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个月,中国买了房,坐标在宇宙

倍儿自豪的 ONE文艺生活 2021-07-22

最近编辑部迷上了一伙男团,就是空间站的三位宇航员

他们6月刚出道,热度就冲出地球走向宇宙,成为了热搜常驻的新晋顶流。

我们每天睁俩眼睛就开始好奇,他们今天在太空又干啥了。

仨人刚进空间站,就收了好几百个快递,拆了快一个月了还没拆完。


天天在舱里面飘来飘去,时不时还来个倒立吃外卖。


队内的忙内刘伯明最会整景,自己从家里带了个小牛在床边。

一片冷调的太空舱里,就属这红色小牛最显眼。


这氛围不能说跟地球上生活没差,也可比咱想象中的轻松愉快多了。

自打90后记事起,卫星火箭就年年都有。

制造火箭——发射成功——在天上飞一会——顺利返航

这一切现在能这么顺理成章,火箭发射的隆隆声那么令人习以为常。

让我们都快忘了,太空路我们走得有多难,多孤独。

没有国际便车,没有经验借鉴,全靠自己摸索。

今天,就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起点,一起回顾一下我们的航天故事。
神舟十二号发射那天,三位宇航员在一旁等候指令。

仨人嘻嘻哈哈跟镜头打招呼,汤洪波还比了个剪刀手,轻松得好像是去度假。


别看他们现在这样,其实宇航员回忆起来,都有那么几刻觉得自己要牺牲了。

神舟五号是咱们第一次载人航天,没有经验,处处都是突发状况。

火箭起飞的时候,逼仄的驾驶舱突然发生高频振动,杨利伟身心都没有准备,振得整个人都jpg了。


这还不够,上了太空,又听见有东西敲击飞船船体。

茫茫宇宙遇上这事,搁一般人都要吓得咬舌自尽。

你杨叔觉悟上是准备好了牺牲,但表情超级淡定,甚至心跳都没有太大浮动。


回来之后就报告了这些情况,工程师们改进了船体,之后的宇航员就再也没遭受过振动折磨。

今年在空间站上挂小牛的刘伯明,在神七辅助翟志刚太空行走来着。

2008年时他只在宇宙中露了个半身,2021年他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太空行走。


刘伯明从舱里一出来就东北话赞叹三连:

“哇,这外边太~漂亮了。”
“老亮了,你没看见满天的繁星么!”
“跟随我的步伐,一起自由地飞翔吧!”

直播里,就他在絮絮叨叨,彻底暴露了他的话痨属性。

可是2008年在舱外,他只说上了一句话:
“没找到着火点。”


那次是神舟七号,我们的第一次太空行走,过程非常坎坷。

先是舱门打不开,又是轨道舱响起了火灾警报。

当时刘伯明和翟志刚求着景海鹏,把他们所在的轨道舱分离出去。

因为轨道舱着火很可能会爆炸,分离出去至少在推进舱的景海鹏是安全的。

这是最理智的选择,也是会牺牲两名宇航员的选择。

景海鹏当时眼泪差点掉下来,说:“不可以!把你们留在天上,我一个人回去,怎么面对大家。”


当年的直播中,我们看见三个人继续执行任务,语气非常平静,把手里的国旗在太空中挥了又挥。

直到他们平安回来,我们才知道当时的一句“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背后是宇航员的生死抉择。

经过经验积累,后面的航天任务就就越来越顺利。

我们还培养出来俩太空老司机。

一位是景海鹏,跟着神七、神九、神十一号一共上去三回。

其实他一开始连飞行员都没选上,努力了7年终于进了飞行队,开启了自己的航天梦。


另一位就是聂海胜,今年都57岁了,第一次上太空还是跟费俊龙一起上的神六,

后来又上了神八,这次为了神十二还特意染黑了头发。


我们还有了两个女航天员。

第一位是神舟九号上的刘洋,本来是候选人里资历最浅的一个,整整玩命努力两年,才终于入选。


第二位是“太空老师”王亚平,还在神舟十号上跟同事一起打过太极。

左1为正在野马分鬃的王亚平

去年上去的神舟十一号,可能是最欢脱的一届太空搭档了。

景海鹏和陈冬在空间站中期逗留的时候,除了来了段航天员祖传太极,还打了会乒乓球。

开心和兴奋都写在了脸上,像男生带着兄弟去看秘密基地一样。


每一次航天员上天都是带着任务去的,这些任务零零碎碎拼成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建设我们的空间站。


