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艺术家》·巫子强作品赏析

2015-08-08 编辑部 人民时代艺术院




《人民艺术家》

发现艺术之美

追溯艺术之魂

呈现艺术家的创造与灵性

分享艺术家的思想与学养






巫子强

Wu ZIQiang

1939年出生于云南昆明,回族,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55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附中,196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1986年调入贵州民族学院任艺术系主任。




主要成就

在全国及省内各刊物发表作品300多幅。1978年作品《梵净山蘑菇石》为北京人民大会堂贵州厅所画并收藏,还被载入《中国少数民族史》回族画家栏中及各种名人画家词典中。部分作品被台湾九鼎画廊、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画廊和个人收藏。



艺苑耕读 子强不息

文\皮远乡




2010年金秋,我的母校四川美术学院建校70周年。

春华秋实,薪火相传。数十年来,在川美的怀抱里,多少青年学子度过了他们如歌的青春岁月,成长为祖国需要的艺术专门人才。

校庆期间,来自天南海北的20世纪50后、60后、80后、90后以及新世纪毕业的一代代校友,欢聚于虎溪校区:满园桃李同贺寿,白发青丝共吹烛。

20世纪60年代毕业的白发校友中,有一位依然精力充沛,作画不辍,充满活力,谈笑风生。学兄巫子强是也。

巫子强,回族,生于云南昆明滇池旁,得自然灵秀之浸润,自幼便喜爱上了绘画。但他的少年时期,几乎都是在战乱、动乱中度过的。他说,空袭没完没了,他儿时的记忆,全是到西坝弥勒寺去躲避日本飞机轰炸的情景。

195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当时的西南美术专科学校附中要在昆明招生,便和几位同学相约前去报考,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从此,踏上了他热爱的艺术之途。

此后,无论身处顺境逆境,无论生活跌宕起伏,无论成败得失,无论幸福困苦,他都乐观面对,泰然处之。近一个花甲的漫长岁月,他不厌不倦,矢志不渝,在艺术苑里默默耕耘、勤奋耕耘,兢兢业业,持之以恒。

生命不止,子强不息。

四川美术学院的前身是四川成都艺术专科学校。四川成都艺术专科学校又是由1940年成立的四川省艺术专科学校和成都南虹艺术专科学校合并而成,法国里昂美专留学归国的李有行任校长。该校汇聚了全国各地的著名艺术家,如:王朝闻、张大千、徐悲鸿、黄宾虹、史岩、叶正昌、程丽娜等,他们都曾先后在那里执教、讲学。

1950年,解放大军挺进西南,由贺龙担任校长的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的一批军人随大军南下重庆,创建了西南人民艺术学院。1953年,全国进行院系调整,西南人民艺术学院的美术科和四川成都艺术专科学校的绘画科、应用艺术科合并,成立西南美术专科学校,1959年,正式更名为四川美术学院。是川美奠基的黄金年代。

校园内,一遍人才荟萃、热情学习的景象:部队来的或已转业的美术军人,应届毕业的青年学生同处一堂,听着西装革履的美术专家,或穿长袍的教授讲课,在他们指导下画作业;虽然一个班上,部队来的“调干”学生,比同期考上的中学生年龄可能大一倍,他们甚至比有的老师的年龄都大,但尊师爱生,相处和谐,教与学相得益彰。西方艺术、革命艺术,传统文化、新文化,各种艺术观点、思想交流、碰撞、融合,校园学术气氛分外自由活跃。

在这样的环境氛围里,巫子强从附中升到本科。

在校时,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当选为学生会的主席,热心组织着校园里的各项文体活动。当年,川美有各种兴趣组:足球、篮球、舞蹈、合唱,玩杂技、唱川戏、演话剧,我们居然还组成了一个单管编制的交响乐队!每年的元旦新年晚会,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节目丰富多彩。

