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05-25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人民时代艺术 | 发现艺术之美  | 追溯艺术之魂



怀素,人称之为“狂僧”。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他的书法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而法度具备。





不拒酒肉的醉僧

怀素10岁时“忽发出家之意”,剃度为僧。虽是僧人,却不遵从清规戒律,照常喝酒吃肉。他想做僧人,也不愿舍弃酒肉之乐,想来这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世间双全法,他比济公实践得还要早。


怀素生逢李唐王朝的盛世,这位“零陵僧”,不为佛界的清规戒律所束,在长安写下《食鱼帖》: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书,实疏。还报诸君,欲兴善之会,当得扶羸也。九日怀素藏真白。直陈自己整日喝酒吃肉,虽为常流所笑,仍然我行我素。怀素生性嗜酒,“酒”使他热血贲张,禅宗的超越精神自然地与“酒神精神”融合一体。


食鱼帖


小资料:


1999年春日的一天,两位衣着素朴的男士来到北京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他们不露声色,拿出几件一般的藏品后,才说:

“我们还有一件东西。”

“什么东西?”嘉德工作人员问。

“怀素。”

“不可能。我们从来就没见过真怀素!”

“我家是真的。”来者从容地说。

嘉德公司请专家对来人拿出的画作几经认证,最终认定为是《中国美术全集》上登载过的青岛市博物馆的那幅《食鱼帖》。

怀素作品很多,但时过千年,留下的已是凤毛麟角,公认的怀素存世墨迹只有四件,分别是上海博物馆的《苦笋帖》、台北故宫的《自叙帖》、辽宁博物馆的《论书帖》和这次突然露面的《食鱼帖》。

然而这件作品却流拍了,《食鱼帖》流拍时正值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低谷时期。到如今已经18年了,这幅作品也一直没有再在拍卖场上出现。

如今它藏在何处呢?






怀素练蕉

怀素年轻时,书法在于“不师古”。按照中国的笔法传承,他还“不得法”,还处于正统书法的门外。传说他学习草书的经历十分感人,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


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蕉叶代替纸张来练书法。


由于怀素没日没夜地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他又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


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他还为自己的居所起名为“绿天庵”。


不仅如此,他还乐于求教。怀素长途跋涉到长安去寻师访友,然后探索出自己的狂草书风,用他自己的评语来说是得到了“草书三昧”。他的书风来自于“豁然心胸,略无疑滞”。


他也能做诗,与李白、杜甫、苏涣等诗人都有交往,也好饮酒。李白有诗赞美怀素:“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用最精炼的比喻来形容怀素莫过于“惊蛇走虺,骤雨旋风”,从中可以领略怀素书法之神奇。


苦笋帖


怀素《苦笋帖》,绢本墨迹,两行十四字: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书法俊健,墨彩如新,直逼二王书风,是怀素传世书迹中的精彩之笔。清吴其贞《书画记》评:“书法秀健,结构舒畅,为素师超妙入神之书。”即“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清吴其贞评:“书法秀健,结构舒畅,为素师超妙入神之书。”《苦笋帖》是可考的最早与茶有关的佛门书法。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颠张狂素

怀素晚于张旭,对于张旭,坊间传言甚多。据传,他平时酗酒,每当饮酒大醉后,就呼喊狂奔,然后下笔书写。有的时候还会以自己的头发蘸墨书写大字,醒来后得到神来之笔,世呼“张颠”。


怀素写书法时的状态是怎样的?张谓的诗是这样描述的: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戴叔伦说:“驰豪骤墨剧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说明怀素在创作时,类似手舞足蹈,非常迅速,非常兴奋,也非常夸张。一笔书来,一气呵成。


怀素创作书法时一定要喝酒,酒至半酣、甚至醉酒的状态,才能技压四座。戴叔伦诗云:“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钦佩之余,问怀素创作的奥妙?通俗点说,就是问他“您为什么要这么写?”怀素答:“写作之前我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写。”结论是惯性使然。


自叙帖


《自叙帖》曾经南唐内府、宋苏舜钦、邵叶、吕辩,明徐谦斋、吴宽、文徵明、项元汴,清徐玉峰、安岐、清内府等收藏。墨迹收藏于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据曾行公题,旧有米元章、薛道祖及刘巨济诸名家题识,已佚。宋米芾《宝章待访录》、黄伯思《东观余论》、清安岐《墨缘汇观》等著录。上海延光室、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

《自叙帖》首六行早损,为宋苏舜钦补书。帖前有明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序”四字,后有公元940年(南唐升元四年)邵周等重装题记。宋苏辙、蒋璨,明吴宽、李东阳,清高士奇等提拔。钤有“建业文房之印”、“佩六相印之裔”、“四代相印”、“许国后裔”、“武乡之印”、“赵氏藏书”、“秋壑图书”、“项元汴印”、“安岐之印”、“乾隆”、“宣统鉴赏”等鉴藏印。

《自叙帖》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书的代表作。明文徵明题:“藏真书如散僧入圣,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轨范。”明代安岐谓:“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





一字千金《千字文》

公元七九九年,年过花甲的怀素在故里零陵写就这件小草千字文。此作为绢地,共八十四行,一千零四十五字,末署“贞元十五年六月十七日于零陵书时六十有三”,故称其为小字贞元本。在其传世墨迹中,此作极为珍贵,并有一字一金之誉,故又名《千金帖》


此书平淡闲雅,笔墨意趣老辣稚拙,为其晚年代表作。此帖明代为文征明所藏,清末为六舟僧达受所藏,又归徐少圃收藏。帖前有文嘉、宋翠、毕秋帆、六舟等题签,帖后有文征明、文嘉、王文治、何绍基、阮元等来多名家题跋。这卷墨迹,规格为纵二十八点六厘米,横二百七十八点六厘米,为台湾林氏兰千山馆收藏,现寄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小草千字文(局部)

怀素晚年患有“风疾”,可能是“类风湿”,或者是“风湿性关节炎”。他拿笔的时候,有强烈的疼痛感。他留下的《小草千字文》,用笔如“冬树枯柴”,只能当作苦行僧,信笔的“寒涩”之作。


如果说,怀素青少年时期的书法凭借的是艺术直觉。那他三十岁以后的艺术探索,则是在艺术传统中求索。而中国书法的历史传统就是笔法传承,笔法则是魏晋书法的“核心机密”。


怀素的一生纵情快意,真正获得了自由。他将心情与感受放在了他的书法中,不仅是在书写记录,更是将艺术发挥到淋漓尽致。要说放飞自我,谁能如他一般纵情人间。






-推荐阅读-

点击下列标题 阅读更多精彩人物故事

陈洪绶 | 宋徽宗 | 马蒂斯 | 叶嘉莹 | 黄永玉

苏轼 | 千家驹 | 张叔平 | 沈殿霞 | 石鲁 

达利 | 武则天 | 十大文人 | 郎永淳 | 李佩 | 徐志摩

苏曼殊 张幼仪 | 张裕钊 | 木心 | 萧红 | 韩素音

 吴清友 | 台静农 | 赵元任 | 鲍勃·迪伦 |吴健雄


人民时代艺术院

发现艺术之美

追溯艺术之魂

呈现艺术家的创造与灵性

分享艺术家的思想与学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