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优秀!《光明日报》整版聚焦南开大学

NKU新媒体 南开大学 2022-06-23


近日,《光明日报》“红船初心”特刊

以整版篇幅

专题报道了南开大学多措并举

传承红色基因的做法





目录

1 小我融入大我 与党同向同行——南开大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传承红色基因

 

2 打造行走的“红色课堂”

 

3 师生“四同”学习党史 红色精神直抵心灵


小我融入大我 与党同向同行

——南开大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传承红色基因


清明时节,南开大学师生在南开杰出校友周恩来总理塑像前手拿国旗,庄严宣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南开大学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这是南开的魂。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开大学考察调研时,高度评价了这座百年学府的红色基因。

诞生自“五四风雷”,一群不服输的中国人为“育才救国”创办了南开大学。百年来,南开大学始终与国家民族命运休戚与共,一部南开校史就是一部爱国奋斗史。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南开大学深入挖掘校史中的红色资源,师生同学同研同讲同行,生动讲好百年大党奋斗故事,立德树人、铸魂育人,让深植南开血脉的红色基因焕发新生、代代相传。


3000余名南开大学师生校友同唱《歌唱祖国》


建好课堂阵地 融入教育教学


位于天津市河北区三戒里的觉悟社纪念馆,陈列着一本《觉悟》杂志。
1919年秋,在五四运动大潮中,南开大学学生周恩来、马骏等发起成立觉悟社,成为天津反帝爱国学生运动中心。
近日,南开大学党委一班人专程来到觉悟社纪念馆,缅怀革命英烈,感悟初心使命,在参观过程中也重温了南开校史。
“五四运动期间,南开师生投身于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周恩来、马骏、马千里、时子周等成为天津五四爱国运动的领袖。”“从南开大学走出的烈士,有于方舟、马骏、陈镜湖等中共早期地方领导人,有何懋勋、刘毓璠、袁永懿、倪民有等投笔从戎、壮烈殉国的从军学生,还有西南联大烈士群体等等。”……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上,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校长曹雪涛向青年学子讲述了这段峥嵘历史。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南开校史中英烈先贤的爱国故事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有机融入了学校党课、思政课、专业课、通识课的教学中,统筹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首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教师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党史学习教育中。各教研室教师集体备课会设置党史专题教学,把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在人民网公开课平台上,南开专家主讲的“纪念建党一百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中国共产党党史名家论坛”系列课程,以深入的研究、生动的阐释成为高校学子追捧的热门思政课,吸引近10万人次线上线下学习。
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在2019年成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露天校园内,一堂“百年南开校史文化”通识课正边走边讲。师生们来到“爱国奋斗 公能日新”百年校史主题展、周恩来总理塑像前等,讲校史、说校训、做文创、拍快闪,开展了一场独具南开文化特色的校史实践课。
“近代社会性质与党的初心使命”“中共一大与红船精神”“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启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及其意义”等线上线下学术专题讲座,“中国苏区史”“红色经典导读”“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等系列通识课程.....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南开大学积极构建具有南开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体系,引导青年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赓续红色精神血脉。
“南开大学以救国图强为初心而创立,自诞生之日起就与爱国融为一体。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办学宗旨‘知中国,服务中国’中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杨庆山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胸怀‘两个大局’,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


发挥学科优势 深入研究阐释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所承担的使命,较前人所承担的使命有何特殊性?”近日,天津市委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首次走进校园。面对高中生的提问,宣讲团成员、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健讲述了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南开大学创始校长张伯苓目睹“国帜三易”而兴办南开的故事。


近代中国饱受屈辱,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南开大学8位专家作为天津市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分赴天津各区和相关单位集中宣讲,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参与录制天津市“党课开讲了”精品电视党课、参讲教育部主办的“同上一堂‘四史’思政大课”,面向社会普及党史知识,让党史学习教育接地气、入人心。


