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携手泰晤士高等教育,举办了这个峰会
日前,由南开大学与泰晤士高等教育共同举办的“构建知识体系,改善教学技能”卓越教学峰会举办。
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32所世界著名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的近50名领导者、知名专家学者作为会议发言人齐聚云端,围绕“提供有影响力的优质教育”“塑造后疫情时代人才的批判性思维”“课堂创新:科技能解决所有问题吗?”“衡量成功:教学的变革性影响”四个议题展开为期三天的深入交流探讨,协力为实现高等教育卓越教学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出谋划策。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泰晤士高等教育首席知识官Phil Baty,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教授 Carl Wieman,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南开大学原校长龚克,南开大学副校长王磊等出席开幕式。
Phil Baty在致辞中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大学校园都面临着封闭管理。教育机构为了持续提供教育教学资源,在线上平台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新尝试。不少声音认为,远程线上教学无法与课堂教学相提并论,学生面对屏幕,少了课堂专注与互动,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然而,也有一些调研数据指出,线上教学融入科技新媒介,师生开展了创造性的教学实践,展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屏幕已经成为了维系校园与学生的新“桥梁”。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教学正在走出“舒适区”。此次泰晤士高等教育携手南开大学,举办疫情后首次卓越教学峰会,希望能与专家学者共同畅想高等教育在后疫情时代的多元化发展,就为学生、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分享真知灼见。
开幕式后,曹雪涛作了题为“公能育人,陶铸英才,新时期卓越教学的南开实践”的主旨演讲。他介绍了百年南开对于卓越教育的理解与探索,并结合南开实践分享了中国一流高校对于世界未来高等教育发展态势的深刻思考。
曹雪涛说,南开大学历经百年发展,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和“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宗旨,始终是中国高等教育卓越教学的积极探索者和实践者。在2019年建校100周年之际,学校创新提出了“4211卓越南开行动计划”,以卓越的教育和科研为支点撬动学校新百年腾飞,同时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学术科研成果,扎根中国、拥抱世界,发出南开声音、展现南开作为。
曹雪涛说,实现卓越教学,需要在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机制保障、全球参与四方面协同发力。南开大学聚焦学生的“公能”素质培养,注重发挥学生在教学改革中的主体作用,教育理念从“学科导向”转变为“学生导向”、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学习质量”、从“教学为主”转变为“学习为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品格、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为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南开大学以“南开40条”(全称《南开大学一流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19—2021年)》)为抓手推进本科生卓越教学体系建设,以“8+4+X”入校二次选拔机制等举措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智慧书院、有效教学工作坊等形式积极构建教学相长的“师生共同体”。同时,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更为灵活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瞄准“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坚持开放办学,给予师生宽广的国际视野与追求卓越的成长机会。
曹雪涛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方兴未艾,社会多元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全球疫情的不确定性为高等教育的融合共通、协同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此时探讨卓越教学的时代价值与未来发展,对于突破困局、开辟新局具有重要意义。面向未来,卓越教学离不开“6个相融合”,即办学理念同全球发展的使命相融合、教育教学同信息技术的手段相融合、课程发展同立德树人的目标相融合、科学研究同社会服务的需求相融合、全球治理同国际合作的理念相融合、教学考核与教学质量的功能相融合。高校要在卓越教学领域深化共识、密切协作,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科研合作、国际交流等各方面汇聚合力,携手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全球化人才。特别是后疫情时代,要以卓越教学立德树人,培养学生融入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为世界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Carl Wieman以“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在变换的世界中做出明智的决策”带来主旨演讲,介绍了一种新型学习范式。他指出,传统课堂是一片“知识海洋”,“成功上岸”的秘诀是“聪明的大脑”。相较于传统课堂传授知识的做法,新型学习范式可以从脑科学入手,研究人脑对教学行为的反应,根据科学研究和数据反馈,了解人脑的一般决策机制,从而导入高等教育的培养方式中,建立一种“研究型”教室,引导所有聪明或不聪明的大脑都可以像锻炼身体肌肉一样加以锻炼。
演讲中,Carl Wieman通过数据和案例分析了一些现有研究进展,表示科技发展为开展相关实验创造了有利条件,新冠肺炎疫情也推动着教育机构将智慧教学手段融入传统课堂,应该要继续收集学生对课堂的反馈数据,开展教学研究与评估,从而实现卓越有效的教学。
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孙华以“后疫情时代重新定义优质教育”为题介绍了北京大学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开展线上教学的相关情况。他表示,疫情期间,学校开展线上教学、沉淀课程资源,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行了有益探索。线上教学作为线下教学的有益补充,逐步受到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在此过程中,国际教育的场景发生了改变,大数据也比预期更早地应用在了教育研究中。
孙华说,我们应该接纳线上教育,期待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师生实现有效教学互动带来新体验。教育的使命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立德树人,为学生成长成才和后续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助力。我们应该鼓励以科技驱动的教育教学改革在跨学科人才培养和促进教育公平方面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而这也是世界一流大学应该担当的使命与职责。
在随后的主题研讨环节,龚克、格拉斯哥大学校长Anton Muscatelli、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务长Susanna Leong、韩国亚洲大学副校长Euiho Suh围绕“大学如何培养终身学习的热情”发表观点与看法。
龚克表示,社会上有一种观念认为高等教育是教育的最后“驿站”,现在看来,这样的观念需要转变。不断变革发展的社会需要“终身学习者”,高校应该立足培养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增强学生的学习技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便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中依然能够不断自我增值,提高自己、服务社会。与此同时,以“终身学习者”为培养目标,无论高校还是学生的评价机制都需要进一步完善。他还以全球气候变化对工程师技能要求的变化举例,呼吁高校更多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以面向前沿的跨学科科研推动其在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就“网络时代建设包容性校园”“营造优质教学环境”“学生在VUCA和AI时代应该学习什么”“现在是体验式学习的新时代吗? ”“后疫情世界批判性思维的价值”“如何更有效地讲述大学故事”“颠覆课堂:这是传统课堂的终结吗?”“STEM教学革新:过去一年中的经验”“2030年大学办学模式的变化”“教学对科研机构的变革性影响”“排名可以告诉我们有关教学质量的哪些信息?”“线上学习的长期影响是什么?”等专题展开对话与交流。
往期回顾:
*中国首个!南开团队国产抗脑胶质瘤候选新药获美国FDA儿童罕见病资格证
来源:南开大学新闻中心
记者:蓝芳
摄影:宗琪琪
编辑:徐晋 付坤
审核:马长虹 付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