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经济形势不好,是普通人突破阶层的绝佳机会?
龟兔赛跑的故事我们都听过。这个世界上处处都是高手,唯一反超差距的地方,不正是别人打瞌睡的地方吗?
这也就是为什么寒冬里的阳光,才往往显得更加耀眼。
作者:墨多先生
来源:墨多先生(ID:mrmoduo)
2018 年 10 月 10 日,美股市场遭遇 “黑色星期三”,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大幅收跌。
紧接着第 2 天,亚洲股市也追随美股全面暴跌,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股市一片哀嚎。
有人说,“10 年一次,逢 8 必现” 的金融危机终于如约而至,一场血雨腥风正扑面而来。
没错,2018 的确是艰难的一年,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家庭还是个人,仿佛所有人都被笼罩在一层焦虑或恐慌的迷雾当中。
中国的经济犹如在冰天雪地的高速公路上突然换挡,新周期、调结构、去杠杆、中美贸易战、P2P 暴雷...这些陌生而又熟悉的词汇每天环绕在你我耳边。
融资市场不景气,企业经营增长难,社保改革压倒了企业最后一棵救命稻草,越来越多的裁员消息屡屡传出,搞得每一个普通人岌岌可危,原本就买不起房的各种 “漂”,如今索性租都租不起房。
面对当下的形势,我时常听到身边有年轻人抱怨:“祖国的红利我一个没赶上,不让我一夜暴富也就罢了,如今还把我推上了悬崖边……”
事实上,无论是国家还是经济的发展史,其本身也是一部危机史。
正所谓 “历史不会重复自己,但会押着同样的韵脚”,它就如同钟摆一样,既有高点也必会经历低潮。
然而,在我看来,这种低潮期对于普通人而言,却往往蕴藏了更多的机会。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的理由如下。
1)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好像到处都是优秀的公司、有能力的人,一旦经济泡沫破碎,很多东西就立刻被打回原型,真正的人才方能凸显;
2)中国大多数企业高速发展,其本质原因是借助改革漏洞和政策红利,这给很多善于 “投机” 的人预留了足够大的空间,而只有大浪退去的时候,普通人所谓的努力才能重见天日。
正如我一直以来所坚信的:决定一个人终局的,并非是人生的起点,而是拐点。
所以,经济形势不好时最能体现一家企业的 “抗冻” 能力,也最能识别一个人触底反弹的 “续航” 能力。
中国经济进入了 “防守” 时代
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而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恰好就是这种不确定性。
少数聪明的人早早就意识到,无论过去形势是否一片大好,世界从来不会全然如你所愿。
而绝大多数人却始终站在焦虑之中左右摇摆:经济形势不好,一夜暴富的机会没赶上,房租物价迟迟不降,股票持续下跌,人民币处处面临贬值压力,日子自然好过不了。
正所谓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从早期的联想、万达、海尔,再到腾讯、百度、京东,中国企业的发展在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周期后,这些一度风光的企业如今多半深陷增长困境而屡遭诟病……
与之相比,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中小微企业,更是难逃 “宿命”。
有言道:“时势造英雄”。
无论企业还是个人,绝大多数的成功都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而这个巨人,就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红利。
众所周知,过去的二三十年,是中国经济的黄金时代。
伴随着以增量需求为主导的投资型发展模式,许多企业和个人享受到了由此衍生出的政治红利、制度红利、规模红利、趋势红利、科技红利...
而现如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各种红利发生变化,制度上的套利空间被逐渐封堵,许多企业开始 “原形毕露”,到处说自己 “看不清未来,找不到方向”。
就拿中国互联网来说,2018 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仅增加了 2000 万人,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环比增长逐年出现大幅下滑趋势,整个移动互联网从增量市场转为存量。
如果把过去的市场比喻成一个能自我更新的池塘,那么如今进水的阀门将要关闭,剩下的只有越来越多的鱼,大家只有相互间抢剩余的水喝。
这种由增量转为存量的市场逻辑,意味着什么呢?
