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天津高质量发展,贡献“天大力量”
连日来,天津大学将智慧与力量凝聚到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上来,全校师生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的热潮,以一流大学建设服务天津高质量发展,在服务天津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实际行动中彰显天大担当、贡献天大力量。
让党代会精神深入师生“润物有声”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闭幕后,天津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第一时间深入学习天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并对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进行了细致部署,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提出进一步主动融入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不断将自身的科教优势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在服务天津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实际行动中彰显天大担当、贡献天大力量。
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天津产业发展
天津大学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天津产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强工、厚理、振文、兴医”的学科布局,建设未来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医学工程等一批国家急需、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发展的学科专业,为天津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寒来暑往,久久为功。为了让“京津绿肺”舒展血脉,重回“宁静之美”,重现“璞玉之质”,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院长刘丛强领衔的研究团队进驻七里海湿地。天津市依托天津大学建设“环渤海滨海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这是天津市首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滨海关键带野外站,将填补环渤海地区生态环境系统监测研究和国际地球关键带观测网络中滨海地区观测研究的空白。
“智能医学代表着医学未来发展方向。‘天大共识’将指导成员高校加快专业建设、推进人工智能时代‘医学+’发展,为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的建设指明发展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医学部主任顾晓松这样说。今年六月,在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数字健康高峰论坛暨第三届全国智能医学工程教育联合体年会上,数百名院士专家、行业代表共同讨论并发布了《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建设共识(“天大共识”)》。近年来,天津大学成立医教联合体,天津大学医学部聚焦重大科技专项,建设有天津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并有多家高水平附属三甲医院,助力天津市医学工程转化提升,也拓展了天津医学学科体系,成为加快推进健康天津建设的有力举措。
让“天津智造”奔涌源头活水
十三五以来,天津大学服务天津市横向合作项目2463项,合同经费达7.59亿元,合作领域主要分布在能源环保、智能电网、智能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关键技术研究领域。近年来,学校为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空客A320、智能电网、中心商务区规划、天津港、临港工业区和中新生态城等30 余个大型项目提供技术支持,直接服务于天津3000多家企业,产生直接经济效益86亿元。
智能电网技术在中新生态城示范工程应用、锂离子机器人分选工作站,解决了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产能质量瓶颈问题、高速并联机器人技术还在辰星(天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得到实施、成立天津市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天津市智能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天津大学引导广大师生将“国之大者”与研究领域结合起来,从天津高质量发展全局想问题、搞研究,推动“天津制造”向“天津智造”转变,更好服务天津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的战略部署。
让卓越人才“热爱天津,服务天津”
“为即将来津的大学生特地准备的一把打开天津城市文化的钥匙!”天津大学2021年的高考录取通知书里,有一份神秘礼物——这就是由中国民协名誉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冯骥才主编的《天津文化地图:热爱我求学的城市》。“了解和亲近你求学的城市,将会大大丰富你大学期间的生活,多一份人生不可或缺的城市阅历和文化阅历,并在你进入社会之前,先打开自己对社会的眼界,增添你对生活的兴趣和情感,进而产生对社会的责任。”冯骥才说。
近年来,天津大学充分发挥高校人才集聚优势,充分发挥大学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推进天津市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大力引育具有前瞻性、引领性、典范性的战略人才,不断完善全方位引进、培养、使用人才的管理体制机制,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供应链,让人才能够“留在天大、服务天津”。
面向天津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和未来需要,天津大学实施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围绕产业急需、“卡脖子”技术攻关、产业链薄弱环节等,培养造就一批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和卓越工程师,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还积极开展高端人才培训和继续教育通过“订单式”培养为天津市及滨海新区的企事业单位培养了MBA、工程硕士等管理和技术人才4700余名,博士研究生280余名;选派百余名科技特派员为企业服务,扶持企业突破技术难关。
跟小天一起
为“天大力量”点1000个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