南开学子组建了“南开大学成才报国青年宣讲团”,面向校内外发布46门特色青年宣讲课程,通过深入基层村镇、街道、企业、学校,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校内外开展宣讲共计135场,累计覆盖20000余人次,打造精品宣讲作品46项。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前夕,由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牵头推动、南开大学组织编写的“百年风华——中国共产党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正式出版发行。13位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共党史、党的建设、中国近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政治学理论等相关学科的南开专家牵头承担12项专题研究并形成专著,以坚定的“四个自信”和透彻的学理分析,讲述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历程。


以史为鉴,资政育人。作为哲学社会科学重镇,南开大学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优势与理论专家优势,加速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融会贯通。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成为全国首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之一,教育部支持新办的思政课研究学术期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创刊,南开大学与中国社科院大学共建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成立不到两年已产出多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创新形式载体 推动学思践悟


为了让党史学习“活”起来、“火”起来,南开校园内掀起了红色文化热潮,南开校史中的红色元素格外夺目。


“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周恩来外交思想图片文献展、“青年的时代对话——觉悟社进校园”主题展览、“觉醒年代,壮丽青春——纪念从南开大学走出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地方党组织领导人”等党史主题展览,生动再现了百年大党的发展历程。


以VR游戏还原飞夺泸定桥、漫游西南联大等党史、校史经典内容,用中德俄英四种语言朗读《共产党宣言》,各种形式载体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让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更加生动立体。师生纷纷表示,这样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有情怀、有意思、有意义。


“青春逐梦 我心向党”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新媒体创意作品征集活动、“学习‘四史’铭初心 筑梦青春迎百年”研究生微党课大赛、“青春心向党 奋进新百年”党史学习教育知识竞赛、“百年圆梦 青心向党——五月的鲜花”学生合唱比赛、“颂歌献给党 建功新时代”教职工合唱比赛,在形式生动活泼的各类竞赛中,南开师生比优争先,展现新时代南开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怀。


今年暑假,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为主题,南开大学启动了2021年师生同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全校863支实践队、6400余名师生将分赴全国31个省(区、市)开展社会实践。


师生们将前往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多个脱贫攻坚主战场,开展“牢树中国自信”国情民情实践调研;前往嘉兴、上海、广州等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召开地和河北西柏坡等伟大精神发源地,开展“坚定中国信仰”红色文化育人实践;组织全校师生结合学科优势与专业特点,开展“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专项实践;持续开展“我眼中的中国与世界”留学生社会实践支持计划,开展“讲好中国故事”专项社会实践等。


“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你们心中总要怀有一个远大的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你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贡献。”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京津冀协同发展时寄语南开师生。从党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南开师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正步履铿锵地走在新时代“赶考”路上。(刘茜 陈建强


打造行走的“红色课堂”


2021年春季学期结束了,但这学期排练爱国主义话剧《于方舟》时的一幕幕情景,时常在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2020级硕士生常赞灼的脑海里回放。


为了更真实地再现于方舟烈士的革命事迹,常赞灼经常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有时一整天待在教室里写感想,一直写到自己满意为止。


看似与专业学习无关的“尝试”,却拨动了常赞灼的心弦。他思考着,怎么让革命先烈的故事为更多90后、00后的青年人所熟知?编演话剧的经历,让他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向。


在南开大学,像《于方舟》这样的爱国主义精品话剧还有很多。今年五月中旬以来,南开大学青年爱国颂党主题话剧展演正式启动。展演月期间,以张伯苓、马骏、于方舟、郭永怀、杨石先等南开先贤、英烈人物爱国精神为主题的7部剧目先后在校内外集中上演,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受到校内外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金融学院2020级本科生赵英旭在反复排练话剧《张伯苓》中,体会到了书本上所说的百年前中华民族曾经历的彷徨和挣扎,体会到在救亡中探索前进道路的艰辛与不易。


历时150余天筹备,历经30场分排、17场联排,作为学生导演的赵英旭,和成员们齐心协力,将老校长的爱国奋斗故事搬进了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实验剧场,用凝练的剧本、精湛的演技,讲给更多人听。


