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书君 2018-05-31
带你读完52本好书2000万阅读爱好者关注

回复【早安】领取你今天的早安日签文 | 有书君 · 主播 | 鱼丹妮


毛姆在他的《读书笔记》中写道:“阅读既不能帮你获得学位,也不能助你谋生糊口,不能教会你驾船,也不能告诉你如何发动一辆故障的汽车。但它将使你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圆满而感到快乐。

 

身处于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很少人有时间博览群书,除非与他们直接有关的书籍,就像学生时代读的书都是关于学业、步入职场选择的书籍多是和职业技能有关。


从来没有哪一项条文规定了我们要去读什么书,你正在阅读的书,对于你的意义,只有你自己才是最好的裁判。

 

阅读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 读书其实是一项缓慢的工程,并无捷径可走。


如果我们将所有学校的教科书都算在自己的阅读量当中,也是一个相当丰沛的数字。但是知性的阅读和感性的阅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单纯为了结果而进行的阅读,过程往往都是枯燥和敷衍的。

 

我们每每拿起一本好书,就像走进了一场智者们的茶话会,聆听他们用文字塑造的人生百态。


他们也会经历中年危机,也会在复杂的社会中产生迷茫,你在现实生活中经历的任何事都和书中的故事无限重合,同样的情场失意、同样的职业瓶颈、同样的社会问题。


人生如戏,阅读的过程,就是一场和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之间的邂逅。

 

随着阅读的过程逐步加深,阅读的范围越来越广,你的知识储备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当你在某一领域很难得到突破,遭遇瓶颈时,你所读过的书中那些人物的故事,会从不同方向给你提供指引。


阅读书籍,就是在为你的人生指路。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书籍中的生命从来都是鲜活的,不会停止的。

 

就像伏尔泰说的:“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那么在接下来的六月,请跟着有书继续每周共读一本书,组队对抗惰性这次,有书共读在2018年六月的共读计划书单投票也即将开启。

 

在6月份的有书共读中,共有两千万名书友推荐了23671本好书,我们遴选出了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和人文社科四个维度,一共16本精品好书。

 

参与投票的16本书,更是和我们人生中的不同阶段、不同选择、不同理念息息相关。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请你在每一个维度里投出自己宝贵的一票,你的每一次投票,都将决定超过2000万书友6月的精神食粮,也会决定我们将参与和领略谁的一生。

 


【认知思维类】

在整个20世纪,有三项颠覆性的科学概念和技术应用把人类社会引领到新的历史阶段:“原子”的发现带来物理学的革命,“字节”的发现带来互联网的革命,“基因”的发现带来生物学的革命。


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无限接近生命的真相,当我们能够掌控和改造人类基因时,“人类”的概念也许将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后人类时代正在来临。


《基因传》罕见地完整讲述了基因理论的起源、发展和未来,按照时间顺序和故事情节展开,是一部反映基因发展史的传记。


像侦探小说一样,以科学家们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为线索步步深入,书中既深入浅出地梳理了基因理论的脉络,又真实记录了科学家们的合作与斗争、成功与失败。


也讲述了基因理论被政治歪曲利用导致的历史灾难和教训,以及基因技术与制度、文化、伦理、道德的冲撞和博弈。

 

优秀团队和普通团队在集体智慧方面差异并不大,但在如何引导和激发集体智慧方面却是天差地别。


《六顶思考帽》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便、易用、高效的思考工具。思考者要学会将逻辑与情感、创造与信息等区分开来。


团队将思考过程分为六个不同的方向。


每一个方向与一顶特别颜色的“思考帽”相对应,通过假想式地戴上或转换“帽子”,轻而易举地聚焦或转换思考方向,使对话和会议主题清晰而富有成效,并且显著地提高所有类型复杂沟通的效果。这一概念就是“六顶思考帽”的方法。

 

房价陡升、雾霾遮天、交通拥堵;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的窘境……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刚刚过半,但大城市的病状和乡村的隐痛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限制大城市人口流入,让农民工返乡,问题就能解决吗?不!去往城市,来谈乡愁。社会经济学家陆铭比较全球经验,立足本土现状,基于实证,力倡中国发展大城市的重要性。


