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被批“蹭热点”之后的思考
在此,首先我想要代表中心向诸位对中心的推送表示不满和失望的朋友们表示道歉。我深知大家都很关注中心,对中心的期待非常高, 因此无法忍受中心的公号发表这种看起来不尊重死者,”蹭热点“的文章;其次,昨天的志愿者灌水中出现了志愿者之间的攻击、嘲讽的言论,也影响了志愿者之间的关系,这里也反应出了我们志愿者灌水群还需要更好的引导和规范。
大概在晚上十点半左右,中心的工作群里,媒体部门表示要发一篇SM相关的文章,当时我本没有觉得有任何问题。 中心的价值观本来就是多元、尊重与合作,我们自然会尊重多元的性爱/关系模式。彼时,我也并不知道“SM”这个词汇在昨晚,因为和一位明星产生了关联而有了“不一样的意义。大概五分钟之后,在朋友圈刷到了很多关于某位明星“过度SM致死”的传闻,我才意识到媒体部门发SM的内容可能和”新闻热点“有关系,我当即和媒体部门的负责人沟通,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发类似的文章可能会被认为在”消费他人的死亡“。媒体主管告诉我,网络上很多人因为”SM过度“这样的字眼,对那位死者的各种猎奇式的推断,也有人说”Gay就是这样“,他感到很不舒服,因此想要发这篇文章为”SM”正名。刚好那篇转发的文章带有科普的性质,我们通篇也不会提死者的名字,应该没有什么问题。那时虽然我内心还是有些不安的感觉,但转念一想,很多炒作这个事件的营销号都试图把焦点聚集在死者的明星身份、男男性行为和“过度SM”上,试图利用该死者的明星身份放大”男男性行为“和”过度SM”的猎奇程度。我们在这个时候不提死者只是做一个SM的科普分享,其实是去反抗前者对于男男性行为和SM的污名。于是我也就没有再跟媒体部门负责人说什么了。 然而大概到了晚上十一点多,朋友圈开始看到一些针对这篇推送的批评。文章阅读量增长的同时,也看到部分读者对这篇推送的不适,排第一的评论表示“这个热点追得让人感觉不是很好”。我立即在文章下评论表示“是对Sm和同性性行为的污名让死者的形象在大众眼中变得扭曲,而不是SM、同性性行为和死亡本身。我们也无需强化这种污名。”
9月17日是节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来中心后,工作人员和实习生以及几位志愿者一起开始讨论昨晚的事情,我才知道原来前一晚在志愿者灌水群发生了很激烈的“争执”。当中有几位志愿者使用了各种嘲讽、甚至直接攻击的语言。我们针对该事件讨论,也询问了志愿者们的意见。大家指出了以下几点问题:
大家的感受是,从公益机构的角度,不应该为了追求热点营销去盲目追求热点,尤其对于灾难、死亡相关的事件,拿捏不好,不仅无法吸引到更多的粉丝,反而会遭至部分用户的嫌弃。此外,在对某些比较负面的热点事件上,如果事件和机构工作有一定的相关度,亦或是和机构想要倡导的价值观有一定匹配度的时候,也需要明确的表明立场。以中心的这篇推送为例,虽然文章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只是一篇SM的科普文章。然而在昨晚的情境下,许多营销号纷纷发出各种没有证据的消费“过度Sm”致死这样的状况下,中心发了一篇和SM有关的文章,却没有表达出自己“不是要消费死者,而是要为SM正名,希望大家不要因为传言死者因‘SM‘行为致死而去窥探和猜测死者隐私”的立场”,自然会引发部分志愿者和其他关注中心的人的不适。
答案可能在知行合一里。我们倡导什么,我们就应该去践行我们所倡导的事情。一个倡导多元的机构,如果只服务和影响某类人群,而罔顾其他更边缘的人群,我们如何相信它提倡的多元的价值观?一个倡导尊重的机构,如果内部的人都不互相尊重,对外也没有表现出尊重他人的态度,我们如何相信它提倡的尊重的理念?一个提倡合作的机构,不追求对外的合作和共赢,只考虑自身的发展,我们如何相信它提倡的合作精神?唯有我们机构的员工和志愿者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当中,身体力行的去实践以上的理念,我们才有可能让更多人理解和认同我们的理念,才有可能真正“通过创造一个多元、包容的社会环境,使得同志人群获得平等、有尊严和健康的生活”。也许有人会说,你的想法简直太理想主义了,根本没法实现。我想说的是,改变不就是让不可能的事情变得可能吗?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相信改变,又如何去真正改变大家的生活?让大家可以更好的生活?即使我们无法立马实现这样的理想,但我们一定要做到知行合一,慢慢逼近那个理想,并让它成为现实。
这里也想抛出一些问题,当你在一个工作场景里进行非正式对话,或者在一个非工作场景进行非正式对话,但是谈话者知道你在为某个公益机构工作,这时候你想要发表一些政治不正确的言论,或者不尊重他人的言论,是否会考虑到自己的言论有可能会影响到所服务的机构?如果考虑到了,是否能够确保自己的言论不影响到自己的机构?昨天在志愿者群当中,也有人会特别在发言之后强调“纯属个人意见,不代表机构。“ 之后会有人称赞这样的做法,认为这样的发言是比较有担当的。那我们如何在机构内部强调这一点?
虽然我们会觉得“志愿者“或”工作人员“只是我们身份当中的一个身份,但对于机构外部的人而言,他们是通过中心的工作认识到我们,他们会认定我们既然是中心的人,一定会秉承着中心的价值观,如果说出了歧视的言论,或者不尊重他人的言论,一定会觉得”不敢相信,中心的人居然这样?中心居然有这样的人?“。这也回应到文章最初展现的,看到那篇推送后部分志愿者们的反应”——不敢相信,中心居然会消费其他人的死亡来‘蹭热点’?太让我失望了!” 在“争论”的过程当中,有位志愿者讲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何人都不享受不被尊重的感受,在我们看到了不尊重人的状况出现的时候,我们也需要考虑一下,我们有没有在用自己不喜欢的方式对待其他人?为什么一言不合就要开骂呢? 同志社群当中的绝大部分人,在这一生当中,或多或少都曾经亲身体验不被理解、不被尊重、被边缘化的经历。我们是否还记得因为自己的性倾向、性别身份和性别表达被压抑、被冷眼、被嘲讽的时候那种难过和痛苦的心情?那种希望被理解的期待?若我们当真期盼着一个“多元、尊重和合作“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我们是不是应该努力成为创造“多元、尊重和合作”的一部分? 而不是从”受害者“变成”潜在的/既有的施害者“? 最后还是要感谢所有关注和支持中心的朋友,陪伴亦力量。今晚有一位很久没有出现的拉拉志愿者在办公室里跟我聊了很多,最后她说“小铁,我还是很支持中心的,中心在我艰难的时刻帮助了我,陪伴了我,我觉得中心肯定不会事事都做的特别好,但是以后大家要批评或者提建议,内部不要出现这样的撕逼,我们也应该多跟志愿者说一说,吵架不能解决问题。”那一刻心里感受到支持,也给我更多勇气写下这样一篇简单但真诚的感想。我们存在很多问题,面临很多挑战,但是我们永远愿意变得更好,为了更好的服务社群,为了更好的创造改变,也为了对得起“北京同志中心”的名号。 共勉。
中心理念
尊重 多元 合作
中心愿景
中国公民不论性别、性倾向与性别表达,在各方面均享有平等的权益。
中心使命
通过营造包容、多元的社会环境,使得中国同志(LGBT)社群享受平等权益并获得健康、自主 、有尊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