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穿越时空的探访——世界聚落研究50年

HUFUJII Lab. 胡藤井研究室 2023-08-30
明年即将迎来东京大学【世界聚落研究50年】,为纪念这项跨越半个世纪的宏大事业,致敬所有曾经参与聚落调查与研究并做出杰出贡献的研究者,本公众号即日起将陆续推出同名系列文章。【世界聚落数据资料库】将首次公开,面向全球发布。带您穿越时空,探访聚落经典。


1971年的一个夏夜,在位于六本木的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内,原广司右手翻弄着一本世界地图集、左手夹着一根点燃后忘了抽的烟,在迷雾中思考着第二年的地中海聚落探访。

 

时隔半个世纪,六本木原址上已修建了东京都美术馆,生产技术研究所已迁至位于驹场的东京大学第二研究校区。同样是在夏夜,研究栋B座内的胡研究室灯火通明,胡昂正翻看着【东京大学世界聚落资料库】。

 

这是始于1971年聚落调查、跨越半个世纪的研究资料,历经原研究室、藤井研究室、胡研究室三个时期。原广司、藤井明、胡昂三代世界聚落研究者身后,是各时期参与聚落调查与研究的众多研究者,是他们共同完成对全球50余个国家600多个聚落的调查。他们满怀着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执着于世界各地的聚落探访。他们不辞辛劳、常常要经历无数次转机、长途奔袭数十个小时才能抵达目的地;他们爬山涉水、历经艰辛、尝试用各种交通方式深入人迹罕至的村落;他们穿越中东交战区、被语言不通的土著围困、从非洲的瘟疫中死里逃生......

 

五十年后,他们留下极为珍贵的10万余张幻灯片、若干测绘手稿与手绘图纸、访谈录音与调查笔记、录像带及视频光盘等,这无疑是建筑学、人文地理学等学科研究领域的宝藏。

 

谨以此文,向毕生从事世界聚落研究的原广司和藤井明两位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向参与东京大学聚落调查与研究并做出杰出贡献的所有研究者致敬!

 

经历时间的洗涤后与经典重逢,对话初心启发设计新思维。


01

世界聚落研究50年

50 years of world settlements research


历史并非单纯的。聚落的形成消耗了人类大量的能量,它不应该轻易地被抹杀掉。
 
在世界近代化过程中,近代建筑学是以超越聚落为目标展开的。那时,世界各地的建筑师已不再关心聚落。

·原广司教授(摄于1996年)

·Prof.Hiroshi Hara(shot in 1996


1972年,时任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副教授的原广司,开始了对世界聚落的第一次集中调查研究,并将成果汇总在岩波新书的记行文《聚落之旅》及《住宅集合论》(共5册)中。1997年,原广司将自己在聚落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建筑设计思考写成了《世界聚落的教示100》。


·原广司+Atelier Phi建筑研究所(建于1995年) 

·Hiroshi Hara + AtelierΦ Architects(built in 1995,Tokyo )


1972年,正在东京大学学习的藤井明,作为原广司的“大弟子”,与导师一起开展了广泛而系统的世界聚落调研。1972年到1979年先后5次前往世界各地进行传统聚落调研,并于1990年后对南美洲、大洋洲、亚洲国家和地区进行了20余次聚落调研。藤井明将自己毕生的聚落研究的成果,陆续刊载在日本《住居》杂志的“风纹”专栏。连载一写就是整整20个春秋,执着最终成就了经典。从1972年到1999年间调查过的聚落,经整理后结集于2003年出版在《聚落探访》一书中。


·藤井明教授(摄于 2018年) 

·Prof.Akira Fujii(shot in 2018)


在《聚落探访》出版三年后,四川大学副教授胡昂进入东京大学攻读建筑学博士。藤井明惊讶于这位年轻的学生竟有九年的聚落调查经历,于是邀请他参与西非八国与亚洲国家的聚落调查。从此以后,胡昂成为研究室为数不多、坚持聚落研究的学生。2011年后胡昂与藤井明先后执教四川大学建筑系,并共同组建了胡・藤井研究室,开启了世界聚落数据资料库研究及中国居住文化调查,世界聚落调查与研究重心转向中国。


·胡昂教授(摄于2014年

·Prof.Ang Hu(shot in 2014)


·原广司:“这些珍贵的聚落资料,是设计师的生命与源泉。”(摄于 2018年)

·Hiroshi Hara: These priceless human settlement treasure is the life and root of architects(shot in 2018)


2018年12月,原广司和藤井明决定将已经尘封多年的东京大学世界聚落数据库,正式移交给胡昂。一年后,他不负众望,历经层层选拔最终成为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教授,作为东京大学建校后第一位建筑规划学科华人正教授,就此成为东大聚落研究梦想的继承者。

·原广司寄语(写于 2020年)

Hiroshi Hara's hand-writing(wrote in 2020


·聚落调查幻灯片集(摄于 2018年)

