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党史故事百校讲述 | 他愿化作震碎旧世界的惊雷 听天大讲述张太雷的故事

天津大学 2021-10-02
他是

不朽的丰碑

永恒的纪念

他要“谋将来永远的幸福”

党史故事百校讲述活动,今天听天津大学讲述革命英烈张太雷的故事


在天津大学敬业湖畔,北洋广场旁边,有一座地标性的雕像。雕像的主人公是一张英俊年轻的面庞,戴着眼镜的书生模样,沉思着看着校园的年轻学子。他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张太雷。1927年,他在领导广州起义的战斗中牺牲时,年仅29岁,生命戛然停止在最美好最壮阔的青春年华。

▲ 校园中张太雷铜像
▲张太雷同志画像

中西文化教育培养“进步少年”
“张太雷出生于江苏常州,祖上是知名的官商世家,父亲是个秀才,所以他从小接受了良好的传统国学教育。”张太雷的外孙冯海龙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由于幼时家道中落,寄居于外公家,依靠其母帮佣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张太雷自幼在贫苦中磨炼,对穷苦人民有着一种天然的同情。
1911年夏天,张太雷以优秀的成绩从西郊小学毕业,顺利考入常州府中学堂,他与中共另一位早期领导人瞿秋白是同校好友。“这所学校很多教师都有留洋归国的经历,张太雷在此接受了新式教育,他的英文非常好。”冯海龙说。
他与先期入校的瞿秋白开始关心国家大事、抨击时弊,共同探讨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
津沽求学进步青年投身五四运动

1915年春,张太雷因组织学生爱国运动,被学校除名。同年底,他考取了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法政科。

在北洋大学就读期间正值中华民族内忧外患,各种思潮风起云涌之时,马克思主义思潮随之涌入中国。1917年,马克思主义实践成果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为中国的一批爱国青年找到了救国出口。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张太雷积极投身其中,并在北洋大学成立了中国大学生最早革命团体之一——“社会改造社”,团结青年学生学子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建设一个民主、自由和科学文明的国家。


▲张太雷毕业证书(原件藏于天津大学档案馆)

 

▲ 张太雷学籍册(原名张曾让)

(原件藏于天津大学档案馆)


大学阶段的张太雷作为天津爱国学生的重要成员,率先接触到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在他们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启蒙,并为之奋斗终生。
1918年,为反对段祺瑞政府与日本秘密签订《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张太雷参加了学生爱国运动,并作为北洋大学学生代表,与直隶女子师范学校学生代表郭隆真、南开学校代表马骏等建立了联系。

▲ 在天津求学时的张太雷


在北洋大学时,张太雷边学习边勤工助学。从1918年5月开始,参与了《华北明星报》的编辑,工作中接触到与俄共(布)、共产国际有十分密切关系的北京大学俄文教师柏烈伟,成为他的翻译和助手,时常翻译苏俄文献。《华北明星报》本身亦经常报道苏俄情况及其他国家的布尔什维克运动的内容。这为张太雷打开了一扇通往革命道路之门。
五四运动爆发时,张太雷作为天津学生代表之一来到北京,和北京学子并肩战斗。这场爱国运动锻炼了张太雷,革命潮流迅速将他推上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历史舞台,成为天津的第一个共产党员。他将自己的学名张复,按父亲给他取的乳名“泰来”的谐音改为“太雷”——寓意响彻太空的春雷,震醒痴顽,惊醒世人,打击强暴,改天换地。

▲ 五四爱国运动时,张太雷积极投身其中

五四运动爆发后,张太雷积极投入到反帝爱国运动中,多次参加集会游行,并深入塘沽、大沽等地向群众进行爱国宣传。期间,张太雷结识了李大钊、邓中夏。1920年3月,他加入了李大钊在北大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此后,张太雷协助李大钊为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做了大量工作,并不断将秘密翻译的社会主义文献送往北京。

