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南开物理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金秋十月
南开大学物理学科迎来创建100周年
从1919年理学物理门到今天的物理学科
南开物理,历百年沧桑,拓路踏歌,砥砺前行
筑牢爱国奋斗之魂,践行科教兴国之志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南开大学物理学科百年峥嵘岁月!
1
1919-1937
学科初创 奠定根基
1919年
1919年,爱国教育家严修与张伯苓先生创建南开大学,坚持“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理念,设立了理学物理门,孙继丁、徐任之先生讲授物理课。作为理科四大学门之一,南开物理学科肇始于此。
1922年
1922年,中国现代物理学先驱饶毓泰先生回国任教南开大学,并担任物理系主任,他在美国预购的仪器设备,也随之运抵南开,物理系正式成立,南开物理系是全国最早建立的物理系之一。
1923年
1923年,南开大学迁至八里台。
1924年
1924年,陈礼应张伯苓校长的邀请受聘南开,饶毓泰和陈礼两位教授擘画物理系课程,建立起普通物理、声、光、电、热等实验室。
1925年
1925年,思源堂落成。图为思源堂的物理实验室、电学实验室、声光实验室。
1931年-1937年
1931年后,顾静徽、张绍忠、王恒守等物理学家先后任教,课程体系日渐完备,学科发展初具规模。
二十世纪20至30年代
吴大猷
郭永怀
南开物理秉承公能校训,践行育才救国使命,建系初期,培养了“中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等优秀学生。
2
1937-1949
刚毅坚卓 薪火相传
1937年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七月底日寇轰炸南开大学。图为被日军炸毁后的秀山堂遗址。
1938年
1938年4月,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迁址昆明,合并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
1939年
张文裕教授于1939年受张伯苓校长之邀来西南联大物理系任教,开展核物理研究,后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第一任所长。
二十世纪30至40年代
联大物理系汇聚了饶毓泰、叶企孙、吴大猷、张文裕等物理学家。联大物理系刚毅坚卓,自强不息,是战时中国首屈一指的物理研究基地,8年间培养出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邓稼先、黄昆等一大批杰出物理人才,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作出了卓越贡献。
1946年
1946年5月4日,西南联大举行结业典礼,正式宣告联大结束。同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在天津举行了复校开学典礼。图为学校在八里台胜利楼举行复校后第一次开学典礼。
1946年底,中国近代磁学研究奠基人之一潘孝硕任物理系主任,着手重建物理系。
1948年
1948年数学系主任刘晋年教授担任物理系代理系主任,积极选聘人才,沈寿春、江安才来到南开任教,艰苦创业,筹建实验工厂,自制实验仪器,重新建立起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磁学、原子物理等实验室,顺利完成物理系重建任务。
3
1949-1977
日新月异 科教报国
1952年
1952年,天津大学物理系并入南开大学,胡刚复、陈仁烈来南开任教,增加了物理系的实力。江安才担任系主任,陈仁烈任副系主任。图为全国院系调整后南开大学成立暨开学典礼合影。
何国柱、王华馥、汪佳平等优秀人才相继回国执教。第三教学楼、第五教学楼相继投入使用。此时的物理系,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环境大为改观,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图为第三教学楼。
1958年
1958年,物理系开始设置专业,建立了基础教研室、光学、普通物理、理论物理、电子物理、无线电物理、固体物理和半导体8个教研室。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办了半导体工厂、金工厂,形成了教学、科研、生产有机结合的育人机制。由此,南开物理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学科布局。图为物理系学生课余时间装置测量α粒子射程的仪器。
1959年
1959年,周恩来总理视察南开大学时来到物理系,察看了光学实验室、原子物理实验室,指示科研人员要谦虚谨慎,科研工作要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为生产服务。
1959年,丁守谦、蔡载熙、靳健等物理系科研人员参与的601实验所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天津硅”,成功拉出中国第一颗硅单晶,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又一个可以自主拉制硅单晶的国家。图为601实验所的生产车间。
1960年
大力发展原子核物理专业,何国柱主持设计制造了国内第一台200万伏电子静电加速器。1960年,原子核物理专业和放射化学专业组建原子能系,即物理二系。
1962年
1962年,聂荣臻元帅接见原子核物理班。
1965年
1965年,根据国家“三线建设”部署,原子核物理专业和放射化学专业整建制调整至兰州大学,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70年
1970年,天津市开展彩电会战,将研究电视机显像管的任务交给南开大学物理系,母国光设计了彩色分光系统、变焦距物镜等,试制出彩色显像管专用的光学校正镜。
1974年
1974年,学校开始建设电真空楼,建设了各类超净实验室。
1975年
1975年,建成半导体大楼。物理系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4
1978-1998
蓬勃发展 兴学图强
1978年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新时期,学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教学科研上来,南开物理在何国柱、母国光、张光寅、王华馥、潘士宏等带领下,沐浴改革春风,谱写时代华章,学科实力显著提升,孕育出多个新学科,物理学科迎来了大发展时期。
1980年
1980年,在王华馥先生的带领下,对铌酸锂晶体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与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合作发现了高掺镁铌酸锂晶体的抗光损伤效应,成就了享誉国际的“中国之星”,图为高掺镁铌酸锂晶体。此外,以靳键为首的晶体组对旧高频炉进行改造,拉制出我国第一颗钽酸锂单晶。
1981年
1981年,理论物理入选中国高校首批博士点。
张光寅先生发展了激光源干涉方法,并发明了“大型千分尺不平行度激光检定仪”,于1981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该仪器被国家计量局列为国家标准计量仪器。
1984年
1984年,南开大学面向国家发展需要和世界学术前沿,调整增设了新的学科。其中,物理系的半导体物理专业、无线电物理专业和电真空物理专业组合成立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光学教研室(部分)成立现代光学研究所。物理系计算机应用专业和数学系软件专业组合成立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系。
1986年
1986年,杨振宁先生被聘请在南开数学研究所内创建理论物理研究室,与陈省身先生共任总负责人和学术指导,李政道、李远哲、吴健雄、袁家骝、丘成桐等著名科学家先后受邀来访。图为陈省身先生与杨振宁先生讨论问题。
