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扎根津门故土,“80后”冯骥才大树发华滋

天津大学 2022-12-08

11月5日-6日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书香满溢

“八十个春天——冯骥才与天津”

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这里举办

开幕式上

80岁的冯骥才先生首发两部新书

《冯骥才文化遗产保护文库》(十卷本)

《俗世奇人:手绘珍藏本》



《冯骥才文化遗产保护文库》(十卷本)书影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俗世奇人:手绘珍藏本》书影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随后一天半的研讨,近30位海内外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探讨冯骥才先生的文学与文化人生,以及作家与城市、情怀与地域、责任与故土等意义深远的话题,为他的八十岁更添一份学术的深度与厚重。

八十个春天




一个人与一座城

探究知识分子对故土的责任

天津作为冯骥才先生的故乡,是其出生、成长、求学、恋爱、走上新时期文坛,以及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福地。他不仅在多部文学作品中倾心雕刻这座城市的时光与记忆,而且倾情发起天津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传统村落保护等文化行动,同时还倾力在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天津大学兴办人文教育,创建非遗学科。天津可以说是其一切思想与行动的发源地和集结地。在冯骥才先生步入“80后”之际,通过对他与天津关系的梳理,从学术角度研讨城市与作家的血脉渊源,不仅是一种美好的祝福和纪念,也为当代文学和文化遗产领域相关问题的交流提供了有益的契机。

5日上午的开幕式,天津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王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君毅,市委统战部副部长马政,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栾建章,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市委会专职副主委赵长龙,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万镜明,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一级巡视员张弢等市领导专程出席。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党委副书记雷鸣及学校相关部处、兄弟学院的代表也前来参加。冯骥才先生在天津出版界、文艺界、新闻界的诸多友人,以及参加研讨的津门学者,也都齐聚一堂。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致辞视频中表示,一个人与一座城真正建立联系,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为这座城市留下了一些让后人不断阅读传诵的作品,一种是为这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当代中国能够同时做到这两者的大概也只有冯骥才先生。”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一级巡视员董红梅,也发来视频祝贺。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

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的祝福视频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的祝福视频

罗季奥诺夫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副主任)

住建部村镇司领导与两位外国学者代表也发来视频祝贺

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在致欢迎词时表示:“各位专家学者齐聚,围绕冯骥才与天津这一主题展开研讨,研讨的不仅仅是冯先生八十个春天的个人生命历程,更是通过冯先生与天津的关系,探究作家与城市的相互影响,探究当代知识分子对家乡故土和家乡人民的责任,激发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80岁有收获的充实

两部新书首发,“大树发华滋”

冯骥才先生出生在春天,他也一直生活在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春天里。5日上午的研讨会开幕式上,他的两部新书《冯骥才文化遗产保护文库》和《俗世奇人:手绘珍藏本》发布。这让他感到一种收获的充实。

由学苑出版社策划出版的《冯骥才文化遗产保护文库》,收入了他关于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的浩繁文字,十卷逾260万字,完整记录了冯先生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先觉者和先行者丰富又艰辛的精神历程,对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当代史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冯骥才先生表示,自己20多年最好的光阴都放在里面,“这部书留下的不是我个人,而是这一代人的足迹,我们的思考、我们的先觉、我们的困难、我们的追求、我们的价值观。”

兼为作家与画家,冯骥才先生的创作方式与众不同,“有时文学的联想从图像开始,有时图像的联想从文学开始”,文学与绘画在他笔底相互启发,彼此融合。人民文学出版社将他30年来创作《俗世奇人》过程中保留的珍贵草稿、画稿,精心编校成《俗世奇人:手绘珍藏本》,为这部畅销1000多万册的当代文学经典增加了一个展现作者创作思路和瞬间灵感、兼具审美与收藏价值的好版本。


天津市作协主席尹学芸代表人民文学出版社,天津图书馆原历史文献部主任李国庆代表学苑出版社,与冯先生一同为新书揭幕。


天津图书馆原历史文献部主任李国庆代表学苑出版社为《冯骥才文化遗产保护文库》揭幕


天津市作协主席尹学芸代表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冯骥才先生一起为《俗世奇人:手绘珍藏本》揭幕


两家出版社三位社长都发来视频,介绍新书,并向冯先生庆贺


80岁有理解的温暖

“世上千般好,最美是天津”

开幕式上,冯骥才先生还收到了各式各样的八十岁“礼物”,令他倍感温暖。

王蒙、韩美林、莫言、刘诗昆等近40位文艺界老友纷纷用视频送来“云祝福”。著名作家王蒙感叹自己这位老弟“创作像春花一样不断地开放,绘画像春天的风景一样不断地展现”。著名艺术家韩美林欢迎他加入“80后”的队伍,还要拿着作品跟他比一比100岁的时候为中华民族做了多少贡献。朋友们都希望他在未来的岁月中,犹如一棵不落叶的常青树,奉献出更多作品,缔造人生更多的“春天”。


