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孩被父亲拴坟场:为什么总有人不经考虑就敢做父母

2017-02-23 夏苏末 思想聚焦

文/夏苏末



收到微博推送的一条新闻,看标题已经悚然,看完内容更是遏制不住心底的愤怒:为什么总有人不经考虑就敢做父母?




大年初一,两岁的小女孩点点被自己的父亲拴在外婆的坟头,年幼的点点身后背着纸板伤心哭泣,天寒地冻,她全身被冻得发紫。


点点的哭声引来了附近的村民,他们发现了点点并报了警。民警将点点带走,然后找到了她的母亲。


关于这一切事情发生,点点的母亲解释说:“前夫这样做是为了逼自己现身,达到复婚的目的。”


这对怨偶之间的爱恨纠葛我丝毫不感兴趣,只是痛心:为什么成年人之间的轻率选择,最后却是年幼的孩子在承担后果。



去年年底,大学同学闹离婚,他们的孩子刚三岁。


离婚的时候,女方表示要全部存款和一部车,坚决不要孩子。


他们的女儿从出生到现在一直由同学的父母照顾,孩子的母亲只负责每天陪孩子入睡。两人离婚后,孩子跟着奶奶入睡。三岁的孩子,内心十分敏感,尤其父母频繁在她面前争吵,直到分道扬镳,孩子已经小心到单独跟父母相处的时候,绝口不提另一方。


后来爷爷重病入院,孩子被母亲接去照顾。


孩子的爷爷去世后,奶奶和父亲重新去接孩子回家。


孩子的母亲正因为离婚时的冷血表现被周围的人到处议论,声名不佳,出轨的对象也与她分手。


她在一番权衡之下决定复婚,我同学不肯,她就拿孩子做要挟,声称不复婚不让见孩子。


交涉之后,同学还是接到了女儿,他们回到家里,孩子抱着奶奶的腿一边哭一边哀求:“奶奶,求求你了,你让妈妈回来吧,我好想回家。”


孩子还告诉他们,在外婆家,玩具和零食都是弟弟的,她不能动,弟弟还经常打她,妈妈也不喜欢她,说她很麻烦。


孩子的奶奶听得心痛,跟同学商量:“要不为了孩子,还是复婚吧。”


我同学本来还有些犹豫,当他听到女儿在前妻家居然是这样被对待时,简直怒发冲冠,坚决不肯复婚。


前妻迟迟等不到回复,立刻变了态度,下班以后带了一群人把孩子抢走了,还把我同学揍了一顿,然后迅速跑掉了。


同学报了警,然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剥夺对方的抚养权和探视权。


大人之间硝烟弥漫的战争结束了,然后重新翻篇,各自男婚女嫁,而这场争夺战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却会跟随她一辈子。


他的女儿不爱出门,不爱说话,一直到现在都没办法正常入园,极度缺乏安全感。



美国心理学家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里说过:“在稚嫩的孩子心中,父母就是他们的上帝,神圣而威严。孩子缺乏其他的模仿对象,自然会把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全盘接受下来。如果父母懂得自律、自制和自尊,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会把这样的生活视为理所当然。而如果父母的生活混乱不堪,一塌糊涂,孩子也会照单全收。”



点点的父母,在她几个月大的时候离婚,母亲带走了姐姐,点点跟着父亲。后来父亲另娶,没过多久,对方悄然离家出走杳无音信。如今,无业游民的他用把点点拴在外婆坟头的极端行为要求与前妻复合,显然生活毫无自律可言,做事缺乏起码的自制力、尊严和理性。


我们都知道,父母的爱是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动力,充满爱的家庭教育会带来幸运,即便家境贫穷,生活条件窘迫,只要有爱存在,孩子就能健康成长。只是生活中很多孩子未必有这样的运气,在豆瓣上有个叫“父母皆祸害”的小组,里面聚集着许多像点点这样从幼年起就遭受父母的遗弃和忽略的成年人,他们从小就缺乏安全感,长大后仍旧对未来充满恐惧,大多数人都有神经官能症。


童年不能承受之重的创伤,在他们幼小的心灵发展出一套特定的心理预防机制,扭曲创伤事件的真相,将其变的可以被自己所接受,保护他们度过那些可怕的童年灾难。同时,当时的创伤体验也会变成心理脓包,被压抑到潜意识中藏起来,直到他们长大后,再一次遭遇到和童年类似的创伤时,被潜意识藏起来的“脓包”就会被触动,并表现出相应的神经症或人格失调症,最常见如抑郁症、强迫症和社交焦虑症。


他们要么做任何事都缺乏自信,缺少勇气,自卑地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及别人,以至于常常做出错误的决定,然后又陷入“我本可以”的懊悔中;要么为了躲开责任带来的痛苦,甘愿放弃选择的权利,仿佛自己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自己所有的行为都是迫于外界压力的无奈之举。他们习惯于把童年时期那些感知世界和对世界做出反应的方式,照搬到成年后的环境中,结果生活上总是不如人意。


