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 | 细数20世纪最盛大世博会的前世今生
1967年蒙特利尔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为纪念加拿大百年国庆而申办;历时六个月,可以说是20世纪空前盛大和成功的一次。参与国家62个,参观人数超过5000万,而当时加拿大的全国总人口是:2100万;蒙特利尔市的人口则在300万上下。
蒙特利尔世博会加拿大馆
回到举办之前
说来这届世博会与蒙特利尔的缘分还真是曲折,几次都几乎失之交臂。事实上,1967年的世博会本就非在蒙特利尔举办,而是当年的苏联为庆祝其1917年俄国革命胜利50周年而计划举办的一次国际盛会,“幸好”出于对财政压力和安全问题等因素的考虑,苏联最终放弃。而在1962年的时候,蒙特利尔获得了这次世博会的举办权。
而这“来之不易”的举办权似乎也兑现得十分坎坷——这次世博会被广泛认为无法按照计划成功开幕。这是因为不仅一开始的准备工作在蒙特利尔进行的并不顺利,而且甚至有专家进行了数据分析力证世博会不能如期举办。而最终的如期开幕,还多亏了当时的市长让·德普(Jean Drapeau)以及他亲自组织的一只新管理团队,抵抗住了政治及管理等多方压力。
关于世博会的选址问题,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纠纷,差一点世博会就不在如今的圣母岛上举办,而是在位于城北的皇家山公园(Mount Royal Park)。尽管是市长大人让·德普亲自规划提出了希望在圣劳伦斯河上建一座新岛,但是因为潜在的土地投机等原因,蒙特利尔周边地区居民反对的呼声很高。这一计划的最终实行,依然要感谢让·德普的坚持和有效政策。
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主要场馆都位于圣母岛(Ile Notre-Dame)
利用挖地铁的土在圣劳伦斯河上新建的岛屿
主旨和会标
1967年世博会以“人类与世界”(Man and His World)为主题,表达了共同谋求人类和平和进步的思想。
和主题一样,这次世博会的会标也展示出浓浓的人文情怀。标志的基本元素是一个古老的象征符号,表示“人”的意思;而两个符号连接起来的样子好像两个人手握手,则代表“友谊”;最后环绕一圈的图案表示人类的友谊遍布世界各地。
1967男蒙特利尔世博会护照
蒙特利尔世博会开创了“世博护照”的传统,世博会被看作是一次小型的环球旅行,收集各国场馆的印戳也成为参观者们最热衷的活动。另外,早期的世博护照也兼具门票功能。
盛况空前
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吸引了各国各界名流前来参加,包括当时的美国总统林顿·约翰逊、法国总统戴高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摩纳哥王妃Grace Kelly。这更是群星闪耀的一届世博会,明星的光环亦成为世博会历史上永久的记忆。
伊丽莎白二世参观英国馆
Grace Kelly到达蒙特利尔的欢迎宴会,市长Jean Drapeau及夫人陪伴
世博会主办方还在场馆之间准备了多种运输方式,比如富有情趣的桦树皮制作的小船、豪华的游艇、轻便的出租自行车、新颖的气垫船,这些别致的交通方式也成为参观者们极感兴趣的娱乐活动。
展馆和会场
蒙特利尔世博会共建90个主题相关场馆,在当时按照参观人次多少来排序的话前五名是这样:俄国馆(1300万),加拿大馆(1100万),美国馆(900万),法国馆(850万)和捷克斯洛伐克馆(800万)。
人文梦想着陆
Habitat 67
▼
在1967年世博会结束之后,许多场馆仍然保持开门接受参观的状态,但终因来访人数太少最终关闭。时至今日,大多数场馆已经被拆除或是没落,只有少数几个仍然保留。在这其中Habitat 67可能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只“硕果”,独特的外观使它成为蒙特利尔的地标,蕴含的人文关怀理念更让它变成一个理想主义者未完成的梦。
它本是加拿大设计师萨夫迪(Moshe Safdie)计划建造给中低收入人群的福利房,错、露、退、台的设计让每一个面积不大的建筑单元都能拥有一个阳台和一个屋顶花园。尽管建成的模样和数量都与原设计稿有一定出入;尽管至今高昂的房价和物业管理费让Habitat 67看起来更像是一个“高档小区”,却不影响这座面向圣劳伦斯河的建筑成为建筑史上不可复制的一笔。
当年建造中的Habitat 67
“富勒球”的重生
美国馆·生物环境博物馆
Biosphère,Environment Museum
▼
美国馆可能是当年世博会上最轰动和惊艳的建筑,在当时还属首创的球形穹顶设计结构注定了这一展馆不平凡的命运。它的设计者是美国建筑奇才巴克敏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人称“无害的怪物”,一生经历更被看作是传奇。美国馆初建成的时候远观仿佛一只巨大的银色泡泡,被称为“富勒球”。白日之时这只泡泡反射着太阳的光芒显得格外闪耀;夜幕降临它内部的灯光又使它在黑暗中闪耀着异彩。而当时里面展出的“虚拟月球奇境”,在两年之后终于实现。
