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ONE的内容是怎么产生的?

2016-08-24 小饭 ONE文艺生活

题图是《编辑部的故事》剧照


这是我很久前写的一篇工作随想。春风秋雨一年四季,常常更新自己对事物的理解,都是进步。


马上ONE要成立新的内容中心,鹏总领衔。一个完全值得期许的计划正在到来。去火星,到太阳系更远的地方。


更强大的编辑和创作团队将加入其中。之后大家能看到很多优质内容,来自亭东文化(招聘详见:亭东文化内容中心“Story&Smart”计划招募英才)。

ONE的内容是怎么产生的?

by 小饭


前一阵几次出差,拜访作者,经常被作者和他们的朋友问到:你们ONE的稿子到底怎么选的。他们问的时候,我有一种被审判的感觉。因为他们有几位,稿子到过我的手,后来我抱歉遗憾地请他们继续支持。为了表面的和平,我回答说:文章都是编辑部盲选的。这个看似甩锅,实际上是真的。


好几个朋友大惊:怪不得,原来是运气不好。运气不好……我也惊呆了。我当时就意识到,他们第一时间是误会了。你当我们是福利彩票……或者是车牌摇号?还是我们编辑部蒙住双眼,让我猜猜你是谁?


不开玩笑了。今天抽空,我要说一说我们的编辑部选稿流程。因为不像其他一些ugc平台,我们是pgc的。有压力有责任,更要有担当。说这些不吹不黑,问心无愧。


1

最早开创ONE的时候,我们编辑部人很少。我来主持ONE的时候,一开始是大主编制。作为一个新产品,需要为这个产品定方向。大主编制,就是主编说了算,一切都是主编意志。其实大部分的内容平台都或多或少都是主编意志。我们这里稍稍特殊的是,有个家伙叫韩寒。这家伙能量很大,自带一个超级广告发布机。一般而言,这一类公众人物做什么都比较方便。而韩寒又是一个超一线的公众人物。我怀疑他哪怕做电商卖点亭林烤鸭,估计也能把公司卖上市。但他平时比较忙,事业版图比较多元,所以也不会亲自把意志具体传达给编辑。所以当时就有了一个执行主编的概念。


我作为这样一个角色,每天负责把控当天的内容。一开始,因为《独唱团》的关系,ONE的内容偏向于严肃。说得好听是阳春白雪。但很多读者看不懂。用户数据接连下滑,最重要的日活更是如此。我是这么考虑的,手机阅读毕竟不同于纸质阅读。节奏要更轻快一些。而且我觉得一个产品,尤其是大众产品,用户数是最重要的。所以在选稿的时候开始偏向于轻快,说人话,选择没有太多阅读障碍的作品。如果这些作品有情怀有思想当然是更好了。但确实不多见。在引领读者和迎合用户之间,要做一些中庸的取舍。我提出要与读者“分享趣味”,在大体上跟读者站在一个水平线上。可以略高,但不能俯视。简单的说,就是跟用户玩在一起。


这个思想上的转折,直接影响了ONE的内容。ONE开始变得更亲民,更偏向于生活感情,而不是政治思想和学术文化。总的来讲,我认为这个转变不是一个反思后的审慎抉择,基本上是一个必须做的调整。既然我们的受众是年轻人,为什么我们不做年轻人爱看的东西呢?这个问题的答案那么明显。何况,不讲人话的作品,毕竟很少好作品。我们从编辑成本上也不必去投入大量精力去挽救那些。当时给编辑部定的标准就是,好看好读,优质流行。在初涉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时刻,由于“亲民”的转身,我们总算留住了第一波用户。后台数据也经历了一个探底回升的状态(2012年10月8日我们开张之后,到2013年10月,日活跃有一个很明显的U型数据)。要知道当时我们没有做任何产品上的更迭和优化。面对移动互联网,我们还是一群懵懂的少年。


话虽这么说,后来反思的时候,这段时间我还是把路给走“窄”了。把ONE带向了一个青春读物。而不是《独唱团》那么高大的形象。实际上《独唱团》真的不错,尤其是大家没有看到的第二期。完美的精英杂志,又非常深入浅出。活泼可爱。反正大家也没机会看到了,我再吹一下也无妨。大家惦记她的好,除了她天资很好,一部分也是因为她英年早逝。当她活到现在,多少美人迟暮。甚至晚节不保。


