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死一线:叶剑英羊城历险

2014-05-13 客家圈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党当局向大陆派遣、潜伏了大批特务,指使他们进行爆炸袭击等破坏活动,并策划刺杀中共高级领导人。广东地处沿海,又和香港、澳门邻近,成为敌特势力实施阴谋破坏的首选地。早在解放前夕,国民党就在广东安排了一大批特务潜伏,解放后,更是不断加派特务实施破坏活动。建国初期,公安部门粉碎了多起敌特针对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广东军区司令员叶剑英的刺杀阴谋。为了解案件侦破真相,笔者先后采访了当年侦破此案的广东省公安厅厅长寇庆延及其秘书郭良辰,广东省公安厅政保处侦察员林念祖等人。


新中国成立初期,叶剑英在广州

发给毛泽东的一份“AAAA”紧急电报


19526月的一天,一份标有“AAAA”的加急电报发往中南海,工作人员不敢耽搁,马上将电报呈送毛泽东的机要秘书。毛泽东刚刚结束了一个会见,他顾不得休息,立刻接过这封发自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和副部长陈龙的电报:

主席中央:

(国民党)保密局行动处于611日指示四邑站赵一帆暗杀叶剑英同志。

  叶剑英时任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把守祖国的南大门,责任重大。此前,敌特已发起过多起针对叶剑英的暗杀活动。1950年初,常年驻扎在香港的特务黄强武,带领4人潜入广州,策划暗杀叶剑英。经过长期跟踪,他们制定了两套暗杀方案:第一方案是炸沉叶剑英去西郊、黄埔等地考察工作时乘坐的珠江轮,第二方案是派特务化装成厨师,给叶剑英宴请宾客时的饭菜中投毒。如果前两种方法没有得手,就在叶剑英出门时,向他投掷手榴弹。


  幸运的是,在我新生政权的强力威慑下,暗杀小组的一个主要成员主动投案自首,特务团伙被公安机关一网打尽。这次暗杀阴谋失败后,特务的破坏活动仍然没有停止。


1950531日晚9时,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举行宴会,欢迎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军、四十三军解放海南岛凯旋归来,叶剑英也在现场。突然,院内响起一阵剧烈的爆炸声,原来是潜伏在广州的特务扔进一枚炸弹。620日晚,特务又在叶剑英办公地附近引爆一枚自制罐头炸弹,广州市公安人员现场勘察后认定,这三起案件均为同一伙案犯所为。3天后,公安机关破获此案,潜伏在广州的23名特务被一举抓获。


  这几次阴谋被粉碎后,针对叶剑英的暗杀行动仍然没有停止。19526月,公安机关得到准确情报,台湾方面派出了一名少将特务赵一帆来暗杀叶剑英,他们企图用叶剑英的血来制造轰动中外的大事件。罗瑞卿和陈龙感到事态严重,立即致电毛泽东,请示下一步行动。


  接到这封紧急电报后,毛泽东一面指示公安部门抓紧进行反特行动,一面口授电报嘱咐叶剑英注意安全,华南局及叶剑英同志:用一切可能的力量,迅速侦破,剑英同志要特别小心谨慎,不可靠和不必要的群众集会不要去参加,此外,要加强警卫。

  叶剑英深深感谢党中央、毛泽东的关怀。他回电说:我及分局同志,谨遵来示,提高警惕,加强保卫,免遭暗算,同时加强侦察破案,镇压敌之阴谋。面对敌人阴谋行刺的威胁,叶剑英仍一如既往地开展各项工作。


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无声手枪

1952年夏,公安部派政治保卫局一处处长李广祥去广州负责侦破此案,广东方面配合执行此项任务的,是广东省公安厅厅长寇庆延,之后成立专案组,确定整体行动方案,一场无声的较量拉开了帷幕。

  作为一名老公安,林念祖格外了解当时广东省的特殊形势,他感到肩上的担子分外沉重。林念祖回忆道:那时广东比较乱,比较难对付。广州到香港、澳门可以随便进出,沿海有很多渔港,香港渔民在海上捕鱼,可以随便到广州上岸来换新鲜水、买盐。