·The collection of human settlements investigation(shot in 2018


·聚落调查幻灯片—彩色反转片(摄于 2018年)

·The lantern slide of human settlements investigation  colour reversal film(shot in 2018


彩色反转片由于其在适当曝光下的色再现性突出,多用于印刷原稿和幻灯片的制作与放映。高质量的彩色反转片摄取的影像约能在90年内保持不变色。


·聚落调查影像光盘摄于 2018年

·CDs(shot in 2018


·聚落调查录像带(摄于 2018年

·video tapes(shot in 2018


·聚落调查手稿及手绘图纸集(摄于 2018年

·sketches and drawings of settlements(shot in 2018


·【世界聚落数据资料库】储藏柜(摄于 2018年

·The World Settlement Database(shot in 2018


02

聚落探访的源起

Origins


当时代的发展停滞不前时就会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和回顾传统的事物。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以德国建筑师密斯·凡·德·罗为旗手的现代建筑运动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其理论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从空间中剥夺了意义。针对以往的空间理论,即建筑是存在于场所的,并反映当地的风土和文化的空间概念,密斯将空间中所含有的一切意义都从空间当中排除掉,通过将行为投射到残留下来的空间骨架,即坐标系上,从而确立能够适应各种情况且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法。
 
由于密斯的空间理论作为一个体系有着过高的完成度,因此,很难有别的理论能够凌驾于其之上,所以下面世代的人也只能另辟蹊径。
 
一种动向是将建筑当作一种流行来进行构思的设计手法。不再将建筑当作实存的物体来捕捉,而是作为一种假设构筑而媒体化,并从中发现意义所在。

·《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封面  

The cover of Architecture Without Architects


一种是于1964年在纽约近代美术馆所举办的《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展上,鲁道夫斯基通过“风土的(vernacular), 匿名的(anonymous),自然产生的(spontaneous),本土的(indigenous),田园的(rural)” 主题向世界展示了教科书上从来没有教过的建筑美学的真正所在。
 
此时,日本也悄然兴起了重视传统空间的意向。

这些动向都是试图从丁字尺和三角尺的束缚当中解脱出来。对于密斯的缺少意义的无机空间,一派认为事物是虚幻的,不追求它的实存性。另一派则是要对于事物内在的力量进行再认识,要重新解读它的含意。这两种完全相反的动向,很偶然几乎同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中期。

03

50年的躬行践履

   50 years of hands-on investigation


1972年的春天,原广司先生和藤井明先生一行人踏上了世界聚落探访之路。

爱琴海上浮游着的基克拉泽斯群岛,意大利的山岳城市,东欧·北欧的基尔特城市,伊斯兰和印度的宗教空间以及亚洲混沌的城市空间等等,所有这些在建筑史的教育中被忽略地方,让我们知道在世界上存在着完全不同性质的空间概念。

·库埃瓦斯·德尔·阿尔曼索腊  西班牙(摄于1972年)

·Cuevas del Almanzora,Spain (shot in 1972)


·住居平面图

·dwelling plan (in Cuevas del Almanzora)


·库埃瓦斯·德尔·阿尔曼索腊组团广场   西班牙(摄于1972年)

·Plaza in Cuevas del Almanzora,Spain (shot in 1972)


·库埃瓦斯·德尔·阿尔曼索腊住居卧室  西班牙 (摄于1972年)

·Bedroom in Cuevas del Almanzora,Spain (shot in 1972)


·拜尔扬  阿尔及利亚 (摄于1972年)

·Berriane,Algeria (shot in 1972)


姆扎布(M' zab )山谷尽头的城市拜尔扬(Berriane),广阔山丘上的壮观的街景层层叠加。


·姆扎布山谷的聚落盖尔达耶  阿尔及利亚 (摄于1972年)

·Ghardaia ,located in M'zab valley, Algeria (shot in 1972)


在盖尔达耶,不论你走哪一条路,最终你都会到达山丘顶端的清真寺。


·从市场眺望清真塔(摄于1972年)

·A perspective view from market to Mosque (shot in 1972)


盖尔达耶街道布局形式呈旋涡状,从航空照片上可以看出它几次超越城墙向外扩张的痕迹。正中央下方的矩形广场是市场,旋涡状布局的中心是清真寺。


·盖尔达耶街道航空照(摄于1972年)

·Aerial photograph,Ghardaia  (shot in 1972)


敬请期待:【世界聚落研究50年】 第一集——1972年的圣托里尼





東京 / Tokyo

日本東京都目黒区駒場4-6-1

東京大学生産技術研究所Be209-210  

〒153-8505

Be209-210,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Science,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Komaba4-6-1, Meguro-Ku, Tokyo 153-8505, JAPAN

 

成都 / Chengdu

中国成都市武侯区锦绣路1号

保利中心C座320-321,610041

320-321, Tower C of Poly Center

Jinxiu Road 1, Wuhou District, Chengdu

610041, CHIN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