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希望工程”启动30周年,背后这些故事让人动容...

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共产党员”(ID:gcdyweixin)、微博@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报、央广网、福建共青团、新华社、新京报等

导读
还记得曾让您动容的“大眼睛”女孩和“大鼻涕”男孩吗?“大鼻涕”后来穿上了军装,“大眼睛”苏明娟当选安徽省团委副书记(兼职)。是爱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这就是“希望工程”。
“希望”从来不是某个人的事,它从很多人那里来,最终会传递到更多人那里去。
今天,“希望工程”启动30周年,再一次,为爱接力。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89年10月30日发起实施希望工程,这是我国社会参与最广泛、最富影响的民间公益事业。邓小平曾两次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向“希望工程”捐款并题词。



在城市,平均每10个居民中,就有9个人知道希望工程,有6个人向希望工程捐过款;在乡村,每100 所乡村小学中,有7所是希望小学……




“希望”,从来都不是某个人的事
它从很多人哪里来
最终会传递到更多人那里去。

网友:感动有你!你成就了我,我也要继续接力



今天,是“希望工程”启动30周年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每年有100多万小学生,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四五十元的书杂费而失学。

1986年,团中央派人在广西柳州地区,进行了两个月的调查,经调查发现:金秀瑶族自治县共和村,全村人2000多人,解放后没有出过一名初中生,辍学率达90%以上。
 
下面这几张照片,还原了当年真实的偏远农村教育:


衣衫褴褛的孩子

这样的学校

这样的教室
没有桌椅的教室
用一口棺材当桌子,坐在草上上课

 这样上课

这样考试


老师这样教学
老师为了表示对记者的欢迎,写在黑版上两个字
学生们抄下来,但都写错了
原来老师只上过二年学


 1987年4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县寨怀村小学
戴红英老师背着不满五个月的小女儿上课
 
更让人揪心的是,即便只是这样,依然还有很多孩子面临着失学。
 


这个孩子品学兼优,但是家庭困难,交不上学费,为了能让家里同意交费,孩子到家就干活。

父亲说,就知道没好事,要不你怎么这么干活啊?

母亲说,你太不懂事了,一家人要吃饭,哪有你的学费?


这个失学的孩子,赤脚走在泥地里,背上背着砍柴的袋子,头上顶着轮胎内胎遮挡风雨。



还有这个孩子,她只有11岁,为了挣钱上学,一次背16块砖,挣几毛钱。“我要上学”四个字是她自己写的。
 
如果没有外力的帮助,这些孩子都将走上父辈的老路,砍柴、喂猪、务农,持续贫困,永远看不到希望……


怎么办?

虽然《义务教育法》已经于1986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但是咱们国家太大了,底子太薄了,没钱啊!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89年10月30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下称青基会)召开“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新闻发布会,“希望工程”应运而生。
 
而那时,青基会的全部家底,只有团中央拨付的10万元启动资金和1万元的工作经费。

为了尽快募捐到资金,他们最初采取的是向全国各工矿企业发放劝募信,青基会印了大约50万份传单,动员工厂的青年工人帮着抄信封,青基会的每个人每天晚上也抱一大摞信封回家去抄。
 
用这样的方式,他们把13.7万封筹资信寄到了全国的工矿企业。

接着,在1990年1月,又向全国40万个工矿企业发出了宣传材料和劝募信函。

这样的方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每一批信寄出去后半个月左右,都会掀起一个捐助的小高潮。

1989至1991年的三年时间里,希望工程总共资助了3万名孩子,建立起了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
 
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李克强同志曾专程到金寨县为全国第一所希望工程选址
 
但这种手抄报的方法影响毕竟有限,如何扩大社会影响,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希望工程之中帮助失学儿童,成为了摆在青基会面前的一道难题。
 
1991年的一天,时任青基会秘书长的徐永光灵光一现,能不能效仿商业宣传,在一些媒体上刊登公益募捐广告?
 