文艺界好友王蒙、韩美林、莫言、刘诗昆等发来的祝福视频

由钟海导演、黄维若编剧、刘忠魁担任总制作人、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排演的话剧《俗世奇人》,专门带来了剧中“白四爷说小说”的精彩片段。北洋合唱团还特地原创两首歌曲《大树无言》和《春天的颜色》,作为天津大学给冯骥才先生的八秩寿礼。冯研院教研部全体师生呈上了一副藏头对联,上联“天河箕斗灿,众星云从,明昭四車大业共青史”,下联“津地才人高,双管日下,更唤八十人生发华滋”,横批“春光付秋时”,祝福恩师“80后”的人生,大树新枝,更发华滋。




天津人艺的艺术家们演出话剧《俗世奇人》片段“白四爷说小说”


旅德小提琴家奏响贝多芬小提琴刘芳蕾与北洋合唱团常任指挥温雨川,合奏贝多芬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春》
天津大学艺教中心名誉主任、著名指挥家任宝平指挥北洋合唱团演唱《大树无言》
北洋合唱团常任指挥温雨川指挥合唱《春天的颜色》


冯研院教研部用文化寿联向恩师送祝福

充实来自收获,温暖来自理解与支持。冯骥才先生动情地说,他从出生到现在,80年来基本上全在天津,所有为天津写的文、做的事,都出于对这座生养他的城市的热爱。他展示出一张用冯研院播文堂收藏的木活字拼版印制的藏书票,借上面写的《沽上歌》吐露心声:“生我养我地,未了不了情。世上千般好,最美是天津。”



80岁有学术的厚重

海内外学者共论冯骥才与天津

5日下午和6日全天,近30名学者从文学和文化遗产保护两方面对“冯骥才与天津”这个主题展开热烈研讨。

香港大学中文学院英籍教授米欧敏、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副教授罗季奥诺夫、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科罗博娃、英国巴斯大学教授余德烁、越南翻译家周海棠、埃及翻译家梅等海外学者,不约而同地聚焦《单筒望远镜》等冯骥才先生近年来描写天津历史的文学新作,认为他的新作得益于他多年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是对中西文化关系、民族心理重新思考的结晶,他用作品向中外读者打开了一扇相互交流、促进理解的文学之窗。

教育部长江学者苏州大学教授王尧、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建军、上海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春生、天津社科院图书馆馆长闫立飞、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丁琪等国内文学专家则从不同角度研讨冯骥才先生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的审美风格、特色、语言和其中蕴含的文化与时代思考,从他对天津世相与世情的描写,探究他笔下的“文学天津”。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向云驹、河北省民协名誉主席郑一民、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罗澍伟、天津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甄光俊、天津市南开区文旅局研究馆员尚洁、今晚报社原文化部主任魏新生、天津师范大学教授王振良、中国民协《民间文化论坛》执行主编冯莉等文化遗产保护、天津地方文化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作为冯骥才先生抢救文化遗产、守护天津文脉的同路人和追随者,回顾、总结了冯骥才先生几十年来为保护、传承、弘扬天津文化所作出的贡献,从而揭示知识分子对家乡故土的文化担当与乡贤情怀。


在研讨会的闭幕致辞中,冯骥才先生说,他没有80岁的年龄感,但有时间的紧迫感,“我今天中午没睡觉,就是被一个话题触动,想要写一本叫《非遗学原理》的小册子。”80岁以后的时间,他一方面要用于非遗学的学理研究和学科建设,另一方面要留给文学,因为文学仍然是他最重要的事情。他原本就是以作家的立场走向文化遗产保护,曾用文学的批评为文化遗产保护开路。从事文化遗产保护之后形成的文化视角,又促使他通过《俗世奇人》等作品自觉地书写天津的文化个性。然而就像华洋杂处的旧时天津,一半是老城,一半是租界,冯骥才先生其实也有两套笔墨。他说,写老城生活的这套笔墨已形成独特的审美和语感,“但我的文学还欠着我另一半生活,那就是跟我自己和我所经历的时代相关的生活。我要把我属于这个时代的人生命运、对世界的看法、独特的感受和审美,用另一套笔墨写出来。







花絮








以下视频,因活动时长所限,没能在开幕式上播放。特此分享出来。


冯骥才先生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的学生们,都发来了“云祝福”。



冯先生的祖籍是宁波,当地政府听说他举办八十岁的研讨会,也发来祝贺。



慈城老家人,从“抱珠楼”藏书馆向冯骥才先生发来祝贺,并呼唤他回来看看。







开幕式特邀天津电视台主持人王子骞主持



议程和节目单中,有北洋合唱团两首歌曲的歌词,以及话剧《俗世奇人》演出片段的介绍开幕式议程及话剧演出节目单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北洋合唱团演出曲目与歌词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 tianda1895 -

图文来源 / 天津大学新闻网 冯骥才工作室

摄影 / 唐蒙

视频制作 / 天津大学电视台

编辑 / 梁绍楠

审核 / 王鑫 李晋馥 梁绍楠


「 天 津 大 学 新 媒 体 中 心 」
投稿 & 加入我们 tjunmc2019@163.com


跟小天一起
”大树发华滋“点1000个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