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将至,人们更需要科技,还是更需要娱乐?
文丨竹沫 来源丨传媒圈(ID:cmq6636)
在国内各大视频平台被同质化节目充斥时,受众大呼审美疲劳时,人们惊喜地发现近期一档名为《我是未来》的节目在科技类真人秀中脱颖而出,让人眼前一亮。
的确,在众多受众正在被强大明星阵容所折服,被热血沸腾的游戏和竞技气氛所感染时,湖南卫视选择制作一个带有科技的金属质感和神秘而又理性的节目无疑会让人倍感新鲜。
在节目首期播出后,节目中的拉菲罗•安德烈教授便出现在微博热门话题榜。而这样一档科技类真人秀节目的热播,也意味着继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后,当前制作人进一步开启了科技领域的综艺娱乐之路,而关于这类综艺的模式和科普价值也开始被进一步探讨。
舞美打造科技质感,传递未来理念
《我是未来》首先给人眼前一亮的就是充满科技质感的舞美布置。在节目中,炫酷的彩色光束、卡牌翻转的屏幕以及人工智能小冰的存在,都为整场节目的环境营造了充满想象力的科技色彩。
通过这种时空的变动、声光电的效果,仿佛将观众置身于未来世界,而强烈的视觉感受背后传递的正是关于未来的科技理念,也与主题强烈呼应。尤其是人工智能小冰的出现,它和现场主持人的双向互动带来的新奇感,更是极大地吸引着观众的眼球。
其实,舞美在这类节目中占据较大影响力的地位早已在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得到体现,“最强道具” 的话题也在每期节目播出后随之出现,吸粉效果显著。
舞美打造的正是一种极致的视觉效果:从不可见到可见,从常见到罕见,从微观到宏观,不断突破人类想象的极限。任何一个节目对舞美的高度注重也是作为一个现象级的科技类综艺节目的重要法宝,《我是未来》打造的正是传递未来理念与科技质感的舞美效果来呼应主题。
因此,基于本真,但是却超越本真,上升到震撼效果的科技质感的视觉设计才能够为观众传递全新体验,从而颠覆其既有的思考方式,认知到更丰富的领域,使得观众产生极大的满足感,这才是科技类综艺节目必须走好的第一步。
专业水平与娱乐色彩相协调,人文关怀与科技力量相结合
《我是未来》选择用PK的竞争机制来串连起整场节目中科技成果的展示,试图用舞台秀的方式轻松地展现这种差异化背后的科技含量,以可视化的视角让观众能够更容易地接受节目传递的科学知识。
《我是未来》每期出现的两位科技达人会利用手中的“利器”化作三张卡牌,从而实现彼此的较量。在节目中,他们身为科学工作者的职业被摆在高于普通人的位置,舞台表现加上后期剪辑处理更是将他们的光环放大,打造出科技明星的效果,让观众实现对科技的崇拜。
另外,未来体验官的角色,则由活跃在荧屏前地综艺人来充当,插科打诨间活跃氛围。这种娱乐元素的添加显然是基于综艺节目的本质而布置的。
《最强大脑》选择邀请周杰伦、刘国梁等不同行业的明星作为嘉宾,不仅实现推广,还能在话题的交锋中碰撞出火花,让科学和人文相互交流。《我是未来》与《最强大脑》最大的核心区别就在于,节目将人文关怀与科技力量紧密结合的内容呈现,而这也是这档节目“接地气”并且备受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强大脑》中脑力达人毕竟是万里挑一,展现的超强能力也非常人所能拥有。这种巨大差距既是节目亮点,但也让节目中的达人与观众之间形成不可形容的鸿沟,给人“高高在上”的距离感。《我是未来》则不同,节目选择呈现出科技走进人类生活中带来的变化,并以此引发人们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近期的“青春特别篇”中,四位青年科学家轮番呈现世界顶尖科技如何颠覆人们的生活。尤其是残疾人运动员倪敏成,更是在韩壁丞利用“脑机接口”开发的“意念假肢”的帮助下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种科技和梦想的结合,让人们感受到看似冰冷生涩的科技其实也能散发“温暖”惠及人类,从而实现了科技的普及和传播,让观众真切感受科技的力量。
但相比而言,《我是未来》虽然在内容的选择上大胆创新,但在具体实施时,其内容却显得有些缺乏鲜明特色,而节目组以观众的心动值作为“成绩”来一决高下,也有些强行较量得出结果的嫌疑。未来体验官的角色设置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即使是镜头颇多的未来体验官何猷君,作为擅长数学、毕业于MIT的精英,显然也没有快速掌握到综艺节奏,展现精英角色的设定,看来还需要打磨一番。
总之,在科技类真人秀中,娱乐与专业的平衡与协调需要精准把握。此外,《我是未来》也创新性地展现了科技可以在节目中呈现不一样的内容:释放科技“温度”,让科技与人们来一次“亲密接触”。当无形的科技力量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时,科技就会成为观众生活的一部分,而这也是科技节目走向观众一端的最佳方式。
综艺本质与科学的矛盾性,碰撞理性的启迪
《最强大脑》受到质疑最激烈的地方在于没有给“科学判官”足够的时间去解释脑力达人们神奇表现背后的大脑运行科学。尽管官方给出了“受到节目时间的限制”的解释,却并不能阻挡观众们对此的热议。
借用这样的理由来说明节目无法解释严谨的脑科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其实很明显地说明了这类节目背后真实的现状:综艺节目在遇到教育、科普性质的题材时,本身就具有冲突性。而这种现状如何突破至今仍是未解之谜,也或许这种矛盾根本无法解决。
《我是未来》创新性地在科技类真人秀节目领域内选择了另一种模式,节目邀请各领域内鼎鼎有名的科技达人现身舞台,将其所在领域内已经实现或者可行性较高的“黑科技”玩转式地展现在众人面前,并由这些科技达人形象解释其原理,传递科学真理。这种模式相较于不可见的脑力科学、心理学表现更为“接地气”,观众可以真实的触碰与看见,并通过讲解获得观众对这种科技内容的认可,这样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这种困境。
可究其本质,综艺节目的本质是基于满足观众娱乐放松的需求,观众对于需要突破认知的短板和障碍来研究一件事物的本质,本身就是天然排斥的,而科学却是一门需要深入探索与研究的学问,科学问题更是要反复阐述、论证、说理,两者的冲突必然存在。
观众即使接触到了节目中对科技的解释,也仅仅是浅尝则止,略知皮毛,未达到科学的思辨深度。更何况一些原理的解释生涩与专业,观众更是难以快速消化。因此,科技类真人秀在科普价值上的作用终究是有限的,摆正其位置,了解这类节目制作能够达到的层面,才是关键的一步。
不管如何,无论是近期播出的《我是未来》,还是之前现象级的《最强大脑》,科技风已经在综艺市场刮起。如何在节目设计、节目内容和呈现方式上进行创新,如何在科学与娱乐两者之间更完美地协调与结合,从而将科学精神和理念通过综艺手段与方式最大程度的传递到观众,甚至于如何打造出拥有中国骄傲与品牌的科技类综艺节目,都还需要漫漫长路的探索。
推荐文章,点击标题阅读
-完-
长按二维码识别,一键关注传媒圈公号
《传媒圈》微信自媒体平台,是一个领先的有关传媒、影视、品牌、营销等领域的信息库和智慧库。每天受到20万品质人士关注,年阅读量超过五千万人次。
如希望交流,请加个 54 28492 54 15536 0 0 3316 0 0:00:08 0:00:04 0:00:04 3316微信号:dianyingquan,将有机会参与线下沟通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