这些活动自然都有巫子强的付出。

他的身影,更多地出现在球场上。他担任过川美足球队队长、田径运动队队长,管理各球队的学校运动队队长,领全院学生做早操⋯⋯四川美术学院运动队参加“1959年重庆市建国十年体育先进单位及优秀运动员代表大会”获奖,他功不可没 。

德智体全面发展,既是教学要求,也是每个学生努力的目标。

在四川美术学院,巫子强经过九年严格的专业训练,打下了坚实、深厚的绘画基本功。196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毕业创作《日日夜夜》入选“全国高等美术学院1964年毕业生创作成绩作品展”,并发表于当年的《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

本科毕业,巫子强响应党的的号召:到农村去!到基层去!于1964年去贵州省铜仁县文化馆工作。在铜仁,他曾担任过县文化馆馆长,县文化局局长、铜仁地区文联主席等职,其工作之勤勉可以想见。二十二年后的1986年,他调入贵州民族学院工作,担任艺术系主任一职。现在,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民族学院艺术系教授,贵州省文化民族协会常务理事、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巫子强已把贵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不管工作如何变动,始终扎根贵州高原。五十年来,他以高涨的创作热情,画贵州雄奇秀丽的山川,画贵州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创作灵感如涌泉;他用手中的画笔,反映时代的发展,描绘生活的变化。半个世纪的耕耘,硕果累累。

这些年来,他发表了油画、国画、年画、连环画作品300余幅,油画作品《日日夜夜》、《无辜者》、《小鬼》、《睛》、《百鸟衣》等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内展览,并多次获奖。传略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家名人大辞典》、《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家》及《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等辞书。

这些年来,他获奖无数:1978年,获全国科普美术作品展览三等奖、贵州省科普作品展览一等奖;1979年,获贵州省第二届科普美展一等奖;1977年至1983年,在历次贵州美术作品展览中获优秀奖、佳作奖、三等奖多次;1991年,获贵州美术作品展览一等奖;1995年,获贵州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览一等奖;1996年,获贵州省美术作品展览获一等奖;1996年8月,获全国大学生书画大奖赛(特邀)伯乐奖;1997年4月,获“迎接97香港回归”中国书画作品大奖赛优秀奖;1998年,获贵州省美术作品展览佳作奖;2002年,获首届全国高校华夏书画展金奖;2003年,作品参加第三届中国油画展,获贵州优秀奖。⋯⋯

他的作品,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宁夏回族自治区、四川美术学院以及加拿大等国家及台湾、香港等地区私人藏家收藏。

五十年来,巫子强还以大量心血潜心教书育人,为贵州美术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中青年画家,曾获全国大学生书画作品大奖赛伯乐奖。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巫子强数十年忘我的投入,不懈的努力,不知疲倦的写生,殚精竭虑的创作。

他的一位学生在参观他的画室后感叹地说,巫老师的画室里放满了他的作品,有些是完成了的,有些还是“半成品”, 按巫老师的说法是:都立在那里,“想画哪张画哪张”。这就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画画几乎占有了他的全部时空,他时时刻刻都处于创作状态中。

从20世纪60年代初直到“文革”爆发,那些年,虽然也有一些运动,还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但在四川美术学院,教学、学习、生活,依然秩序井然。

巫子强学的是油画专业,而且是“罗派”。

这就不能不提及20世纪50至60年代,中国现代油画艺术发展进程中一个意义深远的历史阶段。

受那时的国际环境所限,我国的美术教育,主要按照苏联美术学院的教学模式进行,川美也不例外。具体来说,就是引进了整套的契斯卡科夫素描教学体系,整套的教学计划、大纲,系统理论及作品参考。

当年,国家相关部门奉行的文化策略是“请进来”、“走出去”。除派出留苏学生外,在1955年-1957年,国家委托中央美术美院承办了由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执教的“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简称“马训班”。之后,罗马尼亚著名油画家、版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埃乌琴 · 博巴应中国文化部邀请,于1960年至1962年间,在浙江美术学院,即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开办了“埃乌琴 · 博巴油画训练班”,简称“罗训班”。

