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到2023年七载南开时光实干涵养底气他参与多项重大科研项目脚步丈量祖国他奔赴8省14地开展社会实践信仰点亮人生他在服务师生中实现自我价值 他是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李天赐
“挑战杯”全国银奖“互联网+”全国铜奖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队长全国社会实践百强队核心成员天津市优秀学生天津市创新创业奖学金等33项省部级及以上荣誉南开大学学生最高荣誉——周恩来奖学金学生年度人物(每年评选10人)青年五四奖章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等61项校级荣誉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南开小伙儿逐梦“星辰大海”的奋斗青春!
李天赐出生于“愚公移山故事的原发地”河南济源,“坚韧而努力”逐渐成为他的成长底色。他深知,打好科研基本功是理工科学生的基础任务。本科期间,他逐渐掌握开发电子系统的能力,带队研制能量回馈装置获天津市电赛一等奖;搭建高性能多参协同预警系统获挑战杯市赛特等奖;设计家庭环境监测系统获天津市新工科竞赛一等奖。
面向国家需求做科研,李天赐加入超导与磁性材料微波实验室,在导师季鲁副教授的带领下,坚持创新性开展实验,全流程搭建系统,与课题组一起开展高温超导应用的前沿探索,所研成果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他也在全国学术会议作报告,分享研究内容,累计发表论文7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
“刚刚来到南开时,多彩的生活带给了我很多憧憬,但陌生的环境也同样带来了不知所措的迷茫,是学长学姐的引领让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李天赐想把这份踏实严谨的南开学风传递下去,他连续7个学期为学弟学妹担任助教,答疑超500人,协助指导本科生双创项目2项。
在贵州毕节的大山里跟着扶贫干部趟泥爬坡、在库布其沙漠腹地跟着治沙模范植树护绿、在中国南海忍受风浪颠簸开展科研实践……
从高山到沙漠再到海洋,从城市到乡村再到边陲,14项社会实践奔赴8省14地、167天实践日程、1300余小时实践时长,一次次带队扎根中国大地的探索给了李天赐“做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底气。
“作为一名工科生,我希望能发挥专业所长,为‘科研’和‘实践’的深度融合贡献力量,把研究成果应用于祖国大地。”以南开智慧走向深蓝,李天赐曾三次前往海南,累计60多天平均每天超18小时在三沙开展专项海洋科研,用自研设备记录海况、守护礁盘。在刘波教授和朱博晨老师指导下,团队探索出“党建+实践+科研”新模式,相关事迹被中国青年网、三沙卫视、津云等十余家媒体报道,累计获评14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
“在三沙的多次实践让我更直观地领悟到‘小我融入大我’的内涵,我希望成为百舸争流中的一艘小船,与这个奋进的时代一起,向阳生长。”从实践出发,为了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让实践所研应用于珊瑚保护迫切需求,李天赐带队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尝试将研究进行市场化推广。目前,团队已与多家企业签订合同,项目入驻海棠街众创空间并洽谈融资350万元,获得“挑战杯”全国银奖、“互联网+”全国铜奖等荣誉。
“寰海星猎”双创团队赴海南开展深入试验(后排左三)“初入大学时的迷茫曾让我困顿不前,在校准方向的过程中,那些曾‘淋过雨’的前辈们为我撑起了伞”,这激励着李天赐试着去做“撑伞人”。
从学生的身份出发,李天赐最初想到的是帮助身边需要的人。坚持志愿服务的7年时间里,他参与第十三届全运会、公益晨跑、抗击疫情等服务,个人累计时长超800小时,获评南开大学十佳志愿者,公益晨跑获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铜奖。
做客天津交通广播,分享“公益晨跑”项目(右二)
除了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参加学生工作、服务师生,也是李天赐长久的坚持。他担任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团负责人,丰富工科生校园生活,组织五育融合、导学共进、求职发展等活动34场,服务数千余人次。高票当选学院学生党总支学生副书记,助力“五育融合学党史”专项行动,学习宣传全国样板支部经验。担任团支部书记,领讲思政微课获校级优秀,所在班级获评“研究生先进集体标兵”,全校仅十名。
2020级硕士通信班获研究生先进集体标兵(后排左一)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是李天赐一贯的行动指南。“追风”科研很重要,在生活中他也是一个“追风”男孩。李天赐曾担任院男排首发队员,在2021年“校长杯”排球联赛中获得冠军,实现“激扬杯”排球联赛四连冠,从排球场的拼搏中获得向上的力量。他也积极推广飞盘运动,曾担任南开大学飞盘社津南校区负责人之一,在绿茵场的奔跑中感受前进的勇气。
参加南开大学首届飞盘赛
2016年本科录取通知书的随信中写到:你选择了南开,就要学做“南开人”,以南开人的气度风骨和坚韧实干,续写南开精神在新时代的奋斗篇章。
而今,七年的南开时光虽已到站,但李天赐将和无数南开学子一道,牢记嘱托,在奋斗力行中答好“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答卷。
来源:南开大学新闻中心
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
通讯员:刘畅
编辑:周煜杭 宗琪琪
审核:李娜 付坤 李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