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宝宝积食不用怕,推拿方法来帮忙,赶紧学起来!(内附动图)

小儿积食 


中医有句话叫四季脾旺不受邪,这是医圣张仲景说的。这句话就说明了脾的重要性,意思是脾是人体正气的来源,任何时候,只要脾气旺盛,那么人体就不容易受邪。


小儿积食到底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吃的过多或者过于高营养,超出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导致很多食物不能被消化吸收,使脾胃功能受损。中医称之为积食。也叫食积。

食物的“消”“化”“运”


“消” :胃是管受纳的,我们吃进东西,胃负责接受,当饮食物入胃之后,经过胃的腐熟,初步进行消化,下行入小肠再经过小肠的分清泌浊,其浊者下移大肠,然后变为大便排出体外,由气的下降作用来完成的。

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消化”的“消”,这个时候食物还是食物,只是被拆分掉了,有成形的食物变成食糜状。

:轮到脾工作了。食物本身并不是我们身体能够吸收的物质,需要脾把它给“化”成我们可吸收的物质,这个过程叫“化”,这是脾的功能。


运 :饮食入胃,经胃的受纳和腐熟作用,并下达于小肠,使之进一步消化,分解成水谷精微和糟粕两部分。此时必须在脾的升清作用下,将消化的水谷精微吸收,并向上输送至心肺,“散精”至全身。


脾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肺朝百脉,助心行血,通过肺的肃降作用,将水谷精微向体内各脏腑组织布散,以营养和滋润脏腑组织,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

积食的小儿推拿方法


基本原则|只推左手

小儿推拿只推孩子的左手,刚开始手法以轻柔为主,不要追求效果,用太重的手法,让孩子疼痛或害怕,一开始要让孩子能适应推拿。


推拿频率

基础保健:可每天推拿一次;系统调理:每周一至二次;疾病状态:每天2-3次都可以。


1、清胃经

位置:大拇指桡侧面,腕横纹到指尖,脾和胃连起来清,向外清。


作用:清胃热、泻胃火、导积滞、降逆止呕。


次数:约100—300次。


 


2、清大肠经

位置:食指桡侧边缘,自指尖至虎口一直线(从虎口到指尖向外为清)。


作用: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


次数:约100—500次。


 


3、揉板门

位置:位于手掌大鱼际中部。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多用于防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


次数:约100—500次 。

 


4、顺运内八卦

位置:内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之中指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作画圈状。


作用: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


次数:100—300次。


  


5、推小横纹

位置: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关节横纹处。


作用:退热、消胀、散结。


次数:100~500次。


  


6、掐揉四横纹(四横纹是常用的消积穴位之一,也是民间挑疳的部位之一)

位置:用大拇指的指甲逐个掐揉宝宝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手指第一指关节处的四横纹。


作用:消食导滞,消除积食。


次数:来回10次。



7、下推七节骨

位置:七节骨位于背部正中线第4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线。


作用:泄热通便,多用于便秘、脱肛等症。


次数:100——300次。


  


8、分腹阴阳

位置:腹阴阳即两肋弓下缘(也可以说是自中脘到脐)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多用于防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烦躁不安、夜啼等症。

次数:100——300次。



9、摩腹

位置:肚脐周围,顺时针慢慢按摩。


作用:消食、理气、通肠道。


次数:100-200次 。


 

10、捏脊

位置:由尾骨到大椎,从下向上捏脊。


作用:强身健体,健脾益气。


次数:5次。


 


11、揉足三里【健脾】

位置: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前缘一横中指。


作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止泻通便,多用于防治腹胀、便秘、吐泻等病症。


次数:30—50次。




温馨提示:小儿推拿操作时,操作者手上可使用推拿药油做润滑的介质,一方面,防止损伤孩子稚嫩的皮肤;另一方面,减轻涩滞感,便于操作。

推荐阅读

1.你的身体和情绪垃圾,会流入孩子的身体

2.泪目!她不知妈妈死了,把捡到的肉给妈妈吃,自己胃里全是石头

3.后悔!女儿的幼儿园老师是舅妈, 小学老师是奶奶的学生,没想到却毁了她!

4.小孩汗症如何推拿?

5.小儿保健五步走,防病治病长智力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投稿信箱:tg@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忍冬(微信号:w13714009507)

医以济世,术贵乎精

中医思维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每天分享中医理论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以医交友,共享美丽健康人生!


如何养生?详情点击『阅读原文』了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