师生编演话剧,是南开大学的光荣传统。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将话剧形式首次带到南开乃至津京等地,从南开第一部话剧《用非所学》,到由周恩来当年亲自参演的《一元钱》,从由曹禺当年亲自改编并主演的话剧《财狂》,到反内战名剧《凯旋》,再到如今学生版话剧《红旗谱》、大型原创话剧《杨石先》《张伯苓》……南开学子在话剧里谈古今、论时事、颂英雄。


南开青年用话剧讲述家国故事、开展红色教育的方式,还走向了全国各地。


2019年,南开大学大型原创话剧《杨石先》首次走出内地,在澳门科技大学上演,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澳门回归20周年、南开大学建校100周年献礼。该剧首演于2015年,入选中国科协等五部门联合发起的“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科学家主题宣传活动,入选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并于2021年获评中国科协“最美科学大师——最受网友喜爱舞台剧”荣誉称号。曾先后在天津、重庆、江苏和澳门等地上演。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6月5日晚,升级打磨后的《杨石先》在天津市光华剧院再次隆重上演,恢宏的场景,动人的剧情,不屈的精神,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在这里开展。


“我似乎透过舞台上的演员,看到了那个在国家农药研究领域克服万难,实现从无到有的科学家,那个爱党爱国爱校的老师。”南开大学文学院2019级本科生肖晗难掩激动之情。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赓续话剧传统。南开大学深入挖掘百年南开丰厚的红色文化育人资源,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课堂、社团、舞台、社会,同学们提升了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品质和团结协作精神,也树立了真挚、朴素、深厚的爱国情怀。


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曲凯表示:“南开大学爱国主义话剧的开展,对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南开大学将继续依托话剧这一美育形式,深入开展‘四史’宣传教育活动,在全校师生当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刘茜 陈建强 郝静秋


师生“四同”学习党史 红色精神直抵心灵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可以激励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积极总结经验,通过师生“同学、同研、同讲、同行”,用情用心用力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


“同学”党史,学习有温度。我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梳理总结思政课教学中党史学习教育的结合点、落脚点、知识点,科学设置党史教学专题,准确运用党史教学案例,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我还开设了校史文化通识课,以校史讲党史,挖掘校史中的红色教育元素,积极引领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同研”党史,学习有深度。我充分发挥科研支撑作用,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们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专业背景,设置不同研究课题,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思考、开展研究,弄通党的奋斗历史和基本理论,树立正确党史观,把握党史主题主线、主流和本质。“同研”党史,使我们在思想理论认识上同频共振,有助于切实解决学生思想困惑。


“同讲”党史,学习有热度。我积极指导学生宣讲党史,组建学生宣讲团队,从选题到讲稿,从表达到形式都给予细心指导,打造学生宣讲党史的精品课程。指导学校“红色记忆宣讲团”等学生社团,和学生共同制作线上党史微课,在同龄人之间引起情感共鸣。“同讲”党史,把外在的思想理论“消化吸收”融入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学生们更能深刻理解党史知识和党的理论,增强“四个自信”。


“同行”党史,学习有效度。我利用假期指导并参与学生社会实践,深入开展“知中国、服务中国”等实践活动,与同学们一起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寻访红色记忆,形成“行走的党史课”。“同行”党史,使同学们在现场体悟更深,更有认同感,党史学习教育更有成效。有位同学感慨地说:“‘红色之行’使党史不再是冰冷的知识,变得真实、鲜活、有温度,震撼直抵心灵。”(肖光文)



往期回顾:

*赞!这位留学生用汉语讲述中国脱贫故事

*想把南开捧在手心,如此形影不离

*原来,“荷”你在一起,这么美!

*今天,推送一组浪漫又高级的“大”片儿

*厉害!这支学生创业团队,能够“以虫治虫”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胡广洋 郝静秋

审校:马长虹 郝静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