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帝浣 2018-05-31


小林按

本文是《广州日报》2017-04-16 第A09 艺术版小林专访,感谢广州日报记者 金 叶 老师的采写。

文中有不少小林学习摄影绘画的小故事,希望对入门学习书画或摄影的朋友略有启发。

路漫漫其修远,继续艰苦求索。



学画画永远都不晚 比技巧更重要的是有趣和眼界

广州日报 2017-04-16 第A09版

作者:金叶 编辑:卢旖维


林帝浣不是专业画家,却以画家的身份火遍了大江南北。

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中国“二十四节气”列入世界非遗,林帝浣绘制的一组“二十四节气”国画被挑选为申报推介宣传画,让世人领略到了独特的中国之美。

央视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背景中出现的十幅诗情画意“中国风”背景画,美醉了很多人,也是出自林帝浣的手笔。

在网络世界,林帝浣的摄影、写意国画、涂鸦漫画以及妙趣横生的配文早就为他赢得许多肯定。

他的书画随笔集《等一朵花开》还是亚马逊2016年度十佳好书。


蒹葭苍苍,白露茫茫 | 林帝浣作品


作为一名“素人”艺术家,林帝浣以一种业余的姿态做到了很多职业画家也做不到的事情。

他认为,对画家来说,有趣和眼界才是最重要的事。



时光慢 | 林帝浣作品


毛笔就买便宜货

会画画的医生也很酷林帝浣最早对画画的兴趣是从漫画开始的。

他上初中的时候,日本漫画刚开始盛行,林帝浣特别喜欢在书店、报摊蹭漫画书看。直到自己存下了足够多的零花钱,林帝浣买了生平第一本书——蔡志忠的《庄子说》,买回来后反复看,还用铅笔在作业本上把书临摹了一遍。

直到现在,林帝浣闭着眼睛也能画出一个大脑袋小胡子的庄子形象。

后来,林帝浣开始向漫画杂志投稿,收到的退稿信有厚厚一堆,但他锲而不舍。

直到有一天,他正蹲在公共厕所看《幽默大师》,突然看到自己的漫画发表了。兴奋的他举着杂志一路高呼狂奔回家。

那一年,林帝浣初中二年级。

童年旧忆 | 林帝浣作品


上了高中,一位郁郁不得志的美术老师一时兴起给学生们开了两堂关于国画的课,上完课之后,林帝浣对国画又产生了兴趣。

他买来毛笔和颜料,自己琢磨着画起来。因囊中羞涩,林帝浣只能买最便宜的毛笔,颜料也只买了三种:花青、藤黄、赭红,这或许是至今他都很擅长用简单的颜料进行绘画的“历史原因”,而且很习惯用街边“块儿八毛”买来的毛笔写字、画画。

“反正都会用秃,买那么贵的干什么?”他在朋友圈里这样打趣。

考大学的时候,林帝浣也动过考艺术院校的脑筋,但他“一不小心”成了学校的状元,700多分的成绩“够上两次艺术院校”了。

“我那时想,如果去美院,我可以成为一个画家,但我的人生志向似乎不止于此;而我的父亲又特别希望我能学医,因为他觉得医生永远不会失业。我想了想,其实当一个会画画的医生也挺酷,于是就考了中山医科大学。”医学院的学习培养了林帝浣严谨的思维和精准的动手能力,但没有磨灭他蠢蠢欲动的“文青之心”。

一蓑烟雨任平生 | 林帝浣作品


他的爱好泛滥成灾:看书、练书法、写文章、摄影、旅行、钓鱼、研究烹饪、逛老城区、逛菜市场、到处溜达着找好吃的……每玩一样,林帝浣都恨不得倾尽全力,努力玩到己所能及的极致。

原以为的“弯路”其实是启发艺术的直路就画画的专业性而言,在各种七零八碎的爱好中流连忘返的林帝浣似乎一直在“跑偏”,但当他绕了一大圈再回到画画的时候,赫然发现,最弯的路也是最直的路。

