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电视文化热空前,2017《汉语桥》用时代化的方式弘扬民族文化

2017-10-05 邢巅 传媒圈

近两年,受众趋向多元化的内容需求,以及对娱乐综艺审美疲劳促使荧屏上的文化类节目开始兴起并繁荣,热度空前,且优质现象级综艺时有出现。


作为大众文化的主要传播者,电视在实现文化启蒙、沟通传统文化与大众文化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但文化节目如何做到雅俗共赏,被广泛大众所接受和喜爱则是此类节目的瓶颈所在,就更新迭代的受众和不断变化的市场趋势而言,年轻化是必定的方向。



在如此背景下,《汉语桥》这档文化赛事节目通过赛制和内容上的创新升级呈现出全新观感,在2017年为电视观众呈现了一场别具匠心的视听盛宴。作为由孔子学院和国家汉办发起的一场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汉语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人文交流领域的重要品牌活动,被誉为汉语“奥林匹克”,连接世界的“文化之桥、友谊之桥、心灵之桥”。


顺势而变的形式内容,输出不变的文化宗旨


众所周知,综艺节目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极速崛起之后,行业发展逐渐趋向稳定,整体趋势在不同时期也呈现出不同变化。今年以来,文化节目热度不减,且在模式与内容上的创新也让行业看到了这类题材的潜力和空间,汉字、成语、诗词等传统文化元素再次以综艺的形式走进大众视野。


《汉语桥》以“汉语言文化”为赛事的考察核心,自然承载着深刻的传统文化基因,基于文化类综艺普遍存在的节目气质与受众传播问题,2107《汉语桥》打造了全新的赛制及呈现方式,并且进行了考点升级,在内容上从更多维度展现出传统文化之美,形式上也给观众带来了偏向于娱乐化的视听体验。



赛制上,节目从初赛、洲际赛到总决赛逐层递进,较以往新增的洲际赛旨在让不同洲际的选手同台竞技;考察内容则回归纯粹的汉语言本身,以更清晰化、趣味化的汉语能力考核模块,从字、词、句等小切口解构汉语、发散考点,从音形字义延伸至更深层次的传统文化知识,甚至国情知识,同时节目还大幅增加了主观题的比重,对选手进行更全面、深度的汉语能力考察。


比如洲际赛中的“一字冲冠赛”环节,由100个最具中华文化意义的汉字组成的百字墙将出现在这个环节,选手挑选其中的汉字进行冲关比赛。而这100个“最中国”的汉字每一个背后都是一部历史。如此,用汉字梳理、诠释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既展现了其博大精深,也让汉语学习变得更多元化、生活化。


在一众文化节目刷屏之后,《汉语桥》以全新的角度打开了输出传统文化的窗口。而且,今年的赛事引进了真人秀拍摄方式,选手们纷纷戴上A500头戴设备,并且桌上都有固定的GoPro,同时单机跟人,以最大程度的塑造和还原选手的个性和形象。



再者,赛事还通过不同的环节设置来把握时代和社会的脉搏。例如,“我的汉语朋友圈—互动演讲赛”就是将汉语考察与选手们的社交媒体生活进行融合嫁接的一种尝试;总决赛在答题环节引入了魔术元素——“路-魔术答题秀”,用魔术将古今海陆丝绸之路与当今的“一带一路”贯穿起来。


这些创新改进,从综艺视听习惯、日常生活话题等不同角度契合了年轻人的需求,也一定程度上承载着时代的气息,于此,2017《汉语桥》可谓在破立之间呈现出了全新的面貌。


据悉,为了这场文化赛事的创新升级,节目组先是拜访了北京、江浙、长沙初高中的名校语文老师,找到学习中最趣味的部分以及古今中外语言交流中与当代社会最接近的部分等。其次走访了全国十多位汉语研究和文字研究的学者,同时也找到国际学校或者对外汉语教学的大学老师和教授,以及精通外语与中文的华人,从他们的汉语教学过程中寻找灵感。



然而,对年轻向、时代向的倾斜则是为了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汉语桥》通过新鲜、年轻的元素将文化交流、传播的命题与时代潮流的传播方式进行共振,向广大年轻受众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中国文化爱好者展示了汉语的魅力。


观赏性与思想性兼具,建设全民族文化自信


《汉语桥》作为一档文化赛事节目,具备很强的文化属性,通过创新升级,节目在观赏性上做到了更进一步,同时又兼顾了内容端所承载的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性,有意思且有意义。


当下,汉语在全球范围内的热度仍不断升温,且速度惊人,而且,更多外国人学习汉语已经不单单停留在会话交流的实用阶段,而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渴望逐步向更深的领域研究和探索。



作为一个面向全世界年轻人的国际化比赛,“汉语桥”一直在国内外有着强大的影响力。经过十多年的品牌打造,“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已成为各国学生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重要平台,在中国与世界各国青年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使得一批又一批的外国学生熟悉中国了、解中国,也让汉语这座“桥梁”连接中国和世界,增进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


对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而言,《汉语桥》是一次机会,也是一个平台,在这里他们能展现自己,进行更多有意思的文化交流分享。而且,每年的《汉语桥》都有游学环节的设置,让选手们深入到中国真正的社会生活当中,感受中国文化。今年汉语桥的游学设计从“世界五最之桥”的张家界“云天渡”,到大疆机器人比赛,外国选手们不仅近距离接触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感受到了当代中国的创新力量。



当然,相比于为世界范围内的汉语言文化爱好者提供平台,《汉语桥》更重要的是给传统文化走进大众视野以及走向全球创造了契机。《汉语桥》所呈现出来的中国文化轰轰烈烈的国际化步伐仿如一锤重音,让年轻人意识到“汉文化”的魅力,见识到国外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情,能引起他们的反思,激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汉语”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建设其文化自信,激发大众学习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正在实现的过程中,在内容市场掀起文化热的当下,《汉语桥》已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基因”和浸满中华文化精神的正能量,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不同文化、文明之间的交流。



推荐文章,点击标题阅读

被纪委巡视后,湖南卫视要和“快乐中国”说再见么

起底大剧营销:一线卫视急追视频网站

各大剧目纷纷宣称“收视第一”,究竟谁才是第一

第一代“新媒体”已经老了,谁将主导我们读什么内容

未来将至,人们更需要科技,还是更需要娱乐?

这个暑假,电视观众在老去,视频观众正年轻


-完-


长按二维码识别,一键关注传媒圈公号

《传媒圈》微信自媒体平台,是一个领先的聚焦传媒、影视、品牌、营销等领域的信息库和智慧库,36万勤于思考人士的品质之选。

如希望交流,请加个人微信号:dianyingquan。


觉得不错,请点赞和分享朋友圈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