在我看来,这意味着很多依靠互联网传统意义上的规模优势会消失。
换句话说,在存量市场中,大家不得不将过去的「平台思维」转化为「匠人思维」。
以前我们追逐的是用户的规模和体量,可现在你我拼的是谁能更多留存住用户的时间,也就是罗振宇曾提到的 GNT(国民总时间)的概念。
与此同时,“强者恒强” 的时代早已形成,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如今最重要的事情是如何耕耘好你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时间是普通人最好的杠杆
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
一个人之所以能取得成就,并非在于他有多大的高瞻远瞩,而是因为无论外面发生了什么,他始终会把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比如危机来临的时候,很多人会痴迷于从小道消息中预言下一秒的趋势。可真正聪明的人,只会集中关注将来一定会发生的事,而不会在乎它什么时候发生。
举个简单的例子。上学的时候,我曾经问过周围的几个学霸,他们最喜欢一天中的什么时候?
没想到,他们的回答统统都是 “放学的时候”。
起初,我感到十分的纳闷:他们明明个个儿都是学霸,为什么和我一样每天都期盼着放学,难道不应该是在课堂里充分地享受学习带来的喜悦吗?
可是后来我才终于发现,那些学霸并没有在放学以后背着书包四处玩耍,而是把时间充分地利用在了啃书本和自我提升上。
这让我联想到 200 年前,社会学家欧文提出的 “三八理论”。
他说,上帝给了每个人每天公平的三个 8 小时:第一个 8 小时大家在工作,第二个 8 小时大家在睡觉,第三个 8 小时可以自由支配,你又会干什么?
其实,人与人的区别,主要是由第三个 8 小时造成的。
换句话说,在日常工作当中,老板支付你每天 8 小时的工资本质上是交易。除此之外,你我很有可能干着类似的活儿,彼此之间又何谈拉开差距?
尤其是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每个公司都像是打了鸡血,拉着横幅喊着口号让你加班加点,一天的工作时间从 8 小时拉长到 16 小时普遍正常,你很少有机会能获得 “不被打扰” 的时间。
然而,如今大环境不好,越是许多大型的企业、原本臃肿的组织,开始发现其实手上没那么多事儿可干,其实你也就变相拥有了更多可支配的自由时间。
简单而言,经济形势不好也并非一无是处,它最直接能给很多人带来的是 “时间红利”。
可遗憾的是,多数人并没有学会如何准确分配自己的时间,就像从来就不知道如何掌控自己的命运。
这时候,其实我们最应该首先转换思维,因为时间永远是存量,上帝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普通人应该想的是如何利用第三个 8 小时创造人生的不同。
因为从另外一个角度,你可以这么想:
在过去的几个经济周期中,很多人借用杠杆致了富,有的靠贷款买了房,有的靠负债上了市,可这其中唯独没有你。
可现如今呢?之前的游戏规则被清零,大家又重新站到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难道这对你而言不是一个机会吗?
正所谓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更何况冬天来了,你认为下一个春天还远吗?
问题往往意味着新的机会
有句话说得好,问题的出现,往往就伴随着机会。
公司的问题,是你晋升的机会;
客户的问题,是你提供服务的机会;
自己的问题,是你成长的机会;
老板的问题,是你取得信任的机会……
而整个形势的问题,或许是你破土而出的机会。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经济形势不好确实会让整体的消费变差,可这并非就意味着大家都不消费了,钱就不好赚了。
反之,经济学上有个词叫做 “口红效应”,又叫做低价产品偏爱趋势。
它的意思是说,虽然大家相对收入减少了,看似买不起什么房车家电这些大件的耐用商品了,然而他们仍然会把闲钱用于消费那些 “廉价的非必需品”。
比如虽然我买不起 LV 的包包了,但是买个屈臣氏的口红总还可以吧;虽然我买不起家庭影院了,但我在手机爱奇艺上充个会员总还可以吧...
