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积累,并被迅速排斥的“丰富经验”
前言:本文在努力尝试阐述一种现象,观点没有什么数据支撑,就是凭经验谈一下经验的问题。所以说的也不一定对,别太当真。
01
小孩子借助自己的手指,最早学会的数字是1-10,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的数字世界里只有1-10,其他比10更大的数字他认知不到,或者最多只会认知为“更多”,具体多多少,是12还是19,还是20、30,他就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了。
后来我们上了学,要介绍自己的能力,我们常用大三大四、研一研二、围棋1段、钢琴3级……
如果要找工作,我们通常会用类似“创业公司2年”、“滴滴2年”、“视觉设计3年”的方式来概括和介绍自己。
用人单位的HR也会在招聘平台上录入对工作经验的基本要求,这个“经验要求”的字段特别有意思。它的通用划分方式是“经验不限”、“1年以下”、“1-3年”、“3-5年”、“5-10年”、“十年以上”。
我们的人生被1-10这10个最简单的数字统治着。那个初学数字的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一直跟这几个数字较劲。如果你能跟他交流并提前告诉他,他一定会选择拒绝这个数字魔咒的人生并跟你说:MD老子不干了好不。
鸣人6岁学习忍术,3年学会了螺旋丸,
10年后掌握了仙人模式,成为了高级专家 P8
02
在互联网行业,我最近不得不承认一个现象的普遍存在,那就是:
(以设计师为例)工作经验带来的职场附加价值,1-7年呈递增,7-10年呈递减,10年以上 急剧归零并变负。
自己造了一个名词,解释一下:
年经验附加值:因为工作年限的累积,带来的雇主对你的额外认可度。随着年经验附加值的变化,找工作或者在职场上的加分项/减分项也会变化。
栗如,柴同学与林同学专业能力、工作能力差不多,都达到了高级设计师的要求,两个人都积极认真,不同的是柴同学工作9年了,林同学工作5年了。那么柴同学的年经验附加值为较低,林同学的年经验附加值较高,那么林同学会优先被录取和培养。
再例如,如果同时还有一个木同学也是资深设计师竞争这个岗位,但是工作12年了,项目经验更加丰富,做过的项目数量是林同学的好几倍。那么木同学在和柴同学和林同学竞争的过程中,会连面试的机会都拿不到。因为工作的年限超出要求范围,年经验附加值为负数,HR不会打开他的简历。
基于上述情况,我得到了这条诡异的经验价值曲线:
这七年的一切,也许只是我们的本能。
春野樱6岁学习忍术,14岁晋升中忍,17岁晋升上忍。
相当于7年升P7,11年升P9
过往的经验对于变化万千的互联网世界来讲,可能是无效的;
数据驱动型的工作方法,让大家看到了数据的力量,相比不确定的经验,大大家更相信确定的数据;
信息和知识的获取更容易了,过去很多所谓经验的东西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对信息和知识的掌握;
用户在年轻化,年轻用户是互联网的原著民。他们在网络上贡献者DAU和逐渐变大的消费力。
你是否能做到持续 update?
如果你跟比你小5岁甚至更多的人一起竞争,你能发现并凸显自己的优势吗?
如果你的老板比你小5岁甚至更多,你能证明自己的价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