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六小篇之三——读经教育百问千答(一)宏观理论篇
王财贵教授:什么是六小篇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175w9lgvu&width=500&height=375&auto=0
(读经教育的百问千答——宏观理论篇)
策划:张利民/柏林
主持人:张晓灵
采访人:王财贵
录制时间:2008年2月
录制地点:北京
问:我刚才之所以问中国教育的根本出路,是因为从三十年前就有这样一个观点,中国教育是最难攻克的堡垒。相比起其它国家的教育,比如说日本,他有剑道茶道,美国,他有生活中的教育,都有文化或者应用的技能在里面,但是中国的学生好像只是一个做题的机器,那么中国教育和其它国家教育比起来,有什么差距?
答:其实不仅是中国教育有问题,刚才所说的日本美国,乃至于世界上所有国家,也都有他们的隐忧。所以中国人也不必太过自责,虽然自责代表一种改进的决心,但是自责而妄自菲薄,而丧失了信心,也不好,因为这是全人类的共同问题。
像刚才说的有的国家注重生活能力的培养,不像中国单纯为了应试,似乎比较好。中国的教育,给学生很难的功课,让他很辛苦的学习,也不管最后对人生有没有意义,这样当然是一种浪费。至于生活技能,要不要学?当然,任何有意义的东西都要学,现在问题是,它有多少意义,要用多少时间精力来学?这样看问题就对了,中国的教育,虽然注重考试,但考试范围内的知识,也都有一定意义,并不可全盘否定。只是它对人生的意义到底有多大,我们要考察出来,然后合情合理地安排学生去学习,就没有过错了。总之,最后还是那句话,教育要从人性出发。
问:您个人的教育理想是什么?
答:我的教育理想并不特别,几乎人人都应该这样想,也是人人都想得到的,就是该怎么教就教,该教什么就教什么,该在什么时候就在什么时候教。所以我认为教育有三大原则,所谓原则,“原”就是根源,“则”就是规律,最基本的规律叫做原则。教育有三个最基本的规律,你按照这个基本的规律而行,不见得能达到百分之百的功效,因为教育是教人,而不是教机器,所以不一定有百分之百的成就,但是如果不按照规则而行,甚至违反了最基本的规则,那么只有一个结果,就是失败。所以,教育一定要按照规则,当然所有事情都要按照规则,教育更要按照规则,因为教育是一个长期酝酿的工程。有些事情的成效很容易看到,让人很容易按照成效来修正做法,来反省他的规则,但是教育的成效是在几十年之后,甚至几百年之后,所谓教育是百年大计,所以对规则的把握更应该谨慎,但是因为他是如此长远的工程,所以对于教育规则的把握往往被人忽略。(有八十多年了),恐怕不止,自从有人类以来,很少有人把握到教育规则的。(但近八十年来尤其严重),是尤其严重而已。
教育的三个基本原则,我认为第一,教育的时机要把握,第二,教育的内容要把握,第三,教育的方法要把握。这本来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却忽略了,你一忽略,教育就或许费力很多,收获很少,或者是败坏人性,用孟子的话说,不仅是缘木求鱼,而且还有后灾。
所谓教育的时机要把握,就是在一个特定时期内要完成哪些必要的教育,是有相当固定性的,这叫“教育的关键期”,过关键期,将一生后悔。如果后悔了能立即改善,还没有关系,但如果后悔而来不及呢?那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教育的时机是教育的第一大关键。现在全世界,包括中国的教育体制,几乎不重视教育的时机,而且教育改革一直没有注意到这个最重要的一块,所以,我从刚一开始,就不客气地说,这种教育改革一定是失败的,因为连这么重要的原则都没有把握,他怎么可能成功呢?
至于教育的内容,也是越恰当越好,该教他深度内容的时候就教深度的内容,该教他浅度内容的时候就教他浅度内容。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就是记忆力和理解力,这两大能力和两大时机相配合,十三岁之前,理解力是比较弱的,但记忆力却是比较强的,十三岁之后,相反。我们可以方便地说,十三岁之前是吸收的、酝酿的年龄,十三岁之后是理解的、表现的年龄。该吸收的时候要多给他吸收,该理解的时候才引导他理解,这不是很顺理成章吗?
面对强大的吸收能力,我们是不是要考虑一下,到底给他吸收什么,才对人生有重大意义?当然是吸收一些重要的、有深度的教材。所以孩子越小的时候,要教越深的教材,这样,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时机就相配合了。对照我们当前的体制教育,就是从西方学来的教育理论,我们特别注重人类的理解的能力,忽视了人类也有吸收的能力,因为人类的理解能力是慢慢成熟的,于是我们给孩子的教材,都是按部就班的从浅到深、由易到难。于是孩子生命中就没有高度价值的内涵,也就丧失了一生酝酿的机会。现在体制教育下出来的国民,最重大的缺陷,就是生命没有深度,没有内涵,也就是大家所诟病的“素质低落”。
至于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人会问,这么小的孩子,理解力又不好,一下给他很深的教材,怎么教呢?其实教学的方法就是,该怎么教就怎么教,用最自然的、合乎人性的方法——他能吸收就给他吸收,他不能了解就不必要求他了解。什么叫吸收,就是让他多接触、多输入,其实就是多背诵,作为一生的储藏,就是先给他一座宝藏,将来任凭他去开发一生。我们现在的教育就是没有给他一生才华智慧的基础,所以长大后智慧短浅,才华有限。
(注:本视频的文稿在王财贵读经推广中站:http://www.aidujing.com/a/551.html)
⊙ 一场演讲 百年震撼——感动亿万人 改变亿万人的演讲!
⊙ 【视频】读经之路
关注本微信平台
长按二维码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