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 | 美国最活跃的中国指挥家蔡金冬

2016-01-21 26万人在看 橄榄古典音乐


2015.12月 橄榄编辑Janey,转载此文需与我们联系


指挥家:蔡金冬

美国最活跃的

中国指挥家


蔡金冬是目前在美国最活跃的中国指挥家,自2004年起任美国斯坦福大学表演艺术教授以及斯坦福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现在59岁的他曾在中国指挥过许多乐团,自1985移居美国以来,在美国许多乐团做过客座指挥。

他的妻子是作家梅文诗(Sheila Melvin),他和妻子写了许多关于中国的文章,还写过两本关于中国音乐的书,一本是《红色狂想曲: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Rhapsody in Red: How Western Classical Music Became Chinese),另一本是最新的是《贝多芬在中国:这位伟大作曲家如何在人民共和国成为偶像》(Beethoven in China: How the Great Composer Became an Ic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以下是部分《纽约时报》记者张彦(Ian Johnson)对新书出版采访蔡金冬老师的截选,我们觉得非常有意义,于是截取部分分享给大家:


纽约时报

问:中国人在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欣赏和演奏西方古典音乐,然而贝多芬的名字在这之前就广为人知了。这是为什么呢?
答:贝多芬是由一位名叫李叔同的作家介绍到中国的,他在1907年写过一篇关于贝多芬的文章,甚至还画了一幅贝多芬的素描。他钦佩贝多芬的奋斗精神,认为这正是中国所需要的。

问:贝多芬的作品第一次在中国演奏是什么时候?
答: 最早演奏贝多芬的是上海工部局乐队(Shanghai Municipal Orchestra),也就是现在的上海交响乐团,那是在1911年。不过那是个完全由外国人组成的乐团,1925年之前不允许中国人观看他们的音乐会。 所以贝多芬作品第一次面向中国人、由中国人演奏,要归功于萧友梅。萧友梅是孙中山的追随者,后来在德国莱比锡大学(Leipzig University)拿到了音乐博士学位。他大约在1919年回到中国,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请他在北京大学组建一支管弦乐队。他创办了北京大学音乐传习 所(Peking University Conservatory),1922年,北京大学管弦乐队演奏了《第五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和《第六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他们只有15个音乐家,但听起来可能很不错


问:你第一次听贝多芬是什么时候?
答:在文革时期。那是1969年,一个朋友说,‘来我家,我有好东西给你听’。他有一台老式的手摇唱机,每分钟78转而且还得定期更换针头。那是第四或第五交响曲。

那时我还不知道贝多芬,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是日本的“胜利”(Victor)厂牌出的。真是令人惊奇,如此多的乐器怎么能在同一时间响起?那段音乐的复杂性和力量,确实打动了我,因为我之前习惯的是单旋律的中国音乐。


以下是橄榄古典音乐2015年12月初对蔡金冬老师的采访:


橄榄:听说最近企鹅版的《贝多芬在中国》(英文版)最近已经出版,之后会打算出中文版吗?

蔡老师我想企额出版社会有这个打算。贝多芬音乐以及贝多芬本人是如何在中国如何深入人心的,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题目,我把它写成了一本书。书是英文的,企额出版社 有这样的系列(容易携带篇幅不长的书,几个小时就能读完),让大家在忙碌的社会环境中也能有机会读一些有意义的书。他们来邀请我和太太写这本书,以后希望 和企鹅合作再出版其他的书。


贝多芬与中国的联系也有一个多世纪了,留下很多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很多人也在传播贝多芬,所以这本书也是让大家了解是什么样的人物帮助我们今天能够了解到贝多芬。


中文版的《贝多芬在中国》具体时间得问出版社了。英文版的《贝多芬在中国》在amazon以及企鹅的网站上可以订购。上个月我在香港、北京、上海等也做了讲座。



橄榄:您与非常多的中国作曲家合作,您对于这样的合作选择是怎样的?

