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大师生在云南山区的支教五年 | 吾愿为翼,助汝翱翔

天津大学 2019-04-14


 如果没有5年前那一次“偶遇”,许沃锐可能一辈子也不会离开老家——云南省洱源县凤羽镇,她说,知识改变了她的命运,但真正影响她的,是天津大学哥哥姐姐们给予她的信念。


5年前,天津大学经管学部学生来到这偏僻山区支教,5年来,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们传承了对这个白族山村的爱,他们放弃暑假休息,全身心投入支教公益活动,为这里的孩子“带去”外面的精彩世界,“带去”求学的信念,带去一生的财富,更重要的是,5年来,他们扎根贫困山区,调研山区经济发展现状,并助力当地吸引企业家投资。



如果没有好心的哥哥姐姐们,我不可能会有今天


7月28日,凤羽镇,凤翔书院,这是一座有292年历史的书院。


一场中雨并没有影响公益活动的进程——凤翔中学师生早早来到这所百年书院,支教团队的学生们也从上午就开始动手布置。7月初,这个20人的本科生团队来到凤羽镇,把美术、书法、舞蹈、音乐等这里学不到的课带给孩子们。这一天上午,孩子们把连日来的学习成果摆在书院的百年梧桐树下——这里有书法绘画作品、手工模型、木版画……他们要把最好的作品展示出来。


再穷不能穷教育


天津大学的哥哥姐姐们,给他们带来了生活的“色彩”,也给他们带去了外面世界的“诱惑”。每年暑假,天津大学哥哥姐姐们带来新课程的同时,也会给这里优秀学生带来丰厚的奖学金,这笔钱对于彻底改变他们未来的命运微不足道,但这种荣誉,却能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学业的渴望。


今年获得奖学金的学生中,有一人身份很“特殊”,她是第二次获得殊荣,也是现在所有学生的模范和榜样,这名同学名叫许沃锐,她今年参加高考,并以610分的好成绩被云南大学录取。正因为她优异的表现,元明阳光教育奖励基金为她颁发了一笔特殊的奖学金。



5年前不经意的偶遇


5年前那场偶遇,源于一系列巧合。


第一批来支教的学生们如今已经本科毕业,他们回想起那一幕时说道,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渴望的眼睛,即使有些本科生也是从山区考到城市的,他们也没感受过那种山区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对外面世界的憧憬,以及对未来的迷惘。 是的,憧憬和迷惘这并不矛盾


  

现任天津大学宣怀学院的施亮星院长是5年前那一幕偶遇的见证者,也是5年间该校对凤羽镇公益活动的见证者,他说,凤羽镇自古重视教育,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家家户户都对读书人高看一眼,可这些年,因为一些社会原因,有些学生大学毕业也找不到工作,这让一些山区家庭的家长有了“读书无用论”的观念,也让一些当学之年的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动力。


有人出了个主意:能不能邀请一些获得奖学金的优秀学生代表到天津参观,到天津大学感受学术氛围呢?施亮星觉得这个想法不错,并找到校友帮忙,童元明和和海南的校友很快应允,并承担了10多名优秀师生的出行费用。2015年,大山里的孩子们和老师们第一次来到大城市,第一次来到高等学府,第一次来到大学课堂学知识,第一次感受到优秀大学生们可以见识的世界。


许沃锐就是当时的幸运儿她说,忘不了2014年天津大学哥哥姐姐们第一次到凤羽镇讲课时那认真的神情,忘不了2015年到天津大学参观时,哥哥姐姐们即使已经很辛苦,却依然坚持为他们表演节目、带他们参观等,那一刻她意识到,或许这就是坚持不懈的体现,或许就是因为有人在困境中坚持、有人选择放弃,所以每个人的生活才有了极大的差异。回到凤羽一中后,她开始更加刻苦学习,每天5点起来,从不睡懒觉,因为有信念的支撑,无论多辛苦她也选择坚持。3年前的中考,她收获了满意的成绩,但高考未能如愿考入天津大学。她说,即使如此,也没有让她的梦想止步。



凤羽一中校长杨涛说,凤羽镇留守儿童现象较为严重,虽然当地竭尽全力通过与孩子父母建立联系、增加入户走访频率等方式关注孩子们,但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他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们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在他看来,说天津大学学生和校友们改变了凤羽镇的教育格局毫不夸张。


