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藤井研究室|轻安课程·回顾︱愿每个人都有能力重新建构自己心中的庭园

轻安雅集 胡藤井研究室 2023-08-30

△|这样的场景,已深深印入学员的脑海里


“秋深桐叶黄,悠然无心遮斜阳,飘落向何方”。这个新柿已红,凉意渐起的季节里,那些美丽的庭园该是怎样的令人心醉复心碎啊。


也许每个全程投入了“日本庭园细见”课程的学员都会有这样的遐想、互证与惆然。自8月23日起至9月13日止,四个周日的下午,超过20个小时,在整整32页详实讲义,及471幅如书页般精致的PPT的加持下,我们在轻安洁尘书房,随即将离蓉履新的东京大学教授胡昂神游了22座日本名园及多所具代表性的当代建筑,这期间梳理了日本及日本庭园的历史流变;“拜谒”了那些政权风云人物、筑园作庭大家和美学哲学巨匠;蛰伏于这些主题,流淌于这些细节中的则是更为内核的观看态度,美学意趣,哲思构想,甚至有“授人以渔”的庭园调查方法论。而教授那些充满仪式感的用心背后,是理性 “细见”中的感性柔光。


讲者逸兴横飞,听者目驰神迷。在教授因充满回想意味而显得轻缓的《与雪景相称的重森三玲庭园》的朗诵中,一场“共享日本美的最高表现”的激情相聚画上了诗意的句号。然而教授反复强调的这句话——“用每个人的文化储备、哲思、审美意趣来重新建构自己心中的庭园”尤响耳边,这,方是真山假水间的最终觉悟。


△| 一场“共享日本美的最高表现”的激情相聚画上了诗意的句号


费心力重细节

与懂的人教学相长


“日本庭园细见”课程有一种偷来的快感也有一种不可再得的珍惜。因为亦师亦友的作家洁尘的“逼迫”,也因为一诺千金的君子之风,日本建筑巨匠原广司弟子,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教授,牛津大学圣艾德蒙学院院士胡昂,在即将离开之前任教的四川大学赴日间隙,于极其繁杂的事务中,挤出宝贵的时间为轻安洁尘书房的学员们带来了如此精彩厚重的一程课。长时间而密集的授课背后,是更为长时间而耗费心力的备课。胡昂教授曾私下笑言,东大建筑系教授一年只上一学期课,每周两学时讲8周,共16学时,所以此次轻安“日本庭园细见”集中讲义真真正正就是他东大一学期的教学工作量。那怕是面对建筑学之外的学员,从课程设计到讲义到PPT及至现场授课,胡昂和他的研究室无半点敷衍,展现了一位严谨学者的绝佳素养。


△|每堂课都有的四联明信片


而在重熏陶和感知的课程设置前提下,胡昂教授为此设计了许多具仪式感的环节和细节。除了每节课每位学员都有的四联明信片(共16张,正面为胡昂教授在多年庭园调查中实地拍摄的金阁寺、龙安寺、桂离宫、平安神宫神苑、兼六园、后乐园、无邻庵、东福寺等16座日本名苑的独特观看影像,背面则是胡昂研究室绘制的关于这些庭园的对应平面图)外,几乎每节课,教授都带来不同的日本茶——鹿儿岛新茶、高山寺石水院古茶、樱花茶,与学员分享,一同经由味觉和嗅觉的牵引,从风物的途径去感知日本。此外,在穿着方面,教授以茶色的衬衣致敬千利休,以棋盘纹新袜暗和重森三玲的井田市松之庭。加上间插于课程中,配合着寺院禅钟与蝉鸣声的相关庭园的日语诗文吟诵。这样的用心,不仅希望学员全方位淫浸入日本美学的氛围,其注重细节和仪式感的态度亦是日本庭园构建的要素。