蔡老师作为指挥,无形中是一个音乐的传播者,对于曲目的选择很重要。对于一个在国外生活的中国指挥家,我觉得有一种自然的责任,应该介绍一些中国当代作曲家的作 品。中国有好多非常好的作曲家,但是大家对他们的作品了解并不是很多。所以只要有机会,我会选择一些中国作曲家的作品,当然选择怎样的作品是个艺术。


在一场音乐会中,什么样的作品合在一起来演奏比较有意思,为什么要把这几个作品要放在一起,是有一定哲理的。这个哲理不一定会告诉观众,也不一定要起一个鲜明的标题,但是大家在听这一台节目时会侧重在一个方向,这样大家会觉得有收益,比各种各样的作品凑在一起更好。


制作曲目单是个很艺术的事情,既然在美国比较少有活跃的中国指挥家,所以我更希望有机会能介绍中国的作品。



橄榄:2016年您会在中国有怎样的活动和计划?

蔡老师我基本每年会回中国3-5次,主要和中国的乐团合作做一些音乐会。我希望每一台音乐会都能有意义、有想法和目标,然后我会来和国内的乐团讨论。我在美国生活快30年了,指挥了很多交响乐的作品,所以我现在这个阶段更喜欢做一些有意义的音乐会。


这 次(2015年12月3日)和上海音乐学院、上海爱乐乐团合作,演奏的都是新作品,都是当代中青年作曲家的作品。这次比较有意思的是上海音乐学院组织了八 个作曲家,委约他们来写作品,前提是一定要有中国的元素。这八个作曲家四个是中国的,另外四个是非中国作曲家。比如其中就有一个英国剑桥大学的学生创作了 《牡丹亭》,还有德国汉堡戏剧与音乐大学的作曲家创作了《空城计》,美国学生则创作了《赵氏孤儿》。


以往中国的交响乐作品都是中国人创作的,现在由外国人来写中国交响乐作品,对中国音乐的发展有很大的传播和历史的意义。21世纪,中国的音乐也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而发展,中国的音乐家希望能走出去,外国的作曲家也希望走进来,所以我觉得这场音乐会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


我也希望在国内做一些贝多芬的专场音乐会,那么我也可以在音乐会中介绍贝多芬的知识和历史、以及贝多芬在中国的历史故事和大家交流。


图片为蔡京冬老师,照片由本人提供,如需使用需与蔡老师联络


橄榄:您对中国的琴童家长有什么建议?

蔡老师现在中国有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中国有大约4千万钢琴琴童,还有很多学其他西洋乐器,学习中国传统乐器的。现在让孩子去学音乐,需要了解目的是什么,让他们感 受到音乐在生命中是个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在家长往往还有部分功利的心态,但音乐和人的关系并不是功利的。


音乐可以帮助你有更多创造性,更多地激励你,不需要文字的解说,音乐本身就可以感染你。历史上的古典音乐每一个作曲家都有不同的特点,往往和他们的生活联结 在一起。所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可以了解艺术发展的历史、音乐家们的个性以及音乐本身的特性。如果孩子能学习到这些,他们会热爱音乐。


现在普遍课业都非常紧张,即使每天只能练习半个小时,对于孩子来说应该是他非常珍惜和最喜欢的半小时,把音乐艺术的功能和语数外分开。音乐本身是个很有创作 性的事情,当你在看曲谱时只是作曲家把音乐记录下来的符号,音乐的特性和美术不一样的地方是你只有把这些符号变成声音以后它才是音乐。音乐本身就需要表演 者来完成,作曲家只完成了一半,每一个演奏家生活和经历、水平都不一样,多少人演奏就有多少不同的解释。就像郎朗只是成千上万的解释者中的一个,你喜欢他也许是喜欢他的某种解释。所以音乐最重要的是本身能激励你,与你的精神有所沟通。



橄榄:您第一次喜欢上古典音乐是因为什么样的契机?

蔡老师对我来说,最早的激励就是贝多芬。当时文化大革命不允许听贝多芬,但当我听到时觉得简直不得了,所以肯定是贝多芬对我走上音乐生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当然作 为专业指挥家来说,对于音乐的看法就不能只喜欢一个作曲家,我必须感知不同作曲家不同的特性,进入他们的世界。所以很难让一个指挥家来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 作曲家,或者不喜欢哪一个作曲家。每个作曲家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就看你要的是什么了。


▼更多专访(点击以下标题即可查看文章):
九分严肃,一分幽默 | 彩虹合唱团指挥金承志采访
专访 | 聆赏古典音乐,随台湾焦元溥老师来入门
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升职记”
不完全记录 | 古典吉他 • 范晔 的 一天
三首歌、三位音乐家、三种表达爱的方式
指挥家曹鹏专访 | 活在最深情的世界里


Q:商务合作、投稿?
A:
请邮件 liujie@ganlan.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