社会问题宜疏不宜堵,只有让市场本身充分发挥对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的调节作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下棘手的社会问题。


政府的功能不是与市场博弈,而是在市场失语的地方,以长远眼光,布局科学的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供给。


《大国大城》将告诉你,只有在聚集中经济发展才能走向均衡,地理的因素不容忽视,只有以追求人均GDP的均衡取代追求区域GDP的均衡,才能充分发挥出大国的国家竞争力,最终提升全体人民的公共利益。


思维模式的不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而你有充分的机会与可能扭转自己的思维模式,改变前进的方向。


在对成功学的数十年研究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发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


《终身成长》中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与成长型,它们体现了应对成功与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两种基本心态。


你认为才智和努力哪个重要,能力能否通过努力改变,决定了你是会满足于既有成果还是会积极探索新知。只有用正确的思维模式看待问题,才能更好地达成人生和职业目标。

 

【情感故事类】

想象一片废墟。这废墟怪异之极,绝不可能存在过。


树,一列列地立着,长着滑溜的、条纹状的树皮,犹如肌肉发达的野兽,不可思议地疯长着。每一寸空间都充盈生命:精致而有毒的蛙,斑斓的纹路有如骷髅,攫住对方交媾,将珍贵的卵分泌到滴水的叶片上。藤蔓紧缠着自己的同类,无止休地角力,要迎着阳光。


猴子在呼吸。蛇腹滑过树枝。排成纵队的蚂蚁大军将猛犸象般庞大的巨杉树干啮成清一色的颗粒,再将之拖入地底的暗黑之中,供它们那永不餍足的蚁后享用。


与之相对,幼苗如同一支合唱队,拱着脖子,从朽烂的树桩中探出,从死亡里吮吸着生命。这片森林啃啮着自身,永生不息。


普莱斯牧师带着妻子和四个女儿从美国来到比属刚果,把种子、蛋糕粉和圣经带进了遍布毒木的丛林。牧师眼里,这里是一片蛮荒之地,满是需要救赎的灵魂。


然而,他不但没能拯救那些“无知”的土著,反而将一家人拖入了危机四伏的动荡人生。


我们都很无知,但并非真正无辜,人人都是共犯。《毒木圣经》中的五位性格迥异的女性作为叙述者,将历史的洪流与人性的幽微交织,犹如一片绚烂神秘的森林,美丽凄切,令人震撼。

 

中年是人生的黄金阶段,却常常因内心的忧虑和自我怀疑而蒙上阴影:我要怎样才能看起来年轻一点?我变得不爱交新朋友,是我老了吗?


到了这个年纪才想生小孩,是不是有些不切实际?面对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我比以前不快乐吗?孩子们即将离家了,我该怎么办?


在我身边的这个人是谁,我们为什么不像以前那么恩爱了?


《中年的意义》从人类学、神经科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等视角透视中年,以清晰、优美而流畅的文笔,阐述了人到中年所经历的身体、心理和情感变化背后的科学根据,揭示出人类之所以形成动物界独有的中年现象,是数百万年演化出的完美礼物,它将中年人推向人生的巅峰,并赋予他们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家是港湾,可为何家会伤人?


爱意味着融合,可为何越爱越孤独?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走出孤独,都渴望与别人相爱。


如果一个人越重要,我们就越会用自己所懂得的最好的方式去对待他。但很多时候,这种渴望背后的潜台词是:因为我爱你,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所以你要听我的,要按我的期待去回应,去做事。


而所谓的“好的方式”则常常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在这种逻辑下,相爱便成了强加,成为控制彼此的战争。


因为这个缘故,我们都渴望爱,都爱过,然而,要命的孤独感却纠缠着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亲密关系成为咫尺天涯。


极具人气的资深心理学家武志红洞悉孤独感背后的深层心理机制,从心理学的角度,结合大量真实案例,帮助你看见关系的真实样子,打破横亘在人与人之间那堵自恋的墙,结束权利与控制的游戏,让真爱和自由重新回到家人、爱人之间。使自恋变为自爱。

