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思政课和课程思政优秀教师!
潜心育桃李,凝心筑师魂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是他们永恒的初心与使命
他们
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
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
他们
用情怀感召学生
用理论启发学生
让我们走近
2020-2021年思政课优秀教师
郑 伟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主讲老师
他探索在线课程建设,参与建设校级精品在线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他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积极实施“嵌入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及“互动式”教学法,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他坚持“为人师表、以德育人”,依托学校特色,把握学生特点,将“科学家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增强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罗 干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主讲老师
她注重引导学生采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习专业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培养和提升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她深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积极探索课程育人教学实践,发表论文《政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努力促进社科类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经验的推广。
郭国祥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教育部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
湖北省最美思政课教师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课程主讲教师
他长期钻研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专题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四位一体教学法”。他坚持“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在本课程中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努力培养他们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翁建明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主讲老师
他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与研究,积极参加教育部、湖北省和学校的各种教学展示和竞赛活动,荣获湖北省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学校第二届课程思政大赛二等奖。他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引导学生进行“参与式”教学,将优秀文艺作品等多种元素融入思政课堂,帮助学生学习创新理论,关注社会现实,树立理想信念,明确使命责任。
雷五明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系
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
全国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认识武汉”领衔主讲
三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核心成员
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思想道德与法治》负责人之一
他带领课程团队锐意创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堂教学,在本课程中坚持将思政课教学、研究、应用和学生管理融为一体,引导青年学生在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等方面提升自我,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他们
爱岗敬业 锐意创新
深耕在教育教学的土壤
他们
积极开展课堂思政建设
以德立身 以德立学 以德施教
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
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他们是
2020-2021年课程思政优秀教师
麦立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首席教授
“材料化学”课程主讲教师
他聚焦“交叉·前沿·创新”主线,深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知识传授、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坚持“前沿知识入课堂”,深挖学科发展中典型事例,丰富思政案例库,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科学创新思维;拓展思政教育融入新途径,聚焦资源重构、平台建设和方法创新,发起“战疫科普云端论坛”,推进思政教育深度融入。
赵春霞
学校特色专业责任教授
“材料物理”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
她以“交叉•发展•未来”为特色深化课程建设,聚焦战略性新材料及其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信息技术、新能源、极端服役等方面的典型应用,从材料科学精神、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使命担当等方面进行课程思政实践,建设案例库,并以材料人的榜样事迹,强化学生对材料专业和产业的情感认同,践行新时代材料人的社会责任。
饶美娟
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
(材料与微电子学院) 副教授
“海洋与材料”课程主讲教师
她潜心课程思政研究,积极投身课程思政建设实践,开展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推动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将“海洋强国”战略融入材料学科教学研究,深入挖掘材料学科中科技报国的实际工程案例,详细阐述海洋科技中的材料科学,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精神,教导学生要时刻铭记作为新时代材料人的使命和责任。
高冠斌
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
“仿生材料”课程主讲教师
他聚焦智能仿生新材料与新技术在机械工程、信息技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方面应用,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仿生思维训练和案例式课程思政,点燃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创新激情,激发学生追寻先贤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强化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陈 云
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教授
“金属工艺学”课程主讲教师
他力求将合适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将专业知识和思政有机融合,通过讲述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将中国元素融入其中,弘扬大国工匠精神;通过介绍铸造工艺基础,向学生展示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并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用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实践,使思政育人润物无声、春风化雨,取得了良好的课程育人效果。
刘艾明
船海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讲师
“水力学”课程主讲教师
她结合水力学科学定位和特点,充分挖掘水力学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建立了将典型工程、行业规范、社会责任、历史人物、科学思维等融于每个教学环节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衔接和融合,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胡甫才