经过了一次次探险,到今年,空间站进度条快要拉满。

等明年,发射完问天、梦天两个实验舱,我们的“三室两厅”空间站就彻底建好了。

到时候,我们就是唯一一个在太空有房的国家。

上太空这事,特别耗人、耗钱、耗时间。

除非想不开搞军备竞赛,否则都会选择跟别的国家合作。

为了东方红一号,我们也跟苏联老大哥寻求过帮助。

结果火箭壳还没做出来呢,苏联专家就撤退了。

好不容易2011年又搭上俄罗斯的便车,寻思去探测一下火星,结果俄罗斯大哥的火箭半路gg了。


这一路咱们没得靠,也靠不住。

自己的苦都自己吃,零零星星的跟头也栽过不少。

有那么一次,我们的航天业差点团灭了。

1996年咱们研制出来了一个新型号的火箭,就是长征三号乙火箭。


本来是标志着我们前进一大步的火箭,却在发射后倾斜失控。

它就像一枚导弹一样,直接扎进了山头里。

大银幕上火箭爆炸那一瞬,整个中控室陷入一片黑暗。

这场事故,牺牲了6名科研人员。

描述起当时的现场,即便很多年过去了,老技术员还是忍不住流眼泪。


可在当时,航天人员都来不及伤心害怕。

因为,更残酷的现实在等着他们。

这次发射失败后,国际上的火箭保险公司,不再愿意为我们投保。

本来下了订单,让我们帮忙送卫星上天的国家,也都开始离我们远远的。

原来就不待见我们的航天服务市场,彻底把我们拉进了黑名单。

因为缺资源,缺人才,一点试错机会都没有的航天业,一下彻底跌到了谷底。


但是,犯过的错误不能让它糊里糊涂的过去。

这次发射失败了,就对着这枚火箭做满查证与总结。

从此之后,在每次发射前,科研人员都疯狂地进行失败预演。

即便已经检查不出来任何问题,也要埋头想个不停。

就是为了上一次失败不白费,这一次发射一定成功。


自身强化了,国际上的小鞋咱也不怕。

没有国际保险公司愿意承保,就让我们自己国家的保险公司来承保。

在一次次发射成功后,我们终于靠着自己重拾信心,也重新获得了世界上的期待与信任。

从此一步一步,开启了在外人眼里近乎于开挂的航天路。


我们不仅在载人航天这一项打了翻身仗,而且全方位变强,成为了六边形全能选手。

我们想要自己的导航系统,就有了北斗。
我们想去月亮,就有了嫦娥。
我们想探索火星,就有了天问。
我们想要在太空安家,就有了天宫。

1969年,周总理说我们要有自己的气象卫星,在2021年的今天,风云气象卫星的辈分已经排到了四号。


我们的航天,从来不是喊喊口号而已,每一样都言出必行。

从1970年的东方红一号到今天,我们书写了一出航天重生爽文。
每次直播火箭发射,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登上火箭的宇航员,顶多再能记住几个说“北京明白”的科研人员。

没被我们看到的英雄,还有很多。

每次火箭发射光备用宇航员就还有6个,更别提还有那么多火箭设计师,测控人员……

他们都在公众看不到的地方,做着我们无法想象的努力。


只要开始造火箭了,科研人员周一到周五就都要在部队待着。

上班不用打卡,因为要随叫随到。

他们的民族责任感,都异于常人的高。

干好了,觉得没有辜负人民众望,应该的。

没干好,那就是对不起国家,对不起50年来付出辛劳的历届前辈……

自己的自责心折磨,对他们来说是常有的。

体力上的付出,就更不用说了。

光学测控的一位大哥,视网膜都脱落了,还在这呆了25年。

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前辈和战友们都在坚持,自己也不能掉队。


卫星火箭的名称只有短短几个字,哪一个展开讲都是一本书。

满满的写的全是航天人的追梦史。

这是我们的浪漫,是我们的梦,更是一种长远的眼光。

有人问过叶培建院士:去太空,去月球,值么?

他的回答隔天就上了热搜:

从明朝开始我们丧失了我们的海洋权,宇宙就是个海洋,月亮就是钓鱼岛,火星就是黄岩岛,现在我们能去却不去,将来的后人会怪我们。

我们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更想上太空,这份向往与信念,会一代代传下去。

这些航天故事还未完结。

借用一句张荣桥的评价:我告诉你,我们还有更精彩的。

 
参考资料:
纪录片《撼天记》第六部-太空没有梦
@我们的太空 视频
纪录片《神舟故事》
央视采访节目《中国航天员 面对面》
 
 



作者 /           笑我

编辑 /           姜姜

视觉 /      Richcat


注:图片来自网络&纪录片



羽化骑日月

云行翼鸳鸾

下视宇宙间

卫星映波澜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