他在绕路的过程中看到许多特别的风景,而这些看似无关的风景,其实于绘画都是有益处的。

他会将摄影方面的收获用到绘画中,比如他在安昌拍了一只螃蟹,觉得还不过瘾,那就再画一只,不过他会将摄影当中一些光影和细微的色彩变化运用到画中,便有了一些别样的韵味。

秋风图 | 林帝浣作品


那些到处溜达的岁月也没有白费。这次诗词大会中一幅让人印象格外深刻的“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是节目组给林帝浣的“命题作文”。

这两句诗是王安石描述当年长安杏花盛开的场景,让林帝浣想起了曾经在新疆杏花沟旅行时的所见,他同时感悟出诗句中的“碾”字最为精辟,于是画了一辆马车碾轧在一片粉色的花瓣海上。

纵被东风吹作雪 | 林帝浣作品


甚至学医的经历也给了林帝浣艺术上的启发。

曾经有段时间,林帝浣对于书法用笔一直找不到感觉,直到有一天,他终于有所顿悟,而这种顿悟竟然是从医学来的。

“历史上的书法家都有自己的顿悟过程,比如怀素说书法的用笔是‘惊蛇出草’,颜真卿说是‘屋漏痕’,而黄庭坚则是从船夫摇桨中悟到如何运用笔墨的。

而我写小楷的笔法,那种轻柔而精确、蕴藏暗劲儿的笔法,其实和外科手术的用刀感觉很相似。

拟兰亭集序 | 林帝浣作品


”作为一名资深吃货,多年来在美食上倾注的热情,也体现在林帝浣的作品中。他写的书,比如《诗经绘》,除了充满文人画情调之外,各种关于食物的倾情描绘都让人垂涎欲滴。

这里面有大理桃花酿、杭州莼菜羹、广东粉葛鲮鱼赤小豆汤、云南乡下配着金黄酸木瓜的酸辣鲫鱼,还有林帝浣小时候母亲煮的凉茶……

这让读者惊讶地发现,《诗经》中竟然有这么多好吃的植物。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 林帝浣作品


经常会有朋友问林帝浣,现在开始学画晚不晚?

他总这样回答:“学画画的最好时机,首先是十年前,其次是今天。”

他觉得,画画一点也不难,每个人都可以画,不必拘泥于那些教画画的老师所说的素描、色彩、构成、造型,它们只和美院的应试教育有关。

但其实,你只要拿起笔,直接画你想画的事物就可以了。

绘画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相关的技巧问题,那遇到什么学什么就是了。

所有的技巧问题,都是小问题,只要你坚持画出梦想中的画,这些技巧问题都可以轻易解决。

如果说画画需要天分的话,这个天分其实是一个燃烧所有热爱和智慧的过程。

对画家来说,有趣和眼界才是最重要的事。

有趣才有诗意,眼界就是远方。


逍遥游 | 林帝浣作品


对话林帝浣:

 艺术中“不一样的东西”是人生历练的结晶

广州日报:作为“素人画家”,你怎么看待自己火了这件事?你觉得相对于职业画家,自己的优势是什么?

林帝浣:我觉得对于画画来说,最重要的是创意,是思维方式。

而学院派的画家,因为总是在一个艺术家的圈子里玩,想法很容易有局限。

另外,专业画家身上的包袱也会比较大。他们有师承,而且这个老师越厉害,他就越有可能在老师的影子之下出不来;职业画家还会有一些使命感,觉得我必须跟别人不一样,得有所成就,但这些问题对于我都不成立。

保持业余状态,让我可以画得更加无拘无束。

而且我相信,如果艺术当中真的有所谓“不一样的东西”,那也是人生历练的一种结晶。它和你的气质,和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大有关系。

它会自然而然流露到你的作品当中,是自然长出来的,不需要刻意去追求。

花落船儿香 | 林帝浣作品


广州日报:但没有老师,意味着所有的技术问题都得自己摸索?意味着会走很多弯路?