随后,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多家国家级报纸上出现了希望工程的募捐广告,“我要读书”的声音响彻神州大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幼儿园的孩子。
 


一元两元 ,一分两分。

无数爱心汇款单像雪片一样的寄往北京。
 


他叫赵渭忠,河北省军区原副政委,少将军衔,很多人叫他“希望将军”。1992年,他卸下戎装投身“希望工程”,把爱给了上不起学的孩子,这一干就是22年。

期间,他们全家累计捐款100余万元,还多方筹资,资助了1500余名贫困孩子,援建36所希望小学。他说: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解放军的战士,同时也是一名志愿者,我要永远做爱的桥梁、爱的纽带、爱的传递者。我的骨头是硬的、血是热的、爱是真的。”
 
把自己全部生命和精力投身希望工程的,还有他。

 
1987年,已经74岁的白方礼决定做一件大事,那就是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捐给希望工程,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这一蹬就是十多年。

直到他92岁逝世。

网友在纪念白方礼老人的专题网页上如此评论:

“一个馒头,一碗白水,他曾如此简单生活;三百学子,35万捐款,他就这样感动中国。”
 
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非常关心和支持希望工程。

邓小平曾两次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向希望工程捐款并题词。
 


 从此,希望工程蓬勃发展,成为了我国社会参与最广泛、最富影响的公益事业。

没有之一。
 
截至2019年9月,全国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捐款152.29亿元,资助学生5,994,200名,援建希望小学20,195所。

 
这意味着,有5,994,200名孩子和他们家庭的命运从此发生了逆转。
 
受希望工程救助的第一批学生张胜利,他读完了小学、初中的全部课程。1995年8月,中国青基会实施教师培训计划,他被上海第一师范学校免试、免费录取。
 
毕业后,张胜利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他知道是希望工程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选择回到家乡,让希望在他的家乡桃木疙瘩村继续延伸。
 
回到桃木疙瘩小学任教第一节课,他就跟学生们讲希望工程。村里许多孩子因贫辍学,张胜利就在大山深处一个村一个村地走访,帮助了很多孩子重返课堂。他说:

“越穷的地方越需要重视教育,因为知识能改变命运,这是希望。”


张胜利与孩子们在一起 

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现在啥样了?


南溪

这个小镇

是全国希望工程的起点

1990年5月19日

全国第一所希望工程小学在此落成

两层楼的崭新校舍

替代了多年只有纸糊窗的茅草房


1990年5月19日 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隆重剪彩


29年来

学校内超过1000名学生

得到希望工程的捐助


金寨县希望小学学生在课间玩耍
(2019年9月3日摄)


这是金寨县希望小学校园里的“感恩”石
(2019年9月3日摄)


金寨县希望小学学生在上足球课
(2019年9月3日摄影)

金寨县希望小学南校区学生在上课


金寨县希望小学学生在上音乐课


金寨县希望小学学生在上音乐课

金寨县希望小学南校区学生在上计算机课


金寨县希望小学学生在足球课上训练


金寨县希望小学学生在吃午餐


金寨县希望小学南校区学生在上课


金寨县希望小学学生在盛午饭


金寨县希望小学学生在吃午餐


金寨县希望小学学生在足球课上训练 


金寨县希望小学学生在足球课上训练


金寨县希望小学学生在领取午餐


无人机拍摄的金寨县希望小学


金寨县希望小学南校区学生在上课



金寨县希望小学南校区学生在上计算机课


火种只有传递,才能星火燎原,才能生生不息。



希望工程的初衷:孜孜追求所有少年的成长平等,助学和扶贫,是助其志,扶其能。
 
这个中国公益史上奇迹还在继续,只要每个人心中都怀有希望,这个社会就会有光明的前景。
 
让我们为爱转发
继续“希望”的接力!

END


昆明共青团

有趣|时事|文艺|有用|暖心



你终于来了,还不算晚

我们正在等你

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触摸当代昆明青年的深度

记得这个有态度的公众号


也许你还感兴趣

   饭局第10期回顾 | 品好味,交好友,陌生人饭局“食”暖金秋

  这是14亿人的46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