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倘若“补习无罪”,那有罪的是谁?

2017-06-03 思想聚焦

学而思在成都遭了次殃,群众们关于补习这件事又再一次集体高潮了。


有人说,像这种疯狂的补习班,就应该关掉。


有人说,我们家孩子坚决不补习,这种行为不健康。


甚至又有人拿补习风潮来加以延伸作怪,把素质教育又夸上了一通,说现在补习种种问题,都是考试制度的锅。


听得我都替补习这哥们委屈。


是,现在很多地方,补习班风气是不好。全国的每一个城市,都遍布着大大小小的补习班,相当一部分补习班,租着消防安全不合规的破烂楼房,为了省成本,安排几十个孩子挤在一间破旧的教室里,夏天不给开空调,老旧的电风扇在头顶嗡嗡作响,汗臭味在课室里弥漫,孩子们一边听老师平板的语调讲课,一边吸着粉笔灰精神涣散,两眼黯淡无关。



这是大部分补习班情景的真实写照。


当然,糟糕的还远不止这些。我的小侄女,住在广州,早上七点出门上学,下午五点半放学,塞车一小时回家,吃个晚饭一个小时,出门再塞一个小时去补习班,上一个半小时课,再塞一个小时回家。上课一小时,塞车两小时,不累垮才怪呢。生日的时候,我这小侄女偷偷告诉我:叔,我的生日愿望,就是以后都可以不再去补习班。


听着就心酸。我跟她说,要不叔跟你妈说一说,以后别补习了?


她想了想,说,补习还是要的,就是如果能在家补习,就好了。


看,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补习不是问题,问题是怎么补习。


补习这事,本身是没有错的。它确实可以弥补并且提供学校上课所不及的缺处,在学校,每个学生的水平不一样,老师也不可能做到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那么,补习就有了它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帮好的学生做进一步提升,帮差的学生补漏,只要存在学习水平的差异,补习就有它的发挥余地,并且成为一个教学资源的合理补充。如果没有补习机构,恐怕家长孩子要哭得更厉害。别说这现象只有中国才有,其它国家都有,日本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补习,有竞争,就会有需求。


既然补习本身是无罪的,那有罪的,该背锅的,是谁?


说回我们家小侄女的事。我后来和她妈商量,说,孩子不想去补习班上课,你们接送累,孩子奔波也累,环境还不好,学习效果只会越来越差,要不,你们换个补习方式?


嫂子两眼一瞪:说得容易,除了去补习班,我们还能去哪补习?


这句话,估计才问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不去补习班了,那我们还能去哪补习?总不能不补啊!


请个家教?好的老教师不肯上门,本地又不好找厉害的大学生,更何况,最近家教老师性侵事件那么多,万一就发生自己孩子身上,那该怎么办?


好吧,不请家教,不去补习班,那还能去哪?



纠结了很久,嫂子最后帮孩子报了掌门1对1,在网上挑了个中大的老师,每晚窝在家里走互联网一对一补习路线了,开个笔记本就能用客户端和老师对话上课。开始还忐忑不安,说不知道网上补习靠不靠谱,看不见摸不着的,上到现在几个月了,大人小孩都挺高兴的,轻松又有效果,逢人就安利。


那之后,我家小侄女,就再也没有跟我抱怨过补习的事。



说这些,虽然是来洗白补习,抨击线下补习班和家教不好的,但说实话,如果不是时代发展了,或许它们也没有像现在这样显得那么糟糕。


那些年,没有互联网,没有电脑,孩子的入学竞争也还没那么激烈,信息没能完全流通放开的年代,或许也有那么些老师对学生不好的事情,也不会像现在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人尽皆知。那些年,城市交通工具的扩张也没有现在这样厉害,不至于一百米堵二十分钟,孩子上下学去补习,也不像现在这样累。


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然会出现新的适应需求的方式,以淘汰掉某些老旧陈腐的事物。


补习就是如此。


既然补习是必然的,那么,眼前有那么一种补习方式:不用出门,在家用电脑甚至用平板就能上课,像掌门1对1那种,提供来自清华北大交大复旦这些名校的老师,一对一地教你学习,帮你做学习方案,围着你一个人转......



有这样的选择,我怎么还会愿意呆在闷热发霉的补习班里,听不知道哪里来的老师念课本(只不过比学校课堂里的念得快一些),还要忍受上下班奔波的辛劳呢?


倘若补习无罪,非要把这锅甩给谁的话——


那就是世间永恒的优胜劣汰定律,让旧的补习方式缺陷无限暴露。


好的一点是,它也给了新的补习方式让道开路,让补习方式变得更加适应孩子的未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