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物新疆 | 你知道尼雅人用什么挂衣服吗?


说起衣架,作为收纳衣物的好帮手,历史十分悠久,考古人员在汉晋时期精绝古国及古代于阗人的墓葬中就发现了保存完好的衣架。

195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考古队首次在民丰县尼雅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在一座东汉箱式木棺内躺着男女合葬干尸。墓内两个“木叉” ,分置于男女尸上,在男尸上的“木叉”长170厘米;女尸上的“木叉”长117厘米,木叉上还裹着一件淡黄色丝绸女外衣,这两件木叉现收藏于自治区博物馆。

198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考古队在和田洛浦山普拉墓葬中发现6根木叉。墓地时代为汉一晋。因严重盗扰,主从关系多不明,只是在M10墓葬,可见“丫”字形木棍放在尸体右侧,“丫”字开口与墓主人头向一致。所有出土的“丫”字形木叉外形近同,部分木叉主干树皮,隔一定距离削去一节,形成几何形花纹,还有一根表面曾涂刷黑漆。

1995年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在民丰县尼雅1号墓地进行考古发掘,共发掘8座墓葬,其中M1、M3、M5、M8墓葬都发现了木叉。“这些木叉的形制多作‘丫’字形,主干末端削尖,入地便利;顶端两叉同样刮削光洁,左右支出,可悬挂衣物。”“木叉置于尸体身侧。”“夫妇合葬墓,则木叉分别置于男女身侧”。

木叉  1995年民丰县尼雅遗址墓葬出土

从尼雅考古出土情况看,女性身旁的木叉悬挂墓主人的衣物,有淡蓝色绢女外衣、白色绸绢裙、挂化妆袋 (内装铜镜、胭脂粉袋、丝线、带扣等)、栉囊 (内装梳蓖)、绕线轴等物、裹绕蓝色绢衣、虎斑纹彩锦织袋、帛鱼及革皮木胎小圆桶;而男性身侧木叉上悬系的物品则有绢缘皮饰件,内盛梳篦的栉囊、香囊、木弓、锦衣、锦帽、皮腰(带上附剑鞘、匕首鞘)、皮囊、护膊等。我们从尼雅墓葬出土这些木叉及悬挂的衣物不难推断,精绝人使用的木叉与现在人们使用的衣架功能相同,就是起到挂衣服的作用。另外,M3、M5都是夫妻合葬墓,墓主人的木叉及衣物分别置于男女干尸的两侧,与《礼记·内则》:“男女不同椸架,不敢悬于夫之楎架”的说法形同,由此学者们推断,尼雅出土的木叉,就是礼记中记载的“楎椸”(huī yí )。男女不同楎椸,是精绝汉墓中的一个细节,夫妇衣架有别,彼此不共用,正是遵这种古代楎椸使用规则的准确说明。这种细节流露出中原的儒家文化对精绝居民的影响。如考古学家王炳华先生所言:“在这一细节处理的背后,揭示着精绝社会统治集团对儒家礼制的认同,是他们对汉王朝中央统治权威的尊崇,以及汉王朝政治、文化政策在西域的具体贯彻实施情况及所取得的一定成果。”

说到衣架
再来看看衣架的发展历程吧


衣架至少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当时的衣架大体分两种形式,一种叫“楎”,形如竖立的木杆;另一种曰“椸”,即横架的木杆。

“楎椸”一词一直沿用到唐代,唐朝诗人柳宗元《永某氏之鼠》:“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当时衣架又称为“桁”。《宋书·乐志》中《东门行》:“盎中无斗储,还视桁上无悬衣。”而衣架这个词在唐朝就出现了,中唐《孔子庙唐之碑》记载:“衣架俗架子仿此”。

我国目前可见最早的衣架实物,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这件战国楚墓出土的衣架,长264厘米,高181厘米,衣架整体为横杆式,两侧立柱,衣架在黑漆底上用朱色漆绘云纹、陶纹、麟纹、雷纹、草叶纹等,表现出浓郁的楚文化风格。这种衣架与尼雅出土的挂衣物的“丫”形衣架有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当地居民穿着深衣习俗有关,这种长袍要求衣架只能“搭”,不能“挂”。

甘肃敦煌石窟壁画中也有关于衣架的形象资料,北魏257窟南壁后部中层就描绘一衣架形象。晚唐38窟《楞伽经变图》上部所绘的衣架则非常明确。由两根竖向木杆支撑一根横向木杆,横杆两端出头,为“开”字形衣架。这种衣架从战国到明清,其造型结构一直变化不大。唐代的衣架实物见于日本正仓院,这里收藏着一件中国唐朝时期的衣架,造型也是“开”字形。

五代时期的衣架还见于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卧室大床的侧面,就立着衣架双层衣架,上面用以搭着铺盖和衣物。

到了宋代流传至今或墓葬出土的衣架十分少见,还是见于墓室壁画里。如河南禹州宋墓壁画的“梳妆图”,衣架、巾架、盆架、镜架俱全。其中的衣架,是由两根立木支撑一根横杆,横杆两头长出立柱,尽端微向上翘,并雕出花瓣。下部虽被人物遮住,不能窥其全形,估计已采用两个木墩来稳定立柱的作法了。在两根立柱之间,一般还有一根横木或中牌子,既起加固作用,同时也可挂物。

明代衣架与前代相比没有太多变化,但更注重木材的选用和装饰的效果,造型典雅,装饰精美,雕刻细致,漆色光亮,从衣架选材、设计、雕刻制作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清朝时期的衣架与明代相比在形制上没有什么变化,但随着清朝实行“易服”政策,推行穿满人服装,服装注重刺绣效果,衣架也变得更加宽大,承载能力更强,造就清代衣架的繁华、端庄、巨大,是区别其他时代的不同之处。

纵观衣架的发展史,从春秋时期的楎椸,汉代精绝人的丫形衣架,到明清时期雕刻精细髹漆华丽的横杆立柱式衣架,不难看出衣架和其它生活物品一样,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髙级的发展历程,不同时期的衣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各不相同。考古发现衣架实物比较少,多见于图像资料中,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尼雅、洛浦山普拉考古出土的东汉时期的衣架,为新疆古代社会生活习俗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阿迪力·阿布力孜)

编辑:阿毛
审校:葛建
监审:司元勋 马艺培
©新疆是个好地方
文物新疆 | 斗驼、斗马……那时的古人生活真有趣~

【长按上图关注 " 新疆是个好地方 " 
点击“在看”
更多人看到此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