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人病逝,你小时候一定读过他的这本书
文学梦与科学知识有趣结合
叶老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因在家乡日报上成功投稿一首小诗,点燃了对文学的兴趣之火。
高考时,他是一心奔着北大新闻专业去的,却因该系招生人数少,选择了北大化学系。不过,叶老心里一直对文学念念不忘,经常偷偷跑去中文系听课。
通过在化学系的学习,他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逐渐将化学知识和文学梦想结合。大三的时候,他开始用文学的笔调写枯燥的化学知识,之后他将这些科学小品文整理成了一本书——《碳的一家》,并获得了编辑的认可。
这位编辑就是当时正在兼编《十万个为什么》的曹燕芳。
那时候,曹燕芳对化学分册内容十分不满意,这给了叶永烈一次尝试的机会,参与了化学分册的创作工作。这本化学分册最终出版的时候总共有175个“为什么”,其中163个都出自叶老之手。
因为化学分册写得好,其他分册的编辑都纷纷来找叶老约稿,有气象的、地质的、农业的……《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最终有900多个“为什么”,叶老一人就写了300多个,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一。
从1961年的第一版到如今的第六版,叶永烈是唯一一位参与《十万个为什么》每个版本编写的作者。
在写了《十万个为什么》之后,叶老觉得《十万个为什么》每篇都是一两千字的短文章,他要写个大一点的东西。于是,叶老动手写了一部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
这本小说写了很多未来科技发展的事情,成为描述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梦想,而这个梦想很多到今天已经实现。书里写着,小谷子身边一个小方匣子响了,他拿起一看,他的爷爷出现在上面。小谷子说,你赶快下来吃饭吧。书里的这段场景就是现在的可视手机。
在1961年,叶老就已经写到了可视手机。这也是《小灵通漫游未来》这部书会产生这样大影响的原因。
叶老说,一辈子就是做一件事情,尽管这个“一”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字,但“一”也是一个很深刻的数字,一个需要坚持的数字 。“人生其实很短,做一件事情要做得好,也还不够,所以我把写作看成凝固的时间、凝固的生命,我把我所有的精力都凝固在我的作品之中。”
叶老把一生所有的精力都凝固在作品之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吧!
来源丨央视新闻、 CCTV1开讲啦、加油向未来、澎湃新闻
编辑丨煎饼侠
校审丨学长有话说
初审丨李路桥
终审丨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