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南开之声广泛传扬!

NKU新媒体 南开大学 2023-05-14




2023年全国两会今日收官。两会期间,来自南开大学的代表委员不负重托,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


下面,让我们通过媒体视角,共同回顾南开大学代表委员的两会履职故事。


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 陈雨露


人民日报:发挥科技创新驱动力作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陈雨露代表认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持续提升,创新链不断发展壮大,但在科技自立自强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力作用。

陈雨露代表建议,必须突破“卡脖子”的技术问题,要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高校作为科研主力军作用。



人民日报: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最重要、最主要的就是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深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陈雨露代表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在发展问题上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科学判断、逻辑必然和战略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指导原则。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辩证法的运用;新发展理念的实施,离不开辩证法的指导。陈雨露代表表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在工作中都要予以关注,使之协同发力、形成合力,不能畸轻畸重,不能以偏概全。


人民视频:如何看待中国经济整体表现



光明日报:培根铸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访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代表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部署了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总体方略,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和一流大学建设指明了方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接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陈雨露表示,南开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坚守“教育救国、兴学强国”理想,践行“知中国、服务中国”办学宗旨。新时代新征程,南开大学将一如既往坚守初心使命,以传承百年的爱国基因,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强国报国之路。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南开大学如何展现新作为?陈雨露认为,要从四个方面发力:一是传承“爱国三问”精神,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方向,始终站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政治立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是坚定不移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把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作为一流大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先手棋”,服务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三是心怀“国之大者”,立足“四个面向”,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有组织科研,服务科技自立自强和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四是主动适应新发展格局,强化区域发展共同体、科教创新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提升一流大学的支撑服务能力。

“办大学、办教育,最根本的就是做好‘培养人’这篇大文章。”陈雨露说,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就是要把学校自身发展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我们要突出培根铸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善‘大思政’工作体系,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将‘小我融入大我’,在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激扬青春、铸就梦想。”

陈雨露介绍,南开大学近年来突出启智增能,打造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位一体”育人模式,打造同学、同研、同讲、同行的“师生四同”育人品牌;突出文化浸润,坚持以文化人、育人兴文,深入挖掘百年南开的红色资源,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培育塑造敦本务实、脚踏实地的学风教风校风,让师生在弘扬主流价值、涵育优秀文化的沃土中得到沁润和滋养。

陈雨露认为,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必须把一流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筑牢根基。“我们要把建设战略科学家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队伍作为重中之重,聚焦现代化建设对‘高精尖缺’人才的重大需求,强化精准引才、事业聚才,营造有利于战略人才担当重任、引领创新的制度环境。同时完善优秀青年人才‘全链条’培养制度,鼓励大项目、大团队吸纳更多青年人才参与,搭建青年杰出人才成长‘立交桥’,不断创造条件,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陈雨露告诉记者,南开大学始终致力于在发现、选拔、培养青年人才方面打破常规,在人才评价机制上大胆创新。

“眼下,南开大学紧密对接教育强国建设总体部署,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攻坚为导向的‘十大计划’,实施高层次人才双倍增‘1号工程’,培育‘百项国家级重大创新成果’,编写‘百部核心课程精品教材’。”陈雨露满怀信心地说,“南开大学正以踔厉奋发的姿态,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建设征途上稳步前行,努力在扎根中国大地、解决中国问题的过程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创新力、服务力、支撑力。”


(上划查看)


天津日报:多措并举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要积极推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加强高校科研人员的高水平成果筛选,积极构建市场导向的技术成果交易中心和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推动打造更加富有实效的创新机制等,多措并举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陈雨露代表表示。

  “南开大学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如何进一步推动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切实形成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是需要我们努力破解的重大命题。”陈雨露代表介绍说,南开大学正深度参与推进高标准建设天开高教科技园,积极发挥学科综合优势,有效链接各方资源,加快高端科技创新资源的注入,推动整合科研创新全链条,打造校内外密切联通联动的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和金融链,构建一流创新平台、培育一流创新主体、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全面推进高水平科研成果的转化,全面增强区域创新创业活力,实现大学与城市相互赋能和相互滋养,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多作贡献,推进更多科研成果在津实现产业化、更多我市科研项目“由智变金”,为天津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发展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

南开大学副校长 陈军


人民日报:寄语


      当前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协同还应持续加强,建议坚持需求导向,进一步加强对京津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统筹指导,建立完善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清单机制。推动京津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为突破点,联合编制产业图谱,探索建立联合招商等机制,集聚优势资源,加快打造创新策源地。


中国新闻网:让产业需求“有地儿研发”,

专业人才“有地儿实践”