奇迹就在2015年发生了,留校同学经过努力,中考成绩比当年外出读书的学生还要好,特别是许沃锐同学以705分取得县乡镇初级中学第一名的好成绩2016年,该校成绩创历史新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赴天津大学参观的5名同学参加中考,4人考入大理白族自治州重点中学。2018年,州级重点高中及普高上线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凤羽一中走入良性循环轨道。他说,这些成绩得益于学生的努力,得益于大学生们对孩子们的鼓励,也得益于他当年到天津大学、天大附中、天大附小等学校交流后学到的管理经验。


除文化课成绩外,还有很多同学在其他方面取得优异成绩,比如有同学在2014年受到天大同学暑期指导后,在县、州级演讲先后摘得桂冠,还有学生因作文等特长,映入北大、清华自主招生老师的眼帘……


孩子们的世界是多彩的,要给他们创造感受色彩的条件


2017年,天津大学经管学部校友会发动数十名校友,为凤羽镇一所学校募集资金建立了美术教室,结束了孩子们上美术课只能用铅笔涂涂画画的历史


2018年,他们再次发力,募集3万余元,为凤羽镇中心示范幼儿园捐了一间音乐教室。教室里,第一次有了地垫,孩子们上课时,会脱下鞋,整齐放在鞋架上,然后到教具柜,取出心爱的乐器。一件件真实的乐器教具,和墙上关于乐器的招贴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孩子家长说,孩子们此前只在电视上看过电子琴、一体化音乐教具以及各种乐器,从来没有摸过。


凤羽镇副镇长张鹤江说,该镇这些年一直重点抓中小学教育工作,对幼儿园教育做得不够,加之经济条件有限,所以幼儿园教育硬件跟不上。天津大学的校友和学生们为这里的孩子们带来了精彩的世界和丰富的精神生活,无论是去年的美术教室,还是今年的音乐教室,不仅实用,而且深受师生们的喜欢,学生们学得开心,老师们也教得开心。

  


这是坚持5年的精准扶贫

  

童元明与凤羽镇结缘于2014年,那一年,他来到凤羽镇参与公益活动时被眼前的一切震撼了:这里地处山区,但当地重视教育,孩子们渴望知识;这里经济欠发达,留守儿童现象严重;这里教学条件很差,孩子们除了死读书别无求学之门。这位同样是从山区走出来的企业家当即决定,注资200万元,在天津大学北洋教育基金会下成立“元明阳光教育奖励基金”,专门用于支持凤羽镇等山区教育事业,用于关注留守儿童等社会公益项目。


5年来,元明阳光教育奖励基金先后出资50余万元,天津大学校友和EMBA国际联盟的校友也先后斥资数万元,为凤羽镇的优秀贫困学生、优秀教师颁发助学金。元明阳光教育奖励基金创始人童元明说,他曾经到很多地方工作、考察、出差,发现很多地方存在严重的“留守儿童问题”,虽然他无法凭一己之力解决这一社会问题,但可竭尽所能鼓励贫困地区的优秀学生好好学习,鼓励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和有些慈善机构不同的是,童元明不“乱捐”,对于学生的奖励条件很严格:必须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工作努力且在师生中有威望的老师。


5年来,支教的学生们一届接一届,把对山区教育的爱很好地传承下来,5届的同学们建了一个微信群,大家总会彼此交流支教活动的心得和经验,高年级的学生会无私地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低年级同学,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他们也会委托低年级同学,看望他们在凤羽镇的弟弟妹妹们。对于这些本科生来说,这样的支教活动既是他们人生的一笔财富,也能够让他们丰富社会阅历,更早的融入社会。相信再过几年,他们也会像童元明、张杨等校友一样,为这里的孩子们捐款捐物。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像许沃锐一样的优秀学生走出山区,积极开拓新的人生。



5年来,天津大学师生和校友为凤羽镇带来的不仅仅是学业方面的改变,在凤羽镇副镇长张鹤江看来,大家这5年的坚持付出,就是对凤羽镇进行了5年的精准扶贫,给村民们带来了美好生活的信念,且这种精准扶贫工作还将持续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 tianda1895 -


文字来源  / 津云新闻记者周白石

底图来源 / 翁童曦

责任编辑 / 唐铭阳


「 天 津 大 学 新 媒 体 中 心 」

投稿 & 加入我们 tjuweixinteam@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