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南开校友,牺牲时年仅27岁
刘毓璠(1915-1942),安徽巢湖人,蒙古族。1935年考入南开大学,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刘毓璠奔赴山西八路军总部。1942年5月,在太行山区“反扫荡”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7岁。
黄河古流 抗日救亡
1932年,刘毓璠考入扬州中学读高中,1935年秋高中毕业后考取南开大学特种奖学金,被商学院经济系录取,学号为1949。同刘毓璠一起从扬州中学考入南开大学的还有贾明庸、黄邦翰和何懋勋,4人均获得了南开大学特种奖学金。在南开大学期间,4人相约住在一起,用“黄河古流”(黄是黄邦翰,河是何懋勋,古为,贾明庸,贾可读“古”的音,流指刘毓璠)等笔名向南开大学学生会主办的刊物投稿,宣传抗日主张。1935年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爆发后,刘毓璠与贾明庸一起领导天津的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参加铁流文艺社、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6年,参加了天津大、中学校组织的“五·二八”大游行,喊出了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日本增兵华北”、“反对华北五省特殊化”、“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
刘氏兄弟 共御外侮
刘毓璠的父亲刘晦九,20世纪20年代初,就以其博学执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是巢县最早走出的大学教授,他早年在北平时,就参加了中共地下党组织。刘毓璠家兄弟四人,分别在南开大学和清华大学执教、读书,参加京津两地的抗日救亡运动。
大哥刘毓璜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任助研,兼管图书室,二哥刘毓珩(后刘少奇为其改名陈其五)和四弟刘毓琳均为清华大学学生,刘毓珩为清华大学救国会主要负责人之一,领导北平学生一二九运动,四弟刘毓琳为清华大学“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成员。1936年暑期,刘毓璠兄弟四人结伴回家,经商议,决定长兄刘毓璜辞去南开大学教职,回巢县初级中学任教导主任,照顾家中老小,并掩护从北方来的中共秘密党员寄身巢县初中开展工作,在任课之外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刘毓璠与二哥刘毓珩、四弟刘毓琳三人辗转赴延安,奔赴国难。
主持支部 组织党员
1936年暑期结束后,刘毓璠回到南开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南开大学正式成立党支部,程人士任支部书记 ,刘毓璠担任组织委员,贾明庸担任宣传委员。1937年春,程人士因党的工作需要调离学校,刘毓璠主持党支部工作,负责发展组织和进行党内教育,带领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到1937暑假前后南开大学支部发展到13名党员。支部成员和民先队员参加了声援绥远抗日将士的募集寒衣运动、营救“七君子”签名运动,争取天津“洪帮”组织参加抗日活动。
投笔从戎 前线抗日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何懋勋与刘毓璠投笔从戎,奔赴山东、山西抗日前线。刘毓璠告别了新婚一个月的妻子,奔赴山西八路军总部。后来受中共中央北方局委派到国民政府新五军十一团担任政训室副主任,经过周密策划和细致工作,终于说服该团团长王天祥弃暗投明,率全团起义加入八路军。1939年底,他服从组织安排,返回中央北方局工作,任宣传材料科科长,负责编辑《党的生活》、《敌伪研究》、《材料汇编》等刊物,在党内外广泛发行,宣传团结抗日,揭露日伪暴行,反对投降分裂,激励军民抗敌。
血战太行 壮烈牺牲
1942年5 月,侵华日军以摧毁华北抗战指挥中枢──八路军总部和主力一二九师为目的,发动“五月扫荡”血洗太行山。5月25日为掩护军民突出重围, 八路军进行了著名的“十字岭突围战”,刘毓璠在左权副参谋长指挥下随军作战,在十字岭掩护主力部队突围时壮烈牺牲,年仅27岁。此次战役,八路军粉碎了敌人“铁壁合围”总部的战略计划,但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左权将军血洒战场,刘毓璠等数十人在突围中壮烈牺牲。
2015年9月,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河北省涉县建成 “九千将士进涉县三十万大军出太行”大型红色抗战主题雕塑墙,雕塑墙绵延4200米,包括十字岭突围等9个部分,生动再现了军民齐心、共同抗日的场景,左权、刘毓璠等在太行山牺牲的烈士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行。
抗日战争期间,南开大学为抗日救亡牺牲的先烈还有陈镜湖、何懋勋、袁永懿,其中何懋勋与刘毓璠是中学、大学时期的同学,1937年先后奔赴抗日前线。何懋勋从长沙临时大学北上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救亡,任青年抗日挺进大队参谋长,1938年8月28日牺牲,年仅21岁,1938年11月22日《新华日报》报道,南开大学学生何懋勋在鲁殉职。而刘毓璠烈士的事迹却鲜为人知,1986年,刘毓璠的同学、好友秦雨屏(原名贾明庸)在南开校友通讯上发表了“忆南开英烈刘毓璠”,笔者在此文的基础上搜集相关资料,对烈士的事迹进行整理,值此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纪念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英勇献身的刘毓璠烈士。
往期回顾:
*南开大学2020年本科招生录取工作圆满收官 生源质量全面提升
作者:史永红
编辑:马雨屾
审校:马长虹 乔仁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