▲ 李大钊发起的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会员合影


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

走上职业革命道路



1920年6月,张太雷圆满结束了历时4年的大学生涯,以品学兼优的成绩毕业于北洋大学。张太雷在北洋大学毕业后,往来京津之间,为革命奔走。

▲ 天大设计院设计的常州张太雷纪念馆
张太雷奉李大钊指示,负责在天津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年10月,张太雷与谌小岑、吴南如等人在天津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11月中旬,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天津特别二区大马路一家裁缝店正式成立。张太雷被选为书记。会议通过了张太雷起草的团章,该团章明确规定团的宗旨在于“研究和实现社会主义”。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后,广泛宣传革命思想,推动天津、唐山、长辛店等地的工人运动,先后创办了宣传工人运动的报纸《劳报》《来报》,并分发《共产党》等革命刊物,产生较大社会影响,被誉为“比较彻底的中国青年组织的楷模”。同年冬,张太雷与邓中夏等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前往长辛店筹办劳动补习学校,启发了工人阶级的觉悟,培养了工人运动的骨干。
“他领导的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在当时各地社会主义青年团早期组织中是绝无仅有的。”冯海龙认为,张太雷成为天津最早的共产党员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不是偶然的。“他领导的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的活动持续了约3个月,时间虽短,但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与组织工人运动、团结教育青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以后天津党团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一个登上共产国际舞台的中国共产党人

1920年4月,共产国际和俄共(布)远东局派维经斯基来中国了解革命情况,张太雷经柏烈伟介绍担任其秘书,与李大钊、陈独秀等人见面,酝酿创立中国共产党党团组织,张太雷全程担任翻译。

▲ 张太雷陪同共产国际使者维经斯基会见李大钊


1921年2月,共产国际在伊尔库茨克成立远东书记处,要求中国的共产主义组织派代表去。李大钊等商议,派张太雷前去担任中国科书记一职,意味着张太雷彻底走上无产阶级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 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工作人员合影

(右二为维经斯基,右三为舒米阿斯基,右七为达林)

张太雷任中国科书记


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前,1921年6月,张太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出席了共产国际的第三次代表大会。张太雷向大会提交了一份10000多字的长篇书面报告并在会上做了5分钟的即席发言,详细报告了中国的社会状况、社会各阶层及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开展情况。

▲ 张太雷在共产国际会议上

“张太雷参加此次会议意义重大,这是尚未统一的、襁褓中的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最高级会议上的第一次亮相,这对于共产国际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实际情况;对于中国共产党直接了解列宁有关东方革命的理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冯海龙说,这对于当时只有50多人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意义非凡。
共产国际“三大”期间,张太雷还提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贯彻列宁有关东方革命的理论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家书传递信念引领家族走上革命道路
1921年春张太雷赴莫斯科,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书记,成为中国共产党派往共产国际的第一个使者。在出发前,他给妻子写了一封家书

这封家书现藏于中国革命博物馆。其残破的外表述说着几十年的风雨颠簸;其涂改的笔迹抒发着内心的踌躇与谨慎。
是什么让他不惜牺牲家庭的幸福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或许他早已在这封家书中给了我们答案,这就是“谋将来永远的幸福”的初心。

▲ 1921年在苏联时的张太雷


1921年时的张太雷,已经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成员之一了。他在赴俄之前写就了这封信,为家中老母妻儿解决生活窘境、为家人疏解自己不做官谋富贵职业的疑虑。

▲ 张太雷与妻子陆静华


在家书中,张太雷向妻子和母亲表达了自己放弃做官发财之路而走上共产主义道路的决定。同时,他还嘱咐妻子要自立自强,教育子女。在这封家书中体现了他对理想的追寻、对官员腐败的痛斥以及良好家风的建设。张太雷在信中提到要“谋将来永远的幸福”,这正是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这封家书写的很艰难,他为保守党的秘密又不能言此行目的,需要道理通达又不能长篇大论,言辞恳切又通俗易懂,为此,张太雷踌躇不已。最终,他选择从母亲妻子最为蔑视的官员腐败入手,讲做官发财后容易腐败堕落,不仅理想堕落,日常生活也堕落了,做官发财是一种害人的东西,与他们追求的幸福是完全相悖的,最后告知母亲妻子他所追求的幸福是怎样的一种幸福,不仅仅是家庭温饱,而是人民将来永久的幸福,坚定地表明了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