  李广祥和寇庆延经研究,确定了防范和侦查措施:一是做好叶剑英的内保工作;二是搞清赵一帆的情况,加强情报工作,掌握敌人动态。


  对赵一帆的调查很快有了结果:广东省南部的台山、开屏、思屏和新会四县统称四邑,是内陆通往海外的要害地区。1946年,国民党保密局在四邑设立情报站,赵一帆任四邑情报站的少将站长,他还是军统的老牌杀手,号称无声手枪1949年,赵一帆逃往台湾。19526月,赵一帆接受了暗杀叶剑英的任务,随后,他启程离开台湾,通过电台与台湾秘密保持联系。

  不久,我方又获得情报:赵一帆向保密局汇报,他已经进入珠江三角洲一带。如情报属实,赵一帆一定会通过电台与台湾方面进行联络。于是,在接下来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侦察员们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整个珠江三角洲,搜寻可疑电台,但未能发现赵一帆的踪迹。


  此时距专案组成立已近一个月的时间,案件线索不少,进展却不大,这可急坏了专案组人员。赵一帆是否已潜回广东?如果他真的在广东,为什么没有任何蛛丝马迹?这个消息是不是敌人故意散布的烟雾弹呢?案情一时陷入僵局。


  转眼到了7月中旬,专案组对赵一帆何时采取行动、在哪里下手,仍是一无所知。案件侦破进展并不顺利,在难耐的闷热天气里,专案组人员心里也窝着一团火。


  这天,广东省公安厅又截获到赵一帆发往保密局的电报,看到电报内容,李广祥和专案组人员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郭良辰回忆:电报说,他已经获得了叶剑英在广州的准确住址、汽车牌号和每天乘车去省政府的上下班时间。保密局接到报告后,立即电示广州行动组,马上实施谋杀行动,时间定为81日。


八一建军节临近了,广州市计划在市中心广场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然而接连截获这样的情报,令专案组人员紧张万分。他们经过再三考虑,建议广州市政府取消活动,以保证叶剑英等党政军领导人和广大军民的人身安全。叶剑英听到公安部门的汇报后,拒绝了这一建议。他说,这是我们的地盘,不能被几个特务吓倒了。

  为了保证叶剑英的安全,公安人员对广场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检查。寇庆延和李广祥于730日早8时就去布置任务。广场旁边一座灰楼是广场的制高点,他们将那里作为临时指挥部,观察广场周围的动静,100多名公安干警化装成群众在附近巡逻。


81日上午,庆祝活动正式开始,叶剑英作了重要讲话。在公安部门严密的保安措施下,敌人没敢轻举妄动。


两炮打出赵一帆


  自接到赵一帆即将实施暗杀的情报那天起,已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公安人员对广东省进行了地毯式搜索,但始终一无所获。公安部副部长陈龙听取了李广祥的汇报后,分析认为,赵一帆可能没在大陆,应把侦察重点指向香港、澳门。

  原来,赵一帆为了向保密局邀功,并骗取活动经费,谎报自己已经进入大陆潜伏,其实一直躲在香港,根本就没有踏上大陆的土地。尽管如此,赵一帆一直没有放弃暗杀叶剑英的念头,时刻窥伺时机,企图先到澳门,再潜入广州,实施暗杀。

  转眼已是9月,对于公安机关来说,即将到来的国庆又是一个必须高度警惕的日子。公安部连续询问案件进展情况,毛泽东、周恩来也几次过问案情,专案组压力倍增。

林念祖

  分析几个月来的调查结果,寇庆延认为赵一帆依然龟缩在香港,为了解赵一帆的行踪,公安部门决定向他身边派遣一名内线人员。林念祖说:赵一帆在广州有个老同学,经过做工作,我们把此人派往香港,潜伏到赵一帆身边。


1952924日中午,公安部门接到线人的电话,称赵一帆手持假护照,将于24日晚11时乘香港德星号商轮离开香港前去澳门。国庆节即将到来,赵一帆的出现一定有更大的阴谋,决不能放过这个危险的敌人!


