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帝浣 2018-05-31

  在麦盖提的央塔克乡,有幸难得地,看了整个刀郎乐队的完整演奏。


  “刀郎”这一称谓红遍全国,是因为乌鲁木齐一个叫罗林的歌手,他的艺名就叫刀郎。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了一种文化,一种神秘。

  而许多人并不知道,麦盖提才是刀郎艺术的发源地。

  因为,只有在这里,才能发现真正原生态的新疆刀郎艺术。


  刀郎的歌舞在这里叫“刀郎木卡姆”,是维吾尔民族祖先从事渔猎、畜牧生活时期就产生的在旷野、山间、草地、场院即兴抒发豪情壮志的歌曲。

  它的曲调始终保持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代表着古老的维吾尔刀郎麦西莱甫,表达自己美好心愿、内心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刀郎”一词可以说是维吾尔族民间乐舞的代名词。如今,刀郎木卡姆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或许在麦盖提人的心中,刀郎木卡姆的意义依然十分单纯、十分简单:要生活得快乐,就唱歌跳舞吧。

  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恐怕没有哪种舞蹈能与麦盖提县民间的刀郎舞相媲美。舞者之众,蹈若千斤,声似怒吼。

  8位乐师堪称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当打起皮鼓、弹响卡龙琴(刀郎人独有的乐器,意即从胸腔发音的东西),拨动都塔尔,吹响唢呐时,这些历经沧桑的乐师,便进入超然的状态中。


  他们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刚从田间走出、刚从羊圈走出、刚从厨房走出、刚从大漠走出。

  不用舞台,戈壁、大地就是他们随时旋转的最好舞台;不用化妆,闪烁着智慧的浓眉大眼早已超越了涂脂抹粉的夸张。不用行头,飘逸的艾迪莱丝绸长裙是这个民族真实、自然的包装;无需声光烟幕的烘托,更不要“给点掌声”的讨叫,仍然会使观者肃然起敬、掌声雷动。


  快乐的“刀郎双星”玉素音•牙牙和吾斯曼•艾山是一对孪生兄弟,都已经儿孙满堂,常常一起演出.

  玉素音•牙牙更有着金属般的嗓音,能够通唱刀郎木卡姆的全部歌词。性格狂放的吾斯曼•艾山六十六岁,已经结了十八次婚,原因是他“对农活一窍不通,他只能在妻子劳作时,为她弹唱忧伤的刀郎歌曲,不久,便在忧伤的咏叹中劳燕分飞”.

  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优秀的乐师,在名字后面缀上“吾斯曼•热瓦甫”。孑然一身,一把艾捷克永远沉郁、悠远。


  原汁原味的刀郎歌词多是满含深情的内心道白:“我被情火烧死也无妨,和你见面是一生的心愿;不见你是我永世的遗憾,愿望破灭心儿受伤。”

  “我左顾右盼望眼欲穿,不见哥哥来;我在荒原和情人一起,啥都能忍耐。”

  毫无顾忌,直抒胸臆,直陈心扉,爱得热烈至极。


  刀郎乐舞集合了维吾尔族常见的弹布尔、都塔尔、热瓦甫、达卜、纳格拉等特色乐器,响亮悦耳热烈,能创造出一种欢快喜悦的气氛,令人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6岁以上的麦盖提人都是歌手、舞者,他们从小就受到了刀郎民间音乐的熏陶。

  刀郎木卡姆更具质朴的民间气质和远古的游牧情调,以乐曲的表现形式,展现刀郎人寻觅栖息的野兽,以及和野兽展开搏斗、追逐、围歼直至取得胜利的全过程。

  演唱时全力以赴,声嘶力竭,忘乎所以,声音沙哑,类似现代摇滚风格,情到深处,使人动容,潸然泪下。

  你很难区分这样的表情是陶醉还是痛苦。

  在物质生活极度匮乏和艰苦的地方,音乐让人在精神上极度地快乐。


  木卡姆舞会是刀郎人的一种社交方式,男人女人在舞会上对舞,眉目传情彼此有了心意,就让父母去对方家里提亲。

  刀郎人天生豁达乐观,很多人在一场场木卡姆中遭遇了一段段风流艳史。



  穿长袍子的男人,穿艾得莱丝绸的女人,在刀郎木卡姆的呼唤下翩翩起舞。先是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漫不经心地舞动,接着男女交叉对舞,当男女擦肩而过时,双肩似碰非碰,目光若即若离。

  然后男女围成一个大圆圈旋转,乐声越来越紧张,圆圈越缩越小,旋转越来越快,不停的有人坚持不住而退出舞蹈,坚持到最后的往往是白胡子老者。


  舞不停乐不停,乐不停舞不停。各路专家都想破解刀郎舞所包含的远古信息,人们为什么要这样舞蹈?是宗教?是祭祀? 是狩猎?没有答案。




节选自小林著作《唯有中国才有的美·遇见新疆》

亚马逊/当当/京东 有售


【小林图文作品】

更多精彩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小林微信公众号:inkcn02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