船海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
“船舶管理”课程主讲教师
他坚持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价值塑造同向同行,以强化课程思政成效、发挥思政育人作用为目标,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特色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在课程中有针对性的介绍专业特色及发展、课程在专业培养体系中的作用及相关的前沿技术等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课程的同时,引导学生培育家国情怀、强化责任担当、增加专业认同、激发学习热情。
余晨光
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
学校精品课程教学名师
“汽车理论”课程负责人
他致力于构建涵盖增强育人意识、坚持目标导向、注重自然融入和关注学情反馈的课程思政体系;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与唯物辩证相互融合、与行业转型同向同行、与创新实践协同共进、与人文关怀“刚柔相济”,把思政之“盐”溶入教育之“汤”,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侯献军
汽车工程学院教授
“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课程主讲教师
他以建立知识与价值相统一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为抓手,系统梳理和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把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注重在课程中强化学生工程伦理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坚定学生科技报国的远大理想、弘扬学生使命担当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在专业素质提升中体悟和认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王慧源
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
“工程图学”课程主讲教师
她在课程中讲新中国的工业发展史,教导学生爱党爱国;讲图纸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教导学生弘扬工匠精神,致力铸就大国重器;讲图纸保密的重要性,教导学生要有保密意识,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伦理观;结合具体零件图装配图案例,模拟产品的设计过程,教导学生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态度来磨练自己,她将思政元素渗透到课程教学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做有责任感、使命感和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时代新人。
毛 娅
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
“机械原理”课程主讲教师
她在课程中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精心准备相关思政教学案例,密切联系课程专业内容,围绕提高学生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进行课程思政实践,在课程中注重对我国先进制造技术、装备技术的介绍,潜移默化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范小春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教授
“结构力学”主讲教师
他将多年的育人经验成果浓缩为“1234课程思政自然融入法”:以力学筑梦中国为一条主线;紧盯将力学课程变成思政教育课堂、以思政教育反促课程教学提升二项目标;着眼力学与工程关系(我国土木工程重大成就)、卓越工程师基本素质(工程事故和成功案例)、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力学理论的深入与发展)三个角度;将家国情怀、科学作风、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四项内容贯穿于育人全过程,让《结构力学》这门“金课”育人“够有力”。
秦世强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青年教学名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课程主讲教师
他精心设计课程思政元素,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从知识、能力、素养三个维度重构课程教学目标,在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工程师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
尹章才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
“网络GIS”课程主讲教师
他以“专业定位˙职业引领”为特色,聚焦“互联网+位置”及其在智慧城市、数字孪生、元宇宙、共享经济、军事国防等方面典型应用,从网络GIS研究与发展中的互联网思维、批判思维、空间思维、学以致用、家国情怀、位置隐私与安全、国家版图意识、社会责任担当等方面进行课程思政实践,厚植GIS职业素养,强化学生将个人职业理想融入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
任浏祎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
“矿物加工前沿创新”课程主讲教师
学校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比赛二等奖获得者
她教学讲方法,善于通过日常生活现象导入课程,寓教于学中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她教研善创新,第一时间建设课程思政,用心研究思政元素在课堂中的融入方法;她育人有“三心”,用爱心、耐心、信心鼓舞每一位同学发现自身的价值,努力成为栋梁之材。
付 琴
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主讲教师
从教十余年,她匠心育人,采用“导入、探究、获得、升华”为主线组织教学,坚持全过程价值引领,精心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潜移默化间实现育人与育才的统一;她深耕教改,主持一流课程建设,打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建设立体化课程资源,用科学家精神涵养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
吴友宇
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主讲教师
她以“爱党爱国、奉献精神、良好职业道德、工匠精神、追求真理、科技报国使命担当”为核心指标点,探索建设课程思政创新实践体系,讲好科学家故事,激发学生热情;融入传统文化精髓,树立学生文化自信;分析工程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工程伦理与职业道德;创新课程实践案例,助力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为培养解决卡脖子科技发展难题的新时代卓越人才贡献力量。
石 兵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教授
“网络、群体与市场”课程主讲教师
他从交叉学科的视角出发,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方法,以计算思维的观念分析现实经济社会生活中的若干典型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抽象、建模、分析与验证的科学方法论;他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拓展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将教学内容与国家制度、政策、历史典故等有机融合、互相验证,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彭德巍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
“人工智能概论”课程主讲教师
传道授业中,他注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注重价值塑造和思想引领,通过介绍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中国学者、中国企业和国产人工智能软硬件平台,增强学生爱国之情和文化自信;以武汉抗击新冠疫情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案例来鼓励学生树立科技报国和造福社会的崇高理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他努力践行着高校教师的光荣使命!