 

《子夜》的作者茅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小说家,是左翼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子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成功的革命性现实主义小说,它的发表标志着茅盾小说创作的成熟。


刚一面世,便轰动一时,引发当时社会热议,受到各界名人赞赏。


小说以1930年5—6月间的旧上海为背景,描写了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和斗争,叙述了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的悲剧命运,塑造了商人、交际花、知识青年等阶层的典型人物形象。


吴荪甫残酷剥削工人,在股票交易中投机牟取暴利,开办信托公司,最终,在与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斗争中失败而破产。细致描绘了旧上海人们的生活场景,这些逼真的细节描写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

 


【工具方法类】

我们中近半数人至少有一种“行为上瘾”:无时无刻不盯着手机,不断刷朋友圈,通宵追看电视剧集,没日没夜打游戏,频繁查看邮件,用太多时间工作……


而那些生产和设计高科技产品的人,却仿佛遵守着毒品交易的头号规则——自己绝不能上瘾。


乔布斯的孩子从未用过iPad,Twitter创始人没有给两个儿子买过平板电脑,游戏设计师对“魔兽世界”避之不及,数量惊人的硅谷巨头们根本不让自己的孩子靠近电子设备……


《欲罢不能》以大量科学研究为基础,本书揭示出一个惊人真相:行为上瘾的生理机制与药物上瘾相同——沉迷于电子游戏时,你的大脑看起来就和海洛因吸食者的大脑一样。


本书将会说明商业公司利用哪些原理设计出诱人上钩的高科技产品,并且会指导我们摆脱行为上瘾、重获生活掌控权,也帮助孩子远离上瘾、健康成长。


《高倍速阅读法》是一本用科学的方法教会人们自主阅读的书。作为美国联邦快递、IBM、苹果电脑等一流大企业用于培训员工的最强商务工具,影像阅读法推翻了旧有的被动式阅读方法。


通过利用人类左脑的分析和理论思考能力、右脑的理解和创造能力,高倍速阅读法鼓励人们抱着明确的目的去阅读,并将阅读具体拆分成为五个步骤:准备、预习、影像翻阅、复习、激活,以此突破大脑强大的潜意识,唤醒记忆力和理解力。


掌握PhotoReading高速阅读法,像拍照一样一秒看完一页,轻松摄入书本所有的精华,便等同于掌握了高效的资讯处理术。


结合同主题阅读、团队激活、直接学习等实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些技巧不仅能够帮助你提高效率,还是能提升个人思维能力的有效工具。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于2010年以78岁的高龄,出任日本航空株式会社会长,仅仅一年就让破产重建的日航扭亏为盈,并创造了日航历史上最高的利润,他所使用的就是阿米巴经营的理念。


森田直行在各行各业里成功导入阿米巴经营,与许许多多的企业经营者一起经历了无数次的改革和改善,也亲身经历过很多赤字企业像不死鸟一样起死回生,并变成一个利润率很高的企业。


市面上关于阿米巴经营的介绍有很多,但是真正对阿米巴经营的实战方法进行详细描述的,几乎没有。


《阿米巴经营》一书介绍了阿米巴经营的实战方法和案例,导入阿米巴不仅可以改变企业的决策机制、组织和事业的结构,更能改变肉眼难以看到的企业文化,甚至改变员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们普遍认为,消费者都是理性的决策者,完全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而企业只需借助先进模型、大量调研和大数据分析,就能真正了解消费者行为了。


人们还认为,创新就等于稀奇古怪,创新就意味着剧变,创新有一定的套路可循。但真的是这样吗?