奇怪的是,据统计,当年的参观者中对这座建筑的感情喜恶参半;更奇怪的是,几乎所有来自美国的参观者都讨厌它,而来自加拿大和其它国家的参观者都爱惨了它——这也算是一个世博会历史上的未解之谜。当然后面的故事多了些坎坷的成分,1976年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将富有浪漫和奇幻色彩的“泡泡”付之一炬,从此这里竟长达14年沉寂下去。
这场火被称为“Fuller On Fire”
直到1990年Environment Canada买下了这里并改建为博物馆,“富勒球”才又重新焕发出生机。位于蒙特利尔让·德普公园(Jean-Drapeau Parc)的生物环境博物馆如今是北美唯一一家环境博物馆,旨在帮助人们加深对于地球环境(包括空气、水、生物体、气候变化等等)的了解。如今置身于这个巨大的3/4球体之内,奇妙的感觉仍然环绕,不禁对大师的天才妙想心生感慨。
官网地址:http://www.parcjeandrapeau.com/en/biosphere-environment-museum-montreal/
奔驰的木马,让你忘了伤
La Ronde
▼
在1967年的世博会上,还有一个地方大受欢迎那就是La Ronde,当时作为会场区域内的一个游乐园,现在被美国的六旗集团改建为一个大型游乐场。这是目前魁北克最大、加拿大第二大的游乐场。园区内的Le Galopant旋转木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旋转木马,1885年由比利时的手工匠制作完成,1964年出现在纽约世博会上,1967年又来到蒙特利尔,从此再也没有离开。2003年的时候这座旋转木马被小心翼翼地修缮了一次,直到今天仍然为无数孩童带来无限欢乐和梦想。
官网地址:https://www.sixflags.com/larondeen
超现实风的华丽转身
法国馆和魁北克馆
Casino de Montreal
▼
法国馆和魁北克馆在当年的世博会上比邻而建,而在之后又被一同重新装修成为了加拿大最大的赌场Casino de Montreal——即便在世界上,也没有几个赌场比这个更大了。法国馆当时的美貌和气质也是令人惊叹,难得的是内部的改造和重装并没有影响这座建筑的高水准。赌场内外统一为奢华奇幻而且超现实的风格,围绕电梯轴舞蹈的彩色圆环以及顺延墙壁和天花板排布的扑克牌人物,自然而言地为人们开启了一段难忘的旅程。
官网地址:http://www.casinosduquebec.com/montreal/
消失不见却依然美好
加拿大馆和德国馆
▼
很难说清在那次世博会上究竟留下了多少惊艳了时光的瞬间,每一个建筑本身就是一篇会讲上很久的故事——而那些现在已经不见踪影的场馆,现在也只能从照片和文字中略见一二。加拿大馆呈现一座倒金字塔形,用爱斯基摩语取名为“Katimavik”,意思是“聚集的地方”。这座建筑基于一个旋转剧院而建,将观众从一个大屏幕转换到另一个大屏幕前。倒金字塔向天而开,四个斜立的壁体上立满巨大的雕塑,壮观大气,展现了加拿大的大国风范。
德国馆由获得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德国建筑大师Frei Otto设计建造。他是一个全才型的建筑大师,更是一位“膜结构建筑”的专家。蒙特利尔世博会上的德国临时展馆用轻盈的结构和舒张的线条震惊了世人。八跟钢缆支撑着塑料薄膜构成极大的白色帐篷,建筑平面沿着水边自由地蜿蜒伸展,造型异常优美。
设计之都
蒙特利尔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师城市”:超过25000位专业人士供职于该领域。值得这座城市骄傲的不但有彰显蒙特利尔及其他地区设计师与建筑师创意成果的知名组织和机构,而且还有大量的设计展示场馆。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蒙特利尔世界“设计之都”称号,世界上仅有七个城市获此殊荣。
今天的蒙特利尔夜色迷人
▼
世博会纪念邮票
▼
为世博会推出的特别纪念版啤酒
▼
当年的游乐园儿童票价仅需0.25加元
▼
建设中的各场馆
▼
为世博会修建的地铁通车首航
▼
人们在世博会开幕倒数牌前合影留念
▼
……
当翻看这些颜色发黄的老照片,又好像时光一一倒回,人们依然对1967年的世博会津津乐道,也不时谈起假如“蒙特利尔真的错过了这次世博会”或是“这次世博会错过了蒙特利尔”,那会怎么样?总之也无人能给出一个假设的答案。我们知道的只是:这次世博会让人们记住了这个北美的激情浪漫的城市,也让蒙特利尔因创新而闻名于世,人们从此爱上这座融合了北美的时尚和欧式的优美的地方,并在此流连忘返。
也许你还会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 点击"阅读原文" 走近蒙特利尔世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