刘红丽
自动化学院副教授
“传感与检测技术”主讲教师
她仔细剖析《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的痛点,深挖其中课程育人的思政元素;通过国内外研究现状,正视中外差距,结合中美关系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爱国情怀;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打造脚踏实地的工匠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她的教育力量。
侯 慧
自动化学院副教授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主讲教师
她着眼电力系统发展研究前沿,讲好中国故事,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通过“科研融入教学,教学促进科研”二元统一,“虚实结合、相互补充”型教学模式,配合台风灾害下电力系统风险评估虚拟仿真实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教导学生始终坚持博雅、求真,明晰责任担当,争做时代新人。
刘 康
航运学院副教授
“天文航海”课程主讲教师
他坚守教学一线,注重教学研究和改革,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构建“通专融合——两维四级”思政体系,采用“四位一体——春风化雨”全过程思政育人方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批判性、辩证性、科学性、前瞻性思维,引导学生了解航海工匠精神和海洋强国战略,鼓励学生投身航海、热爱航海、奉献航海、贡献航海,助力学生仰望星空、扬帆远航。
翁建军
航运学院教授
“船舶值班与避碰”精品课程教学名师
他以“科学精神与思政素质高度融合”为目标,瞄准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交通强国战略的人才需求,聚焦船舶航行安全和海洋环境保护,注重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团队精神和心理素质培养,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着眼智能避碰创新能力和应急应变技能提升,开展了内涵丰富的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邓玉荣
理学院教师
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团队核心成员
她提炼物理学中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引学生形成科学精神;应用物理实验的实验能力素质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阐述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与情商品格;讲述物理史话人物故事往昔激发学生民族自信与家国情怀;展示物理现象的美学艺术,提升学生的情操美感与艺术格调;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杨文霞
理学院副教授
“线性代数”课程主讲教师
她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让思政教育在课程教学中如盐入水,润物无声。她开展基于目标导向的“线性代数”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紧密围绕个人修养、团队合作、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创新精神等方面挖掘“线性代数”课各类研究课题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启智求实,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努力培养学生成为道德高尚、政治修养高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薛 琼
理学院副教授 教工数学系党支部书记
校精品课程教学名师
“点集拓扑”课程主讲教师
她选取几何拓扑学的历史人物,以数学家的品格与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定拼搏的信念;整理拓展的教学案例,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学术能力;挖掘数学史和人文故事,让学生懂得知识体系建立的来龙去脉,体会人生的哲理;从“传播数学文化”、“欣赏数学之美”、“阐释数学哲学”、“体验数学价值”等方面培养学生坚持严谨态度,崇尚理性精神,提升数学审美,养正家国情怀。
刘 霞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
“现代药物评价方法”课程主讲教师
她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方式,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在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理想塑造等德育元素,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抒写立德树人动人篇章。作为“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她充分调动支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身作则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支部取得课程思政先进党支部等良好成效。
李俊丽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基础生物学”课程主讲教师
她精心开展教学设计,将课程思政深植于专业基础课讲授之中,釆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进案例库建设,不断增强课程思政效果;充分发挥QQ课程群、慕课平台和腾讯会议的平台作用,强化线上课程思政建设;在课程评价标准中设置“育德效果”观测点,按照课程思政建设相关要求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渗透到方方面面,引导学生找准奋斗方向。
江长斌
管理学院副教授
“MIS系统软件”课程主讲教师
他结合多年育人经验成果,构建“一核心两目标三步骤四原则N维度”的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模式,实现课程思政的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渗透。组织“知识点思政融入设计竞赛”、“思政主题网站设计大赛”等特色活动,让课程思政师生全员参与;指导学生开发“关键算法演示平台”、“重难点知识微课”等作品并参加学科竞赛,培养了学生自主研发核心软件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创新思维、工匠精神、团队意识。
罗 玲
管理学院教授
“管理学原理”课程主讲教师
她从教38年,不忘初心,教书育人,深得师生厚爱。她善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理论知识有机融合,在培养卓越管理人才,探索新时代教育理念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管理思想,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她巧用信息技术育人,通过建设国家级线上慕课课程,打造 “三动二阶三维”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活力兴趣,提升育人质量,让管理的种子在一代代学子心中生根发芽。