林帝浣:我的确犯过无数错误,走了很多弯路,但到最后我发现,犯下的错误让我知道了种种可能性,这对形成自我风格是有帮助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没有老师,但我又有很多老师。

无论是摄影还是书画,我都会看很多作品。我有一个很大的IPAD,这里面我大概存了十几万张国画和书法作品。

其实你觉得一个画家画得好,根本不用跟他对话,因为他要说的话都在作品里。

有些东西你看画看不出来,还可以去看看这些画家的画论。

不过这有个前提,就是你得先实践。只有实践了,而且在实践中兜兜转转觉得怎么也找不到方向的时候,去看画和画论,才会有茅塞顿开之感。

比如黄公望有个画论,说墨如果太燥了,可以加一点藤黄,出来的味道会很好,有沉静之感。

如果你没有画国画的经验,看这句话是记不住的。

你得先画,而且画来画去老是觉得墨有点问题,这个时候看到这句话,才会有所领悟。

天净沙 | 林帝浣作品



画漫画最重要的是引起人的共鸣

广州日报:我采访过一些素人艺术家,他们觉得,到了一定阶段,技巧的薄弱会对艺术表达构成束缚。画着画着,找个老师去“补课”就成了刚性需求?

林帝浣:但这种情况也可能是个坑,当你回到技巧学习,往专业画家的方向走时,会丢掉很多好东西,我对这个还是有些警惕的。

我见过很多很在意技巧的专业画家,画的东西特别重复。

其实我觉得在这个时代,想要画出新意,让人看了有共鸣,很重要的一点是,你不能老在画画这件事情上打转转,而是要去其他领域寻找营养。

比如对于中国画来说,它的文学性特别重要。所以画家应该多读书,特别是古书。

我最近在看《本草纲目》,正在尝试对它进行转译,做一个“舌尖上的本草纲目”。很多不了解《本草纲目》的人以为里面都是中药,其实有很多好吃的:淮山、人参、鱼腥草、当归……它们既是药材也是食材。

除了画,我还会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对这些食材进行一些解读,带有一定科普性。你看,学医到了最后,对于画画也是有用的不是?

关于拜师,我目前没这个打算,但对这件事情我也不反感。

事实上,碰到一些我很佩服的老师,我也会主动请教。

比如练字这件事,我走过很多年弯路。练习书法的核心问题,其实不是字的间架结构,而是用笔。

赵孟頫说,“结体因时而变,用笔千古不易。”所谓用笔,简单点说就是字帖里面,这一笔是怎么写出来的,里面有多少动作,用什么样的速度,运笔时毛笔的形状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古时没有实时监控,所以我们没法知道古人是怎么运笔的,只能通过他写下的笔迹来猜测。

现在练书法的人虽然多,但用笔基本都是靠猜的。

直到我在微博上认识了一位镇江的老师,他临的兰亭序让我很惊异,于是长途跋涉去拜访他,看他写了三四行字,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两个小时,但解决了我多年的疑问。

花落有声 | 林帝浣作品


广州日报:你画的漫画在网络上也极其受欢迎。在这方面你有何感悟?

林帝浣:相比中国画,技巧对于漫画来说就更加不重要了。甚至是,你越想得到年轻人的欢迎,你就越得强迫自己忘掉绘画技巧,要随心所欲,大胆变形。

你注意观察微信,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叔阿姨发的表情,都是很精美的;但年轻人喜欢发一些看上去又怪又丑的小人,简洁、业余,但是生动可爱。

这个时代的审美发生了一些逆反,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审美教育是繁琐、精美、细致的,让我们反而越来越喜欢那些看上去笨拙、业余的东西了

。所以大家如果画漫画,千万不要太在意技巧,最重要的是构思,比搞笑更重要的是能引起人的共鸣。

林帝浣漫画作品


林帝浣,广东吴川人,中山大学教师,人文旅游摄影师,畅销书作家,画家,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务院新闻办图片库(CFP)签约摄影师,《中国摄影报》2012摄影影响力年度人物,蚂蜂窝旅行网2013年度旅行摄影家,南方都市报2015年度好书奖得主。着有《诗经绘》《等一朵花开》《我想给你拍张照》《遇见新疆》《时光映画·镜头中的24节气》《印·像——中国最值得拍摄的50个绝美小镇》《广州经典游》等摄影集。


国画二十四节气 | 林帝浣作品


喜欢这文章,可长按二维码,认识小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