△|鹿儿岛茶

△|高山寺石水院古茶


而在授课过程中,教授还不断丰富讲义的厚度,调整PPT中庭园空间演示的方式,也注意到节奏的把控。如此诚意,得到的是教学相长的渐入佳境,不但学员们获益良多,求知不舍之情趋浓,胡昂教授也表示,这次在轻安上课“很爽”。 “在座各位的知识面、阅历以及人生经验比大学本科生要强很多,所以哪怕你们不是建筑学专业的,给你们上课开始都有压力,但这个具有挑战性的压力让我觉得非常刺激。我从你们的眼神里可以看到,我是在跟一群听得懂我在讲什么的人对话。这让我无比爽。”


△|471幅如书页般精致的PPT


这次特别的教学也令胡昂受益且思考了很多,“我看到了建筑学以外的人想听什么,哪些能引起共鸣,其实我们读了那么多书,当了建筑学的教授,最重要的问题仍然应该是传播,传播知识,分享文化。而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搞学术的人自己把墙筑起来了,用那种听不懂的话去面对大众非常不可取。从这个角度说,这次与诸位度过的时光真的是达到了教学相长。”


△|胡昂说:“我从你们的眼神里可以看到,我是在跟一群听得懂我在讲什么的人对话。这让我无比爽”


建框架牵枝蔓

饱览日本名园之胜


诚如教授所言,此番的教学,胡昂用他深厚的学养为学员们搭建了日本庭园的知识框架,精心点缀了细节,教学的脉络和基底清晰而扎实。由史而入不至混乱,遇宗师而断,传承发展分明,因名园而驻,重点明确且赏之有物。并基于此扩展了建筑表象之后的文化深景、美学体认、哲学高度,又用普众能听懂且优美而富感染力的语言,用诸多感性的易于进入的方式营建了一个接受的氛围。


△|讲者逸兴横飞,听者目驰神迷


以胡昂深深迷恋的“流动的枯山水”无邻庵为例,学员们是这样一步步走进的:先是了解了西风东渐引入西洋造园法,以神社园林和私家园林发展为重点的整个明治时代的园林图景;接着认识了无邻庵的建造者,近代日本庭园的先驱者——庭园家、作庭师小川治兵卫。明白了以为我所用的自然主义风景式庭园的庭园观,在庭园里融入了自然景观和跃动的水流,从设计阶段到材料筹措、施工、维护管理都具备综合性特点的无邻庵建造理念及“植治风格”的特点。然后,在PPT图片展示的“苔痕上阶绿”的那种市中山居的意象中,畅想着潺潺的流水声,伴随着川端康成《古都》中的文字,我们“步入”了日本国家级指定名胜无邻庵。从整体空间布局到引水示意图,到借东山之景的植被修复对比、细节赏析,直至最后的园林特色总结,一座“以大写意的象征手法表现自然,体现出修炼入定的禅宗意境,恰似漫漫厚重历史中的一抹绯红或者莺绿,使得高山大海轻盈起来”的旷世名园跃然眼前。


△|此番的教学,胡昂用他深厚的学养为学员们搭建了日本庭园的知识框架,精心点缀了细节


这之后,教授又乘兴带领学员们“游览”了小川治兵卫营造的其他具代表性的庭园——平安神宮神苑、旧古河庭园、対龙山庄庭园、清风庄、円山公园、庆云馆庭园、高山寺遗香庵。这期间,还涉及有中日园林借景手法的不同,英式庭园的审美特色等等内容。


△|胡昂用诸多感性的易于进入的方式营建了一个接受的氛围


析观念谈态度

构建自己心中之园


这样的讲述方式基本可以放诸整个课程,但比之更重要的是胡昂超拔的建筑观及人生态度。无邻庵的主人山县有朋有感于时人大多都注重幽邃,但毫无壮美、雄大之情绪,且已失去了对庭园评价的一个真正的标准,因而“决心要做我心中自我流派的庭园。”对此,胡昂非常认同且欣赏,“每个人的感知力不一样,背景不一样,认知也有所不同,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体验、经验所升华出的美才是独特的、有价值的美。”