虽然很多人在成年以后,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可以勇敢面对童年那份不能承受之痛了,但是修复自己心灵的过程很艰辛,有些人为此付出十几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勉强摆脱童年的创伤。



失败的家庭教育,不止出现在离婚的父母身上,其实有很多正常家庭的父母也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正确的认知。


有些父母贪图省事,缺乏耐心,动不动就用威胁去管束孩子:


“照我说的话去做,否则我就不要你。”


“不许动那些东西,跟你说多少次了。”


“别人能做到的事,你为什么不可以!”


……


这样的父母把爱心丢在一边,没有耐心花费更多时间去分析孩子的心理需求,用控制取代正确的引导,最后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没有安全感,行为也愈发叛逆。


我的瑜伽教练尚尚也是位单亲妈妈,我特别佩服她。


尚尚本来是一所学校的老师,孩子一岁半的时候,她发现老公出轨。尚尚上前质问,结果却被老公家暴,从那天起她的生活就陷入了无休止的争吵和家暴中。


尚尚要求离婚,渣男坚决不肯。


后来小三怀孕,尚尚再次谈起离婚,这次对方没拒绝,只是要求她净身出户且不允许带走孩子。


尚尚说除了孩子什么都可以不要。


渣男却要挟她:“敢跟我抢孩子,我就弄死你全家。”


心灰意冷的尚尚在家人的劝说下,为了离婚妥协了。


三个月后,尚尚发现儿子性格变化很大,不敢大声说话,说话的时候害怕看别人的眼睛,性格也怯懦了很多。以前他最喜欢去儿童游乐场,现在即使去游乐场,孩子也不敢放心玩耍,几乎每隔一分钟就要确认妈妈是否在身边。


儿子的变化让尚尚难受极了,这次她没有妥协,而是跑去跟前夫据理力争,坚决要求把孩子带走,其中的过程自是复杂而艰难,好在结果不坏,小三生了儿子,前夫便没再继续跟尚尚争抢孩子。


尚尚把儿子接到身边,发现孩子睡觉很不安稳,而且特别粘着她,吃饭、喝水、上厕所都要妈妈陪着。


有时候,尚尚把孩子哄睡之后工作,孩子总会在不久醒来,一旦看不到妈妈就立即放声大哭,尚尚怎么哄都无法安抚他悲伤的情绪。


周末的时候,尚尚带孩子去亲戚家,孩子怎么都不搭理人,只是牢牢地抓着妈妈的手不放开,母子俩如同连体一般。


尚尚带孩子去医院做检查,心理医生说这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根本原因是与母亲的被迫分离给他造成极大的伤害。


医生建议她平时多用言语和行动表明对孩子的爱,多陪伴多做亲子互动。


尚尚觉得特别自责,她特别渴望能用自己的爱去修复孩子的创伤。然后,她做了一个任性的决定,辞职带孩子去旅游。


从孩子两岁到五岁,尚尚每天陪着孩子,去各地旅游,一起徒步,一起爬山,也在家里休息,一起做饭,一起手工。每天晚上,尚尚会跟孩子讲绘本和早教故事,也会跟孩子随意聊天,无论做什么都始终跟孩子保持平等的关系。


三年的时间,孩子的巨大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


她的儿子很有礼貌,嘴巴很甜,情商很高,会帮尚尚分担家务,会给尚尚捶背揉肩,经常不吝啬对妈妈的赞美。


现在孩子不仅能独立做事,还会帮妈妈招待客人,如果妈妈有事外出,他也能淡然接受,一个人在家自娱自乐。


我对尚尚说:“你真伟大!”


她连忙摆手:“我只是在弥补自己的错误,我们每个人都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们在生活中,对于孩子的问题,很多父母表示束手无策,从发现问题到之后的很多年毫无任何举措,只是一味忽略,甚至以船到桥头自然直安慰自己,内心深处渴望问题能自行消失。


想想可能吗?


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没有足够的耐心。



我们之于婚姻,每个人都拥有随时转身重新开始的权利。


生命之于孩子,却只有一次,而且出生就是一辈子。


如果你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没有储备足够的爱和耐心,请一定不要轻率地做父母。


就像电影《超脱》里说的那样:“在试图成为父母之前,人们应该先确定自己达到那个标准,别在家做实验。”



*作者:夏苏末, 简书签约作者,曾经公务员,如今自由身。代表作《将来的你会感谢现在没有放弃的自己》,微博@夏苏末z。公众号:夏苏末

回复“46”,可查看另一篇精彩文章《不想孩子仇恨你一生,你只需做到这两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