之间那堵自恋的墙,真正看到别人的存在,结束权力与控制的隐秘游戏,让真爱和自由重新回到家人、爱人之间。


本书是一本令人豁然开朗的育儿指南。书中提供了大量实用的建议、有效的练习,以及来自临床实践的有趣故事,蕴含了关于陪伴孩子的育儿智慧,帮助父母树立正确的观念,摆脱曾经的行为模式,更轻松、更快乐地陪伴孩子,培养自觉、自信、快乐、有爱心的孩子,同时治愈自身儿时未能痊愈的创伤,成为自己憧憬的那种父母。谨以此书献给我们正在养育的孩子,以及我们内心中的孩子。 

 

本书是余华搁笔十年,继《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之后的颠覆震撼之作。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一生。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从小历经磨难,好得像一个人,可双亲去世、两人长大后却因一个名叫林红的美丽女人反目,从此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一个成了巨富,产业遍布全国;一个穷困潦倒……但即使多年过去,他们也依然牵挂着彼此——就算天翻地覆慨而慷了,他们还是兄弟;就算生离死别了,他们还是兄弟。



【工具方法类】

我们中近半数人至少有一种“行为上瘾”:无时无刻盯着手机,不断刷朋友圈,通宵追看电视剧集,没日没夜打游戏,频繁查看邮件,用太多时间工作。


而那些生产和设计高科技产品的人,却仿佛遵守着毒品交易的头号规则——自己绝不能上瘾。乔布斯的孩子从未用过iPad,Twitter创始人没有给两个儿子买过平板电脑,游戏设计师对“魔兽世界”避之不及,数量惊人的硅谷巨头们根本不让自己的孩子靠近电子设备。


以大量科学研究为基础,本书揭示出一个惊人真相:行为上瘾的生理机制与药物上瘾相同——沉迷于电子游戏时,你的大脑看起来就和毒品吸食者的大脑一样。本书将会说明商业公司利用哪些原理设计出诱人上钩的高科技产品,并且会指导我们摆脱行为上瘾、重获生活掌控权,也帮助孩子远离上瘾、健康成长。


 

什么是我们一生中耗时耗力的事?是做出大大小小的决策。但是,我们往往深陷难以计数的偏见和非理性中,做出荒谬的判断。通过本书,2017年诺贝尔奖得主理查德·泰勒将让你了解什么是助推,以及助推如何帮助我们提升智慧,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事实上,不需要强制性手段,也不需要硬性的规定,助推便能保证你同时收获“很大利益”和“自由选择权”。这股轻轻推动你做出很优选择的力量,就是“助推”。例如,政府颁布法令禁止人们食用垃圾食品不算助推,把低价的新鲜水果便捷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让人们主动地选择健康食品,这才是真正的助推。


政府需要用行为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对政策进行优化设计,引导人们在教育、投资、抵押贷款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做出让人们更健康、更富有、更快乐的决策,对社会乃至全球很有助益的选择。

 

作者将精益创业提炼为一个反馈循环:想法-开发-测量-认知-新的想法。根据这种模式,我们创业的第一步是把想法变为产品,而且这时开发的产品是精简的原型,投入小的金钱和精力开发出体现核心价值的产品,不要在许多细枝末节上耗费过多精力。


当极简功能的产品得到用户认可后,创业者需要把控局势,在不断的反馈和循环中测试产品,快速作出调整和改变,迭代优化产品,挖掘用户需求,达到爆发式增长。新创企业必须在消耗完启动资金之前,以小的成本、在短时间里找到有价值的认知。

 

斯坦福大学人生实验室的创始人比尔·博内特和戴夫·伊万斯不仅是硅谷创新者,同时也是知名的人生设计师——他们开设的人生设计课是斯坦福大学近几年极受欢迎的课程。


博内特教授和伊万斯教授认为,人生并不存在完美规划。正如设计师不会一味“思考”未来而是主动去创造未来一样,你需要利用设计思维模式,找到自己的生活目标,集中精力,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大胆尝试,这样才有可能改变命运。


本书并不是让我们对未来进行虚构或幻想,而是让我们跳出惯性思维,勇于改变,进行快速试错,确立新的人生目标。这门课在大学生和专业人士的实验中成效斐然,并且帮助很多人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不管你是16岁还是60岁,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都能帮你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重启你的人生。



【人文社科类】

在本书中,“社会生物学之父”、两届普利策奖得主、进化生物学先驱、殿堂级的科学家爱德华·威尔逊从个体选择和群体选择的角度,解释了人性本身包含的自私和利他共生的特点,这种内在有冲突性的进化过程还在继续。不同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进化已经从自然选择转变为意向选择,也就是人类已经意识到了进化选择过程,并开始通过科技的发展创造性地塑造自身的进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人类存在的意义这个命题进行思考,探寻社会进化的源动力。

 

《沉思录》是古罗马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是斯多葛派哲学(斯多亚哲学)的一个里程碑。


作者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碎的思想、正直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他希望人们热爱劳作、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之努力。它的每一页都充满了智慧,正是通过《沉思录》等少数传世之作,斯多葛派哲学精神才得以流传至今,并深深植入近代西方文化精神之中。

 

本书是美学大师朱光潜35岁时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是其经典代表作《文艺心理学》的缩写本和早期美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朱光潜以感性的文笔和理性的精神,探讨了美和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一系列美学问题,将哲学般难懂的美学写得深入浅出,本书一经出版,便成为80多年畅销不衰的经典美学作品。


当你为一些事缠得心神不宁,当你觉得生活中没有一丝阳光,当你觉得生活不快乐,请翻开这本书,听朱光潜解读青春的迷茫、挫折、爱与美,领略大师指出的生活妙谛——过情趣化的生活,过艺术化的人生——这既是一个人快乐的源泉,也是净化社会、美化生活的根本良方。


你的一生中,是否经历过这些“孤独”:


残酷青春里野兽般奔突的“情欲孤独”;众声喧哗却无人肯听的“语言孤独”;始于踌躇满志终于落寞虚无的“革命孤独”;潜藏于人性内在本质的“暴力孤独”;不可思不可议的“思维孤独”;以爱的名义捆缚与被捆缚的“伦理孤独”。


这本书要谈的不是如何消除孤独,而是如何完成孤独,如何给予孤独,如何尊重孤独。蒋勋以美学家特有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融个人记忆、美学追问、文化反思、社会批判于一体,创造了孤独美学: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孤独。



2015年12月12日,有书开始了第1期共读。

每一周,我们都带你坚持读完一本书。

在接下来的五月,我们将开启第125期共读,伴随着早上六点半初升的太阳,有书会用书声将你唤起,开启元气满满的每一天。

那么,以上四个维度中的哪本书,最终会有幸成为超过两千万名书友五月的阅读内容呢?最终决定权就在你的手上,欢迎于2018年4月21日23点59分前,在每个维度里,为你喜欢的书籍投上你宝贵的一票。


给你喜欢的书投一票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四月共读书单。走之前,点个赞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