▲ 张太雷烈士家书手稿(原件藏中国革命博物馆)
在张太雷的影响下,女儿张西蕾、儿子张一阳均走上了革命道路。

▲ 张太雷子女

(左至右:张一阳(烈士),张西屏,张西蕾)


1938年,怀揣父亲家书的张西蕾在上海找到党组织,并在党组织安排下加入皖南新四军,分配在新四军军部教导总队学习。在党的教育下,张西蕾的革命觉悟提高很快,当年1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新中国成立后,张西蕾追随父亲的脚步,来到父亲的母校——天津大学进修,在化工领域为新中国的建设奋斗终身。
张一阳的革命道路从1939年开始,才16岁。
1939年2月,周恩来达到新四军军部,接见了张西蕾,并指示陈毅安排党组织派人去常州老家接张太雷其他家人前往军部,再前往延安。随后不久,陈毅派刘思猛到常州,但陆静华以老母卧病在床不便行动为由谢绝了组织的好意。惟张一阳坚决要去参加新四军,到达皖南后,张一阳又放弃留在军部机关工作的特殊照顾,要求到基层锻炼,最后分配到三支队教导连任政治干事。
1941年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张一阳在突围中被俘,关押在上饶集中营,在恶劣的条件中感染回归热病毒,高烧不退,水米不进。敌人在得知张一阳的身世后,以特效药做诱饵引诱他写悔过书,他拒绝后在狱中不幸离世,时年18岁,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年轻的生命。
真正是父子英烈,革命一家。
投身革命实践为国为党奉献年轻生命
1922年张太雷回国参与组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于1925年当选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总书记。

1927年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中国共产党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

▲ 张太雷领导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11日,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领导了广州起义,他担任革命军事委员会书记和起义总指挥、广州苏维埃政府代理主席兼人民海陆军委员。12日,张太雷不幸在指挥战斗中牺牲,年仅29岁。
29岁的张太雷亲赴广州起义前线指挥战斗,在路上遭反扑的敌人伏击,身中3弹,壮烈牺牲,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
▲ 张太雷在战斗中牺牲(油画作品)
在天津的5年时光里,张太雷打下了扎实的学识基础,培养和锻炼了卓越的组织才能,确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完成了由一个求知、爱国、追求真理的进步青年向一个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革命者和领导者的转变。以天津为起点,张太雷开启了他为之终身奋斗的旨在谋求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之路,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而且为现代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年轻一生是丰富多彩的,对中国共产党、共青团的创建和发展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冯海龙说,张太雷等革命志士为之流血牺牲的事业,已经彻底改变了中国,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如今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百年历程,“他(张太雷)为天下人谋永久的真正的幸福的理想,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太雷精神  源远流长


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我们缅怀张太雷的光辉业绩,探索其身上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对于在新时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太雷班”师生来到张太雷塑像前敬献鲜花


张太雷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年华,也为新时代青年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代人接力奋斗。青年人要学习太雷精神,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理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126年求是笃行,凝聚塑造了天大品格,新时代的天大人将继续秉承兴学强国的使命、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爱国奉献的传统、矢志创新的追求,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贡献天大力量!


@青海师范大学
接力棒交给你
请继续讲述党史故事!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 tianda1895 -

讲述人 / 冉昭玉 宋策 陈明希

编导 / 李研 刘志丹

摄像 / 于福旺 丁宇

视频来源 / 天津大学电视台

协助拍摄 / 共青团天津大学委员会 天津大学校史馆

责任编辑 / 张馨怡 李睿萌
底图设计 / 袁锐霖审核 / 王鑫 刘洋
「 天 津 大 学 新 媒 体 中 心 」投稿 & 加入我们 tjunmc2019@163.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