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巨星陨落!曾参与烟台砣矶岛考古发掘

点关注→ 烟台日报 2024-02-12

昨天(12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布讣告,著名考古学家邵望平先生去世。以下为讣告全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著名考古学家邵望平先生,因病于2023年12月11日在美国波士顿去世,享年86岁。



邵望平先生1937年7月19日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54年由济南二中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开始与历史学、考古学结缘。1959年8月分配进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年在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工作。
邵望平先生热爱考古,扎根田野,先后参与华县泉护村、元君庙、郧县青龙泉、安阳殷墟、胶县三里河、烟台砣矶岛、临沂凤凰岭、滕县前掌大等著名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主持长江西陵峡的考古调查与试掘,参加山东邹县、滕县的考古普查以及梁山青堌堆遗址的资料整理工作。
先生视野开阔,多次参加集体编写的大型综述性学术著作的组织、撰稿及编辑工作,如《新中国的考古收获》《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等。此外,先生还参加了《考古精华》《中国文明的形成》的组织或撰写工作。
先生才思敏捷,涉猎广泛,坚持独立思考,在中国文明起源、早期中国文明特征、考古学区系类型、史前文化交流、古代天文、史前玉器、史前艺术等方面成就卓越。
邵望平先生秉持了中国考古学者重建古史的学术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历史文献为参照,以田野资料为基石,践行考古写史、考古铸史的学术重任。她撰写的《史前陶鬶初论》,深刻阐释了史前文化的交流、互动与融合,确立了一种以典型器物为核心研究考古学文化互动关系的新模式。《“禹贡”九州的考古学研究——兼论中国文明起源的多样性》,将《禹贡》与考古学文化对应研究,立意高远、大气磅礴,在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与文献中的早期中国之间搭建了桥梁。
先生长期关注宗教、艺术、礼制等内在意识因素在文明进程中的作用,撰写的《中国史前的龟灵与犬牲》《“楚地信巫鬼、重淫祀”溯源》等成果,极具才气,受到了学界的高度关注和赞誉。先生发表的《史前艺术品的发现及史前艺术功能的演变》,是中国考古学界较早讨论中国史前艺术的力作。《海岱文化与齐鲁文明》以考古资料与文献史料相结合,以独立的史观贯穿其中,系统阐释了区域文明的发展历程,堪称经典之作。淮夷问题也是先生一直思考的学术课题,《中国文明主源之一——淮系文化》一文影响深远。先生提出的“以礼治国”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大特征,先秦各个夷夏共同体的形成经历了不同的道路等重要学术观点,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认可。
先生强调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较早与古生物学家合作对王因遗址出土的淡水蚌进行的跨学科研究。先生曾多次参与滇南、海南、新疆、福建等地的民族学调查工作,对当地原始天象知识、历法、文化、社会都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先生参与编写的《中国古代天文文物图集》《中国天文文物论集》,影响广泛。
先生关心、爱护年轻学者,常常为年轻学者答疑解惑、提供无私帮助,深受大家爱戴。
邵望平先生的去世是中国考古学界的重大损失!我们为失去这样的一位尊敬的师长表示最沉痛的悼念!
深切缅怀邵望平先生,邵望平先生千古!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2023年12月12日


新闻回顾

◆ 明确了!有编制

 男子捂死烹食“高原神鸟”,被刑拘!

 烟台2人卖了手机卡,被行拘!

 盛光祖一审宣判

 持续性极端低温!明起雨雪寒潮再度来袭

 烟台市教育局发布重要提醒

来源丨“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公众号

责编丨常帅  校对丨杨云阁  监制丨侯召溪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及时联系删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巨星陨落!曾参与烟台砣矶岛考古发掘

点关注→ 烟台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