1988年
1988年,凝聚态物理入选首批国家重点学科。
1993年
1993年,物理学入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1997年
1997年,葛墨林先生“立足国内,培养高质量研究生”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5
1998-2016
新纪腾骧 硕果累累
1998年
1998年,物理系改建成为物理科学学院,胡北来教授担任首任院长。
1999年
1999年,温景嵩教授“微尺度大气运动中气溶胶物理过程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2000年
2000年,物理科学学院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2003年
2003年,杨文修教授与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等单位,联合开展“通里攻下法在腹部外科疾病中的应用与基础研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同年,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泰达应用物理学院(2013年更名为泰达应用物理研究院),成为物理学科新的增长点。
2004年
2004年,弱光非线性光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立。
2005年
2005年,许京军、张光寅等人的《光折变新效应、机理与器件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6年
2006年,南开大学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7年
2007年,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同年,光学入选国家重点学科。
同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拉普(Romano A. Rupp)教授被聘为泰达应用物理学院院长,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担任南开大学院长的外国学者。
2009年
2009年,“‘自制、自拟、自组、开放’的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体系和创新平台建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同年,学院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2010年
2010年发起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目前已辐射至全国高校和百余所优质中学。5次承担中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集训队选拔、培训任务,并带队参加国际物理奥赛,均获团队第一,全部25名队员均获得金牌。
2015年
2015年,材料物理专业和化学学院材料化学专业组合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6
2017-至今
突飞猛进 争创一流
2017年
2017年9月20日,南开大学入选全国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并成为36所A类高校之一。
2018年
2018年,物理科学学院获批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田建国教授等参与的《面向能源转化与存储的有机和碳纳米材料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王慧田、董校团队及其合作者理论预测并实验合成了第一个具有热稳定性的氦-钠化合物(Na2He)。
“衔接中学—大学物理综合素质教育新模式的探究与实践”及“大学生科学素养培育提升的探索与实践”,两项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物理科学学院承办首届全国物理科普大会,南开大学物理科普基地被认定为天津市科普基地。
2019年
2019年1月1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参观了百年校史主题展览,与部分院士、专家和中青年师生代表互动交流,寄语南开师生: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
2020年
2020年,物理科学学院入选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以及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即强基计划。
2021年
2021年,陈志刚、许京军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开拓非线性非厄密拓扑光子学领域,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Science》上。
同年,付学文团队建设了国内第一台四维超快电子显微镜,部分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同年,物理科学学院入选首批中国物理学会科普教育基地。
2022年
2022年,“光学与光子学教师团队”荣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以自身独特的教育教学魅力树育人之典范。许京军带领的团队成功研制出高抗光损伤、高温度稳定性某掺杂铌酸锂电光调Q开关。
2022年10月,南开大学物理学科迎来创建100周年。
百年风华·再创辉煌
井冈山理想信念教育活动
“五月的鲜花”合唱比赛
南开物理人参与的601实验所成功拉制出中国第一颗硅单晶,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苏之后可以自主拉制硅单晶的国家;发现了高掺镁铌酸锂晶体的抗光损伤效应,被誉为“中国之星”;在拓扑光子学、弱光非线性与光场调控、氦化合物合成等领域取得原创成果,引领相关领域的创新发展,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研制的高温度稳定性铌酸锂调 Q 开关,应用于航母等多项国防重大工程及型号装备,为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回望百年征程
始终坚定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
始终将小我融入大我
践行“公能”校训
坚持“爱国”和“创新”
鼓励进取,勇于拼搏
是南开物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鲜明底色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百年仍需风雨兼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物理学科全体师生将踔厉奋发
赓续爱国奋斗光荣传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为建设世界一流物理学科而不懈奋斗
以新时代新作为续写新百年的更大荣光
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贡献更大力量!
往期回顾:
来源: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融媒体中心 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
整理:夏焕云
编辑:郑泽宁 乔仁铭 宗琪琪
审核:李娜 蓝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