△| 胡昂说:“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体验、经验所升华出的美才是独特的、有价值的美”


由此,胡昂谈及在约克大教堂遇到的一位歌者,60多岁的老人路边摆摊卖CD。声音是嘶哑的,然而歌声中对音乐的热爱是无比真诚的。他说,我没有成名成家也当不了明星,但我就想一辈子唱歌。卖不卖得掉CD更不重要,关键是我在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他的歌声使胡昂心中燃起了火,“一个人如果没有达到所谓的成功,又该怎么样面对你的人生;至少该为梦想努力,如果你在努力地追求,它本身就是非常美的一件事情,所以你心中的庭园,就是最美的庭园。”


△|心中的庭园,就是最美的庭园


重森三玲“昭和年代庭园学第一人”,筑起日本传统庭园及现代庭园之间的美的伟大的作庭家。他在做日本庭园调查时,发现了古典中存在的现代性,他创作的作品具有一种叫做“永远的现代”的东西,一种永恒性。胡昂指出,三玲所说的“永远的现代”,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现代”,而是指无论什么时代都要保持做当代,甚至要具有先于当前时代的卓越追求,即所谓的未来感。胡昂认为,三玲作为一个建筑造庭的艺术家几十年前就已经达到我们现在正在努力追求的目标。“它实际上是一种不断地创新,不断地突破。既不仿古也不仿今,做当下的设计。这需要勇气,更需要坚持。”就此,谈到对古建筑的态度,胡昂推崇活态化保护,“没有创新的继承是有问题的。在传统建筑和历史街区的保护,一定要把当代性融进去。在我看来崇德里是其中的一个典范。”


今砥砺许来年

静待“日本建筑细见”


△|最后,胡昂教授乘兴许诺,未来洁尘书房“日本建筑细见”与大家再会


“日本庭园细见”课程在胡昂充满责任感的热血灼见和感性的诵读中有了一个诗意而隽永的结尾。轻安董事长向晓蕾感谢教授的激情讲授,令在座诸位感受到他丰厚的学养,他对这份事业的热忱以及他对学员的真诚。“所以我想胡昂老师是一个宝藏。也感谢洁尘老师和在座的所有人,每个周末一起相互砥砺,相互成长。”随后,学员们从导师胡昂手中接过了见证彼此怡悦学习历程的精美结业证书。


△|精美结业证书见证彼此怡悦学习历程


诚如洁尘所言,在如此密集的学习过程中,学员们充分感受到了胡昂教授的状态及其背后的力量——除了精深的专业素养外,扎实的古典文学功底、深厚的美学修养、睿智的哲思头脑、流利的多语种掌握,乃至漂亮的书法,从小养成的园艺手段,都是秉持学贯中西追求的胡昂所拥有的结构支撑。


洁尘书房的文学艺术课程至此已经开设了四期,内容涉及日本文学、欧美经典女性文学,欧洲美术馆之旅及日本庭园建筑美学。 洁尘说,“洁尘书房也许不是一个‘有用’的学堂,我们学的都是看起来无用的东西,但人实际上是要靠各种各样的碰撞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的结构。我们正是通过这样的学习一步步打通、构建自己的框架。我觉得胡昂教授是一个典范,就算达不到他那个高度,但可以以他这样的方式来学习。”


这也正是洁尘书房课程开设的初衷和今后延续的方向。而因为如此独特又愉悦的教学经历,胡昂教授又乘兴许诺了:明年若能抽空回成都,就继续在轻安开课。继续被“逼迫”,继续碰撞,“日本建筑细见”,一言为定!


△|充满仪式感的用心背后,是理性 “细见”中的感性柔光



-END-

日本庭园细见

——共赏日本美的最高表现


- 出品 -

轻安书品


- 策划、执行 -

洁尘书房


- 视觉 -

阿飞


- 文案 -

戴艳妮


- 图片 -

好摄之涂、 胡博煦 、Green 、徐文睿


- 鸣谢 -

胡·藤井研究室


- 公号排版 -

Kexi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