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受聘,她一生挚爱南开!
司徒月兰(1894-1985)
编者按
司徒月兰先生生于1894年7月25日,广东开平人,著名教育家、英美文学家,南开大学外文系第一位女性系主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奠基人。
司徒月兰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1919年归国,任岭南大学女部主任。1922年夏,受聘南开大学英文学系,任英文教师,后代理英文系主任。1929年再度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1932年归国后,于1934年再次受聘南开大学英文系。抗日战争爆发后,本想随校南迁的她因身体原因转赴燕京大学任女部主任,不久转至上海圣约翰大学任英语系教授。抗战胜利后,南开大学于1946年复校,司徒月兰又回到南开大学任教。1946年至1949年期间,担任外文系教授兼代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外国语言文学系任教授。1961年12月离津去香港探亲,1963年移居美国。1985年4月,病逝于美国。病逝后,家属将其遗款捐赠南开大学。
司徒月兰先生在南开躬耕教坛数十年,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把一生奉献给南开外语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英语人才。后半生,她虽身在大洋彼岸却未忘关怀南开,将毕生积蓄奉献给学校,令南开人永远敬佩感念。值司徒月兰先生130周年诞辰,“文化名人与百年南开”栏目特别推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英美文学家司徒月兰》(作者师卓,刊载于《人文天下》2019年24期),以飨读者,亦资纪念。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
英美文学家司徒月兰
□ 师卓
长于美国,教于中国
初创时的南开大学校舍
20世纪30年代校园南部风景
“从 1925 年 9 月开始,司徒先生连续三年被聘为下一学年英文教授兼代理英文系主任。”1929-1932年,她又赴美国密西根大学研究院学习,毕业后,回国担任燕京大学女部主任。1934年,她再次来南开大学当英文教师。1937 年“七七事变”后,她继续担任燕京大学女部主任,旋即至上海圣约翰大学任英语系教授。
1946年南开大学复校,司徒月兰又回到南开大学任教。1946年至1949 年,她除担任南开大学外文系教授外,还继陈逵、柳无忌之后担任系主任(代理)。此后,司徒月兰一直在南开大学外文系任教授。1961年12月22日,她离津去香港探亲,1963年移居美国,1985年病逝于美国,终生未婚。
纵观其一生,司徒月兰把最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南开大学的英语教育事业。她在南开大学外文系教授英语会话、外国文学、高级英文作文等课程,对教学工作一丝不苟,对学生极有耐心,并在抗战胜利后担任系主任多年,可谓英美文学及语言教学的专家。
教学工作,课外实践
南开大学师生在老校牌前合影
司徒月兰讲课生动有趣,上课时虽然带着讲义,却很少打开,旁征博引,如数家珍。由于“她自幼生长在美国,曾遍游欧陆罗马、希腊等名城”,因此,司徒月兰在讲授英美文学史,古典文学及《圣经》选读时表现得驾轻就熟。在讲授英国诗人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时,也能把其中的故事情节讲得有声有色,令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在教授高级英文作文课时,司徒月兰耐心讲解范文,还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投在学校刊物或杂志上发表。此外,“她有较深的语言学方面的造诣,学过英、德、法、俄、拉丁五种语言,精通法文、德文,能中译英、德、法三种文字,且能做德文、法文的会话,俄文、拉丁文懂得一般发音及语言知识,但以英语最好。”一方面,她英文书写优美流畅,他人常常模仿她修改作业的笔迹。另一方面,她英文发音标准,学生们听其授课时,不仅是学习英语,更重要的是享受英语。
