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痛惜!川籍女研究生支教路上遭遇车祸遇难,年仅21岁


天府新青年

你触手可及的朋友圈



出生在四川巴中平昌县的李莎,
16岁就考入华南理工大学
四年后,她又成为本校研究生,
并志愿前往广西龙胜支教。
这一去,年仅21岁的她
就把生命永远留在了那里。


2019年7月,李莎作为华南理工大学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开展支教志愿服务工作。


5月9日,李莎前往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小学的途中遭遇车祸,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于当天16时45分不幸离世。近日,共青团广东省委、共青团广西区委分别追授李莎“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广西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



从四川山区考入华工,又回到乡村支教


在给女儿收拾遗物时,父亲李明凯找到了她出车祸时所背的书包,包里装着一本书、一个刻有“广东志愿者”字样的水杯。在李明凯看来,这两样东西如同女儿人生的注解。


李莎出生在四川大巴山区一个农村家庭,家里经济困难。“她从小就立志要好好上学,要走出山区,也一直朝这个方向在努力。”李莎的母亲胡大容说。


2015年,时年16岁的李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南理工大学。进入大学后,李莎加入了学校心理学社,为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咨询和帮助。她还活跃于暑期社会实践等志愿服务中。大三时,李莎作出一个决定:毕业后要报名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而后经过层层选拔,李莎成为华南理工大学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李莎生活照


“有人说现在的大学生是迷茫的一代,我觉得我们的内心需要一个方向,要找到自己心之所属,才能更坚定地向前走。”在毕业典礼上,李莎讲述了自己报名参加西部计划的原因。大山里的孩子渴望关爱和知识,渴望去看外面的世界,她想尽己所能去帮他们。


去龙胜县支教前面对母亲的担心,李莎笑着安慰道:“没事的,我也是在大山里长大的,我能坚持,吃得了苦。”


称支教是因来自大山,想回馈社会


2019年8月,支教团来到龙胜县马堤乡东升村东升小学,趁暑假为当地留守儿童举办“七彩夏令营”。支教团成员吃住都在这所乡村小学,厨房没有电,要自己生火做饭。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李莎挽起袖子劈柴烧火,买菜做饭。在支教团成员王亚权眼里,这个支教团里年纪最小的成员生活能力最强。


克服生活困难的同时,支教团成员们带着留守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期间,李莎每天都要沿着崎岖的山路送几个住得远的孩子回家。


和支教的孩子在一起


2019年9月,李莎被分配到龙胜小学支教。她不仅要负责六(4)班的实践课和二(5)班的英语课教学,还要做班主任助理等工作。班里很多学生对英语存在畏难情绪,李莎发现学生肖雅楠学得较快较好,就把她培养成“小老师”,鼓励她发挥榜样作用,带动其他同学补齐英语短板。


除了传授知识,李莎更注重帮学生扶“志”。她经常给学生们讲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绚烂多姿的城市印象,用自己的经历激励他们。“我想努力学习,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学生石彬杨说,老师的讲述激发了自己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代表新教师在龙胜小学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言


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学生,李莎会给予更多关注。经过努力,她和同伴们募集社会爱心资助,打造了“龙胜一对一”爱心助学项目品牌。为了登门家访核实学生家庭情况,李莎经常要翻山越岭,在崎岖的山路上走很久。“曾只身前往山中家访,不惧困苦,为贫苦学生谋资助。”一位支教团同伴在题为《吾友李莎》的追忆文章中回忆道。


同在龙胜小学的张老师介绍,自己和李莎曾聊起“支教”这个人生选择,“她说她是来自大山里面的孩子,也想把她学到的知识又带给这些山里面的孩子。”张老师回忆,李莎曾说希望做些有意义的事,趁着读书多走走看看,将所学的东西回馈社会。


疫情期间逆行回支教学校,曾规划捐献遗体


今年1月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疫情就是命令。我回校可以为小学的疫情防控工作做些事情。”李莎不顾家人劝阻,毅然返回龙胜县。


她发挥自己新闻传播专业特长,通过龙胜小学微信公众号,把疫情防控等知识及时传递给学生和家长。此外,她每天还协助班主任在网上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健康监测,为学生线上答疑解惑,做好教室的清洁卫生、消毒通风等工作。4月下旬,龙胜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返校复课后,李莎更是尽心尽责,一边上课一边做防疫工作。


李莎在龙胜小学开学时在门口测体温


李莎还协助班主任做了大量的复学准备工作,每天在网上进行两个班级100多位孩子的健康监测,监督学生英语科目的网上学习,做好教室的清洁卫生及消毒通风工作、补订学生的夏装校服……


她工作着、奔波着、累并快乐着,主动把责任扛在肩上,用热忱和奉献传递爱心。


她的朋友秦同学说:“那颗星星降落凡间,在每一条经过的轨迹都发光发热,温暖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她把她每个年龄段都规划好了,她的人生愿望就要做慈善,成功后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走出去。”李莎的父亲李明凯说,“64岁孤独终老的时候捐献器官是她的一个人生规划。事情发生过后,我们才发现了这个规划图,才知道她想要捐献器官,如果我真的早点知道,我会实现她这个愿望。”




来源丨四川日报、广西新闻

编辑丨三观大师

校审丨学长有话说初审丨向廷光终审丨张静



一路走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