ONE变成青春读物,很多人怨恨韩寒变了。是啊,他当然变了。变得更加成熟。他成熟到明白商业和科技才更稳步让社会前进。所以也变得商业。入世了。明白了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这或多或少也影响到一部分ONE的方向。但ONE内容上的“坠入凡尘”,拥抱年轻人,不是韩寒的锅。是我的锅。因为我爱这大千世界,俊男美女。而且,也许我比韩寒更早觉得商业是平凡之外的另一个答案。


我是做一款大众产品,不是做校刊,不是做内刊,我不需要取悦知识界。我只希望我和我的伙伴给更多的用户带来更多好看好读的内容。优质是底线,流行是目标。这就是ONE编辑部在2013年实行集权制的过程,ONE经历了大主编制的时代。


2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既没有美貌又缺乏才华的人。但这一类人当上了领导,在他手下干活往往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尽情发挥。是这样的,对所有同事,我希望他们更快成长。人做事情都需要空间。我给。后来我很骄傲的一件事情是,当时ONE的编辑部,后来陆续培养出了xx总监,xx总监,xx总监,以及xx总监。在ONE需要进一步发展的时候,原先的文字编辑们,都各自拥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也各自为ONE持续贡献着自己的能量。


相对来讲,我愿意去观察和考察一个年轻人的特长和兴趣。以及性取向。当然有时候会判断失误。这个在所难免。我根据对每一位编辑的观察和判断,让他们固定自己的编辑趣味。而且,放任他们加强自己的事业版图。


所以ONE的内容选择来到了第二个阶段:大责编制。我提供了一个事后审查的制度,或者说一个事后评审的机制。当时我选了一些在个人趣味上都不错,但侧重点各有不同的年轻人来做ONE的编辑。他们每周负责一天到两天内容。完全的独立。他们是当天ONE内容的国王。我只把最后一道关卡。就是不能涉黄反动。其他怎样都行。放开你们的想象,主动出击。找任何你觉得好看好读,优质流行的文章去。


当时编辑们请来了一批网红,留几手,暖小团,水果味。这一批人能在网络走红必然是有道理的。我相信有无缘无故的爱,但我从来不相信存在无缘无故的走红。他们的文章好看好读,完全没问题。我个人还特别喜欢其中几篇拥有良好情怀的文章。虽然很多人也对此颇有微词。觉得ONE不需要这样迎合读者。没事,背锅的事情我来就好了。我不但鼓励他们去找网红,甚至明星。还给设计了一个颇有诱惑力的奖金池。当周赞数冠军,给***元。当月赞数冠军,给****元。完全的市场机制。谁能搞定热门高赞文章,谁就能得到更多的奖金。就这么简单。


我也有顾虑,比如万一我们成为了《知音》,《读者》,该怎么办。对不起韩寒啊。会不会深爱ONE的朋友不再骂我们,而是提刀子来。有趣的是,真有一个读者来到我们当时的办公场地。谢天谢地,没有刀子。找到编辑,找到我。非常认真,不像是开玩笑。高声质问我们的内容选择,说,你们变了。真事。他是个热血而可爱的男孩。稍稍有些执拗。他觉得我们的青春爱情小说太多了。我们的网络热文太low了。嗯,有这个问题。后来我们,至少是我,经常最后时刻BAN掉一些实在太low的狗血爱情小说。这算是在大责编制后期的一些调整。是建议,是好的对的合适对建议,没理由不听的。


其实大责编制确实不完美,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虽然我选的这些编辑各自有各自的偏爱和趣味。薛子喜欢社科人文,少年热血,蚊子爱好古典传承,伊曼一言子棋coco相对青春爱情,相对而已,西栋相对网红。(只是一个大概,不是他们自己的趣味,有时候凑巧手里熟识的作者如此。)那么就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校园爱情的编辑因为奖金的关系,收入会变高很多。我们的社科人文,我们的传统好文,这些编辑就弱势了。赞数当时是我们唯一的答案。所以那段时间ONE上面的青春爱情是最猛的。猛到很多人完全改变了对ONE的理解和看法。但同时ONE的数据在2014年年中,攀爬到了一个顶峰。越来越多的用户来到这里,并做了停留。(也有一种说法是,那一年有一部电影的上映,提升了数据。那部电影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史上最佳的《后会无期》,此处应有加薪)。


(不过我不认为一部电影的上映会大量提升ONE的活跃。可能有影响但不会那么明显。不过这不重要。)


3

无论如何,我们赢得了日活却失去了很多老用户的信仰。朋友们都说,我以前看ONE,后来青春小说太多了就不看了。很多很多朋友。因为他们长大了,不再需要青春爱情这一类“春药”。如前所述,锅还是我的。