司徒月兰对学生要求严格,课上她随时向学生提问,答不上来者,会当场受到训斥。所以学生学习英语丝毫不敢怠慢,长此以往,学生获益良多,甚至受益终身。因此,她虽然身为严师,但仍是学生心目中受欢迎的良师。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在南开读书时,尤其喜爱上司徒月兰的课,因为她经常挑选一些著名外国诗人的诗文,如雪莱的The Defense Poetry(《为诗辩护》)与大家分享,曹禺从中获益匪浅。她也同样颇受女同学的喜爱。民国时期的上海名媛、著名诗人王辛笛的妻子徐文绮曾在南开大学读书,“她最佩服的是就读的英文系里的女教授司徒月兰,职业女性,学问好,讲课好。”
课下,司徒月兰认真批改学生作业论文和试卷。对于学生的考试试卷,她每次都仔细批改,不仅如此,她批改后还要把每个学生请到家中,逐字逐句地进行指正,使同学们加深理解,避免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司徒月兰的同事柳无忌这样评价她的教学态度,“她对教学有热心与耐性,是一位肯负责的良师。”
除了认真教学,司徒月兰还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1922年,英文学会聘请她为导师,英文演说会也聘任她为指导教师。1923年,两会合并为“南开之星”,由于同聘为导师的戴尔女士回国,司徒月兰独自担任“南开之星”的导师。这年9月,她导演《情医》,获得同学们的赞许。
为了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她还组织了英语分组辩论。这不仅扩大了课外之余学生的视野,而且也提高了英语实践能力。1926年4月,“在华北八校英语演说辩论会中,南开大学所以能履执牛耳,此因处于指导者之功。”
除此之外,司徒月兰还被南开大学一些其他课外团体,如西洋音乐会和唱歌会聘为指导教师。1922年秋,南大歌唱会成立,该会聘请司徒月兰为钢琴师,半年后,司徒月兰担任此会导师,在她带领下,歌唱会不断举办各项活动,连续数年举办校级音乐会。
1946年,南开大学回津复校
热爱祖国,心系南开
被日寇炸毁的秀山堂废墟
“她愿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做共产党的朋友。1956 年,经冯文潜教授介绍,她于62岁时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为了照顾她的身体,南开大学为她减少了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请她帮助年轻教师提高英语水平,为南开大学、为中国培养外语人才。但她仍然没有放弃其擅长的汉译英工作,1958年,由她担任总校审,与南开大学外文系同仁合译了《青春之歌》。同年,这部译作由人民出版社出版。1959年6月,《人民南开》赞扬外文系,虽然教师少、教学任务繁重,教师们仍然认真从事科研工作,共翻译著作7部,其中包括翻译成英文的著作《青春之歌》。
1985年4月28日,司徒月兰逝世于美国旧金山。南开大学对其病逝表示哀悼,将其全部财产,包括存款和心爱的钢琴移交其继承人司徒月兰的妹妹司徒月清之女余爱莲女士。“1986年12月19日,余女士拿出其中的20%,计人民币3843.37元捐赠南开大学图书馆,购置图书,以资对司徒月兰先生的纪念。”1996年底,美国校友(南大1934级)云镇受司徒先生亲属所托,将其遗款1607.25美元寄给母校南开大学。”南开大学把这笔款项存入“伯苓堂”捐款账目之下,以作永久纪念。
司徒月兰是“教育界的一位前辈,曾在京、津、沪等有名的高校长期任教,尤其在南开大学工作二十五年”,可谓是自南开大学建立外文系到20世纪60年代,从教最久的英语教师,对南开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倾注了全部心血,培养了诸多优秀的英语后辈。
南开大学张伯苓老校长曾经这样评价司徒月兰,“司徒先生所遭遇的困难与我相同,但她奋斗的精神比我强多了,是我生平所最佩服的朋友,若能个个学得司徒先生那样的创造与奋斗的精神,则分布到全中国去,中国已够用的了。”
言而总之,英美文学家司徒月兰热爱祖国,更热爱教育事业,对于南开大学的英语教育事业始终怀着 “捧着一颗心而来,不带半棵草而去”的精神,默默耕耘的她值得人们永远怀念与学习。
NANKAI UNIVERSITY
往期回顾:
来源:南开大学融媒体中心 外国语学院
整理:李梦楚
图片来源于往期推送
编辑:金玉琳 闫瑾
审核:吴军辉 曹泽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