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梅州平远乡村地名拾趣

客家圈 2018-09-29

梅州平远乡村地名拾趣

  地名是文化化石,道尽了地与人、事、物三者的关系,浓缩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分析品味平远乡村的地名,可从中领略风土人情,对了解客家文化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平远县136个村的村民多数居住在山里面,地名也喜欢用与山有关的如“岭”、“坑”等。如八尺角坑、中行官坑、河头樟坑、珠坑、上举符坑、热柘韩坑、大柘杉坑;差干新岭、东石白岭、大柘河岭、岭下等。这是因为我们的先辈,多以地形地貌特征取村名,这些以“坑”、“岭”字命名的地名大多根据地形地貌,便是很自然的事了。


  与溪河流水有关及带“湖、洋”字的地名,有差干湍溪、仁居畲溪、木溪、河头双溪、河清、超竹西河、东石汶水、热柘热水等。客家人喜欢择水而居,溪河给了他们繁衍生息的不尽源泉,因此以溪河命名居住的村落较多也就是必然了。此外带“湖、洋”字的地名有差干湖洋、石正坪湖、西湖、中行快湖和东石明洋、洋背等。客家人眼中的“湖、洋”不同于江河湖泊及汪洋大海,这些带“湖”的村落大多无湖。只要被陆地围着有积水的地方就称为“湖”,而常年被水浸着的深泥田,客家人即称之为“湖洋田”。

   乡村地名以“上、中、下”和“东、西、南、北”等方位命名的较多。据粗略统计,约有29个村名是以方位命名的,占全县乡村数的21%,全县12个镇几乎都有以方位命名的村。以“上”命名的有仁居上远、石正上丰、热柘上山等;以“下”命名的有八尺排下、中行下村、石正下丰等;以“中”命名的有中行村、石正中东、东石中村等;以“东、西、南、北”命名的有坝头东片、大柘西河、石正南台和大柘程北等。这样的地名既可以相互对应,如上丰村、下丰村,又体现简便、好记、稳定的特点,因此以方位来作为地名自然为数不少。

  带“畲”字的地名反映了客家与畲族的关系。这些地名有仁居畲溪、仁居黄畲、中行良畲、上举畲脑、泗水梅畲、泗水大畲、石正周畲等。早在公元7世纪,畲族先民就以自己辛勤的劳动开辟了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山区。地处三省交界处的平远县,可以想象也曾是畲族的聚居地,虽然经过汉畲民族的融合,现在的畲族居民极少,但带“畲”字的地名仍然遗存众多。


  民以食为天,田地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客家人对田、地尤其钟情,即使取地名也不忘田和地,以此命名的有:长田、八尺镇肥田、樟田;中行镇儒地;东石镇黄地、热柘下黄地、河头镇黄田、田心;泗水镇金田等。


  更有趣的是客家人凡事讲求吉祥、喜庆的心态在取地名时同样一览无余,五彩缤纷的地名涉及吉祥、喜庆含义的不在少数:如五福(五福临门)、长安(长治久安)、升平(歌舞升平)及六吉、丰光、长庆、正和、安仁、加丰等。这些地名体现了客家人对安居乐业、追求平安如意、吉祥富贵生活的美好愿望的向往,构成客家乡村地名的又一显著特色,确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韵味。另外还有众多乡村是以数字命名的,像大柘棉二、梅二、差干镇三达、泗水、仁居镇五福、六吉、七娘山、八尺和上举八社等,显得精彩纷呈。


(张学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