在《意会时刻》一书中,两位研究人类行为的专家深入检视了商业世界关于消费者行为和创新的10条错误假设,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源自人文科学的问题解决方法:意会法。


凭借与乐高、三星、康乐保、阿迪达斯及英特尔等企业的直接合作经验,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如何运用意会法帮助企业确立发展方向,推进业务增长,更好地解决那些涉及人类行为变化的商业难题。

 


【人文社科类】

亚当•斯密作为经济学人,开辟了一个时代,是经济学史上三位划时代人物之首,世人尊称他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他所著的《国富论》自一七七六年出版以来,全世界的学术界,都曾赫然为之所惊动。甚至于各国的支配者们,都相率奉之为圭臬。世界上每个大的或小的经济学家,都曾直接或间接受其影响。


《国富论》作为一部经济学经典著作,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就整个国民经济运作的过程做了比较系统、清晰的描述,对英国,乃至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产生了直接的重大的促进作用。


作为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的文章曾被无数次地引用和解读。为了真正理解他的经济思想之原貌和全貌。


天上下雨地上滑,各人摔倒各人爬。亲戚朋友扶一把,酒换酒来茶换茶。生育、婚礼、拜寿、丧礼;定情、求助、付酬、拍马,世界上所有的社会都逃不开礼物交换。从每个家庭都有的“礼单”出发。


《礼物的流动》正是这样一本一路洞察“人情”与“面子”,处于关系网络中的中国社会的书。


《礼物的流动》主要关注了人类学领域中一个十分经典的研究问题,即礼物交换。通过参与观察、深描等人类学方法,关注村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礼物交换及其文化意义。


作者阎云翔在更新了传统人类学关于该问题的经典解释理论的同时,也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中“非制度化”的特点,并探讨了农村社会的社会结构。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父子两人和约翰夫妇骑摩托车从明尼苏达到加州,跨越美国大陆,旅行的过程与一个青年斐德洛研修科学技术与西方经典,寻求自我的解脱,以及探寻生命的意义的过程相互穿插。


一路上父亲以一场哲学肖陶扩的形式,将见到的自然景色,野外露营的经历,夜晚旅店的谈话,机车修护技术等等日常生活与西方从苏格拉底以来的理性哲学深入浅出的阐述与评论相结合。


进行了对形而上学传统的主客体二元论的反思,以及对科学与艺术,知识与价值,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精神与物质,机械论与神秘主义,西方与东方等西方二分法划分下的事物间的关系的思考。


并潜入自己的过去,探寻在现代文明下自己精神的分裂的起源,完成了一次自我心灵与人类文明的探索。

 

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体育、商业和任何其他公共领域的内容,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而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出版于 1985年的《娱乐至死》是一本令人振奋的充满争议的书,是尼尔·波兹曼的代表作之一。


它审视了电视对我们生活——更具体地说,是政治、文化和精神生活的——害处……本书有太多值得推荐的地方。


它引发了许多思考,更让我们看到,电视是如何以某些方式侵蚀我们的公共话语甚至我们关于美好生活的整体概念的。

 

2015年12月12日,有书开始了第1期共读。


每一周,我们都带你坚持读完一本书。


在接下来的六月,我们将开启第131期共读,伴随着早上六点半初升的太阳,有书会用书声将你唤起,开启元气满满的每一天。

 

那么,以上四个维度中的哪本书,最终会有幸成为2000多万书友六月的阅读内容呢?


最终决定权在你手上,欢迎于2018年 5 月 21 日 23点59分前,在每个维度里,为你喜欢的书籍投上你宝贵的一票。


你投票的图书很可能成为书友们下个月的共读书目哦。如果没有选中也不用气馁,好书不会被埋没,你投票的书很可能会出现在之后的共读书单中。

从5月22日开始,有书研究院将基于大家的投票结果,充分讨论并确定最后的6月共读书单。
正式书单预计在25日前发布,敬请期待。


感谢各位书友对有书共读的支持,和我们一起阅读,还有一个重要消息要告知大家:


从本周开始,有书公众号不再继续更新早读和晚读内容,这部分内容全部迁移至有书共读+小程序。


大家可以通过有书公众号底部菜单,找到“共读”→“有书共读+小程序”打开,或者在小程序入口搜索“有书共读+”进入到小程序内,即可阅读早晚读内容和打卡。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五月共读书单。

你点的每一个,我都当是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