  寇庆延回忆:那时公安厅没有船,没有飞机,没有汽车,可以说是赤手空拳,要想在海上抓捕赵一帆,就只好找海军帮忙。


  具体负责抓捕赵一帆的,是广东省公安厅的刘毖。寇庆延带着刘毖找到中南海军副司令员,副司令员与寇庆延是老红军、老相识,他爽快地答应了寇庆延的请求。


  刘毖决定,趁赵一帆从香港出发后未到达目的地时进行抓捕。这样一来,就必须立刻赶赴指定海域,在德星号商轮到来之前,设下埋伏圈。刘毖带着几名侦察员穿上海关的服装,登上海军派出的3艘快艇和1艘扫雷艇,火速赶往预定地点。


24日晚1040分,侦察员们总算赶在德星号商轮到来之前,布下了检查区域。半小时后,德星号驶入我方检查区,公安人员连续三次发出信号,示意德星号停驶接受检查。


  按国际惯例,收到连续三次发出信号,该船应停驶接受检查。不料,德星号竟置我方信号警告于不顾,气势汹汹冲撞而来。情况有些棘手,此时船还在公海,如我方强行拦截,极可能引起国际争端。


  眼看这艘庞然大物就要冲过去了,刘毖果断命令船员:给我打一炮!


  一炮击中德星号侧舷,船仍继续前行。刘毖命令再打第二炮,这一炮打到了船头上。德星号是一艘巨型商务客轮,2000多名乘客听到炮声,纷纷涌上甲板,局面一下子乱了起来。德星号在严重警告下,不得不停止前进,接受我方检查。


  刘毖登船以后,通知船长:你们这儿有重要的走私犯,我们要检查,所有的旅客都回到自己房间。


  此刻,赵一帆就在船上,看到德星号闯关失败,感到大事不妙。为了蒙混过关,赵一帆与同行的人换了衣服,又与邻舱旅客调换了位置,而这一幕早被我情报人员看在眼里。刘毖用扩音器对乘客解释说,他们在搜查一个伪造人民币扰乱金融市场的逃犯,并当众喊赵持火(赵一帆的化名),让他出列接受检查,就这样赵一帆被抓获了。从此,这把号称无败迹的无声手枪彻底失声

新安全观下之南粤谍战剧

上周,南粤广东笼罩在谍影重重、暗潮汹涌的神秘气氛中。事关近期当局破获一起由境外间谍机关通过网络勾联策反境内人员,窃取中国军事秘密的案件,案犯李某受境外间谍“飞哥”指示,长期为其订购和提供境内内部军事刊物,并对重要军事基地进行长期定点定时观察,造成大量军事基地动态情况和军事装备的照片流向境外,最终因泄露机密级军事秘密13份,秘密级军事秘密10份,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值得注意的是,这宗间谍案罕见地通过媒体大白于天下,与当局以往刻意在此领域保持低调的手法大相径庭。

  新闻发布后迅速成为热点并持续发酵,上百万网民参与该话题讨论,不少年轻一代为在荧幕上大放异彩的“反特”影视剧距离自己如此之近而无法淡定,但年纪稍长之“老广”们并不感到惊奇。事实上,作为中国大陆的南大门,毗邻港澳的广东一向地缘位置特殊,且因经济、资讯发达,历来是境内外情报机构和敌对势力关注的重点要害区域。早在中共建政之初,海峡对岸就曾招兵买马,培训数以千计的武装特务人员派往广东等地,试图寻找反攻时机。当时曾经发生震惊四野的“叶剑英羊城历险”开国大案,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经典反特影片《羊城暗哨》也曾风靡一时。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冷战体制的解体,也出于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需要,“特务、间谍”等带有特殊印记的称呼逐渐淡出中共主流话语体系。但这并不意味这一古老的行当已经销声匿迹,相反,他们以各种形式越来越活跃地出现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而广东依然是“反特斗争”的前线之一。

