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惊叹!珠海这两个桃花源古村落,不去可惜了!

2016-05-03 新闻日日睇

在广州,每天朝九晚五

像一个陀螺每天围着家庭、事业打转

好不容易等来了五一外出

旅游又塞在高速公路上

街坊们莫“方”

今天G4小编向你们推荐

珠海两个“桃花源”

没有车水马龙,只有古朴宁静

跟着老广共同睇记者一起看看吧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1971icbk9&width=500&height=375&auto=0


桃花源1:排山村



远远望过去,排山村与其他村落并无两样。但其实却是“养在深闺人不识”,排山村是一个极具岭南特色的古村落,因居民循地形由高而低,顺着斜山坡排列,所以原名叫斜山村,后来才改名叫排山村。至今已有230余年历史,是珠海市难得一见的清代古村落。


走在排山村,偶尔撞见一两个村民,会发现他们说话和走路也是静悄悄地,仿佛怕打扰了古村的美梦。身处这样的环境之下,有雨的时候还可以听到从黛瓦上滴落的涟涟雨水,声音久久回响。

看什么:

老墙探历史


排山村现存的民居多为土夯泥墙、瓦木结构,有土夯房70间,红砖屋6间,青砖屋9间,但这些老房间现在基本没人居住。漫步村巷,随处可见古老水井,古木刻楹联,一派古色古香,而有一面“历史墙”的历史更是久远。据说,这面墙是乾隆年间的墙体,几百年过去,墙体依旧坚固。


据村长介绍,这些墙是用黄泥、红糖、糯米、石灰混合成浆,用板夹着一下一下地打牢固的,足足有四五十公分厚,住这里冬暖夏凉。

老祠堂寻古味

排山村内有一条月牙形状的河流,当地的村民称它为“子孙塘”,保佑着整村的老老小小。而村内的每一栋房屋,都是正面朝着护城河的,仅有一个特例——两间祠堂,分别是谭石权公祠和谭山仁公祠。

谭石权是谭山仁的父亲,也是这个村子里谭姓的老祖宗。村里人大部分都姓谭,每逢春节前后,很多谭姓族人都会回乡祭祖。

桃花源2:会同村



会同古村,也是一座有着170年历史的古村落,隐匿在繁华的珠海背后。这里保留着晚清至民初时期的古闸门、碉楼、大祠堂、栖霞仙馆,还有一排排古色古香的民居,每一处,都散发着盎然的古意。


看什么:

闲逛“三街八巷”


作为有着典型岭南建筑风格的古村落,会同村是清一色的岭南民居,家家户户都是灰瓦、青砖、飞檐。而建筑格局仍延续着“三街八巷”,即由北向南的“下横街”、与之平行依山势渐高的“中横街”和“上横街”。“八巷”为八条东西向的石街小巷。


“八巷”自下而上顺山势连接三条主街,“三街八巷”互相垂直交错,构成方正规矩的“棋盘式”空间组织架构。在会同村,没有特定的目的,只要闲下心来,随意穿街走巷,看看老时光留下的痕迹。

探秘栖霞仙馆


在会同村内,有一座四层楼的栖霞仙馆,同样引人关注。相比起开平像炮楼一样的碉楼,栖霞仙馆要显得“小家碧玉”得多了。


这座中西合璧的园林式建筑禅院,仿造了上海太古洋行所建的斋堂。据说是莫仕扬孙子莫咏虞在上个世纪20年代为一个名叫阿霞的女子所建的斋堂。


在古树异木生机盎然的庭院内,还建有中国式六角亭,正方形基底的日本式歇山顶茅亭、及印度式的啖荔亭,多元建筑文化混搭,更平添了会同村的传奇色彩。

吃什么: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的应该就是会同村的“同心泥烩鸡”了。这间不起眼的小店,经常还吸引不少外国旅客前来捧场。制作泥烩鸡的考究之处,在于选料和烧制火候。



同心泥烩鸡都是当地养的, 肉质鲜美,鸡味浓郁,使人吃完有种喉腔甘润,回味香醇的感觉。  


不用五一看人头

找个周末

约起来吧


往期文章(点击查看)

创业课开到了从化溪头村,他们在密谋什么大计划?

太舒服了!繁华的北京路段居然有一个世外桃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