川美的魏传义老师在“马训班”毕业,回川美执教,他教的油画专业班学生被同学称为“苏派”。1962年,夏培耀老师在“罗训班”毕业,他执教的油画专业班,便被称为“罗派”。于是有了“苏派”,“罗派”之分,川美油画、油画教学不再只有苏联一种风貌了。

马克西莫夫毋庸置疑是一位不能被新中国美术教育发展史遗忘的画家和教育家,“马训班”对推动新中国油画教育与创作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至今广为人知。但让人稍感遗憾的是,因博巴的艺术观念与当时的主流文艺思想有一定距离,他强调艺术个性化的主张又使学生们艺术风格各异,加上之后未曾举办大型画展来展示他们的成就和风格特色,多年来鲜为大众认知。

罗马尼亚艺术属于欧洲体系,20世纪的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等现代主义的每一次浪潮,都曾影响罗马尼亚艺术家,每个罗马尼亚画家, 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经由夏培耀老师的教学实践,博巴的造型方法、表达方式、学术思想以及文化理念、让巫子强及其后学深受启迪,获益匪浅。

更好地贯彻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举办“罗训班”的目的,直到几十年后的改革开放时期,才终于得以真正体现。

“罗训班”对中国油画的影响同样是不能忽略的。

2008年5月23日—24日,由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江水如蓝——博巴油画训练班文献展暨学术研讨会”在嘉兴东栅当代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此次展览,使这个雪藏了近半个世纪的艺术群体终于得以首次集体亮相。2009年10月20日,时值中国与罗马尼亚建交60周年,在浙江美术馆,隆重举办了“博巴油画训练班”文献展、座谈会,同时举行了博巴油画训练班博巴学员作品集体捐赠仪式。博巴和他的“罗训班”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2014年春天,川美的“罗派”传人——在夏培耀老师召集下,重聚川美校园,忆当年,谈感受。巫子强赴渝“开会”回京,兴奋地给我们这些老校友讲起“罗派”们的雄心壮志:搞创作、办展览、出画集,似乎又回到了当年的青春岁月。

作为油画艺术万千风格的一种,“罗派”油画艺术的星星之火,一直在悄然相传。从巫子强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不仅是“罗派”油画艺术 的传者,更是它的出新者。

艺术忌单一,尚多元。俄罗斯美术对中国油画的影响达数十年之久,有它应有的位置。在我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也不能忘记博巴。他坚持艺术的现实性,在我国任教期间,创作了大量反映我国人民生活的作品。他强调民族文化的主体性,艺术创作的主观感受,他的艺术,在学理上超越了传统的模式和苏派的框架。他注重发挥色彩与线条的表现力,深沉粗犷的画风,结构严谨,笔触生动的鲜明个性,他的坦诚、努力,他追求自由的艺术灵魂,已在如巫子强这样的一代代后学的艺术生命里生根发芽。

巫子强的毕业创作《路灯》,反映的是火热的建设场景。在山区公路的路口,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工人,右手举起信号灯,正在指挥满载建设物资的一辆辆大货车通行。(请修改补充)

2009年,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画集《当代中国画坛精粹——巫子强》,收入了他从20世纪70年代直到新世纪的代表作品。1972年创作的《分秒必争》、《农机训练班的早晨》,1974年创作的《流水不腐》,1974年创作的《向白求恩同志学习》、1979年创作的《奠基者》等作品属于主题性绘画,分别表现了部队官兵和少数民族兄弟抢修被泥石流、洪水冲毁的公路,干部下乡劳动,少数民族女孩勤奋学习农机知识、技术,中国医疗队援非,为非洲人民送医送药,亲如家人的画面。色彩朴实无华,透着温暖。现在看起来,犹如回味历史,那些年、那些事,都为我们这一代人所经历、所熟悉,分外亲切。

