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若张仲景在世,会不会开B超单?经方家的药方,为何只有寥寥几味药?

2016-12-25 杭州日报

国 医 论 坛

       冬日暖阳浙江省中山医院迎来55岁生日。穿过时光隧道这位坚定的远行者从老浙大校园内一个单薄的中医门诊部发展成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在中医文化熏染下兼收并蓄现代科技成果这家综合性中医医院大力开展中医科技创新吸收运用现代医学技术积极培育特色优势学科专科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名科科研成绩斐然成为名至实归的中医医院国家队。    

  

      妙手仁心——中山医院民间记忆大征集活动中一场记忆的震荡让我们了解到那些全心投入的青春岁月那些精湛美妙的传统技艺那些不能动摇的坚韧信念——正是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底蕴塑造了一座医院的品性、基调和特征。


        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医的精髓已融入浙江省中山医院的血脉之中用中医药特色维护患者健康用妙手仁心为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方案传承创新、中西交融、爱心育人、厚泽一方的使命和担当中浙江省中山医院正与时俱进继续攀登新高峰。


五十五载栉风沐雨春华秋实,五十五载心系苍生薪火绵延,怎样过一次有意义的生日?在建院55周年的时候,浙江省中山医院举办了一场“国医论坛”,把我国中医界顶尖学者、名医大家、管理专家请到了杭州。

12月18日,这场中医学界的高端论坛在之江饭店举行。论坛主题是“论道中医,创新发展”。来自全省110多家医院的院领导、管理干部及各学科专家等参加了会议。


专家们很高效,一天时间内,进行了8场演讲,谈论了很多问题。从中医药发展战略到医院人才建设,从如何打造中医特色医院到中医临床的应用与研究,研讨的话题有管理层面的,有学术层面的,有思考,有探讨,有碰撞,有分享。

如果张仲景在世,

他会开B超单吗?

抛出这个问题的,是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徐润龙。在十多分钟的致辞中,他谈了对“创新性传承”的一些看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医药的发展有一种紧迫感、危机感。徐润龙说,中医搭个体的脉很准,搭时代的脉却有些犹豫。比如说当新的技术、设备、方法一出现,西医马上拿来用,紧跟时代步伐,现代科技、现代文明的成果应该是服务全人类的。中医却显得犹犹豫豫、羞羞答答,想半天,误了时机,可能就会落后。


徐润龙做了一个有趣的假设,假如张仲景还活着,他会不会开B超单?假如华佗还在世,说不定达芬奇的机器人他第一个想去试一试。


处在“互联网+”时代,医学界是否应该做些思维调整?西医的碎片化出了问题,医生眼里没有整个的人,病也越分越细,现在西医开始在技术层面进行纠偏,比如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中医也不能陶醉于2000年前,应该在跨界、分享、包容方面做些突破。


徐润龙还认为,在健康中国的大环境下,中医大有可为。大健康的第一大任务是普及健康生活,这是基于一个大数据的分析结果——与健康和寿命相关的因素里,有60%的因素来自个人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是每个人自己。


健康的源头是环境,雾霾、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不利因素把健康的花瓶打碎了,医生是修复花瓶的人。“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的战略下,中医治未病可以发挥更多作用。徐润龙认为,大健康将助推中医药事业大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副司长杨荣臣说,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

屠呦呦提取的青蒿素,

姓中还是姓西?

目前国内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黄璐琦做了《想在诺奖之后》的演讲。

屠呦呦去年获得诺贝尔奖,举世瞩目。而在此之前,2011年,屠呦呦赴美国纽约领取2011年度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这个国际医学大奖一向被视为诺贝尔奖的风向标)时,正是黄璐琦陪同前往的。


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黄璐琦与之共事多年,他说老一辈的科学精神值得学习。


大家都知道,屠呦呦的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她从2000多种方药中找出青蒿,之后历经大约400次失败,最终成功。


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起了关键作用:“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黄璐琦说,“渍”在中国语言中有20多种解释,屠呦呦最后意识到问题就出在这个“渍”上,不能加热,因为高温会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屠呦呦最后用沸点只有35摄氏度的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获得了成功。


黄璐琦说,医学是人类文化的一个分支与产物。


青蒿素是从青蒿叶中提取得到的一种无色针状晶体,属于中药还是西药?黄璐琦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当所长时,就有两派之争,有一派认为是西药。黄璐琦认为,如果排斥纯的化合物,那传统中药中的冰片怎么解释?“青蒿素的提取是中医药对人类的贡献。”黄璐琦强调说。


大科学背景下中医怎么发展?诺奖之后,每个人都应该做些思考。黄璐琦还从专业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了药性理论和药性规律方面的研究成果。


经方家的药方,为何只有寥寥几味药?

“一张药方上开了38味药,

密密麻麻,收人家1000块钱,

这样还是中医吗?”

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院长黄煌一开口,常让人瞪大眼睛或是引起啧啧赞叹。他谈吐幽默,时不时言辞犀利,简直就是医学界的万峰老师。

不过,通常他只是点到为止。他作的题为《经方家的魅力》的演讲,更像是一次科普和阅读分享。


经方,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载经典配方的略称,也是古代经验方的略称。经过了几千年的检验,到现在仍很好用。


经方家,是擅长应用经方治病的医家,他们强调方证相应,重视药物及其配伍的研究,重视临床技术的研究,以擅用经方大剂为临床特色。在诸多名医中,黄煌最敬佩经方家,他自己也是因为看了经方家的书,而对此产生兴趣。


经方家用药,一般只有寥寥数味。近代经方家中,浙江宁波的范文虎,最为黄煌推崇。“范文虎用药不过五六味,少则二三味”。有人得了黄疸,范文虎开出的药方是“麻黄六钱,生石膏一两,炙甘草二钱,生姜三钱,红枣八枚”——这么少,这么轻,而且又药到病除,怎不令人点赞!


军阀张宗昌请范文虎看病,嫌其处方案语简短,药味少,药价贱,范文虎说:“用药如用兵,将在谋而不在勇,兵贵精而不在多,乌合之众,虽多何用?治病亦然,贵在辨证明,用药精耳!”四座惊骇,范文虎旁若无人,谈笑自如。还有一个富豪看病,复诊时希望用重价药,范在处方中写“药引”:黄马褂一件、石狮子一对。


对于病人,哪怕子夜严寒,范文虎都及时出诊,从不迟疑。对贫病者,他常施诊赠药。“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令人肃然起敬。


对于好用有效的经方,现在的我们会有“中国经方在日本”的惋惜和慨叹——在日本,感冒了不挂盐水,喝葛根汤。日本人还把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几百张经方都注册了。


整个演讲中,黄煌只字未提这些令人扼腕的事,只是用大量的医案和故事告诉大家,经方家的著述,敢于怀疑,创新,立足临床,文风朴实,是中医科学精神的载体,是传承创新学术的楷模。他最后提了个建议:年轻医生可以多读些经方医案,这对学好中医、发展中医很有帮助。


无需更多的说教,那些他从古籍中搜到的故事,那些名医的逸事趣闻,已经让人感受到传统中医文化的不朽魅力,让从业者自己内心有了坚定的抉择。








杭州日报全媒体中心 诚意出品

24小时新闻热线0571-85109999

中医中药是个宝,治病养生少不了!为华夏中医药点个ZA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