陈军代表认为,基础研究要实现“从0到1”的突破,再“从1做到N”,需要打通产业链条上的“堵点”,实现各要素紧密联系的链式创新。如果把科研成果项目比作一颗颗“珍珠”,想要凝聚所有的光芒,就要将它们用“一根线”紧紧串联起来,这就是产业链。

      他表示,当前,高校的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的问题在于链式创新还不够,或者说是产业上下游企业项目之间的“链接力”不够好,彼此之间缺乏充分的“化学反应”。

      陈军认为,要激发这种反应,就迫切需要打通链式创新中存在的壁垒、门槛,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给予他们更大的释放能量的空间,将成果推向市场。而一项科研成果想要转化落地,需要借助多方力量。

      为此,陈军建议,各高校应加强合作,打造创新联合体,将科研人员、企业家、社会资本、运营团队等要素聚集在一起,让产业需求“有地儿研发”,专业人才“有地儿实践”,推动集成型重大成果突破和落地。


(上划查看)


天津日报:加强平台合作打造创新联合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我作为一名教育科技工作者,深感重任在肩。”结合天开高教科技园的建设,陈军代表建议,各高校要加强平台合作,打造创新联合体,将科研人员、企业家、社会资本、运营服务团队等要素聚集在一起,让产业需求‘有地儿研发’、专业人才‘有地儿实践’,推动集成型重大科技成果突破和转化落地,服务区域科技创新。

“我们将以物创海河实验室、新能源电池联盟等创新联合体为依托,把高能动力电池、高安全储能电池、绿色氢能、生物医药等项目落户天开高教科技园的‘一核两翼’,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开展新物质创制研发,实现产学研链式创新;同时继续实施南开大学化学、数学等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激活创新源头以提供持续动力。”陈军说。

此外,陈军认为,科技成果所有权的赋予,也有利于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和藩篱,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南开大学将继续通过把科研成果转化收益或股权的80%奖励给成果完成团队等举措,从根本上调动科研人员转化积极性与主动性,建成科研成果转化‘高速公路’,为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 


(上划查看)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

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卜显和


央视新闻:加快建立高校人才流动机制


建设一流高校离不开人才。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来自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代表、委员们纷纷就加强高校人才工作建言献策。

卜显和代表建议,加快建立高校人才流动机制。他表示,近些年,高校尤其是著名高校的重点学科人才济济,很多博士以及国外名牌大学学成归来的精英们,入职后短时期内并不能适应现有高校对项目、论文、实验等的考核标准,造成了一些人才闲置和人才浪费。卜显和代表建议,尽快建立高校人才流动机制,学校之间的流动可以促进学校以及学科之间的优势互补,校企之间的流动,可以实现更好的科技成果转化,真正地用知识推动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

范小云


人民日报:数字化赋能大宗商品配置


     范小云委员表示,为确保相关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亟待建立长效机制,通过数字化赋能,建设大宗商品要素数字化配置平台,要从建设规划、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三方面着力,实现对大宗商品的价格引导和高效配置。在平台建设上,最终形成全品类、全国统一的交易平台;在运行机制上,平台应以第三方交易为目标,成为企业原材料供需的大宗商品交易公共平台。


                 中国科学报:

建设大宗商品要素数字化配置平台

“当前,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阻碍了我国制造业崛起的进程。”范小云委员表示,为营造我国先进制造企业更为公平、平稳的经营环境,确保相关产业链供应链柔性,建议通过数字化赋能,由国家构建大宗商品要素的数字化配置平台。

“这种做法不但有利于消除内外部扰动、稳定大宗商品市场秩序,从长期来看,更能为加快我国先进制造业崛起提供有效保障。”范小云说。

在她看来,我国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崛起对于抢占全球产业制高点具有战略意义。然而,近年来地缘冲突和外部经济的扰动造成全球化受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挑战,进而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部分大宗商品的运输及供需格局也发生了内在的变化,这些都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产生了较大冲击,对中国相关制造业的发展也形成了不利影响,阻碍了我国制造业崛起的进程。

基于全球波动和相关事件对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负面影响,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各类政策进行干预,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宗商品的市场化限价政策对中长期价格的调控能力有限,有时甚至会推高原材料价格,进而抬升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基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环境的复杂性和冲突的长期性特征,我国亟待着手规划平抑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的长效机制。

结合国家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的相关意见,以及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整体改革部署,范小云建议通过数字化赋能,由国家构建大宗商品要素的数字化配置平台,平台将全方位全时段进行价格监测和走势预测,通过技术手段高效调控市场供应,保障制造业企业原材料供应稳定,确保制造业企业在原材料采购中更好地应对价格波动,确保平台对大宗商品的价格引导和高效配置,为加快我国先进制造业崛起提供有效保障。