余 珮
经济学院副教授
“中国对外贸易专题”主讲教师
她采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把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责任感等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通过围绕国际经贸热点问题调整授课内容,分享与传播中国外贸成功经验,讲好中国开放发展故事。积极践行“教+研+学”互动模式,引导学生从专业视角对问题进行探讨,提升学生关注中国经济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经世济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周毓萍
经济学院教授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精品课程名师
她将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打通学科间育人价值机制,实现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者相互配合,实现“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实现价值引领”的育人理念构建。从银行业发展战略、商业银行相关法律和法规以及职业素养等多维度构建课程思政体系。探索课堂思政教案、案例集、课件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基本原理,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独立人格、高尚情操、跨学科思维和跨界整合能力的银行智能化应用研究型人才。
白琰媛
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法语语音语法”课程主讲教师
她秉承着“讲述中国好故事,传递中国好声音”的理念,在其出版的《科技法语入门教程》中大量融入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打造成了具有“课程思政”特色的专业教材。她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积极参与“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分享学习心得,带动教学团队成员提升个人创新教育教学能力、思想道德意识和专业素养。
黎 慧
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英语写作”课程主讲教师
她创新教学目标、内容、模式、过程、考评方式,对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思政化设计,将语言教学、写作训练和思政育人“三位一体化”,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从全球视野观察和思考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增强学生的价值认同与文化自信,帮助学生坚定爱国立场,让学生学会用英语书写“中国故事”,并向全世界传播“中国好声音”。
唐 丹
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副教授
“基础写作”课程主讲教师
她的教学理念是将师德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学问赖之以成,人才赖之以强。在教学中有效深挖写作学的思政元素,启迪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心与探索力;通过文科内部融通、文理交叉融合建立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的“四全媒体”人才;通过基于“BOPPPS”模式的三部曲混合式教学,以数字化赋能提升学生的科研写作能力。
黄雪晴
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副教授
“汉字与文化”课程主讲教师
她搭建古今对话的桥梁,让思政元素如盐入水、润物无声:用好汉字文化资源,逐层剥开现实生活表皮,探寻语言文字奥妙;学好汉字文化思维,遵循汉字特点和认知规律,倡导实践“三爱教学法”;讲好汉字文化故事,将汉字流变、古典文献、诗词歌赋之美灵活迁移运用,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心灵;答好汉字文化答卷,将价值引领寓于知识传授之中,在文化传承理解中实现价值引领。
刘艳艳
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副教授
“职业安全卫生”课程主讲教师
她坚持以德施教、以德立身、以德服人,将师德师风要求落实到为人、为事、为学各方面,不断加强思政育人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到社会志愿服务工作中去,入户探访救助尘肺病家庭,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安全人”肩负的责任,领悟志愿者身份的真谛,明白专业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更加坚定了为人民谋幸福的理想信念。
潘文砚
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讲师
“应急技术与创新创业”课程主讲教师
她坚持专业知识技能传授与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相结合,构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三位一体“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以应急技术专业知识和商业可持续性等内容为载体,将兴邦兴国社会责任,以人为本、服务为民,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科学精神思想传承和系统优化创新意识等思政元素贯穿育人始终,让学生始终保持正确价值观和对中国发展应急技术、创新创业的正确取向。
刘 勤
创业学院副教授
“电气工程综合创新创业”课程主讲教师
她讲授的创新创业指导课程系列为专创融合必修课,以专业教育为基础,以行业认知、项目选择、创新设计、市场转化为逻辑主线贯穿,以国际视野、家国情怀、自主创新、社会福祉为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团队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基础上开展高阶创新创业活动,不断推动应用转化,解决现实痛点,以助力满足社会需求,增进民生福祉为导向,不断提升育人成效。
胡启林
体育学院教授
“初级气排球”课程主讲教师
他在主讲课程实施期间,注重梳理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政育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中国女排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通过技术动作的传授,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的勇气和斗志;通过技战术的协调衔接,提高学生团结协作、形成合力的能力;通过规则裁判法的学习,提高学生规则意识、大局意识,在学生中取得了强烈反响。
武汉理工大学官方视频号
期待你的关注
精选阅读
@WUT校友,电子校友卡,速领!
超“燃”!第十九届运动会热血时刻!
送送送!听说你想要WUT定制口罩很久了
武汉理工大学融媒体中心
来源:党委宣传部
编辑:景诗怡、陈丹黎、刘芝佟、徐芷怡
责编:余佩
审稿:黄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