  一方面,近年来境外情报机构针对广东的情报活动越来越多,“已成为敌对势力活动的‘桥头堡’;”另一方面,广东受到的网络攻击的次数有增无减,两项指标均领跑全国,广东谍战形势之复杂,可窥一斑。2010年,粤省官方曾发布报告称,3年间全省保密部门共投入保密技术专项经费1亿2200多万元,配备了60多种价值1800多万元的检查检测设备,保密技术防范能力和水平有了飞跃性提高。为克服信息安全多头管理的体制弊端,广东还在全国率先推行保密检查机制创新,建立了保密、公安、国家安全、信息产业、通信管理五部门联合检查工作机制,将五个指头收拢成一只重拳,消除了“群龙治水”乱象。而为了守住防线,他们还于2010年实行了对包括省领导在内的“一把手”保密检查,实现了对检查对象的全覆盖,其力度之大、规格之高、范围之广、震动之烈,史无前例。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国家安全形势日益复杂,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丰富。也因为如此,新一届领导集体将国家安全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设立了新的国家级别的安全领导机构,并把国家安全延伸至反恐、互联网等多个领域。就在上月,习近平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首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系统回答了安全多维关切,引发海内外瞩目。

  广东方面选择在此时机上演一出“谍战剧”,并将案情公诸于众,显然别有一番深意。本案中策反李某的境外间谍“飞哥”, 自2007年以来在广东省拉拢12人,在全国其他20多个省份共计策反40多人为其提供信息,当中不少为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或青年学生。当局显然希望以此告诫公众,无论是将军还是“屌丝”,都有可能成为策反对象,那些波诡云谲的间谍故事,不仅活跃于影视屏幕,还可能随时出现在普通人身边,需时刻谨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的国家安全理念。

  (文/郑曼玲)

警惕!新媒介泄密


□子 围

近年来,随着微信、QQ等新媒介的广泛应用,相伴而生的泄密事件呈上升态势,由于其传播时间迅速,传播范围广泛,造成的危害十分巨大,应当引起高度警惕。

微信:快速的大范围泄密渠道

微信是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支持多人文件资料共享的互联网移动应用软件。据报道,截至2013年底,全球微信用户已达6亿,是移动互联网上使用人数最多的应用。2013年以来,发生了多起通过微信泄密的事件,由于微信信息资源共享十分方便,一旦发生泄密事件,信息往往呈几何数级扩散。

典型案例:

2013年底,多个微信群中传播着一份涉密文件的影印件,造成严重泄密。有关部门立即介入调查,案件很快水落石出。


经查,10月下旬某日,某单位在内部招待所组织集体学习某会议精神,涉密人员刘某在个人房间中阅读、学习某涉密文件过程中,接到同事邹某发来的聊天微信。刘某和邹某平常关系很好,是微信上的好友。闲聊中,邹某无意中问起刘某在干什么,刘某答复在阅读某涉密文件。邹某一下子被勾起了兴趣,他本来就比较关注文件涉及的某部分内容,就问刘某,能否讲讲文件中关于某部分内容是怎么阐述的。刘某虽然意识到这份文件是涉密的,但侥幸心理和人情考虑还是占了上风,他想到自己和邹某是铁哥们儿,又是同事关系,邹某应该不会把涉密文件传出去,就答复道:“我把那一部分拍下来发给你。”随即,刘某用手机将有关内容拍照后,通过微信发给了邹某。


邹某看到刘某发来的文件截图后,确信刘某正在阅读该文件,于是追问刘某能否把文件全文发给他看看。刘某错上加错,回复邹某:“文件内容比较多,我慢慢拍了发给你,不要着急。”随后,刘某花了2个多小时的时间,将文件主要部分进行拍照,陆续通过微信发给邹某。邹某看到文件后,感到文件内容很有用,随即将其中的部分照片在自己的微信群中进行了分享。


此后,邹某又将文件照片整理成较为完整的文档,出于资料共享的目的,通过微信发送给好友王某,王某又传递给其朋友和同事,王某的朋友和同事又通过微信在较大范围内传播扩散,造成该涉密文件大范围泄露。事件发生后,刘某受到留党察看一年、撤职处分,并调离涉密岗位,邹某受到撤职处分。

点评:

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漏;百寻之屋,以突隙之烟焚。工作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涉密人员在从事涉密工作时,身边放着手机。提醒之,答曰:“我就放旁边,不会泄密的。”然而就是在这一次次的满不在乎之中,造成了泄密的恶果。在前些年查处的经济数据泄密案件中,办案人员发现,责任人孙某就是一手拿着涉密数据,一手通过手机短信将涉密数据源源不断地泄露出去的。


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恶”,正是一步步侵蚀和摧垮保密长堤的致命管涌。在一些机关单位中,随处可见将涉密文件复制、扫描,甚至通过互联网电子邮件发送的现象,也许一两次违规难以发现,可能还心存侥幸。但是,长此以往,就会慢慢放松警惕,违规就会慢慢成为习惯,到那个时候,离泄密也就不远了。

QQ: 危险的互联网办公工具

相比于微信,QQ则更经常应用于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从笔者了解的情况看,在一些机关单位,QQ已然成为一种常用的互联网办公工具,沟通信息用QQ聊天、传递文件使用QQ邮箱、群发文件使用共享文件。2013年以来,使用QQ传递、群发涉密文件的案件时有发生,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典型案例:

2013年10月,某重要涉密文件在互联网上被泄露。经查,刊登该文件的是某县一所中学的门户网站,文件来源于学校所属的县教育系统QQ群。该QQ群是县教育局办公室为方便发布通知、传达文件,组织各中小学办公室主任组成的。

10月下旬,该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马某为及时组织传达某会议精神,向县委某部门办公室主任周某索要市委有关部门的会议文件。周某手中的文件则来自其上级某部门办公室主任洪某。是洪某在明知该材料属于国家秘密的情况下,要求办公室副主任王某通过QQ在线传递给周某的。周某收文件后,在县委组织的会议上进行了发放,并于会后通过QQ邮箱传递给马某,马某又将该文件上传至QQ群共享文件夹中,供各中小学传达学习。某中学办公室主任从QQ群文件共享中下载了该文件,刊登在学校门户网站中,造成泄密。事件发生后,洪某、周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王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有关部门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进行了诫勉谈话,并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点评:

破山之雷,不发聋夫之耳;朗夜之辉,不开矇叟之目。一些机关单位的同志,长期在涉密环境中工作,对涉密文件“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违规操作,导致泄密,虽无主观故意,但客观上产生了开门揖盗、拱手送密的后果。本案中,有关责任人员在明知会议材料是国家秘密,仍然心存侥幸,违规操作。从市委某部门到县委某部门再到县教育局,有关工作人员缺乏应有的工作责任心,在文件传达过程中,该审核不审核,该报批不报批,满足于完成任务式地层层转发。这种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并不少见。比如,近期发生了多起机关、单位互联网OA系统中存储、传递涉密文件资料的案件,探究起来,都是有关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意识,贪图工作方便,明知有关文件资料属于国家秘密,却不按照涉密文件保管、传递的要求进行操作,违规扫描,违规传递,最终导致了泄密。


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故事叫《塞壬女妖的歌声》,说的是居住在塞壬岛上的女妖,会对着经过的船只唱起悠扬动听的歌,每个听到歌声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跳入大海,为追寻魔幻歌声而葬身鱼腹。英雄奥德修斯路过塞壬岛时,想听听女妖的歌声,他让水手们把耳朵用蜡封住,然后用绳索把他绑在桅杆上。随着越来越接近塞壬岛,美妙的歌声传入奥德修斯的耳朵,他不禁心潮澎湃起来,在桅杆上使劲晃动,由于水手们什么都听不见,仍然划橹前行,他们最终逃脱了塞壬女妖的歌声。而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博、微信、网盘、云存储等层出不穷,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然而对于保密工作而言,这些就犹如塞壬女妖的歌声,虽然美妙,但暗藏杀机。要保护好国家秘密,每一位涉密人员都必须坚定“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的根本底线,具备信息化条件下保守秘密的基本意识和常识,这是英雄奥德修斯绑在身上的救命绳,也是确保国家秘密安全的安全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