你们所不知道的是,后来我们增设了一个良心文的奖项。作为市场的补充,宏观调控。如果是特别好的文本,特别好的情怀和质地,就给予颁发。可是效果不明显。对编辑来说,与其争取良心文,不如争取高赞文。因为良心文的标准,实在是……谁服谁呢?大家一摸自己的心,都是良心。何况我们的最低赞其实还会被象征性惩罚,扣除小数额的当月累积奖金。(看上去是完美的激励和惩罚对不对?)谁都不想冒险上良心文。所以为了避免更深层次的不安和矛盾。作为领导我又一次开启了改革。


有时候改革是迫不得已。你知道人都是有惯性的。也就是惰性。再优秀的人也会有。一个团队需要换血和刺激,也需要进行节奏恰当的改革。于是,ONE的编辑部来到了第三个时代:盲选制度。


2013年的大主编制有些像独裁政府。2014年的大责编制有些像联邦政府。2015年开始的盲选制就有些像议会制。看上去是最现代的民主机制对不对。所以一定是进步的吧。


盲选中的编辑是怎么选的呢?还是凭自己的经验,审美,说穿了,喜好。給每一篇文章打分。但因为是综合多人打分,不会因为某一位编辑审美偏向(假如他真的很爱看青春爱情小说),导致整个产品出现偏向。我们的盲选打分团队有七八名编辑,包括几位图书部,几位版权部,自媒体部,甚至偶尔还会有电影部和音乐部同事的参与。哦,对了,大家都知道ONE现在也有电影和音乐频道了。还在茁壮成长中。总之,所有人都“蒙上双眼”……打分。具体就是去除责编和作者名,单单评选文本的质地。所有人的打分都是均等的。所有约稿,投稿(责编一审之后的稿件,约有十几篇),每周都选总评分最高的前七。非常刺激,也非常残酷。就像一场严肃的游戏。会有胜负,会有苦笑。包括我们的签约作家在内,都曾经战败于此。包括我送审的稿子也一样。大牌到XXX,也一样无法顺利通关。但凡有编辑送上来的稿子进了前七,就意味着他可以有一定的奖金。我作为主编当然是没有奖金的,但我有小部分协商权。比如,如果两篇稿子并列第七,可能我打分高的那篇文章就进入了我们的刊发序列。是不是很科学?这些奖金对编辑们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在这个制度上,基本工资低一点就不会成为问题。


这个制度保证了编辑的勤奋,更保证了编辑们对优质作品和优质作者会投入更多的维护和工作成本。我相信这么多人的盲选,而且大家都有一定的阅读和编辑训练,有一定的审美基础和嗅觉,有一定对读者和图书乃至阅读市场的判断力,综合之后,就不会那么偏了。万一你觉得十几个编辑都偏了呢?这就真没办法了, 这就是编辑部意志了。就好比一个主编或总编,总是要影响他所担责的平台。


一个编辑部,总代表了某种喜好和趣味。形成了整个产品的定位和方向。这些我不觉得会有大问题。真正的问题,一般都是人情带来的。因为文艺的软标准化,导致了人情有机会以各种名义渗透。我看到很多之前卓越的传统文学平台,后期因为人情稿的泛滥,以至于读者觉得这些烂文章怎么配得上我的时间和订阅。就放弃了。丢失了读者的平台,最后总是会以自我毁灭的方式走向死亡。我们对待读者是很认真的。对待作者也是很负责的。(上面说的都是日常选稿,后期改稿因为个案特别没办法在这里聊很多。)我们希望刺激更多好的作者写出更多好的文章,所以我们签约他们(发工资的哦),鼓励和服务他们,甚至在微信微博自媒体上花式推广他们。但在作品质量上,也不做任何妥协。这样也是为了帮助作者们成为更好的作者。有了好作者的平台,一定是会拥有好读者的。


就像一个打车平台,我们希望司机和乘客都有好的体验和服务。司机开得爽,乘客也会继续坐。作为平台才有更好的前途。作者读者和平台的关系不外乎如此。在怎样建立一个更加科学的盲选制度上我们煞费苦心(也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bug,都在修复之中),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为大家提供一款更好的阅读产品。


希望一切继续。阅读更美人生。



作者介绍:

小饭,「一个」App主创

微信公众号:小饭(fanjizuweixin)


扫一扫,关注↓

- 今日文章 -

中锋在黎明前复活

费尔明娜,我是阿里萨,

我找了你二十四年。

文/蔡骏


- 今日问题 -

认识很多大神多有用吗?

答/@老妖要fighting


微信:one_hanhan 微博:@一个App工作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