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那些分期的年轻人,现在都怎么样了?

2017-12-22 思想聚焦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522j2a5on&width=500&height=375&auto=0


《那些分期的年轻人2》

2017年深秋,一望无际的内蒙古高原气温只有5度上下。这是冬日草场凋零前放牧的最后时机。朱光远手里紧攒着鞭子,赶着家里所有的家当——200头绵羊,向延绵起伏的草原深处走去。他脑子里掠过自己想要拥有的人生。 “要继续在老家守着那群羊,接着过往下几十年么?我也没说自己有多么远大的志向,但是起码也不能在这个村子里继续熬下去。”面对我们的镜头,朱光远淡淡的说。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这是狄更斯《双城记》开头里的一段富有思辨味道的文字。用它来描述当下炙手可热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或许比较贴切。

 2013年“余额宝”上线,标志着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的开始。随后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迅猛发展,各类产品陆续上线。根据国家互联网金融分析技术平台的监测数据,目前我国共有包括互联网资产管理、网络众筹、网络借贷在内的互联网金融产品21类,2017年第二季度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活跃用户高达5.3亿,平均周活跃用户也有3.6亿。这其中网络分期消费和网络借贷的用户不在少数。


 他们是谁,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他们为什么要分期消费或借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的镜头再次瞄准了这群用户。

 2017年5月,36氪纪录片团队前往武汉、南京、重庆三地,寻找分期消费的年轻人。在纪录片《那些分期的年轻人》的镜头里,这群独立、自信、有担当的90后年轻人的消费故事,不仅引发了网民热议,还获得@共青团中央、@学习粉丝团、@央视财经 等主流媒体的关注。

 2017年10月,36氪纪录片团队辗转河南南阳、重庆、内蒙古赤峰三地,找到了另外三位有过或者正在分期消费的年轻人,记录观察着他们的生活与工作,试图进一步找到这一代年轻人在消费观念上的与众不同。

前面提到的内蒙古小伙儿朱光远,在人生低谷的时候通过互联网平台借来的500元渡过难关。而现在,他已经在赤峰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当然,也是分期贷款买的。和同龄人相比,朱光远不仅有着略为成熟的外表,还有与众不同的消费观念:借钱是一种“人情”,甚至管家里借钱也是。“我很少跟别人借钱,我跟你借了钱之后我除了还你的钱,我还要还你一份人情。我一直觉得还利息比还人情,这要舒服多了,也要容易多了”。


 和朱光远的想法不太一样的是,河南小伙李志把超前消费看作是对人生的一种投资。2016年,家境殷实长相富态的李志,用借来的12000块钱换来了7天去海南的旅费,而这次的海边之旅在他看来是对自己未来的投资——他用这个略显俗套方法,追到了心中的女神。现在,他们已经组建了家庭,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这对消费观念超前的年轻父母,仍经常使用分期的方式来进行家庭消费。


来自重庆的廖洪伟认为分期消费和家境没什么必然联系。分期消费只不过是满足当下实现理想的一种方式,再平常不过而已。2015年底,他骑着在互联网平台上分期购买的最便宜的山地自行车和队友们一起,沿着川藏线到达了拉萨。今年,廖洪伟又分期买了一辆车,不过这次不再是自行车,而是一辆四轮的SUV。


这样三位生活环境迥异的年轻人,正是中国当下千万年轻群体的一个缩影。他们消费观念的升级,带来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机会。其实每一个人在年轻时都拥有深埋心底的梦想,但大部分人的经济能力都不足以支撑梦想的闪光。与父辈们往往选择的隐忍或放弃不同,现如今的新一代更多开始选择从此刻追求自己的梦想。他们享受当下生活的美好,也同时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在移动互联网的帮助下,分期消费正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年轻人的生活,也影响着他们所代表的中国与世界。

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