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天津大学6项成果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2021年11月3日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
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传来消息
天津大学6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其中,机械学院舒歌群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内燃机复合循环理论与方法”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也是我校首次连续牵头获得自然科学奖。机械学院王树新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腹腔微创手术机器人与器械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精仪学院李醒飞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多轴联动多传感器协同现场坐标测量技术及应用”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环境学院陈冠益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基于3S维度的生物质固废清洁高效燃气能源化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家自然科学 二等奖
“内燃机复合循环理论与方法”:内燃机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动力装备,提高内燃机效率对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战略有重大意义,其中余热能回收利用被国际上公认为具有最大的节能提效潜力。舒歌群教授团队提出内燃机循环-余热回收底循环的复合循环理论:揭示了内燃机复合循环的能质耦合机理,构建了复合循环新构型和高效转化理论,提出了理想工质物性特征和筛选原则,构建了高效安全的二氧化碳混合新工质,建立了全历程内燃机复合循环系统设计理论。所研制的余热回收底循环原理性样机,有效提升了整机效率,效果好于报道的国际最好水平。该成果开辟了热力学动力循环新方向,发展了总能系统理论。受邀为能源顶级期刊PECS(IF=26.4)撰写综述。
国家技术发明 二等奖
“腹腔微创手术机器人与器械关键技术及应用”:生命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外科手术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手术机器人是先进医疗装备的典型代表,是机械工程领域前沿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医疗器械产业规模巨大,中国高端医疗器械严重依赖进口。
该项目围绕腹腔微创手术运动灵活、操作精准、视野清晰及手术安全等需求,发明了多自由度手术器械,小型轻量化器械操作臂,双目立体内窥镜,主从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研制成功“妙手”腹腔微创手术机器人,是国内首个获得产品注册证的腹腔微创手术机器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延伸医生的手术能力,并实现了远程手术示范应用,引领了新型微创手术机器人技术发展。
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
“多轴联动多传感器协同现场坐标测量技术及应用”:该项目密切结合高端装备制造业中的测量需求,攻克传统坐标测量技术存在的复杂结构测不了、现场测量精度低,批量测量速度慢等瓶颈问题,构建多轴联动多传感器协同现场坐标测量技术体系。项目提出多轴联动实现多坐标系协同测量的新模式,解决复杂结构参数难以测量的难题;发明结构参数在线标定和温变环境测量补偿技术,解决现场测量精度低的难题;提出异类传感器联合标定和智能路径规划技术,突破多传感器协同测量的技术瓶颈。项目研发了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现场快速高精度智能测量装备,并在制造企业推广及产业化,解决关键产品无法测量的难题,推动制造行业产业升级,突破国外在高端量装备领域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和产品禁运,多个测量装备属国内外首创。
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
“基于3S维度的生物质固废清洁高效燃气能源化关键技术及应用”:生物质固废量大面广,目前其处理利用的环境问题及能效问题受到高度关注,考虑到其具有污染性与能源资源的双重特性,因此利用生物质固废生产需求旺盛的燃气,具有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的现实性。垃圾、秸秆等生物质固废的常规燃气化技术(热解气化、沼气发酵)的效率较低、副产物残余物的出路难且容易引发二次污染。项目组在国家/国际/企业等项目资助下,提出以过程清洁化、系统高效化为目标,以气化燃气化为主、沼气燃气化为辅、二次气化协同的创新技术为特征,攻克“基于3S维度的生物质固废燃气化关键技术及应用”的技术瓶颈,为我国生物质固废的处理利用提供新的技术模式,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产生了显著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推广至全国近20个省市以及国外。
此外,天津大学作为参与单位完成的“复杂原料百万吨级乙烯成套技术研发及工业应用”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复杂电网差动保护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天津大学始终将“为党分忧、为国担当”作为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为国家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围绕“四个面向”,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科研组织,用一流科研成果支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
天大研发新型磁悬浮泵,为人工心脏开辟“柔性”发展可能!
天大报考点,代码1232!今天开始,等你确认!
学习生活好物来了,小天喊你加购物车~
你的体测是“小天才”?还是“小黑洞”?
天大首个“微专业”——工程项目投融资,启动招生!
「 天 津 大 学 新 媒 体 中 心 」投稿 & 加入我们 tjunmc201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