1981年,巫子强为人民大会堂创作了大型油画《梵净山》。

他的画笔,继续描绘人物,1981年创作了《艺苑新秀》、画的是贵州少数民族学生学画的情景,1983年的《篆刻家》,1981年画的《伴侣》和1984年的《雨花》,严格划分起来,是人物风景。之外,他还把画笔伸向了大自然美景,画了许多风光题材的作品,如:《玉龙雪山》、《咸宁的山》、《阳光下》、《五月天》、《秋》、《雪》、《梵净之巅》等等。仰望《玉龙雪山》,蓝湛的天空,雪山顶上欲飞的那一抹淡淡白云,顿生圣洁之感。熟悉的《小街》,开着野花的乡野之《路》,色彩斑斓的《高原荞麦地》,秋阳下的《古老的磨房》,皆色调有别,情趣各异。

20世纪90年代到新世纪,巫子强笔下表现的对象更为多姿多彩,人物,风光、静物,创作、写生,写实、象征,深人地刻画,概括地表现,他的艺术视野更加开阔,涉及他所感受到的美。表现手法上,他也进行了中、西结合的有益尝试。他的作品,更加强调结构、造型、色彩的表现性,形式的内涵以及视觉的感染力,艺术的旨趣。

他以贵州的少数民族为对象,创作了系列人物画:1998年创作的《苗家节日》,2001年创作的《普天同庆》、《飞向世界的歌》,刻画深入、细腻,极其写实。1996年创作的《古老的传说》,1997年创作的《瞻仰》,1999年创作的《傩戏》,象征意味十分浓郁。

这期间,他有不少静物画问世:《剑与盾》(1989年)、《清白人家》(1997年)、《神像》(1989年)、《静物1》(2005年)、《 静物2》(2007年),等等。这些静物画,是写生,又不完全是写生,含有不少创作加工成分。《神像》画的是贵州少数民族的傩戏面具,超写实的表现手法,赋予木质傩戏面具强烈的质感和神韵,令人肃然起敬。

前不久、子强学兄邀我去到他在北京的家,一看,家里也全是他的画。他说,这些都是他“夜以继日”画出来的,“夜里睡不着,就起来画画。”我劝他注意劳逸结合,他说他精力充沛,不画难受。

真得感谢他夫人小郑,几十年来,默默为他奉献,为他的艺术奉献。看来,他的画笔是永远放不下的了。

巫子强自觉地汲取了“罗派”的艺术思想、描绘经验,与自我的观察、体验,文化情结、人生际遇联系起来;同时,又在艺术实践中,广采博纳,善取诸派之长,拓展了油画艺术的表现力,开出了新的花、结出了新的果。


油画系列作品赏析:



巫子强 布面油画 80cm×130cm


高原上 巫子强 布面油画 80cm×130cm


雄关 巫子强 布面油画 80cm×130cm



大山深处 巫子强 布面油画 80cm×130cm


在高原上 巫子强 布面油画 80cm×130cm


腾格尔湖 巫子强 布面油画 80cm×130cm



大地锦绣 巫子强 布面油画 80cm×100cm



林中晨光 巫子强 布面油画 100cm×110cm


澳大利亚森林 巫子强 布面油画 155cm×155cm



北京的冬雪 巫子强 布面油画 80cm×130cm



根深叶茂 巫子强 布面油画 155cm×155cm


普天同庆 巫子强 布面油画 160cm×155cm



飞向世界的歌 巫子强 布面油画 176cm×115cm



老宅大门 巫子强 布面油画 110cm×100cm


阳光洒进画室 巫子强 布面油画 80cm×65cm


神像 巫子强 布面油画 176cm×150cm


中华民族最后的吼声 巫子强 布面油画 135cm×180cm




转载自《人民艺术家》2015年第5期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中心,点“识别”即可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