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帝浣 2018-05-31



前几天,有幸去了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作了一场关于文艺创作的小讲座,主要的听众是参加中学开放日活动的学生和家长。

讲座上,有位初中生家长,提了一个问题,他说,我女儿似乎很热爱画画,给她报了许多班,请了不少老师,但她的热情却在不断减退,怎样才能让她的爱好坚持下去?

当时粗略作答,后来想想,这个问题似乎可以再深入聊聊。


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总是希望把自己想学而没学会的东西,能在子女身上绽放。

于是,虽然自己不懂音乐,却逼孩子去考钢琴八级;虽然自己中过的奖只有“再来一瓶”,孩子却必须拿全国幼儿书画大赛特等奖。

培训机构和媒体当然也投其所好,七岁可以进京汇报演出,五岁喜获国际金奖,三岁能办个人画展。

这个看起来神童辈出的年代,让本来深陷中年危机的父母们,更加的焦虑,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人生竞技场上落伍。

于是,每个孩子,都必须有点才艺,否则日常养娃交流大会上,简直让人无地自容。


然而,从孩子的天性来说,他们最喜欢的,无非是玩,画画无非是玩,跳舞唱歌也是玩,弹琴读书也是玩,玩腻了就得玩点别的,非要逼他每天两小时,每周七天的反复练习,赶着去专业考级,是很痛苦的。

为了减缓这种痛苦,家长们会想出各种办法,加以激励,比如买玩具啦,去吃大餐啦,带去旅游啦,等等。

这种种的激励办法,会让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慢慢变成一种功利的选择,最后完全丧失了最初的热爱和激情。

有一个很流行的小故事,说的是一个独居郊外的老人家,每晚都会有几个不良少年在他门外踢垃圾箱玩耍,弄得他不胜其烦,于是老人家想了个办法,对不良少年说:我特别喜欢你们踢垃圾桶的声音,你们加油踢,每晚我给你们100块钱。少年们很高兴,踢得更起劲了。过两天老人家说,今晚只能给你们50了,少年们有点不高兴,再过两天,老人家说,抱歉,不能给你们钱了,你们只能白踢了,少年们非常愤怒,从此没有再来踢过垃圾桶,老人家得到了想要的宁静。

这个例子不太恰当,但可以把少年们踢垃圾桶,作为一种兴趣爱好的初心,而金钱奖励的加入,让这种纯粹自发的开心行为,成了一种盈利方式,此时,踢起垃圾桶来,内心的感觉就不再是爽,而是一种工作负担,很累。

对孩子的爱好加以奖励的行为,与此类似。

大家从小在课本里读到的故事里,其实有很多。

比如元代的大画家王冕,幼时家贫,替人放牛为生,在河边沙洲以树枝为笔练画,那时,雇主会因为他爱画画奖励他吗?绝对不会。

齐白石年轻时做木匠谋生,业余习画,学习篆刻磨印石时,磨出来的泥浆填满整个客厅,会有人为此大加激励吗?并没有,所以齐白石后来才有个章叫“三百石印富翁”,因为卖不出去,家里压货三百件,后来北漂京城,衰年变法,打定主意饿死京城,那时也没有任何人,给任何的激励。

然而王冕和齐白石,会自认坚持得很辛苦吗?

我觉得不会,沉迷热爱之中,就是莫大的幸福。


现在回想起来,小林的画画爱好,之所以能维持这么多年,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家里穷。

家里会对我说,画画干什么,影响学习。在我的苦苦哀求之下,家长终于松口,说:如果你的学习成绩每年都能进步二十名,那么你可以继续画画。

所以,小林的小时候,画得没有任何奖励,画画本身就是奖励。

这种前提下,父母根本不会给钱买画画的笔墨纸砚,只能从买零食的零花钱里省一点出来,偶尔买上一两张宣纸。

一只毛笔用秃了也舍不得扔,所以至今小林画画还喜欢用秃笔,实在没钱买整盒的颜料,所以只买了三支基础颜色,花青、藤黄和朱砂,至今,小林仍然能用这三种颜色,完成所有的画作。

长大之后,为了谋生,画画断断续续停了好些年,生活没那么艰难的时段,就会跃跃欲试重拿画笔。

您要问小林,为什么能坚持画画这么久?

其实哪有什么坚持,画画本身就是最大的人生奖励好吗?

