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后E师说】张其成:真正的上等药物,是体内的精气神

2017-03-17 后E视野
E君说  

现代人为何对内求这么陌生,有点不舒服,总是马上想到吃药?平常更是想不到内求。现代人不内求的原因归有三个“不”:第一,不愿意内求;第二,不敢去内求;第三,不屑于内求。

本周末,全国政协委员、后EMBA教授、著名国学专家、养生专家张其成将在后E课堂为大家带来精彩解读。



全国政协委员、后EMBA教授  张其成


习近平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更多地在追求外在的物质生活,而忽略了对于自己内心世界的建设。


在物质生活已经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面临着两个最大的问题,一个是精神世界的匮乏;一个是身体健康问题。


后EMBA张其成教授,2009年被评选为“当代四大国学领军人物”之一,被誉为“国学修心养生第一人”。对于内在养生和经典学国学有着深刻的体悟和独到的见解。


张教授对国学的解读,能够弘扬传统文化,丰富内心世界;对于《黄帝内经》的释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养生。


国学是中国人的心灵家园


什么是“国学”?简单地说就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结构是“一源三流”,如同中华大地的地理结构一样。中华大地的源头在青藏高原,在玉树,从这里流出三条河流:黄河、长江、澜沧江。中华文化的源头是“易”,三流是儒、道、禅。


在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易经》用源头的那一泓清泉,聚成奔涌不息的生命之水,汇成了悠悠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大易之道”构成中华文明的主线和中华文化的支点。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用“大易之道”进行概括,那就是“阴阳中和”。


“阴阳中和”,表明中华民族有两大精神,就是乾卦和坤卦、阳刚和阴柔两大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乾坤并健、阴阳中和、刚柔并济、儒道互补。


学习国学的终极目的,简单地说就是“修心”。修四个层面的“心”:天地之心、民族之心、组织之心、个人之心。


“天地之心”就是天道、天理。中华民族是有信仰的,那就是信“天”,“敬天法祖”,崇敬上天,效法祖先。“天”,有自然之天、伦理之天、哲学之天、宗教之天等多层含义。


“天”这个字在甲骨文和金文里,是一个人上面一个脑袋,可见“天”的本义就是“头”。后来引申为自然界的最高处。由于“天”是至高无上的,就成为人们敬畏、崇拜的对象。在上古先民那里,“天”已成为皇天、昊天、天皇、天帝,被神格化、人格化为最高之神。


“天”有意识地化生了万物和人,为宇宙万物的主宰者,具有无上的权威。由天子亲自主持的“祭天”成为华夏民族最隆重、最庄严的祭祀仪式。


《易经》第一卦就是乾卦,乾为天。《易传》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天”除了最高之神的意义外,还有天道、天理的意思。天道就是天地之道、乾坤之道,就是中华民族两大精神,就是“阴阳中和”:平等、自由、中正、和谐。


“民族之心”就是中华民族之魂,就是中华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组织之心”就是社会实体、机构单位的核心价值、基本精神。比如企业核心价值、大学精神、城市精神等。“个人之心”就是个人的价值观,实际上就是个人的精神信仰。


这四个“心”是什么关系?表面上看是从大到小、逐层递减的关系,其实是一回事。这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其实是天人合道、天人同道、天人同理、天人同心。


所谓“修心”说到底就是重塑中华民族的信仰、找到个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的过程,大而言之,“修心”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前提。


健康在于求内


《黄帝内经》是什么意思呢?所谓“内经”,不少人认为“内”是指该书讲的是人体内在规律,有的人认为是讲内科的。其实,从更根本的意义上看,《黄帝内经》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所以叫“内经”。


中国人认为生命健康、生活幸福的根基在内不在外。《黄帝内经》整本书里面只有13个药方,药方很少,它强调的不是依赖药物解决生命健康问题;它提倡的关键技术是往里求、往内求。


虽然内求在《黄帝内经》中早已提倡,可是非常遗憾,纵观中国历史,很多人仍然走到外求的路上去了。在历代皇帝当中,有多位去找灵丹仙药以求得长生。据统计中国历史上有二十多位皇帝吃了外丹仙药而死。他们都忘了内求,忘了真正的上等药物正是体内的精气神——“上药三品,精与气神”。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要内求,提示我们关注自己,生命只在于自己手中,生命更在自己的内求当中,光靠外求是不能健康长寿的。


现代人为何对内求这么陌生,有点不舒服,总是马上想到吃药?平常更是想不到内求。我把现代人不内求的原因归结为三个“不”:第一,不愿意内求;第二,不敢去内求;第三,不屑于内求。


为何不愿内求?因为内求太困难了。我们的眼睛往外看,往外看很容易,照一个X光片,做一个CT、核磁共振,多容易,外求也很容易,买点药来吃多简单;往里看就太困难了,在外部刺激纷扰的情况下,体察内在感受是不容易的,内炼也很苦啊,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


为何不敢内求?因为内求要静下心来,往里看,结果一闭上眼睛,往里一看,黑黑的,什么都没有。很容易出现幻觉,心中一紧张,就有点害怕,有点恐惧,所以不敢内求。


为什么不屑于内求?总是觉得内求是虚的,神神秘秘的,能有什么效果啊。还不如买点药来吃,药物是实实在在的,吃了之后就有反应。内求要自己锻炼,自己调理自己的经络、脏腑、气血,这些东西存在吗?炼了之后有效果吗?一旦看不见,一旦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马上就否定它,这就是不屑内求的原因。



人物介绍 


张其成,著名国学专家,养生专家,书法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政协委员。


2009年被搜狐网评选为“当代四大国学领军人物”之一,被誉为“国学修心养生第一人”。


1992年主编出版我国第一部《易学大辞典》,1994年主编出版第一部《易学应用大百科》。


1997年首次提出“易道是中华文化的主干”观点,以易融贯儒释道,援易入医,开展易医研究,创立中医文化学学科。


张其成教授出身于国家级非遗“张一帖”医学世家,自幼习儒研医,易医并进,佛道双修,章黄一脉,为北大专攻易经的哲学博士,国内第一位黄帝内经博士后;先后皈依禅门临济宗和道教全真派南宗;首创“易道主干,三教合易”说,主张“易魂佛心,儒风道骨,医艺并用,五经归元”,以内求打通生命觉醒之路。


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学课程特邀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客座教授,人民政协讲坛特聘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改革发展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和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委员。


编辑:Angela

招生进行时


后 EMBA 商 业 领 袖 项 目

后EMBA是MBA、EMBA之后的再延续、再提升、再超越!持续打造中国最高端的知识学习与资源整合平台,从而引领社会、引领时代、引领中国未来。自2011年开办以来,已先后开班十五期,2000余位杰出企业家入班学习。

艺术品欣赏



了解更多,请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