换句话说,“口红效应” 的产生,本质上是一种消费观念的替代效应。
再比如,上一次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催生出了一个新晋日本首富——柳井正,他多年来一直默默无闻地深耕于服装零售行业,其背后公司品牌的名字叫做 “优衣库”。
除此之外,经济低谷同时也让美国的电影公司崛起,迪斯尼建立起了世界级的品牌,中国的盛大网络游戏与此同时逆市飘红。
由此可见,越是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有些行业越是暗流涌动,如相对快销品、影视游戏、教育医疗等等。
这些领域往往是反周期逆生长,越是在经济萧条的时候越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然而,这个现象又能给到我们什么启发?
首先,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你要知道经济越繁荣的时候,竞争也就越激烈,即便你眼前遍地是机会,但总会有更聪明的人能抢在你前面。
你曾经也许会埋怨世界不公平,为什么自己没早生 10 年。因为机会有时候就像是赌注,错过了 “杠杆牛市”,瞬间好像就丢掉了好几套房。
然而如今正值低潮期,绝大多数人其实都不好过,尤其是原本比你更强大的对手。
正所谓 “船大难掉头,无事一身轻”。此时你最应该做的就是发现周期里所蕴藏的机会,因为低谷后的下一个等待一定是高峰。
其次,你要处处用 “存量思维” 警惕自己:勿以钱少而不赚,勿以事小而不为。
很多事情在逆境下的操作,与在顺境下的操作是完全不同的。
这就好比你在高速公路上开车轰油门是没错的,但如果走的是雪地还想着踩油门就有点糊涂了。
好比前面提到的,传统互联网是基于用户规模的争夺战,而如今互联网创业是一场抢用户时间的战争,本质上是取得信任。
从前你可能有 100 个客户,你每天想的是如何将其变成 1000 个,可现在更多人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为现有的这 100 个人提供深度价值,让他们离不开你。
或者换个角度说,未来的存量市场里,所有事情都会回归第一性原理。
比如产品,服务,最重要的还有信任... 人们都倾向于事物的确定性,一锤子买卖赚大钱的概率会越来越小。
最后,坚持自我进化,重视 baby step 的巨大魔力。
一个人最大的阻碍,不是外界而是自己。在我看来,每个人都像一个独立的经济体,既有进化的过程,也有高低起伏的周期。
自我进化并不是永恒的,它会围绕基准曲线上下波动,而其最大的阻碍就是 “自我”,因为它会扰乱一个人的认知。
正如过去很多卓越的企业,当他们在经济形势不好时会发现自己深陷泥潭,根本无法自拔。
这是因为过去 10 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伴随的红利消失,所有商业逻辑和竞争逻辑发生了变化,很多企业再也没有了往日的自信,也没有了注定成功的金科玉律。
再回到个人层面,正所谓 “30 年河东 30 年河西”,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永远的 winner。所以无论任何时候,每个人都有可能在不同周期的更替时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可前提是,你要有足够的耐性,能够在机会不属于你的时候安心修炼。
除此之外,一个人更有可能产生成就的时刻,就是别人都在 “冬眠” 的时候。
毕竟,龟兔赛跑的故事我们都听过。这个世界上处处都是高手,唯一反超差距的地方,不正是别人打瞌睡的地方吗?
这也就是为什么寒冬里的阳光,才往往显得更加耀眼。
► 推荐关注,后E商业评论。在这里,您可以洞悉经济大势、掌握前沿信息、深评商业事件、提升企业管理之道……
(长按识别二维码,获取更多信息)
来源:公众号 @墨多先生(ID:mrmoduo),作者墨多先生,北京大学硕士,英国国际互动英才奖得主,连环创业者,专栏作家,关注职场与个人成长。|编辑:Sugar
招生进行时后 EMBA 商 业 领 袖 项 目
后EMBA是MBA、EMBA之后的再延续、再提升、再超越!持续打造中国最高端的知识学习与资源整合平台,从而引领社会、引领时代、引领中国未来。自2011年开办以来,已先后开班二十一期,3000余位杰出企业家入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