具体来说,相关建设工作需要在建设规划、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三方面着力。

在平台建设方面,范小云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由工信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等相关部门参与规划,一边通过各类数据库实时采集全球大宗商品的各类数据信息,另一边通过多渠道、多手段整合企业信息,在将两类信息对接的过程中,循序渐进构建、完善一个专门针对制造业企业发展的第三方原材料供需交易平台。相关建设过程应针对大宗商品综合分类,先小品种后大品种、先区域再全国,最终形成全品类、全国统一的交易平台。

在运营机制方面,她建议平台应以第三方交易为最终目标,且不以盈利为导向,成为企业原材料供需的大宗商品交易公共平台。

“在平台构建的初期,有些交易可以通过平台来进行撮合,以保证平台的交易稳定,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平台将会释放出巨大的外溢性。”范小云表示,平台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仅可以助力先进制造业有效崛起,也有利于原材料提供厂商提高供给效率,最终实现宏观经济中大宗商品供求关系良好协调的国际国内循环,从供给侧和需求端全面助力中国高质量发展。

此外,还要在保障措施上,既做好对平台的支持又做好对平台的监管。

“一方面,平台既要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在建设早期,需要有宏观调控部门和各行业管理部门积极支持,平台通过整合资源,逐渐做大;另一方面,平台运营过程中要避免产生信息不对称、代理人行为等一系列有可能导致平台运行低效的行为,需要对平台进行合理监管。”范小云说。


(上划查看)


经济日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

“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增长质与量的辩证统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范小云委员表示,这既需要庞大经济总量与适度经济增速的支撑,也需要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改善增长质量和优化经济结构。

范小云认为,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第一,要通过创新激发经济增长新动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第二,要注重发展与安全二者的动态平衡。以稳中求进的姿态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金融安全和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的基础。第三,高质量发展强调均衡发展,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实现地区和产业的协调均衡发展,实现传统产业生态化转型与做强绿色循环经济的良性促进。第四,高质量发展强调自主发展。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未来主动权的关键所在。

“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方面,中国深度参与和推动了全球化进程,未来还需要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范小云说。







(上划查看)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移植医学研究院

常务副院长、医学院副院长   杨爽


人民日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治建设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南开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杨爽委员说,近年来,受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挑战。

杨爽委员建议,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治建设,完善法律制度,明确保护优先、持续利用、公众参与、保护受益、损害担责等原则,充分调动各方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


科技日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奔走


“作为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我倍感使命光荣,更觉得责任重大。”杨爽委员说。

作为一名女性政协委员,杨爽从事医疗科研、教学工作,对待提案可谓是严谨而又细致。对于此次的两个提案——《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法> 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精准化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她都进行了充分的调研。

“生物多样性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生态安全和食物安全的重要保障,更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杨爽说。

通过调研,杨爽发现,目前在这一领域立法有待改善;相关立法边缘化、碎片化;立法部门化比较严重。她认为,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有利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理念从侧重“人类中心主义”的经济价值保护,向珍惜资源生态价值、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与民族文化保护转变;有利于相关制度从分散走向统一,更好发挥生物多样性保护基本法的独特作用;有利于引领各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推动统一有序的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治建设。

由于不是法律专业人士,为了让提案涉及的法律知识更加严谨准确,杨爽还专门请教了研究法律的专家朋友,每个词都经过了反复推敲和细心打磨。

“我还非常关注人口发展问题,人口问题一头连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酸甜苦辣。”杨爽说。

杨爽以女性独特的视角,深入实践。通过调查,她发现,我国适龄女性生育意愿走低的影响因素日益复杂。

对此,杨爽提出了一份“接地气”的建议:做好生育支持措施的顶层设计,加快制定有利于婚育的税收、住房、社会保障等支持政策,特别要注意各项生育支持政策与相关的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构建生育友好政策支持体系和生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

对于家长们最为关心的教育资源问题,杨爽建议,应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继续提升我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同时适当延长在园时长或提供托管服务,探索推行假期托管服务,解决家长工作与育儿的矛盾。认真落实“双减”政策,深入开展学校课后服务,推动学生放学时间与父母下班时间有效衔接,严格规范校外培训。

“作为妇联界别的新任全国政协委员、新时代科技工作者,我将立足教育教学,进一步发挥好科研优势,在科技创新、科教兴国工作中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杨爽说,“同时,我也将继续关注社会焦点问题,围绕党政所思、群众所需和社会所盼发声,履行一名政协委员应尽的职责。”


(上划查看)



往期回顾:

*@Nkuers,校园文艺大放送!

*《光明日报》专访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

*跟随百名摄影师,南开看展去!

*南开作品,全国获奖!

*花花🌸来了


来源:南开大学新闻中心

整理:付坤

编辑:王楠忆 付坤

审核:李娜 乔仁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