曾经画过一张漫画,也挺适合今天的五四青年节的: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要保持少年的初心,从画画的角度来说,就是不要太为了功利而画画,所以不管什么时代,小林从不投稿,只接受约稿,从不参加比赛,只做评委,要做公开的画展,画也是义卖做公益而已。

要说兴趣爱好,本质上就是一种少年心性的玩耍,通过兴趣,去了解更多未知的世界和知识体系,而得到内心的欣喜,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奖励。

至于名利,只是飘于其上的浮云,不必介怀,不必在意,才能归来仍是少年。

 

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个孩子,喜欢玩却不愿深入学习,是一种天性,拿文艺类的爱好来说,摄影和写作,是入门容易深入极难,绘画和音乐,是入门较难深入较易,但不管哪种文艺创作,到最后要登堂入室,都是极难的,所以很容易浅尝辄止,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热爱并值得投入的领域呢?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从个人内心的角度,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是无法避免的事,也是人类的天性,小林的兴趣爱好,也一直因为太多太杂,屡被诟病是“一身刀,没把利”,虽无成就,小林却玩得高兴,当然从做事业的角度来说,这点不是好事。


每种兴趣的建立,都起源于好奇,好奇心的建立,阅读和游历是两大支柱,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确实是增添人生深度和广度最好的办法。

小林的阅读热情,从小也没受到任何鼓励,家里总是说:读课本就好,看什么课外书,浪费时间。

出于对各种稀奇古怪知识的渴望,小林从零花钱里,又节省出来一些,去废品收购站论斤买旧书,由于零花钱被省了又省,所以从小就很瘦,到近几年,学校工资涨了一点,脸才慢慢圆起来。

那些废品收购站里买来的书,当时到手就是破破烂烂、残缺不全,比如《三国演义》只有下集,沈从文《大山里的人生》只有上半本,蔡志忠的《庄子说》还被撕掉了几页,还有一本被我当小黄书误买的美国金赛博士的《性心理学》,当时的一个初中生,看这种书实在是五雷轰顶,然而后来我把此书的基础理论,用来指导大学同宿舍男生的青春期心理危机,相当有效,也由此走上心理康复医学自学研究的不归之路。

沈从文《大山里的人生》,讲起小时候对小城镇种种百态人生的细致观察,让我产生莫大的好奇和兴趣,所以也从小爱逛街,观察起家门口的众生百态,后来开始拍照,一直留意的人间悲喜,顺理成章地成了摄影主题。

蔡志忠的《庄子说》,被我临摹了无数次,开始画漫画。

收购站买到的废旧杂志封底上,有印得模糊不清的齐白石、潘天寿画作,成了我的国画和书法启蒙。

阅读之外,游历也重要,当然有一定知识储备,才能看到这个世界更多有趣的细节,不然走万里路也不过是个邮差。


当年废品收购站买的破破烂烂的《庄子说》,至今还没扔。


每页上面,都有当年临摹过的痕迹。


多年以后,小林又临了一张庄子说。


回到最开始兴趣培养的问题,虽然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的爱好都是玩手机,但手机总有没电的时候。

在这个知识碎片化的时代,能找到一个兴趣坚持一生,实在不易。

然而这个世界总会有足够的丰富和精彩,让我们沉迷其中。

只是别让这种探索未知世界的快乐,被酬金和奖励所绑架。

毕竟,孩子的快乐健康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就算小时才艺平平,只要能善良正直、理性自律、保持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积极乐观,将来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并成为一个有趣有才的人。

别总担心输在起跑线上,跑过马拉松或半马的人都知道,前面几公里跑得多快,意义不大。

人生是一趟长跑,起跑时慢点没关系,中间累了慢一点歇一歇也没关系,跑岔了路也没关系,按着自己的节奏,坚持跑完全程,才是完美人生。

要说谁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要到终点时,才能见分晓。


 

这篇文章码字于广州转机银川去阿拉善的路上,去看看额济纳春天的胡杨林,还有弱水三千的居延海,旅途匆匆,错别字或多,请谅解。

想知道你在支付宝里种的树是什么样的吗?这是小林刚在阿拉善左旗荒漠公路上手机拍的梭梭树。



关于作者:

小林(林帝浣)

立志做摄影界书法最美的段子手,漫画界文笔最好的美食家,然而小林毕业于临床医学系。

著作:《等一朵花开》《时光映画》《诗经绘》《我想给你拍张照》《遇见新疆》《中国最值得拍摄的50个绝美小镇》《广州经典游》等

微信:inkcn020

微博:@林帝浣



点左下“
阅读原文”,购买小林漫画新书《初相遇 · 若重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